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德鲁德疑案(精)/狄更斯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作者 狄更斯著//项星耀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修道城,一座古老的城市。它单调乏味,门庭萧瑟,到处可以闻到教堂地下墓穴中泥土的味道,到处遍布着历代教士修女们留下的坟墓痕迹……

埃德温·德鲁德,我们的男主人公;咪咪,德鲁德美丽可爱的未婚妻;贾思伯,仅仅年长埃德温一德鲁德几岁的舅舅;内维尔,咪咪的仰慕者。

几个年轻人围绕在咪咪周围,在幽暗阴沉的修道城里掀起了一场爱情的漩涡。最终,德鲁德生死不明,内维尔成为唯一的嫌犯。

格里斯帕克教士对内维尔坚信不疑,与咪咪的监护人一起,带领大家展开了一系列的暗地调查。

然而……

《德鲁德疑案》作者狄更斯的突然辞世让案件真相成了一团永远的疑云。有谁,能够解开这个没有答案的谜?

内容推荐

《德鲁德疑案》是狄更斯未及完稿的一部小说,在作者逝世的1870年发表。

同狄更斯的其他作品一样,《德鲁德疑案》仍以善与恶的斗争为中心。善的集中代表是一对单纯正直的青年情侣德鲁德和罗莎,而与他们直接对立的便是阴险、虚伪的贾斯泼。贾斯泼因凯觎罗莎,密谋杀害德鲁德,并企图嫁祸于人,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围绕这桩案件,小说展开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情节。

《德鲁德疑案》与狄更斯以前的作品相比,加强了不少心理方面的描写,小说结构甚至类似于当时刚刚兴起的侦探小说。由于这是狄更斯未完成的作品,所以小说的结局也成了文学史上永远的悬案。

目录

译本序

第一章 天亮了

第二章 一名教长和一个教士会

第三章 修女之家

第四章 撒泼西先生

第五章 兜得儿先生和他的朋友

第六章 慈善事业在初级教士胡同

第七章 不止一次的谈心

第八章 剑拔弩张

第九章 前途未卜

第十章 铺平道路

第十一章 一幅图画和一只戒指

第十二章 与兜得儿在一起的一夜

第十三章 双方各得其所

第十四章 这三人何时才得重逢

第十五章 飞来横祸

第十六章 忠诚不渝

第十七章 职业慈善和非职业慈善家

第十八章 修院城拉新居民

第十九章 日晷仪上的影子

第二十章 远走和高飞

第二十一章 不称心的时期开始了

第二十二章 天又亮了

试读章节

我们有充分理由,必须给这个主教座堂所在的古城虚构一个名字,这些理由随着本书情节的展开,读者自会明白。现在我们不妨称它为修院城。当初克尔特人也许管它叫另一个名字,古罗马人无疑也管它叫另一个名字,撤克逊人又管它叫另一个名字,而诺曼底人则又是另一个名字。在许多世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多一个名字或少一个名字,对它那些积满灰尘的编年史册来说,反正无关大局。

修院城是一座古城,对于向往熙熙攘攘的都市生活的人,它不是合适的居住地点。它单调沉闷,冷冷清清,到处可以闻到主教座堂地下墓穴中的泥土味道。历代修士修女留下的坟墓遗迹,多得几乎遍地皆是,因此可以说,修院城的儿童在用男女修道院院长的骨灰拌制泥色拉,拿男女修士的遗体捏成泥馅饼I而农夫在四郊的田地上耙土时,也会遇到从前一度权势显赫的大司库、大主教、主教等等,于是只得照童话中妖怪对待不速之客的办法行事,把他们统统捣个稀巴烂,使他们的尸骨变成粮食。

修院城内死气沉沉,它的居民们似乎认为,一切变化在这里都已成为明日黄花,再也不会出现了,这种无稽之谈固然奇怪,却并不罕见。这是从古色古香的事物得出的奇谈怪论,其历史却比有迹可寻的史实更加久远。修院城的街道总是静悄悄的(尽管一有动静,就会引起回声),以至到了夏天,商店门口的遮篷也几乎不敢随着南风飘动一下,晒得黑黑的流浪汉一瘸一拐地走过街头,一眼瞧见这副情景,便会稍微加快步子,以便尽早离开这个叫人望而生畏的体面地方。但要做到这点并不困难,因为修院城内仅有一条狭窄的街道,一头进城,另一头就可以出城,除此以外,大多是令人扫兴的小场地,场地上有抽水唧筒,算不上什么通衢,唯一的例外只是主教座堂门口的那片空地,以及贵格派教徒居住区的一条石板路,这个居住区位在城内阴暗的一角,颜色和形状都有些象贵格派女教徒的头巾。

