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与人是个什么关系呢?“继之者,善也。”继字在这里用得非常精准,意思是继承了天地阴阳之道就是善。人是天地孕育出来的,是天地之子,不要仅仅认为自身就是父母的产物。《孝经》把天地与人的关系表述为“付”和“受”,“天付于人而人受之”,天地付给人的是气,人接受阴阳之气,同时,也包含人的形体的受用。由善而成,因成而性即“成之者,性也”。成是有形之物,其性是不同的,犹如孟子所说“人之性、犬之性、牛之性”,就是万物各有其性。性也是道,人之性就是人之道,做人必须坚守的道,或者说是做人的底线。人性违背了常理,违背了天性,会被咒为没有人性,猪狗不如。
常说见仁见智,这话就出自《系辞》:“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古代知与智同。仁主阳,智主阴,仁与智就是阴阳之道。智是天性,仁是地德。
看问题不同角度会得出不同结论,孔子讲仁,孟子讲义,墨子说兼爱,佛家说慈悲,耶稣叫博爱,名词不同,概念有异,但条条道路通罗马,都符合一阴一阳之道的精神大义。
“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而“百姓日用而不知”,意思是大众百姓都在用“道”,却没有提升到理性认识,而是仁与智分裂,就事论事。达到全面地看问题,仁与智的统一,阳与阴的辩证,才称得上君子,而君子却“鲜矣”,这样的君子是极少数。
做君子,首先就要读《易经》,因为《易经》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鼻祖,后来的各种文化学说包括儒家、道家以及诸子百家等都发祥于《易经》。所以,了解东方文化,做仁人君子,就要从读《易经》开始。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任何事物都有显和藏的两面性。显为阳,藏就是阴。人站在那里,这就是显.显出来的是否符合“仁”,关键看心里藏的是否有用的东西。心里是花花肠子小杂碎,不可能有仁性的作为。朱熹解释“显诸仁,藏诸用”打了个很浅显的比喻:一树一根,生许多枝叶花实,此是“显诸仁”处。及至结实,一核成一个种子,此是“藏诸用”处。我体会,显是内心的外化,藏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积累。一个内心阳光的人,脸上始终都有春天的灿烂。天地交泰挥洒阳光雨露.具有“鼓万物”生长之功。鼓就是鼓动、催动、激励。但并不要求回报,用元代易学家吴澄的话说是“天地无心而造化自然,非如圣人之于民,有所忧而治之教之也”。圣人的拳拳之心在于教化百姓,唯恐社会礼崩乐坏,所以才忧心甚多。
何谓盛德、大业?“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不要认为《易经》就是算算卦、看看相、受受教育而已,它同样是鼓励创业富有的,并不排斥贵族富豪,而是倡导“大业”,即事业越大越好;同时提倡“盛德”,即宽宏的道德素养。不过,“富有”是有条件的,“显诸仁”是首要,而且不是仅仅的金钱的富有,易学大家胡炳文说:“富有者,无物不有,而无一毫之亏欠。”有金钱的同时,还要有文化、有仁爱、有修养、有孝悌、有慈善、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大业”离不开“盛德”,“富有”也必须“日新”,即每天都有人格品位的提升,如《大学》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有“大业”而无“盛德”,德不配位,总有崩塌的一天。
“生生之谓易”,一部《易经》就落实在“生”上。阴生阳,阳生阴,生生不息。人类的历史就是生生不息的历史。从自然现象看,生是天地之功,万物都是天地生出来的。岂不知天地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即“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乾主气,天只是一种气象;坤主形,成形的东西都在大地上,称之为“效法”。说天说地都是为了说人,从人的角度看,成就事业是最为紧要的。人来到世界上没做成事儿,岂不是白来了吗?婴儿出生都是攥着拳头来的,哭喊呼啸着要做人、做大事。等夕阳红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人生路上的足印深浅了。要成就事业,就要“极数之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易经》是占筮之书并没有错,但不能说成迷信。假若视为迷信,那么,圣人作《易经》而且鼓励“极数之来”岂不是教唆犯?极数就是极尽之数,把数字用得灵活,用得痛快淋漓,用到极致。数字共有从零到九这十个数,再大的数都是这十个数的组合。数字用到了极致,就“神”了。
