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群剧作集(共4册)(精)》为个人剧作集。作者李宝群现任总政话剧团艺术指导、一级编剧,其创作的多部作品获文华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本次集结出版的剧作集精选了作者的60部剧本,分为四卷。本书的出版对于表演院团、艺术院校师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宝群剧作集(共4册)(精) |
分类 | |
作者 | 李宝群 |
出版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宝群剧作集(共4册)(精)》为个人剧作集。作者李宝群现任总政话剧团艺术指导、一级编剧,其创作的多部作品获文华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本次集结出版的剧作集精选了作者的60部剧本,分为四卷。本书的出版对于表演院团、艺术院校师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 内容推荐 《李宝群剧作集(共4册)(精)》是李宝群多年创作的剧本自选集,共收录60个剧本,其中以话剧为主,兼有京剧等地方戏、舞剧等。他不仅多产,尤以其关注底层直面现实、反映现实生活为己任,作品被各演出团体频繁搬上舞台。 目录 序言 我看见了:登顶之前的李宝群 第一卷 话剧 《父亲》 话剧 《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 话剧 《黑石岭的日子》 话剧 《母亲》 话剧 《长子》 话剧 《师傅》 话剧 《万世根本》 话剧 《立春》 话剧 《嫂子》 话剧 《月亮花》 话剧 《远方有条清水河》 戏曲 《沉陷的乡村》 剧目上演和获奖情况一览表 第二卷 话剧 《兵者国之大事》 话剧 《士兵们》 话剧 《美丽的假期》 话剧 《风雪漫过那座山》 歌剧 《远村》 戏曲 《八月的乡村》 青春剧 《第七片花瓣》 青春剧 《鸟儿飞向太阳河》 青春剧 《远山的月亮》 青春剧 《楼上女生,楼下男生》 青春剧 《道口女孩》 童话剧 《海的女儿》 童话剧 《丑小鸭》 童话剧 《渔夫和金鱼》 歌剧 《笨笨之歌》 舞剧 《蹊跷岁月》 剧目上演和获奖情况一览表 第三卷 小剧场话剧 《带陌生女人回家》 小剧场话剧 《两个底层人的夜生活》 小剧场话剧 《两个底层人的地下室》 小剧场话剧 《两个底层人的白日梦》 小剧场话剧 《两个底层人的一夜情》 小剧场话剧 《相伴一生》 小剧场话剧 《爷爷奶奶的浪漫爱情》 小剧场话剧 《爸爸妈妈的浪漫爱情》 小剧场话剧 《爷爷》 小剧场话剧 《孤村》 小剧场话剧 《奶奶》 小剧场话剧 《花心小丑》 小剧场话剧 《农妇告白》 小剧场话剧 《一个人的祭奠》 小剧场话剧 《囚》 小剧场话剧 《红山茶》 剧目上演和获奖情况一览表 第四卷 话剧 《长夜》 话剧 《雨夜》 话剧 《年复一年》 话剧 《凤凰》 话剧 《丝路天歌》 诗剧 《孟姜悲歌》 话剧 《贾谊遗恨》 话剧 《月光宫殿》 话剧 《饺子王》 话剧 《西山烟雨》 戏曲 《河间传》 戏曲 《李斯与秦王》——大秦之殇三部曲之一 戏曲 《李斯与韩非》——大秦之殇三部曲之一 戏曲 《李斯之死》——大秦之殇三部曲之一 寓言剧 《寓言之国》 寓言剧 《寓言之乡》 剧目上演和获奖情况一览表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母亲 大玲,今个工作找得咋样?有可心的没? 大玲 又跑了好几家职业介绍所。这回我把以前在厂里得的先进证书都拿去了,他们看了挺热情,说优先帮我联系,一有消息就通知我。 母亲 那可太好了!一会和你爸好好说说,让他高兴高兴!(人厨房) 大玲 二强,那些职业介绍所都愿意要三十岁以下的男的,我给你报了名。 二强 (出)真的?(看表)还是这些活,保姆保安加做饭,刨马路掏下水道外带扛大个,全是苦活累活破活,我才不干哪!(笑嘻嘻地)姐,借我点钱。今天小方过生日,我要请她吃顿饭。嘿嘿,够意思,面子事! 大玲 又要钱?头两天刚给过你。都花了?(取钱包) 二强 哎呀,现在干啥不得花钱?咱家老头整个一铁公鸡,抠门!都这会了有老箱底也不拿出来。整的我可哪要小钱。你下岗了有我姐夫不缺钱,我可是死的心都有!就这点呀?再给点。(一把抢过去)全给我吧!嘿嘿,唉,咱家现在除了你和妈,数这东西最亲,(吻钱)我亲爱的四位老人家! [大玲叹气。 二强 姐,你听我的,死靠住我姐夫,没钱就管他要!当年他父母去世是我爸我妈把他拉扯大的!我爸的手都是为了救他弄残的,眼下咱家点背,就他情况好,正是他表现的时候。 大玲 你呀!