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悄然30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建华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努力重要 运气一样重要

记忆中的1983年5月到6月,我在四川省广安县所辖的农村中学恒升中学进行高考前的最后冲刺学习阶段。广安县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出生地(现在已经更名为广安市广安区)。

恒升区(当时还不叫镇)当时管辖好几个乡,是广安县相对比较偏僻的一个区,而且相当贫穷。当地大多数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能够吃饱饭。而在70年代,他们还需要国家救济,每家每户在生产队挣工分。当初是集体生产,交够国家公粮外,基本很难再能有一年的口粮。那时乡与乡没有公路,更别提村与村之问了。我是在1981年9月被录取到广安县花桥区花桥中学读高中的。在读了半年高中后因为家庭原因,我申请转学到了恒升中学。当初还因为我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花桥中学一直不愿批准我的转学,后来通过人找了关系才转到了恒升中学。由于在花桥中学就读的时间只有半年时间,所以教过我的老师大多数不太记得了,同班同学有联系的现在也只有一位了。因为当初通讯往来只有靠书信。

四川省在80年代初期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有资格进入高考考场的,苦读了两年或者三年的同学们可能连高考考场都进入不了,对于基本都来自农村的同学们不能不说是非常残酷的,因为当时的我们想离开农村,大概高考是唯一的一条路,或许还可以去当兵。否则我就会随着打工大军——农民工一道,到祖国各地去寻求儿时的梦想,挣钱娶媳妇。

我们当初的乡下中学高中只读两年,我的综合成绩当时大概只是在我们班上中等或者偏上一点,我就读的班是我们年级的快班(也叫尖子班),现在大城市的中学叫实验班。在恒升中学读了一年半高中后,我和所有应届毕业生以及往届复读生一起,应该是在1983年4月底或者5月初都满怀信心而又纠结地踏入高考的预选考场。其实我们大多数同学心里非常明白,进入预选考场可能意味着高中生活的彻底结束,回到农村或者外出打工,加入农民工的队伍。每个同学心里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承受的压力很可能都超出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可以说这是决胜跳过龙门的关键的一步,也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压力已经超过真正的高考考场了。在当时高考预选通过率在25%~30%,意味着至少70%的考生无法进入7月的高考正式考场了。苦读10年最后连高考正式考场都无法进入,对于一心要跳过龙门的农村考生本人和家庭的打击可想而知。

不知道我当初是因为不懂事还是没长大或者说心理素质好,进入高考预选考场时,我平平常常地三天考完了。我收拾好行李回到了离学校10公里的家,和小伙伴一起游荡或者帮助家里收麦子和插秧,在游荡中等待高考预考成绩的公布。

80年代初期农村还比较迷信,人们希望通过算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高考预考成绩公布前,我母亲还曾找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盲人算命先生给我算命,说我预选会通过。与那位算命先生至今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一是我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工作,回老家的时问很少,而且偶尔回去时间也很短,一般也就过年的那几天。不过我还依稀记得他的模样:身高在一米六七左右,体重感觉在120斤左右,经常穿着一件比较旧的蓝色上衣。在我的老家,农村80年代初期能够穿上蓝色新衣服的就算家庭条件不错的了。很可惜他与我虽是一个乡的同龄人,在我的印象里他好像小学都没毕业,或者至少没上初中吧。也许上天是公平的,他每次赶集的时候都会借着拐棍独自或者与他人一起在街上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坐定,等待希望改变命运的客人的光顾。一些朴实憨厚的农民可能把自己卖鸡蛋或者卖粮食的钱拿出几毛,递到他的手中,期望能够为自己或者孩子们算出一个好的命运。因此他生意还不错,估计应该比80年代外出打工的农民收入要高吧。

我的母亲可能出于对她唯一的儿子我的命运的期望和关心吧,我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农村或多或少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我的母亲经常找一些算命的先生,包括这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先生给我算命。

