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为善之道(孟子导读)/高中传统文化通识课助学读物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高路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性恶与性善

人性是什么?对作为人的我们来说,是应该也是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仍是一笔糊涂账。

发生在2300多年前的关于人性的一次辩论精彩纷呈,其后的种种理论都可以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从中找到自己的雏影。再现这次辩论无疑可以为我们厘清人性问题提供一个经典案例。

辩论的正方是一个名叫告子的青年学者,反方是大名鼎鼎的孟子。按照内容,这次辩论可以分出三场。

第一场辩论。

正方的陈述是:人性好比柔软的柳条,仁义好比是曲卷柳条的力量,人遵仁守义,就像是外力作用下柳条被曲卷成一定的形状。

孟子反诘道:你是顺着柳条的本性来曲卷它呢还是戕害本性来做这件事情呢?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难道只有戕害人的本性才能使人做到遵仁守义吗?(《孟子·告子上》下文凡引《孟子》,不再标注书名)

双方辩论的焦点是人性善。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告子否认这一点,认为善是后天的,是社会施加于人的,就像把柔软的柳条编织成一只筐子。这个说法挺现代,看上去很合理,然而还是被孟子抓住了破绽。他的诘问非常巧妙,凡物都有自己的性质,人也一样,他就从这里人手,问你:的编织是顺性而为还是逆性而动?

告子输定了,因为根本无法回答。说顺性吧,等于承认人性本善,那还辩论个什么劲儿;说逆性吧,等于把人性置于善的对立面上,这话可不敢轻易出口。作为论敌,告子应该选择后者,所以孟子随即发出第二问,这岂不是说唯有戕害人的本性才能使人为善吗?意思是,闹了半天世上那些善良的人原来都是在跟自己的本性较劲儿,是逆天性而动。

孟子的诘难很厉害,一下子就把告子打进异端。朱熹为《孟子》做注,把这层话挑明了:“告子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苟子性恶之说也。”(《孟子集注》卷十一)认定告子的论调与苟子的人性恶观点同属一路。就是说,人性本恶,至于善.那是后天的加工制作。这还了得?难怪孟夫子要发脾气了,说了题头语录那句话,不管你的主观动机是什么,你的这套言论在客观效果上就是鼓惑人们背弃良善。这帽子可够大的。

不光孟子,他的弟子公都子也遇到同样的挑战。发难的是一个叫孟季子的人,手法仍旧是把善与人性分开。问:你说仁义是出自本性而不是外在于人的,好,我来问你,面前有两个人,一个是你哥哥,一个比你哥哥年长,两个人你更尊敬谁?按照儒家爱亲是天性的观念自然是亲人优先,公都子老老实实地答:哥哥。见对方入了套,孟季子微笑着问:好,那么斟酒的时候,谁先谁后呢?回答是应该先给年长的人斟酒。孟季子说,既然如此,不恰恰证明仁义是外在的吗?因为你使你的天性遵从社会惯例。公都子傻了眼,跑回去问老师。

一番耳提面命后,公都子找到盂季子,问:你冬天是喝热汤还是喝凉水?孟季子差点笑出声:我又不傻,当然喝热汤。又问夏天呢?回答喝凉水。这回该轮到公都子得意了,说:冬天喝热汤夏天喝凉水,正好跟外在的天气相反,这不恰恰证明事情是由内在决定的吗?(《告子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是斗嘴了。