咱俩还是得早点找到工作上班挣钱。管人要钱的日子…… 二强 那怨谁?全怨咱家老头!当年非说当工人光荣,逼着赶着让咱们仨全进了这破机床厂,现在可好,厂子一玩完,全他妈成难民了!(扯嗓子发泄地嚎唱)工人村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工人村里静悄悄,十个有九个把岗下,还有一个在放长假…… [歌声中,大玲默默择菜。电话响。宝成出。 宝成 谁呀?孙胖子,哎呀你那点钱我还能不还你吗?一天到晚老催啥催,我正想办法哪!(手机又响)不和你说了吗?是小亮,儿子,学校咋样?哦哦,放心,爸马上给你寄钱去! 大玲 小亮的电话?啥事? 宝成 生活费不够了(取钱)这是一千,回头你抓紧给他寄去。哎,别老愁眉苦脸的,回家了乐呵点。放心,你就是找不着工作我也照样养活你! [宝成入厨房,大玲无言收钱,自尊心很受伤害,埋头干活。小方怯生生上。 小方 大姐,二强在吗? 大玲 在,快进去吧。 [小方入偏厦,大玲切好菜也入厨房。 [父亲穿中山装戴着劳模奖章上,郁郁不欢,他一一摘下劳模章,仔细放入柜内,脱下外衣,坐到老藤椅上。母亲出厨房。 母亲 回来了!会开得咋样? 父亲 表扬我了,让我代表下岗工人的家长讲话,还直夸我两孩子都下岗了给大伙做了榜样。唉,我他妈巴子都不知说啥好。这个会开得真窝囊! 母亲 那大玲工作的事你没说呀? 父亲 咋说?一劲表扬我。 大玲 (出)妈,你就别让爸为难了,我和厂里谈过,一点用没有。 父亲 唉,在厂里转了转,烟囱不冒烟,车间一点动静没有,连点热乎气都没了,越转心里越冷,从里往外冷啊。 母亲 唉!得,别想这些堵心的事,吃药!(递药)管咋的让你去开会也算是厂里还记着你。再说大强要当副厂长了,这也算是件喜事。宝成大玲都来了,一会大强回来一块乐呵乐呵。 父亲 乐,现在不是乐的时候!一会帮他研究研究咋干,让咱干咱就得干好。 [二强、小方在小屋里传来笑声。 父亲 哼,黄鼠狼下豆褚子,一窝不如一窝!我十六岁进厂当学徒,十八岁挑门立户过日子,二十岁东三省技术比赛拿头名,大强大玲二十多岁也下乡种地了,这可好,天天在家趴窝!再趴几天兴许都能孵出小鸡了! 二强 (冲出)你!有你这么损得人的吗?我倒希望我能孵小鸡,那咱家还省着买鸡蛋了,闹好了我开一个老杨家鸡厂,你们都跟着沾光! 父亲 你少跟我贫!我跟你说,三天之内再找不到工作你就别进这家门别端我的饭碗!你还搞对象,成了家你拿啥养活小方?实在没事干上街摆摊卖肉串去! 二强 啥?这大冷天你让我干那个,一天才挣几个钱?我不干啊!还不让我吃饭?我是你儿子,你不养活我谁养活我? 父亲 你说啥?养活你?我凭啥养活你?你多大了? P4-5 序言 我看见了:登顶之前的李宝群 高高的厚厚的书稿读完了。眼前产生了幻觉,浮现着《李宝群剧作集》(四卷本)出版后的样态、“形象”、“份量”和“影响”。心中有些激动,还有些冲动,这似乎不是一个作序者的常情,但却是真的。沉思很久之后,回看阅读期间随感随意记下的自以为重要的词语:中国话剧百年、中国戏剧、西方戏剧、戏剧危机、戏剧命运、中国原创匮乏、戏剧高峰、戏剧大师、易卜生、契诃夫、迪伦马特、阿瑟·米勒、奥尼尔、曹禺、李宝群……把这些词语再重新思索一遍,企图找出它们之间的一些联系,找出一些对当代当下中国戏剧有参考价值的东西。 激动和冲动,要先说出来。那就是:阅读全部书稿之后,我看见了,登顶之前的李宝群;我看见了,中国戏剧的希望和亮光;如果有人让我从当代中国剧坛中推荐一位最值得关注的、最有潜力的、最有可能的、最有前景的、最有未来的剧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本书的作者——李宝群;而且我敢断言,我其他的剧作家朋友,不会因为我的这种感觉而有所异议或者不快。 《李宝群剧作集》,全书收入(作者近百部剧作的)60部剧本,一百二十余万字,汇集了作者三十年写作生涯中很多重要作品,凝聚了作者半生笔耕付出的心血。这确是一部沉甸甸的剧作集,无论是从剧作的数量上说,还是从艺术的质量上说,当代中国剧作家没有几人可与之相比。 一 2007年之前,我与宝群未曾谋面,但知道他是个高产剧作家,尤其是知道他的《父亲》。2007年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很多话剧汇集北京,看得人有些疲惫。辽宁人艺的《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半途杀出,让我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不仅惊喜于查明哲的精彩执导、宋国锋等演员的精彩表演,更惊喜于中国戏剧界居然还有李宝群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剧作家。