我母亲出生在重庆城里面,在日本人对重庆大轰炸的日子里,我母亲与她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失去了她们自己的家。她们的父母离开了人世,为了生存她们分别被不同的人家收养,所以她们的姓后来都不一样。我母亲当时被在重庆做生意的广安人家收养,最后跟随收养的一家人到了广安农村。可能因为这些吧,母亲希望我早日跳出农村。其中算命好像便是预知未来的方法。

P5-7

后记

从平凡到平凡

对我来说,曾经有过很多的梦想。三十年过去了,就在一瞬间。无论哪个阶段,自己都不曾停下脚步,细细想来很多梦想还是实现了,只不过没有所谓的辉煌罢了。

提笔写这本书,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是对自己的一些修正。与我有类似经历的人很多,我们的经历,是自己的历史也是时代变革的缩影。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十年就是一瞬间,而对于个体的我来说,却是最黄金的三十年。三十年来,从一个平凡走向另一个平凡,真真体会到了平凡也是一种生活和一种幸福。我祝愿我自己和有缘阅读这本书的朋友们,在平凡中幸福开心地过好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写出来这么多字,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吧。

这本书今天能够出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夫人和儿子,作为最重要的两位读者,他们给我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尽管最后也不尽完美。

在初稿形成之后,我也特别邀请了我的几位朋友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在北京事业有成的马继芳女士,百忙之中认认真真地审读了我的初稿,并从一个成功人士的角度提出了建议,还亲自动手修改了不少内容。远在成都的小学同学肖小玲女士,花了好几天时间认真研读和修改。我还邀请了80后的高异凡先生和90后的陈乾先生帮我审阅,并去听他们年轻人对本书的建议和判断。

正是朋友们给予我鼓励和支持,才使得我有信心和决心出版这本书。但愿能够和有缘阅读这本书的朋友们,共享我这三十年的心路历程,并产生共鸣。

三十年来,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很多领导、同事和朋友们,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关怀,我一直心存感激。我祝愿你们每一个人,都家庭幸福,开心每一天!

本书出版过程中,有劳曹志杰编辑的细心、认真工作,才使本书如期出版。

特别感谢江苏团结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杨团结先生的大力支持!