《易经》中有很多数,如河图数、洛书数、八卦数、五行数、天干数、地支数、爻画数、三元九星数等,如此之多的数各有所用。“阴阳不测之谓神”并不是不测,而是掌握了阴阳之道就有神来之笔,就不用专门占测了,吉凶一目了然。
P46-47
自序——是条龙,就试着飞起来
十翼之一 说卦传
一 圣人为什么作八卦
二 六爻卦的人生立体空间
三 先天八卦,在顺境与逆境中成长
四 八卦交互作用,发育万物
五 后天八卦,事物发展变化的“圆”
六 八卦一体,万物的主宰
七 八卦的基本属性
八 八卦与动物的对应关系
九 人身上刻着的八卦图
十 家庭人口的八卦模式
十一 八卦勾连起来的大干世界
十翼之二 系辞上传
一 天地造化就是人生道理
二 观象玩辞,自有“天佑之”
三 吉凶悔吝与“善补过”的福报
四 易道之大,能知死生,知鬼神
五 阴阳之道——盛德和大业之本
六 “生”是永恒的主题
七 敬天法地是道义之门
八 象、理、行的做人处事方法论
九 古代求卦的方法——大衍之数
十 易经之用——辞、变、象、占
十一 卜筮的小用与大用
十二 道、器、变、通的事业观
十翼之三 系辞下传
一 爻象吉凶,变化之中求功业
二 制器尚象,卦象对生存的启示
三 吉凶有兆头,防患于未然
四 阴阳,识别君子与小人的方法
五 殊途归一的人生处世哲学
六 乾坤,打开《易经》门户的金钥匙
七 忧患,唤起修齐治平的人生理念
八 学《易经》方法:唯变所适
九 学《易经》原则:唯其时物
十 三才之道:天道、地道和人道
十一 易道的境界,“无咎”就是好
十二 人谋?鬼谋?君子谋?
十翼之四 彖上传
一 乾 伟大啊,天!万物都是天的造化
二 坤 美德啊,大地!万物都是她的生育
三 屯 雷雨交加,在艰难中诞生
四 蒙 教孩子养正气是神圣的功业
五 需 等待时机,化育光明,乃成大功
六 讼 诚信缺失,万事不可成
七 师 民众贞,风气正,可以王天下
八 比 相应相比,贞正吉祥的永恒法则
九 小畜 勿以善小而不为,畜虽小而亨
十 履 路漫漫其修远兮,“刚中正”为君子
十一 泰 阴阳相交,让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十二 否 阴阳不交,防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十三 同 人君子同心,能通天下之志
十四 大 有德应于天,行适于时,谓之大有
十五 谦 行天地鬼神之道,后福必大
十六 豫 顺理而行,万国安宁
十七 随 随时而进,大亨贞
十八 蛊 坏了、乱了就要治,顺天道也
十九 临 化育不息,天之道也
二十 观 神道设教,天下莫有不服焉
二十一 噬嗑 刑狱之道,刚柔分,动而明
二十二 贲 看天象,观人文,以化成天下
二十三 剥 顺天道,合天行,养君子之风
二十四 复 见天地之心,修人生“道”心
二十五 无妄 正则亨,天命不佑无道之行
二十六 大畜 日新其德,必为大任之人
二十七 颐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民,自身以养“正”
二十八 大过 阳刚多一点儿,仍利于前往
二十九 习坎 有难有险,自信方可有功
三十 离 美丽在乎天地间,以中正化育天下
十翼之五 彖下传
三十一 咸 阴阳两气相互感应而万物生化
三十二 恒 天道、圣道,启发着恒常的人道
三十三 遁 与时谐行,阳刚当位而又相互呼应
三十四 大壮 正大者方能有血气,有豪气
三十五 晋 德柔顺而大明,则康民安国
三十六 明夷 晦其光明,蒙大难也要正其志
三十七 家人 家风连着国风,家道正而天下定矣
三十八 睽 两女相好,小事吉,大事不利
三十九 蹇 见险而止之,这是大智慧
四十 解 解除难险,需修复中道
四十一 损 当损则损,心诚则灵
四十二 益 利益之道,中正为本
四十三 夹 王庭满正气,施政有方
四十四 娠 阳刚又中正,则天道大行
四十五 萃 有朋自远方来,情同而萃聚
四十六 升 养刚健中正品格,大亨而有庆
四十七 困 困境中乐天安义,即为君子
四十八 井 饮水思源,像井那样多给予,少索取
四十九 革 顺天而应人,把握时机是成功的关键
五十 鼎 一言九鼎,圣贤的品质,必大亨
五十一 震 规则守于心中,惊雷也安然
五十二 艮 动静不失其时,人生道路才是光明的
五十三 渐 厚积而薄发,渐进之功也
五十四 归妹 生生不息,乃婚姻之大义
五十五 丰 天地盈虚的告诫,过则不及
五十六 旅 旅游各地,保持“止而丽乎明”的气质
五十七 巽 养柔而顺乎刚,畜刚以存其正
五十八 兑 内刚而外柔,把笑脸送给所有的朋友