从此,我开始关注李宝群,并与他成了朋友,接触日久,我愈加欣赏他,也对他抱有极大期待,期待他不断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时下的中国戏剧文学问题多多,优秀剧作家屈指可数,优秀剧作更是匮乏,越战越勇的李宝群愈发值得关注和重视。2007年他调入北京工作,随后他的创作也似乎进入了一个井喷阶段;只短短几年就创作了《黑石岭的日子》、《万世根本》、《立春》、《长夜》、《兵者,国之大事》、《古田会议》等多部在当今中国剧坛很有影响的重量级作品,还有《乡村往事——奶奶》、《花心小丑》、两个底层人三部曲等多部别具新意的小剧场话剧,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原创话剧作家。 李宝群的戏剧写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已三十年,上演剧目达四十多部,北京的国家级戏剧院团及全国十几个省市的院团,院校都上演过他的剧本;其剧作,四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五获文华大奖,七获五个一工程奖,三获曹禺戏剧文学奖,两获话剧金狮奖;其作品既有话剧,儿童剧,也有歌剧,舞剧,既有工人系列,农民系列,军人系列,也有学生系列。他擅长写当下生活,写普通人,也能写领袖人物,历史人物,既能做大剧场戏,也能做小剧场戏,覆盖领域之多,成功率之高,为国内剧作家罕见。李宝群已经成了当代中国剧作家行列里最具实力的领军人物,借用《录鬼簿》评关汉卿的话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他的生活积累非常丰厚,他来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在底层长大,熟悉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和情感。三十年间他坚持“从生活中打捞剧本”,经常行走民间了解民生民情,写工人他上矸子山,进棚户区,下矿井。写农民他进深山,入林海,访农户。写军队他随部队飞赴抗震灾区,运药品穿越飞石路,与战士一起住帐篷宿野外。他的知识积累也让我惊讶。大学四年,他读了大量中外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的经典名著,潜心研究过《红楼梦》和古代诗词歌赋,有着厚实的文学基础。进入戏剧界以后,他研读了大量中外戏剧经典,观看了大量戏剧演出,学习吸纳,思考研究,竭尽全力储备艺术能量。他-W得一手漂亮的古体诗词,每逢节令,亦或游历,总有绝佳诗句自然流淌,无意间露出了他的“高才风流”:他试着写了些戏曲剧本,唱词精美,诗意充盈,颇有马致远、关汉卿及杂剧传奇之神韵,这让我大为诧异。 李宝群朴实厚道,坦诚谦和,不事张扬。讨论他的剧本,无论什么人提意见,但凡有价值,他都会认真汲取;讨论别人的剧本,即便问题很多差距较大,他也会无私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作者出主意想点子。他对戏剧之痴迷、笔耕之勤奋、写作之认真、与导演合作之谦逊、修改剧本之不厌其烦、为人之敦厚良善,早被戏剧界同行广为称道。 伟大作家作品的诞生,需要无数个条件,例如有丰厚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艺术积累,有为人做事上的德行和修为,有勤奋精进的写作态度,等等——虽说有了这些并不等于就能写出上乘佳作,但是没有这些,就一定写不出好作品。 二 在我看来,李宝群的戏剧创作有几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特色。 第一,是他的人文情怀,人文立场和对底层生命的悲悯情怀。 在今天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精神滑坡、思想杂乱、观念纷纭的时代,艺术家对世界、对生活、对人性、对生命本身的态度和情怀,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李宝群是有情怀的作家,也是中国当代剧作家中最敢于直面现实苦难,最专注写底层人,写小人物最多的作家。三十年来,他以一个良知未泯的知识分子的心灵,关怀着这个世界纷繁多变的生活,关注着人性,尤其专注地凝视着当下社会中普通人群的生存处境和精神样态。他的作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写处于弱势群体,挣扎在困境之中,与命运苦斗之中的小人物;他讲述着一个个生命故事,描述着一段段心灵轨迹,忠诚地表达着内心的独特感受。