总之,修院城是另一个时代——过去的时代的城市,主教座堂的钟声是嘶哑的,在主教座堂塔楼四周盘旋的白嘴鸦的啼声也是嘶哑的,至于远在下面教堂内长椅上的那些白嘴鸦,声音就更加嘶哑和含糊了。古老的断垣残壁,圣徒的小教堂,教士会的礼堂,男女修道院,全都混杂在一起,它们的房屋和园子互相交叉,互相限制,弄得难分难解,就象形形色色的混乱概念堆积在许多居民心头一样。城中的一切都是属于过去的。甚至唯一的当铺也早已无人上门去当东西,只能靠出售过期未赎的当头苟延残喘,可是往往找不到买主,其中比较值钱的只是灰暗无光、已在逐渐霉烂的旧钟表,失去了光泽、两只脚已无法揿动的糖钳,以及一些样子难看的零星旧书。修院城内,生活还在向前发展的最显著证明,只是园子里那些欣欣向荣的草木,这样的园子多不胜数,甚至那个破旧萧条的小戏院也有一片可怜的园地,落魄潦倒的艺人在结束了舞台生涯之后,可以直接从这儿走进阴曹地府,至于那得通过一片片红花莱豆,还是一堆堆牡蛎壳,就得根据季节而定了。

修院城中央有一个修女之家,这是一幢颇有来历的砖砌建筑,据说它作过女修道院,它现在的名称无疑便由此而来。整洁的院门里面是古老的院子,院门上有一块亮闪闪的铜牌,标明了它的身份:“特温克尔顿小姐女子寄宿学校”。房屋的正面已十分破旧,以致铜牌显得特别光采夺目,在富有想象力的陌生人眼中,这宛如一位年老体衰的花花公子一目失明之后,嵌上了一片新式的大眼镜片。

也许,古代的修女大多温顺谦恭,从不趾高气扬,她们习惯于俯下沉思的头,因此不致与这个“家”中许多房间的低天花板下的横梁发生冲突;也许,她们手持念珠,坐在长窗的低矮窗座上,为修行默默祷告,而不是把它当作项圈,挂在脖子上做装饰品,也许,她们给活活地关在这些高墙内,生活在偏僻的角落和突出的山墙里边,已根除了大自然赋予她们的无法根除的天性,那种使世界得以绵延不绝的酵素——这一切对那些在这儿盘桓的幽灵(如果有的话),可能是饶有趣味的事儿,但不是特温克尔顿小姐在学期报告中会提及的项目。因为她们既不是特温克尔顿小姐的正规学生,也不是她的非正规学生。那位主持学校诗歌课程的小姐,在这个充满(或者毫无)诗意的领域内,从来不屑把这类无利可图的问题列入教学内容。

据说,在某些酒醉状况下,或者有些催眠状态中,意识往往会分裂成两种不相为谋的状态,每一种都遵循着自己独立的轨迹,仿佛永不中断地延续着(因此,如果我在酒醉时藏起了我的表,那么必须等再度喝醉以后,才能想起它放在哪里),特温克尔顿小姐的情况便是这样,她具有两种互不干预、壁垒分明的生活状态。每天夜间,女学生们上床安歇之后,特温克尔顿小姐就会把头发卷得漂亮一些,把眼睛睁得明亮一些,变成女学生们从未见过的活泼得多的特温克尔顿小姐。每天夜间,到了同一时刻,特温克尔顿小姐便会再度谈起头天夜里谈过的题目,包括修院城中的那些风流韵事,而这是她在白天绝不知情的。她还会提到某一年她在汤布里奇温泉(在这种生活状态中,特温克尔顿小姐总是轻松地称之为“温泉”)的奇遇,当时有一位温文尔雅的先生(在这种生活状态中,特温克尔顿小姐总是温情脉脉地称他为“那位傻呼呼的波特斯先生”)向她献出了自己的心,可是关于这件事,特温克尔顿小姐在她为人师表的那种生活状态中,是象花岗石柱子一样毫无所知的。特温克尔顿小姐有一个同伴,对这两种生活状态同样都能适应,那便是蒂歇太太,一个毕恭毕敬的寡妇,腰板不太硬朗,老是唉声叹气,说话嗓音很轻,她负责管理女学生们的衣着穿戴,这使大家相信,她曾经有过富裕的日子。也许就因为这样,有一个信念在前前后后的仆人中流传不绝,认为已故的蒂歇先生是一位美容理发师。