五十九 涣 美好勿涣散,困顿尽冰释
六十 节 处事有节,亨通无穷尽
六十一 中孚 内柔中刚,诚信是最大的福报
六十二 小过 小的过失,不必谨小慎微
六十三 既济 亨通顺利之时,须防初吉终乱
六十四 未济 刚柔应而不续终,贵在自强不息
十翼之六 象上传
一 乾 苍天不息,生命的律动在于自强
二 坤 大地一样的厚道,自能丰载万物
三 屯 君子经纶,站起来才能走出去
四 蒙 德育自身,然后成就未来
五 需 饮食育身体,丝弦养精神
六 讼 做事谋始,开个好头是成功的一半
七 师 容民畜众,德行天下得天下
八 比 建万国,亲诸侯,全赖鱼水情深
九 小畜 以懿文德,储蓄文化化灵魂
十 履 辨上下,民定方能国安
十一 泰 地天交泰,天下和乐
十二 否 识时务,贪图荣禄短阳寿
十三 同人 寻找共同点,君子和而不同
十四 大有 遏恶扬善,顺天而应命
十五 谦 裒多益寡,觉得自己能了,失败就不远了
十六 豫 作乐崇德,唱响和乐音符
十七 随 顺天时,天安好,人亦安好
十八 蛊 振民育德,呼唤着圣人的回归
十九 临 上级莅临,教民、容民、保民的思想第一
二十 观 省方、观民、设教,国之大政方略
二十一 噬嗑 明罚敕法,稳定赖于威慑
二十二 贲 明庶正,无敢折狱,是君子断案之本
二十三 剥 上以厚下,社会稳而国家安
二十四 复 冬至—阳生,蓄养好人好事正能量
二十五 无妄 万物不能逆天任性,况人乎?
二十六 大畜 畜德为大,把圣人请回来
二十七 颐 慎言语,节饮食,君子之为也
二十八 大过 独立不惧,遁世无闷,以变应变
二十九 习坎 德行有常,习练教事
三十 离 继明照四方,薪火相传
十翼之七 象下传
三十一 咸 以虚受人,天地乃大
三十二 恒 成就大事者,立不易方
三十三 遁 远离小人,秉持“不恶而严”
三十四 大壮 非礼弗履,需要刚毅的“大壮”精神
三十五 晋 自昭明德,还要点亮身边的光明
三十六 明夷 用晦而明,内智外愚是最高境界
三十七 家人 言有物,行有恒,大丈夫风范
三十八 睽 摘下有色眼镜,以同而异
三十九 蹇 反身修德,提升正能量
四十 解 赦过宥罪,解开疙瘩过日子
四十一 损 惩忿窒欲,和悦之人欲望少
四十二 益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大益也
四十三 央 施禄于百姓,畏忌之心常存
四十四 媾 施政诰四方,政通方能人和
四十五 萃 除戎器,戒不虞,有备无患
四十六 升 积小以高大,全在乎顺修其德
四十七 困 致命遂志,做命运的主宰者
四十八 井 劳民劝相,滋养天下得天下
四十九 革 治历明时,变革需要适时而为
五十 鼎 做大事的人“正位凝命”
五十一 震 恐惧修省,莫要等到悔恨时
五十二 艮 思不出其位,及时抑制膨胀的欲望
五十三 渐 内修贤德,外行善俗,终能高端
五十四 归妹 永终知敝,笑到最后才是真感情
五十五 丰 折狱致刑,社会呼唤包青天的回归
五十六 旅 责任担当,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五十七 巽 申命行事,最理想的社会治理
五十八 兑 朋友讲习,积蓄正能量,一起成长
五十九 涣 享帝立庙,传承文明的龙脉
六十 节 制数度,议德行,内外双修
六十一 中孚 议狱缓死,揣着诚信就有好口碑
六十二 小过 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仍为君子
六十三 既济 身在无忧时,思患而预防之
六十四 未济 慎辨物,慎居方,智慧人生
十翼之八 文言传
一 元亨利贞,深邃的思想意蕴
二 潜龙,厚积薄发,不失其本色
三 举龙德,善世而不伐,以诚、善感召天下
四 知至至之,知终终之,智者也
五 进退无模式,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六 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有未来
七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八 “天则”之道,得其用而事业成
九 大哉乾元,六龙御天,恩哺天下
十 知进退,知存亡,知得丧,圣人的思维
十一 顺天而行时,有德有常有福报
十二 积善有余庆,积恶有祸殃
十三 内敬外方,用不着疑惑自己的作为
十四 地道、妻道、臣道,心里始终“含”着美
十六 谨言慎行,想好“文言”再出发
十七 体正、理通、事业成,极致之美
十八 天玄地黄,阴极而阳,光明不远矣
十翼之九 序卦传
十翼之十 杂卦传
是条龙,就试着飞起来
龙——中国人的图腾。望子成龙,是对后续薪火的期盼。虽说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还要先问问自己是条龙吗?