他的笔下总是流淌着炽烈动人的情感,既有对底层生命的关爱、同情和悲悯,也有对美好善良被毁灭被戕害的沉痛、感伤和愤懑;同时,也伴有对社会变革,时代变迁的苦涩思考。这份情怀这份情感始终如一,不曾改变。“我将沿着这条路写下去,写一辈子”;李宝群这一选择在今天异常珍稀,当今时代此等情怀弥足珍贵。 因为这份情怀,他关注东北下岗失业工人(《父亲》、《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长子》),关注饥饿恐惧中的凤阳农民(《万世根本》),关注失地农民(《远方有条清水河》、《沉陷的乡村》),关注漂泊在大都市里的农民工及他们的下一代(《长夜》、《月亮花》、《花心小丑》),关注求告无门的乡村妇女(《嫂子》、《农妇告白》);也因为这份情怀,他拒绝“零度”写作,他的戏充满生命温度,充满燃烧着的情感,在大苦大难间,大开大合中有大悲悯大感情,常常催人泪下,令人刻骨铭心。 五 愿意救助一个具体的乞丐,是情感问题,也是人道问题;但是志在解救并解放所有乞丐,却要有思想的力量和境界的高度;不是放弃情感和人道,而是要包容和超越具体的情感和人道。所以我以为,李宝群的核心突破点应该是:如何超越(不是不要)狭隘的时效的意识形态的惯性思维(主要是认识论方面),如何消减并化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工具性”人格(似乎也是一种善),强化作品的艺术形象的——时代概括力、思想穿透力和精神烛照力。 读过《李宝群剧作集》后,我有了新的感觉和发现:我发现了他的自我超越,我发现了他作品的质的新变化和新走向。他似乎处于如同铀235爆发前的“临界点”。这个临界点潜藏于三一律武话剧《长夜》之中,这令我甚是惊喜! 在《长夜》中,虽仍然有对底层(嫂子及其周围那一群农民工)的歌吟,但却“出示”了嫂子被生活扭曲着、痛苦挣扎着的灵魂,更有对嫂子寻求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的充分饱满展现。作家的笔触也不再局限于对社会的批判、沉痛和愤懑,而是转入对人物灵魂的拷问,对人性的复杂性丰富性的揭示;嫂子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在善与恶、罪与罚、救与赎之间令人心碎的痛苦抉择,也看到了她最终挣脱桎梏,走向心灵救赎和精神解放的艰难挣扎轨迹。一个最底层、最弱势、最勤劳、最善良、最无私、最干净的人,一个农民,一个乡村大嫂,冒着自己和丈夫身败名裂,在乡亲面前在亲人面前永背骂名、罪名,被后世唾弃的风险,向世界揭示真相洗刷灵魂。从善良里挖出罪孽,从正当中拷问动机,从合理中挤出麻木,我在嫂子身上看到了一个人的至高无上的精神标准和精神理性!她把良知中最真诚的部分、人生体验中最神圣的部分,献给了浑浊的世界,献给了沉醉的人类;她追求的是人活着的正当性、合法性,是生命的纯洁性、纯粹性。嫂子的形象昭示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真正动力,在于灵魂的强大、人性的觉醒和人格的高贵。在《长夜》里,我们被震撼,我们被感染,我们被照亮,我们被惊醒,我们被洗涤。与一个农村大嫂相比,我们显得是那么的虚伪和渺小。从嫂子的形象中,人们分明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的强盛的意志力和真正的中国精神。这部戏所达到的人性高度和思想高度,既具有当下性、现代性、针对性,又具有永恒性、人类性和普遍性。作为原创现代戏,能够彻底地摆脱“社会问题剧”、“命题作文剧”、“颂圣教化剧”或所谓的“主旋律”的戏剧创作模式,只关灵魂,不关其他;寻求表现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且艺术构思如此巧妙,艺术表现如此完整,感染程度如此强烈,这在目前中国现代戏作品中都是罕见的。 2015年左右,话剧《长夜》之后,在李宝群的话剧《雨夜》、戏曲《河间传》《大秦之殇三部曲》、独角戏《一个人的祭奠》——之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一个“生活型”作家向“思想型”作家的突破和转变。《长夜》可视为李宝群创作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拐点”。这个拐点值得重视。 戏剧史的大量实践表明,无论戏剧发生怎样的变数,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等剧作家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但当下,国内戏剧界正处于奇缺优秀剧作家的艰难时段,中国剧作家正处于重重困境之中,整个中国戏剧也因此深受困扰。