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淡宁是为数不多能驾驭对话体写作的政治理论家之一,他其实是在书中进行哲学对话。本书《东方遭遇西方》以典范的方式运用对话体这一艰难的文类,就西方自由主义与“亚洲价值观”的政治交遇,以及全球背景下人权的可能意义,提供了很好的教益。
自由主义民主是不是一个普世的理想?“亚洲价值”的拥护者把它看作西方经验的独特产物,并且认为西方强权不应该把人权与民主强加于亚洲国家之上。对此,西方自由民主主义者的惯常回应,乃是质疑亚洲批评者的动机,指责亚洲国家领导人只想借此为其侵犯人权的行为以及威权统治张本。贝淡宁在《东方遭遇西方》这部著作中,通过一位美国民主主义者德谟(Demo)与三位东亚批评者之间的对话,试图在关于人权与民主的各种极端性国际争论中寻找中道。
对假借“亚洲价值”之名行威压之实的行径,贝淡宁予以批评但是,他也同时关注东亚的文化传统以及当代东亚知识分子的贡献,并从中汲取有益资源,进而阐明对于西方式自由民主的一些来自东亚的强有力挑战。这种鲜明捍卫东亚对西方式自由民主的挑战是引人深思的,它将激起政治理论、亚洲研究以及国际人权研究者的兴趣和争论。
《东方遭遇西方》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导 言
第一部分 东亚对人权与民主的挑战——东西对话之反思
第1章 迈向一个真正的国际人权制度
1.取舍
1.1.权利vs.发展:一个零和博弈?
1.2.需要特殊对待
2.关于人权的亚洲之音?
2.1.人权:一项西方的发明?
2.2.在东亚增进人权的承诺:各种战略性的考虑
3.一种不同的道德立场?
3.1.对文化的尊重vs.自由主义的中立性
3.2.对西方式权利的合理限制
3.3.新“亚洲”权利:扩展国际认同的权利系列
小结
第2章 民主权利:论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性
1.取舍问题
1.1.论合宜的非民主政权的可能性
1.2.民主化的代价
2.民主权利:不同的辩护
2.1.限制国家权力
2.2.民主作为国族构建的手段
2.3.确立民主化的担当者
2.4.儒家民主社会中的国家构建和社会共识
3.民主权利:不同的限制
3.1.民主vs.公民权利
3.2.民主vs.社会经济权利
3.3.民主vs.后代
小结
第二部分 赞成与反对新加坡民主的理由——和李光耀的虚构对话
第3章 自由主义民主适合新加坡吗?
1.以自由和公平的竞争性选举定义的民主
2.(仅仅)通过民主的结果证明其合理性
3.民主与安全
4.民主与公民自由
5.民主与繁荣
小结
第4章 社群主义对威权主义的批评:以新加坡为例
1.社群和民主
2.民主和家庭
3.民主与国家
3.1.新加坡:一个爱国的国家吗?
3.2.威权主义怎样破坏爱国主义
3.3.论新加坡需要爱国主义
小结
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的民主
第5章 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一项政治提议
1.限制民主的民粹主义
1.1.论需要为现代社会寻找有能力、有远见的管理者
1.2.尊重知识精英统治的儒家传统
2.选择性提议
2.1.复票制方案
2.2.社团主义式立法会
2.3.士大夫议会
3.提议
3.1.选拔程序
3.2.腐败问题
3.3.普适性问题
3.4.僵局问题
3.5.提议之实现
尾声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