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卦就讲龙的故事。初九是“潜龙勿用”,首先是条龙,有成才的希望,有培养前途,有出人头地的可能性。假若像条虫那样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志向就没戏了。不过,现阶段还处于潜伏阶段,只能“勿用”,还不到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九五”就“飞龙在天”了,为众人所仰望。
从“潜龙”到“飞龙”,并不是一跃可就,而是要经过长期的能量历练,需要九三爻辞“终日乾乾”的自我省察,九四爻辞“或跃在渊”的天道酬勤,甚至需要“夕惕、若厉”的错误修正等,然后,厚积薄发。
是条龙,就要试着飞起来,《十翼》则是腾飞的助推器。
《十翼》,翼者,翅膀。是孔子写了十篇文章(七种十篇)而为《易经》插上了飞的羽翼。我们读《十翼》而贯通易道,同样是为自已插上了飞的翅膀。
《易经》,说到底是本占筮之书,但经过孔子《十翼》(又叫《易传》)的讲解,一下子就升到了“众经之首”的地位,从“形而下”的占筮走进了“形而上”的哲学殿堂,而且成为龙的传人的修身立业的必读课本。我们的前辈都是读着《易经》走过来的,只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几十年来《易经》被打入冷宫而淡漠了,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足够的正视。
说到孔子就自然想到了《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功用可谓大矣。而不少人对孔子作《十翼》却知之不多。其间有个小“插曲”需要简单交代一下。
《十翼》是孔子写的吗?宋代之前从未有人怀疑孔子作《十翼》,因为汉代班固《汉书》、司马迁《史记》、扬雄《解难》、王充《论衡》等都做了肯定性的结论。只是宋人欧阳修在《易童子问》中认为“杂取以资其讲说”,“亦非一人之言也”,再加上其中有诸多“子日”的句式(认为是孔子所作就不应当有“子日”),就怀疑其并不是孔子一人之言,但仍然认为彖、象是孔子所作。即便说到此处,也被稍后的理学大儒朱熹予以驳回,认为欧阳氏“自是他晓那道理不得了”。欧阳氏之后疑古之风愈演愈烈,但仍没有理由完全否定孔子《十翼》的著作权。近代很有名气的儒学家冯友兰先生从尊孔到反孔,也仅认为,《易传》中的思想与《论语》不合,仅认为《易传》不是孔子一人所作。随着考古发掘,有了孔子作《十翼》的新证据,即马王堆帛书《要》(1972年发掘)中记载孔子自己的话:“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易经》是“祝卜”即占算之用,我只是(指作《十翼》)从做人处世的角度“观其德义耳”,推动道德教化而“求其德而已”。这是孔子自己作《十翼》的最明确的表述。另外,我们就《十翼》的内容看,其中贯穿了儒家思想的红线,甚至有些语言都与《论语》十分相近。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认定《十翼》为孔子所作。
是条龙就要飞,读《十翼》而养心、修德、宏业,自然就“飞龙在天”了。
读《十翼》不能用其他经书的读法,不少人觉得《易经》难读,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读《易》的方法。我的读《易》体会是“易翼双修”,即《易经》和《十翼》都要读,共同推进,反复揣摩。只读《易经》,即使炉火纯青,至多能练成个江湖术士,假若再缺少实战,混江湖也走不通。只读《十翼》,一定是云里雾里。好像尽说些不着边际的空话,真的是“天书”,因为你不懂得孔子说话的采由。
那么,怎样读《十翼》?