所幸,我们还有李宝群这样的剧作家可以期待。 李宝群刚刚年过五十,正处在一个优秀剧作家的最佳年龄。他本人也对自己的创作感到不甚满意,始终不敢有怠慢之心骄矜之气。他一直在反思自已的创作,一直在积蓄力量寻求更大的突进,这也是我认为他值得期待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不想用些廉价的话来应付宝群,例如说,不久他就会走出国门被世界发现,不久他就会被世界承认;我只是真的对他怀有期待;期待他的自我突破和突围,期待他与曹禺的距离越来越近,期待他写出更具思想高度和人性深度的优秀作品。 2015年8月于北京 后记 炎热的夏季,我和妻子一起编辑整理了全部书稿。多年来妻子陪伴我经历了许多风雨,跋涉着漫漫人生,我的每个剧本都离不开她的支持和鼓励。这次结集成书,她一字字改校,倾注了大量心血。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也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撰写了序言,评介中肯,剖析深刻,点拨有力,情义拳拳,令我感动不已。此外,感谢戏剧出版社樊国宾社长和王松林编辑,他们为出版本书做了大量工作。 说心里话,编辑这个剧本集的过程,我内心始终无法平静,有对很多剧作的不满和遗憾,还有许多说不清的挣扎和煎熬。 1984年开始写戏,迄今已三十一年,剧本大大小小写了近百部,固然多是倾尽心血之作,但这些剧作究竟有多少价值?它们经得住岁月的检验吗?若干年后,还有几部能再度上演,历史会怎样评价它们,怎样评价我这个写作者?大而言之,我们这代戏剧写作者在这样一个时段的创作,到底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多少痕迹?后人会怎样看我们这代人?这些追问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长夜漫漫,无法入眠。 我想起了一件多年前的往事:一位前辈师长晚年曾想出版一部剧作选,面对一生的文稿,他老泪纵横。他创作上演过很多作品,也得过不少奖,但几乎都是“跟风’,之作,应制之作,是各历史时期的各种运动中,围绕中心结合任务需要,配合形势写出的剧本,土改了写土改,公私合营了写公私合营,大跃进了写大跃进,反右了写反右,文革了写文革,通篇阶级斗争、政治口号……当年那些政治运动今天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乃至是荒唐的,他的作品已经不再有重新面世的价值。老人流着泪对我说:记住,不要重演我们这代人的悲剧…… 如今已不再是他生活的年代,我们这代人的写作空间大了,选择多了。我们披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戏剧是有着独立品格的艺术,它存在的价值在于以戏剧的方式关怀生命,关怀人,表现人的内在外在世界。虽然戏剧已越来越多元多样,但戏剧现在和将来绝不能丧失它作为艺术独有的审美属性审美品格。不过,必须看到,困扰我们创作的东西仍然很多,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困扰,急功近利要求戏剧充当宣传工具,乃至致富工具、捞取政绩的工具、简单粗暴违反艺术规律等情形仍然存在,而且经常挥之不去招之即来,影响和制约着戏剧创作和戏剧发展。其次,也有剧作者自身内在的自我困扰,剧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在当代观众各样的审美需求面前,应该负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和艺术责任,应该拥有怎样的情怀怎样的心灵,怎样强化自己的艺术能力,怎样提升自己的创造力,怎样实现艺术上的突破……课题很多也很严峻。不能不承认,如果把我们的创作放在戏剧史的长河中,放到更高的艺术参照系中去考量,我们还没有写出和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最优秀的剧作,还没有交出最好的答卷。中国戏剧仍处于困境,仍奇缺好剧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戏剧人,特别是剧作者仍要加倍努力。 这也是我内心挣扎之所在。我对我的创作并不满意,更无法因出版一部剧作集而沾沾自喜,这是心里话。我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戏剧是什么样子,也知道我距离世界上最好的剧作家还有多少差距。