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最早的长篇章回小说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小说讲述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反抗朝廷、造反起义的故事。从南宋起,水浒好汉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被“说话”和戏曲艺术演绎成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在此世代累积的基础上,元末明初经由文人作家再创作而成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水浒传》堪称传奇作品的伟大典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水浒传(共5册汉俄对照)(精)/大中华文库 |
分类 |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语种 |
作者 | (明)施耐庵//罗贯中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最早的长篇章回小说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小说讲述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反抗朝廷、造反起义的故事。从南宋起,水浒好汉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被“说话”和戏曲艺术演绎成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在此世代累积的基础上,元末明初经由文人作家再创作而成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水浒传》堪称传奇作品的伟大典型。 作者简介 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译者:伊戈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加乔夫(1932年3月1日---2012年4月7日),(中文名罗高寿)著名俄罗斯政治家、汉学家,出生于莫斯科。前俄罗斯驻华大使、俄罗斯联邦上院议员,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中俄友好和平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罗高寿把中国作为他的第二故乡,把推动中苏、中俄关系作为他终生奋斗的目标。他不仅从维护俄罗斯利益的角度处理问题,还真心地从两国共同利益出发,可说是中俄友谊的桥梁。 目录 目 录 精彩书摘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 天下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话说这八句诗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个名儒,姓邵,讳尧夫,道号康节先生所作;为叹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时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后来感得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因此上,邵尧夫先生赞道:“一旦云开复见天!”正如教百姓再见天日之面一般。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搏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一日,骑驴下山,向那华阴道中正行之间,听得路上客人传说:“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那陈搏先生听得,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 下驴来。人问其故。那先生道:“天下从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传位与御弟太宗。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真宗皇帝,真宗又传位与仁宗。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给黄榜,召人医治,感动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来揭了黄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员引至殿下朝见真宗。天子圣旨,教进内苑看视太子。那老叟直至宫中,抱着太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见化阵清风而去。耳边道八个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这两个贤臣出来辅佐这朝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个年号。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这九年谓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祐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祐四年,至嘉祐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那时百姓受了些快乐。谁道乐极悲生:嘉祐三年春间,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证。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将来。 且说东京城里城外军民死亡大半。开封府主包待制亲将惠民和济局方,自出俸资合药,救治万民。那里医治得。瘟疫越盛。文武百官商议,都向待漏院中聚会,伺候早朝,奏闻天子。是日,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已毕,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道:“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道:“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道众,准备接诏。次日,众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当下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供养着。洪太尉便问监宫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向前禀道:“好教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诏,如何得见?”真人答道:“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计议。”当时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禀道:“这代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生教人请得下来!”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见?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赍捧御书丹诏,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似此怎生奈何?”真人禀道:“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志诚,空步一遭,亦难得见。”太尉听说,便道:“俺从京师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诚?——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当晚各自权歇。 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请太尉起来沐浴。换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草履,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许多道众人等送到后山,指与路径。真人又禀道:“太尉要救万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顾志诚上去。”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望后便倒。那大虫望着洪太慰,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得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中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爬将起来,再收拾地上香炉,还把龙香烧着,再上山来,务要寻见天师。又行过三五十步,口里叹了数口气,怨道:“皇帝御限,差俺来这里,教我受这场惊恐!”说犹未了,只觉得那里又一阵风,吹得毒气直冲将来。太尉定睛看时,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太慰见了,又吃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往后便倒在盘陀石边。但见那条大蛇,径抢到盘陀石边,朝着洪太慰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太尉方才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下官!”看身上时,寒粟子比馉饳儿大小。口里骂那道士:“叵耐无礼,戏弄下官!教俺受这般惊恐!若山上寻不见天师,下去和他别有话说!”再拿了银提炉,整顿身上诏敕并衣服、巾帻,却待再要上山去。 正欲移步,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看时,只见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笑吟吟地正过山来。洪太尉见了,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睬,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今天子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分付他,一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唬得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 前言/序言 《水浒传》是中国最早的长篇章回小说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水浒传》讲述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反抗朝廷、造反起义的故事。宋江起义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北宋宣和年间,史籍和文人笔记中有些零星记载,但这次起义规模不大,人数不多,时间不长。从南宋起,水浒好汉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被“说话”和戏曲艺术演绎成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在此世代累积的基础上,元末明初经由文人作家再创作而成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的写定者,或说施耐庵,或说罗贯中,或说施作罗续。关于这二位作者的生平资料甚少。施耐庵,可能并非真名,明人记载多称之钱塘人,其生活年代则有南宋、宋末元初、元等多种说法。罗贯中同时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大概生活于元末明初,他的作品还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杂剧,另外,《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等小说也都署罗贯中之名,虽然有些作品可能是托名,但可见其影响之大。 《水浒传》表现的社会生活极为广阔,在《水浒传》的人物画廊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渔夫屠户、和尚道士、商贾小贩、市井无赖、妓女虔婆等,无所不包,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全面刻画,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致描摹,真如一幅精彩的社会风俗长卷。跟《三国志演义》相比,《水浒传》写人最大的特点是平民化和世俗化。它虽然也是歌颂英雄,叙写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但即使涉及帝王将相,也是世俗化的描写,如风流天子宋徽宗,如无赖帮闲高俅等。而小说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下层民众的描写,那些出身农民、渔民、市井细民,乃至游民的英雄好汉,他们也有忠义的情怀,但最切实的理想却是穿衣吃饭日用平常之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论套穿衣”。《水浒传》用鲜活生动的白话叙事,通俗易懂,形象传神,民间生活的气息浓郁,富有表现力。小说的人物语言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不同阶层、不同修养的人,说话的语气、用词等,都各有其性格特色。正如金圣叹所说:“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重要的也正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塑造已从类型化典型向个性化典型过渡,对此后《金瓶梅》等世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做了必要的艺术准备。 《水浒传》中第一个正式登场的人物是高俅,他因为善于踢球而得到皇帝的宠信,从一个市井无赖遽升为殿帅府太尉,一朝发迹,倚势逞强,作恶多端,而成为国家之祸端。整部小说以高俅故事为开端,有着“乱自上作”的意味,寄寓了作者对于朝政混乱、国家衰亡的思考。以高俅为典型代表,《水浒传》描写了朝廷上下诸多贪官污吏、恶霸流氓,全面展示了北宋末年朝廷腐败、官府昏庸、官吏贪酷、恶棍横行的社会乱象。乾坤颠倒,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于是,一批好汉忍无可忍,揭竿而起,逼上梁山。《水浒传》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