以儒家人性观衡量。性恶说是第一个误区。

P3-5

目录

前言

一、性善:人路的根据

 (一)人性的误区

议题1 性恶与性善

议题2 二元论与一元论

议题3 动物性与人性

 (二)人性善

议题1 人性的界定

议题2 人性的证明

议题3 人的共性

议题4 恶

议题5 人兽之辨

 (三)与人为善

议题1 善意

议题2 善的践行

议题3 善有善报

 (四)性善的地位及其对人路的意义

议题1 性善的地位

议题2 性善对人路的意义

二、义利:人路的边界

 (一)义

议题1 适宜

议题2 知耻

 (二)利

议题1 利与欲

议题2 利与害

 (三)义利之辨

议题1 义在利先

议题2 见利思义

议题3 应取则取

 (四)义利之辨的地位及其对人路的意义

议题1 义利之辨的地位

议题2 义利之辨对人路的意义

三、善政:人路的标识

 (一)民本

议题1 民心

议题2 民权

议题3 民乐

 (二)民生

议题1 重生

议题2 恒产

议题3 减负

 (三)治理

议题1 人伦

议题2 教育

议题3 社会

议题4 尊老

 (四)王道和霸道

议题1 王道

议题2 霸道

 (五)善政的地位及其对人路的意义

议题1 善政的地位

议题2 善政对人路的意义

四、天命:人路的限定

 (一)天

议题1 什么是天

议题2 天力

议题3 天序

议题4 代理人

 (二)命

议题1 什么是命

议题2 运

议题3 立命

议题4 俟命

议题5 力命

 (三)天命的地位及其对人路的意义

议题1 天命的地位

议题2 天命对人路的意义

五、修养:人路的保证

 (一)修养的必要

议题1 羞过

议题2 自因

议题3 环境

 (二)修养的内容

议题1 修心

议题2 养性

议题3 固本

 (三)修养的要求

议题1 持之以恒

议题2 重行动

议题3 磨砺不可缺

 (四)大丈夫

议题1 自尊

议题2 自制

议题3 自立

 (五)修养的地位及其对人路的意义

议题1 修养的地位

议题2 修养对人路的意义

六、经权:人路的坚守

 (一)经

议题1 什么是经

议题2 人生

议题3 处世

 (二)权

议题1 什么是权

议题2 变通

议题3 权衡

 (三)经权的地位及其对人路的意义

议题1 经权的地位

议题2 经权对人路的意义

序言

本书是《孟子》的助学读物,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组织编撰的经典助学丛书的一种。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一起构成“四书”,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经典。古代不仅知识分子要学习,其他人也要学习,是全民教育的普及读本。今天我们读经典,能够背诵其中的句子固然很应该、很重要,但更应该、更重要的是掌握精神实质,用于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了体现这一点,帮助读者开启思路,本丛书采用主题体例,即确定每部经典的主旨,以这一主旨为核心组织专题。这种体例的突出优点是系统性和思想性强,便于读者从整体上学习和理解经典。

《孟子》的主旨是什么?就仁义而言,如果说《论语》突出的是仁,那么《孟子》突出的则是义。关于义,《孟子》最经典的说法是“义,人路也”。义是人走的道路,也可以理解为义把人引向人路。所谓人路,就是人这个物种独有的道路,只要是人就应该走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是善。在孟子那里,善相当于“道”,是仁义礼智等准则的总体。为此我们可以把人路概括为善道,可称善道人路。走善道人路就是《孟子》的主旨,可以说《孟子》的全部论述都是围绕这一主旨展开的。

坚守善道人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宏观上,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与物质主义和工具主义截然不同的途径,这条途径固守人本,高扬道义,追求尊严。微观上,它为个人提供了一种做人方式,生活方式、生命方式,这种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开掘和发挥心性之善为己任,为最高价值和最大快乐。我们不一定能够完全践行善道人路,但至少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和补充,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内容推荐

高路著的《为善之道(孟子导读)》是一本帮助高中生理解《孟子》的辅助凄物,引导学生领会如何“为善”。为善之道,即是“义”,即是“人路”。守善道、行人路是一个体系,首先要明白人路的依据,人为什么能够行人路;其次要明白人路的内容,包括其边界、标识、限定,行人路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最后要明白人路的实现方式,通过修养、经权,实现对人路的保证和坚守。本书结合史料,层层展开为善之道的体系,从而使青少年在哲学素养及健全人格方面获得有益启迪。

编辑推荐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高中传统文化通识课助学读物》是针对这一要求进行编写的。

本丛书摒弃以文言文字词解释为巾心的传统教学形式,以思想观念为核心组织专题,以丰富的史料为论据组织论证,融品德、语文、历史教育于一炉,从而帮助青少年系统地理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等典籍,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本丛书帮助高中生提高语文成绩,为高考作文提供观点和素材。

高路著的《为善之道(孟子导读)》为该丛书系列的其中一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