林建华

2017年4月12日

目录

上部 悄然30年

 第一篇 鲤鱼跳出龙门

第一章 努力重要 运气一样重要

第二章 考场不相信眼泪

第三章 上帝之音

第四章 梦想已经在路上

第五章 远方来信

 第二篇 青春已去四春秋

第六章 恩师如父已远去

第七章 伤离别离别好像在昨天

第八章 自行车上去自行

第九章 近山第一山——缙云山

第十章 道声再见泪不干

 第三篇 告别山城来到北京

第十一章 美丽的山城永远美丽

第十二章 风光无限我要去北上

第十三章 北京我来了

 第四篇 无知中迈出了第一步

第十四章 无所谓专业对口

第十五章 惊喜主任请客期待饱餐一顿

第十六章 意外的试讲机会天生口才初认同

第十七章 谁来接班到底选谁

第十八章 做好当前成功太遥远

第十九章 岁月久远匆匆那一年

 第五篇 迷乱的脚步

第二十章 匆忙一小步决定未来路

第二十一章 专业还是非专业

第二十二章 天地很宽道路很长

第二十三章 低调的时代高效的节奏

第二十四章 职业乱了时光乱了

第二十五章 机会来了小试身手

 第六篇 又是新天地

第二十六章 猛然牵手顺心高歌

第二十七章 发展研究博润特企业咨询利得林

第二十八章 时隔二十年依然如昨天

第二十九章 体验大央企一晃又十年

下部 得与失30悟

 第七篇 认识你自己

第三十章 路靠自己走

第三十一章 自信是基础

第三十二章 翅嫩别急飞

第三十三章 平衡可取胜

第三十四章 埋怨伤自己

第三十五章 多听才更明

第三十六章 勤奋有眼劲

第三十七章 语缓才能清

第三十八章 虚心有人帮

第三十九章 自负败自我

第四十章 正人先观己

第四十一章 莫等后悔时

 第八篇 有家才幸福

第四十二章 路远家不远

第四十三章 亲情要互动

第四十四章 恩师在心中

第四十五章 恩人不能忘

第四十六章 难忘故土情

 第九篇 活到老 学到老

第四十七章 脚步何必急

第四十八章 找个好师傅

第四十九章 择业别盲动

第五十章 知识常更新

第五十一章 勤学要勤习

第五十二章 常知要常识

第五十三章 悟中要思变

第五十四章 放心才重要

第五十五章 耐力变能力

第五十六章 烟酒须少沾

第五十七章 健康最重要

第五十八章 时光转眼间

第五十九章 人生不反转

后记 从平凡到平凡

序言

本书作者一直被我尊称为师,不止是因他的博学多才,善于读书,善于学习,更是源自于他那种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以及执着于自己的一份追求的精神!

拿到这份手稿,我还是很激动的:能够第一时间阅读到手稿,拥有这份信任是很幸运的事情。带着一份期待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细细品读着师长的文字,深深感受到:师长这30年的经历,同时也代表了一个时代!

师长用愉快的文字,记录了在那遥远的年少时代,是如何通过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达成自己的第一个梦想——考上大学的。随后,师长将真实放在第一位:真实地描写了大学的生活及毕业如愿来到北京工作;真实地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年轻人的梦想:真实地展现了自己下海与独立创业的过程;真实地写下了在大型央企的工作状况。这种种丰富的经历,对于目前很多年轻人都是一种激励与启迪:努力,才会改变一切;不努力,连原地踏步都无法实现!现在的年轻人有太多浮躁、太多好高骛远、太多欲望!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真正让人励志的书籍:书稿讲述了作者在事业当中如何通过自己一步一步摸索,一步一步不断学习来不停地提高自己,这正是年轻人所缺少的!

同时,我们也通过一些篇章、插曲能够感受到师长的感恩、感怀与知恩图报!例如师长对老师深情地表达他内心的那份细腻,让我作为读者很是感动泪涌!这种感恩的情感,这种知恩图报的观念,对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抱有的一种理所当然的思维理念也是一种提升!任何的一种情感与帮助绝对没有理所当然!人都该学会感恩!

这本书从努力奋斗到做人哲学都给当下很多年轻人一种启示!读罢手稿,我对师长油然多了一种敬意:这样肯于总结自己、剖析自己来让更多成长中的年轻人获益的长者,很少了!这也是值得我们推崇的!

真心希望大家阅后能深切体会!

比格品牌创始人 马继芳

2017年5月18日

内容推荐

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代人,如果是有幸能上大学的,多已经处在毕业30年左右的阶段,也正是处在自己人生和事业的时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经历过动乱的时代,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他们挤过独木桥;通过自己的开拓与坚持,为社会带来变革与进步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不同于父母一辈又精彩纷呈的生活。《悄然30年》,就是一个平凡的60后,在毕业后30年所记录的自己的生活与感悟。林建华用真实的文字记录了他走过的路,吃过的苦,为之奋斗和坚持的梦想。这是一个平凡人的人生30年,从农村考上大学,改变自身的命运,虽没有成王成候,没有富甲天下,却努力活得不平凡。这是一代人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代人的生活态度:你会迷茫,会难受,会退缩,但依旧不忘初心,不惧困难,不断前行。

编辑推荐

《悄然30年》一书,语言有特色,经历有代表性。大学毕业30年,许多和作者林建华一样的人们,也正是处在自己人生和事业的顶峰时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作者的感悟,是最真诚的生命之感,贴近生活,走进心里,震撼人的情感。书中所呈现的经历与感悟,更多的专注自己的个人奋斗,而不是拼爹、拼娘等;该书为大众读者带来共鸣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年轻一代人去思考:每一个人该如何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幸福生活去努力奋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9: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