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等编著的《内容为王(互联网运营之内容运营)》既可以作为策划总监放大格局、超越自我的案头必备书,同时也是志向高远的普通策划人员和行业新鲜人的实战范本,对有兴趣的读者进入这一领域能起到导航作用。
内容创业时代,没有旁观者。我们对优质内容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意味着:
只要能上网,就能发布内容。
只要在社交媒体上,就可以做内容营销。
我们都依赖文字去传递营销信息。
万物皆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分享内容红利。
如何写出有用、有品、有情和有趣的内容?
如何用独特的视角和特有的方式、方法讲故事?
作为内容营销者,如何摆脱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压力,保证内容的质量?
如何为品牌生产内容?如何发布真正的内容?
在本书中,你将得到对于内容创作、内容生成和内容发布等全程的专业指导。
文案策划与新媒体的运营推广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是竞争的利器。张莉等编著的《内容为王(互联网运营之内容运营)》融理论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教你如何才能快速写出符合市场的实用文案,如何策划好活动并运用新媒体为自己推广。本书有理论,有案例,有经验总结,是一本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案头必备工具书。
本书既可以作为策划总监放大格局、超越自我的案头必备书,同时也是志向高远的普通策划人员和行业新鲜人的实战范本,对有兴趣的读者进入这一领域能起到导航作用。
用一分钟关注“内容”概念本身,它可能已被滥用,但是,“内容为王”这一格言从未被证明出错。如果没有做对内容,整场战役就都会受损。为了获得回报,就必须创造且维持优质的内容。虽然现在的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被创造,但像其他任何营销策略一样,如果内容质量不好,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1.1 什么是内容
内容就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东西。它具有三层含义:一是物件里面所包容的东西;二是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三是哲学名词,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与“形式”相对。
不过,将这个概念放在互联网范畴之内,作为互联网技术术语就没有那么复杂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内容?
内容就是指网页上的文字和图片,还包括视频、音频等,其实就是丰富的、易于被看到的信息,并且是受众感兴趣能够方便存取的超文本组织结构。文字
文字是书写文章的视觉表意符号,是传递知识的桥梁,也是思想的载体。
文字是内容的主要组成和呈现方式。比如六神磊磊的微信公众号,他的每一篇文章,除了必须存在的封面图片之外,只要没有广告植入,在整篇文章中就不会插入无意义的图片。但是,读者在读他的文章的时候,从来不会因为字数过多或者没有图片而感到阅读困难。相反,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六神磊磊的文字到底有多好?现摘录他推送过的一篇文章中的部分文字,感受一下文字的魅力。
喜欢上一个人,需不需要理由?
在旧的侠义小说里,大概是需要理由的。
你看《水浒传》里,李师师喜欢上了浪子燕青就是有理由的,原因就是燕青“这表人物,能言快说,口舌利便”,此外还懂音乐,善于演奏民族乐器,“哥哥原来恁地吹得好箫!”
金庸里的侠客,喜欢上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似乎也是需要的。韦小宝喜欢阿珂,理由就很清楚:
“哪里来的这样的美女?”、“丽春院中一百个小姑娘站在一起,也没她一根眉毛好看。”
可有时候,金庸笔下的侠客喜欢一个人又根本不需要理由。
比如黄药师。
他喜欢阿衡,因此受到了老顽童周伯通的嘲笑:“你平时不是很酷的吗,居然也这样忘不了一个姑娘?”
黄药师只好给出一个解释:“我这位夫人与众不同。”
究竟是怎么个“与众不同”呢?黄药师没有说,我看他也说不出来。是因为阿衡长相好、身材好吗?其实未必;是因为她智商超高、记忆力强,看一遍书就能死记硬背下来吗?好像也未必。 可能黄药师自己也搞不清楚喜欢冯衡的真正原因。
心动,有时候是没有理由的。
当然,这里只是摘录,看全文的话,就要关注六神磊磊的微信公众号了。
这就是文字,你能读懂,更能意会其中的含义。而且即便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也不会心疼流量,因为这里只有纯文字。
P2-4
结束语做“好”内容
时代变了,“好”内容的定义也在发生改变。
1.权威不再是不可超越的,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权威
以前,我们说的好内容就是那些经典的、由权威的知名作家或各行业专家名人发布的内容,或是书籍,或是专题,或是报告,一切是那么正规,不容置疑。如今,随着时代的改变,多平台的出现、自媒体运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人成为草根权威,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声音,进而让全世界听到!
2.不同载体,好内容的标准也不一样了
如果你做专业的网站,那么好内容就是行业相关度高的、专业性强的、有深良有见解、有利于知识提升、能吸引访客长期关注的内容;如果你做论坛,那么好内容就是那些能吸引更多人评论、凝聚人气的内容;如果你做个人情感类微博,邪么好内容就是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让人落泪的内容——平台不一样,判断标准就不一样!
3.碎片化阅读时代,好内容形式更加多样
碎片时间的碎片化阅读时代,我们不仅阅读文字,还阅读音频、视频、动漫、图画!我们不仅阅读电子书,也阅读随时跳出来的图片广告。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了,内容也变得更加精练、吸引眼球。
当我们看了太多的冷笑话,听了太多八卦新闻,品了太多的“鸡汤”之后,记住了什么?社会化媒体看似对成本的要求降低了,实际上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每个人都在发出声音时,你如何让自己被记住?我们该如何做好内容建设呢?
1.制造爆点
要有趣,在微博里面一般以笑话、社会事件、公益等受关注内容为主,有趣的各种段子最能引发用户主动分享,激活了用户的分享基因。在制造爆点上,实用性不可缺少,要有料,需干货。
2.找槽点
槽点即吐槽的关键点,让用户兴奋且愿意点评、分享的关键点。槽点与爆点要紧密结合,槽点更侧重于对用户情绪的把控,了解用户喜好,需要与用户接触、测试、再接触。在一个营销内容中,我们预设多个爆点,比如关于热点事件的,或者关于用户故事的,然而对于特定人群,槽点却有不同,就像有些人对价格很兴奋,对他讲了半天产品的功能如何创新,或许都无动于衷,抛出一个极具诱惑的价格便能直接俘获。
3.抓痛点
痛点是触动、感动、打动用户,让其为之行动的要害点。怎么戳中痛点呢?前面的爆点、槽点更多地是推动分享,而痛点把握准确后更能快速形成消费行为。
其实,好的内容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从反馈上发现问题逐渐改进,也需要不断提升。好内容的营销成功有偶然性,也有必然因素,必然因素就是他们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下足了功夫。
是的,不管是哪一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永远是一个标准。
以前,所谓的媒体或者出版,就是将选择的内容简单地传递给读者的过程。这里面有两个要点:其一是“经过选择的内容”;其二是将这些内容简单地传递给读者。
现在,内容的生产者已经高度多元化,因此使内容泛滥成灾。如今不是担心看不到、找不到内容,而是看不到“想看的”、找不到“想找”的内容。这一点恰恰是媒体人或出版人千百年来始终如一的职责和使命。
我们的任务就是从如此众多的内容中,筛选出更好的东西,或者整合出特定的内容,去奉献给读者。也就是说,你得让你的读者去“省心”。自然,你得了解你的读者,这一点跟过去并无不同,只是如今的读者口味更“刁钻”一点罢了。
在网络媒体时代,同质的东西不能同时存在,至少不能大量同时存在。因此,你想做一份新媒体,那么只有唯一的选择:创建自己独特的内容。新闻或者某个城市发生的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肯定永远不会成为“独特内容”。
因此,做内容,也唯有一条:创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建你独有的内容,这才是出路。简言之,就是做好,内容;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