P21-24

序言

《德鲁德疑案》是狄更斯的最后一部小说,由于作家于一八七。年六月九日因脑溢血症突然逝世,小说没有完成。“疑案”也就永远成了疑案。

狄更斯是英国伟大的小说家,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与莎士比亚媲美,这样一位天才作家的未竟遗作,自然会引起后人的各种猜测和探讨。何况小说又冠以“疑案”的名称,加上狄更斯风格中的各种特点,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侦探小说的兴起和发展,本书便成为许多好事之徒舞文弄墨、穿凿附会的材料,终于形成了所谓“德鲁德热”,各种奇谈怪论也随之而起。一九。五年,狄更斯研究会的《狄更斯研究》创刊之后,讨论《德鲁德疑案》的文章每期不断,占了压倒优势。据该刊一九一一年编的书目统计,有关《疑案》的论文和专著即达八十二种,一九二八年统计,又得一百三十五种。此后虽无专门统计,但据一九七四年企鹅版《德鲁德疑案》编者的粗略估计,除续作、补作、改作之类不计以外,单是以研究该书为名的专著即达十一部,论文达数百篇之多。这些讨论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贾斯泼是否凶手,或是否有罪?二,戴吉利是何许人,德鲁德是否确实身亡?它们的共同特色是抓住小说中的片言只语或个别情节,运用现代侦探小说的技巧,加以想象和发挥,这样的研究当然无助于阐明狄更斯原来的构思和创作意图。正如英国知名作家安格斯·威尔逊在为企鹅版《德鲁德疑案》写的序言中所说,这些研究者大多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小说是狄更斯写的,不是他们写的,因此凡是脱离了狄更斯的整个文学遗产,孤立地探讨这部未完成作品的意图,都是不能允许的。威尔逊指出:“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狄更斯在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中,已完全离开了他过去写的小说的风格,更不必说他旨在创作一部完全以悬念和疑案为主要目标的小说,象他的朋友威尔基·柯林斯的《月亮宝石》那样的作品。”

确实,关于小说的构思和结局,狄更斯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材料,但是他的老朋友和传记作者约翰·福斯特就这问题所作的说明,还是合乎情理的。福斯特说,一八六九年七月狄更斯在给他的信中谈到,他打算写“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或者非常年轻的两个人,在多年订婚之后,怎样又逐渐疏远,最后终于分手。我的兴趣在于描绘他们的不同的道路,说明不论做什么都无法阻止这必然到来的命运。”但到了八月,狄更斯在给福斯特的信中再度谈到这设想时,已有了些改变,“我放弃了我告诉过你的原来的设想,对我的新小说有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新的构思。”福斯特在《狄更斯传记》中接着写道:“不久我就知道,这故事是讲一个舅父怎样谋杀一个甥儿,它的新颖之处在于书末谋杀者回顾自己的谋杀行为,这时在他的想象中,罪犯似乎已不是他,而是另一个受到诱惑的人。在巧妙的安排下,他象淡别人的事一般,说出了他干的一切,因而被关进了死牢,小说的最后几章便是写这些的。在谋杀者发现这谋杀对实观他的目的根本无此必要之后,谋杀事件对他形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但案情之终于彻底暴露是在书末,因为这时发现了那只金戒指——闪手把尸体丢进了石灰中,戒指的抗腐蚀性使它保存了下来,这样,不仅认出了被害者,而且确定了犯罪的地点和犯罪的人。这就是在该书写作前,作者告诉我的一切。我们知道,这戒指是交给德鲁德,要他在继续维持婚约的条件下,赠予未婚妻的,但最后那次会见使他仍把它留在身边。后来罗莎嫁给了鞑靼,克利斯派克尔娶了兰德勒斯的姐姐,至于兰德勒斯本人,我想,他已死于协助鞑靼最后揭露和抓获凶手的搏斗中。”

……

——截选自《译本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9: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