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报刊阅读史(古典心灵的现实转向)/新闻传播史探索文丛》一书的作者卞东磊亦持类似的认识:报纸是现代文化的一种新形式——根源于它的内容(主要是新闻)所描绘的世界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判然有别。在此认识的指引下,本书切人中国语境,试图观察报刊进入中国历史的独特方式,以及其在读书人心灵世界所引起的震荡。
具体而言,本书探讨帝制晚期包括青年毛泽东在内的“普通”④读书人,与报刊相遇的方式、阅读报刊的心路历程、进而被报刊塑造的历史。本书落笔于现代报刊大规模走进中国读书人阅读世界的前夜,以甲午至辛亥间三类人(上层绅士、地方读书人、青年学生)日记为史料,“拼凑缝合”阅读的碎片,试图具体而微地呈现报刊如何以其特别的知识形态(既不同于儒家典籍、人的耳闻目见,也不同于新式学堂知识),描绘出一个引人人胜的新世界,从而使它的读者改变了自我呈现的方式:如上层绅士从对儒家典籍的审美偏好中转向“政治的现实主义”;⑤地方读书人超越区域性的“耳闻目见”,从倾心于“乡里空间”的日常俗事转向思虑起“民族国家”;青年学生“思出其位”,在个人前景和国家危机的双重失意中,发展出新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