其一,先学筮,后求“道”。学《易》无早晚。孔子“五十以学易”,知天命的年龄了才开始学《易经》。孔子学《易经》如痴如醉,“居则席,行则囊”,手不离卷,反复研读乃至“韦编三绝”,系竹简的牛皮绳子翻断了多次。孔子学《易》不同于常人,方法是“观其象,玩其辞”,“观其变,玩其占”。观象即看天象、地象以及风雷山泽等卦象。“玩辞”“玩占”,自我实践着“好学之不如乐学之”的理念,而且,就是“玩”,反复玩味、研读、思考。孔子在读《易》、玩占的过程中,把天地大自然与政治教化完美结合起来了,如读乾卦·则感叹:“大哉,乾元,万物之始。”天啊,你太伟大了,无私地奉献阳光、雨露,万物都是你哺育出来的。弦外之音,人若像天那样无私奉献该有多好啊!体会水地比卦则日:“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假借流水不可须臾离开大地的依附关系展示政治理念,即假若不能像水贴近大地那样亲近老百姓,如此的地方就不安宁,是凶的结果,没有道路可走, (这种不安宁的地方)就会归顺过来(到上下亲近的地方)。显然,孔子作《十翼》是把天道、地道与人间正道融为一体。而阐发了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理念以及以仁为核心的政治理想。
孔子读《易》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也要像孔子那样玩辞、玩占,然后从《十翼》中品味出人生价值。
其二,字字句句到《易经》中找答案。《十翼》是孔子的学《易》心得,并借此阐发儒家理念。《说卦》开篇:“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孔子被尊为圣人那是汉代之后的事儿。孔子说的“昔者,圣人”一定是他之前的圣人,即伏羲、文王、周公等。再说,也不能自己称自己是圣人啊!既然圣人作《易》,就要读《易》,知道《易》是什么、干什么用等。《说卦》继而说:“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读《易》就要深入了解八卦、爻以及阴阳、刚柔及其相互联系等。再深入一步“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即把卦、爻与人文思想联系起来等。《文言》开宗明义:“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合也,贞者事之干也。”真的是文采之言,朗朗上口,但你不了解乾卦以及卦辞、爻辞,就不知说的是些什么道理,好像孔子也说空话,唱高调。
其三,读《十翼》是文化的积蓄,灵魂的修炼。孔子当年“论了个语”,尽是直白的说教。比如,“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教人正直磊落,不能靠侥幸活着;颜渊问仁,孔子就直率回答“克己复礼为仁”;告诉弟子们:“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做人把孝悌仁德放在首要位置;“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强调仁、德、艺(六艺)、道全面发展,提升人格魅力等。到了孔子作《十翼》的晚年,特别是受了八卦所代表的天地日月的影响,似乎一下子打开了心胸,更富有大自然的情怀和人文思想,比如借助乾卦所表示的天象以言“君子以自强不息”;由山风蛊卦而提出“君子以振民育德”的整治坏乱的治理方略。《系辞》上下计二十四个小节,都是说的天理,实际上是借天说人,自认为“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文言》更是孔子文辞的精彩之笔,看似议论天地乾坤,其实,都是圣人借天地之道而教化人类的经典语录。
我们今天读《十翼》,一方面用易学文化熨帖心灵,“谈笑有鸿儒”,做个“智者不惑”的人;另一方面是灵魂的修炼。试想,每天都与八卦、六十四卦所代表的天地风雷沟通交流,与大自然对话,自然而然就开阔了乾坤视野,领悟到了天地之“道”的伟大,个人灵魂也就得到安放,自可领悟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有些入学《易经》总是围着“占卜”打转转,就难于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做“飞龙”更无从谈起了。
最后,愿与朋友们达成共识:我们是龙的传人,读《十翼》给自己插上《易经》思想的翅膀,试着向高处飞起来,“宏德而广业”,让“飞龙在天”变成现实,实现我们的梦。假若炎黄子孙都是条龙,而且都能龙德在我,翔舞于天,伟大的中国梦就为期不远了。
2016丙申年·春
于曲阜市孔子易学研究院
《易经》并不难解读。读懂《易经》,我们就能读懂很多命运的奥秘……
张绍金、易枫著的这本《孔子讲易经(绍金解易经)》把人道与天道、地道融合为一体,用大自然的情怀、天人合一的思维、阴阳辩证的哲学思想,动之以情,多用劝导、告诫、警示的言辞,晓之以“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人生大道理,其目的还是让人“宏德而广业也”,做德行高尚的人,创造辉煌的人生。
孔子讲《易经》不是《论语》式的说教模式,而是借卦象说天象,然后借天道而言人事,用儒家的观点而教化人类。今天读《十翼》,二千多年前儒者之言,仍能真真切切地撞击读者的心灵,从而省悟做人处事的道理。所以,张绍金、易枫著的这本《孔子讲易经(绍金解易经)》解说《十翼》,其目的是让读者读圣人之言,履行天道和地道,践行新时代的人道,实现社会的道德教化,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发展增添和乐文明的音符。
本书不是就文字而作翻译,而是根据个人的理解,结合社会现实,倡导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启发文明,化育心灵,推动新时代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