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戈、李斌编著的《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注重从结构视角来研究货币政策转型面临的约束与挑战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分析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结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许多从传统总量视角出发所难以解释的问题。如近年来部分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但与此同时货币信贷总量则保持了较快增长,流动性总体也比较充裕。这就表明经济中可能存在影响供求平衡的结构性问题。因此,从根本上缓解结构性矛盾与问题,而不是简单依靠货币总量宽松,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之道。可以说,对很多总量问题,都可以从结构化视角进行分析,从而深化我们的理解和认识。在本书中,两位作者运用多部门模型和结构化方法研究了结构扭曲可能对货币政策传导及转型造成的影响,并由此探讨政策转型的现实策略。这样的分析更接地气,从而也更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一章 研究的现实背景与目的
第二章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附:全书的研究路线图
第二部分 货币数量与利率目标:权衡选择
第三章 货币数量与利率目标Ⅰ:从所谓“钱荒”说起
一、从理解“钱荒”到理解“量”、“价”调控框架的演进
二、进一步延伸:预期管理与价格型调控机制
三、小结
第四章 货币数量与利率目标Ⅱ:能否兼得
一、货币数量与利率目标的交替:国际案例
二、货币数量与利率目标是否可同时兼顾:理论分析
三、小结
第五章 货币数量与利率目标Ⅲ:如何选择
一、选择货币数量还是利率目标:普尔理论
二、选择货币数量还是利率目标:实证检验
三、小结
第三部分 货币数量与利率传导:效果比较
第六章 货币数量与利率传导Ⅰ:数量型框架的困境
一、货币数量论是否失效:现实情境
二、货币数量还是利率传导:基础货币的视角
三、小结
第七章 货币数量与利率传导Ⅱ:价格型传导的实效
一、宏观经济对利率的敏感性:典型事实
二、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与利率传导
三、进一步分析:对利率市场化影响的一点测算
四、小结
第八章 货币数量与利率传导Ⅲ:融资方式的影响
一、融资方式变化与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二、融资方式的量化测度:金融脱媒指数
三、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实证考察
四、小结
第四部分 量价调控与政策转型:结构问题制约
第九章 数量型调控转向价格型调控Ⅰ:投融资体制的掣肘
一、高投资发展模式下的货币运行特征
二、货币数量、利率与企业投资行为:基本假设
三、货币数量、利率与过度投资的关联:量化分析
四、小结
第十章 数量型调控转向价格型调控Ⅱ:结构扭曲的约束
一、结构扭曲下“产业空心化”的若干表现
二、信贷市场的量价均衡:不考虑扭曲的单部门情形
三、信贷市场的量价均衡:考虑扭曲的两部门框架
四、扩张还是紧缩:结构扭曲下货币政策的“两难”
五、小结
第十一章 数量型调控转向价格型调控Ⅲ:政府行为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一、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事实:货币政策转型的宏观环境
二、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体制转轨因素
三、经济周期波动与可持续增长:社会福利视角
四、小结
第五部分 量价调控与政策转型:现实策略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策略探索Ⅰ:转型期的规则选择
一、单一规则还是混合型规则:现实挑战
二、数量型规则与价格型规则的结合:理论框架
三、数量型规则与价格型规则的结合:模型估计
四、数量型规则、价格型规则与混合型规则:政策效果比较
五、小结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策略探索Ⅱ:为什么预期是重要的
一、预期、规则和相机抉择:一般性认识
二、预期在量价调控中的作用:规则与相机抉择比较
三、预期管理的实践:成熟与转型市场的差异
四、小结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策略探索Ⅲ:是否应调控中长期利率
一、短期与中长期利率的联系:传统理念
二、中长期利率的调控:国际实践
三、中长期利率的调控:若干争议
四、小结
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策略探索Ⅳ:如何应对资产价格波动
一、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中的若干作用
二、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反应:经典分析框架
三、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反应:美联储的现实选择
四、小结
第六部分 货币政策与内外均衡:开放经济视角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Ⅰ:多目标与多工具
一、开放经济下的多目标与多工具:内外均衡的框架
二、货币政策对内部均衡状况的反应
三、货币政策对外部均衡状况的反应
四、货币政策与内外均衡的相互关联
五、小结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Ⅱ:三元悖论还是二元悖论
一、三元悖论还是二元悖论: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二、二元悖论的理论假说: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修正
三、二元悖论的实证检验:金融一体化因素的影响
四、小结
第十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Ⅲ: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一、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基本认识
二、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国际实践
三、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中国探索
四、小结
第七部分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