好在,我还有时日写出更好的作品。 我会记住马也先生序言中的话:曹禺,经典!曹禺是我最心仪的剧作家之一,经典是我最向往的精神圣地,他们是我努力的目标,也是激励我的动力。因此,这部剧作集只是对我过去三十年创作的一次回眸,一次总结。它更像是漫长旅程中的一个小小驿站,我可以在其中整理行装,准备下一段的旅程。 关于这部剧作集和我的创作,向读者做一个简要的“交代”: 我的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我还是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文学青年,人生阅历浅,写作经验少,且不熟悉戏剧特有的内在规律,如不懂舞台,不懂表演,写下的多是充满青春冲动的稚嫩习作。当时又值中国文艺界都在大胆实验,寻求突破传统,探索新的路数,我这一阶段的创作也打上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这次剧作集收入的《蹊跷岁月》便是那时创作的。 九十年代,我陆续有剧本被剧团排演,也开始获奖,如话剧《鸣岐书记》、歌剧《鹰》,舞剧《二泉映月》等,但大多是与人合作的。直到1999年,我独立创作出话剧《父亲》,标志着我的创作进入了全新的时期。从《父亲》开始,我悟到了艺术创作还是要从生活出发,真正从创作者心里流涌出来的生命文字才是最有力量的;从《父亲》开始,我也坚定地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并致力于以戏剧表现中国底层人的生活。这条路一走就是许多年。 1999年——2007年,我的创作出现了一个旺盛期,先后创作排演了话剧《父亲》、《母亲》、《师傅》、《月亮花》,小剧场话剧《带陌生女人回家》、歌剧《红海滩》(又名《笨笨之歌》),青春剧《鸟儿飞向太阳河》、《第七片花瓣》、《远山的月亮》等十多部作品,其中《父亲》产生了很大轰动,获多项国家级大奖,不少剧院团和艺术院校都排演过该剧,并拍摄了电影。该电影至今还在每年的‘‘父亲节”于上海一家电影院播映。小剧场话剧《带陌生女人回家》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上演。这个阶段的多部作品均收人了本书。其中大多数作品都在写东北底层人生活,塑造底层小人物的形象,形成了我的底层人系列。这期间还有一些未上演的剧作如《月光宫殿》、《饺子王》、《远村》等,也一并收入了本书。 2007年,话剧《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上演。这是我继《父亲》之后又一部代表性作品,引起了很大反响,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大奖。这部戏被评论界认为是“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胜利”,这也让我十分欣慰,倍受鼓舞。同年,我调入北京,成了总政话剧团的一员。我的创作也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2007年——2015年这八年间,我的创作进入了又一个旺盛期,先是完成了《黑石岭的日子》(“工人三部111”的第三部),该剧也获好评,并获多项大奖。还有工人系列的又一部作品《长子》。我又相继创作了《万世根本》(安徽)、《立春》(山西)、《嫂子》(山东)等剧作,形成了我的“农民系列”。我还完成了《风雪漫过那座山》(沈阳军区),《士兵们》(合作,总政话剧团),《古田会议》(福建)、《信仰》(合作,湖北)、《生命宣言》(合作、总政话剧团)、《兵者,国之大事》(合作,总政话剧团)、《万水朝东》(合作,总政话剧团)等一系列军旅话剧和革命历史题材的话剧。此外,我还致力于小剧场话剧的写作。大剧场戏的写作,我关注较多的是底层人群体的命运、抗争和内心历程;小剧场戏的创作,我更多关注的是底层社会个体生命,并在形式样式,手段语汇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验。我先后创作了“两个底层人三部曲”,独角戏《花心小丑》,《乡村往事——奶奶》、《农妇告白》等一批小剧场话剧文本。其中多部剧作被搬上了舞台,演出反响都不错,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专家的肯定……不过,这一时期我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创作的各类作品不少,很多艺术院团、艺术院校都排演了,但我却越来越感到不满足,我比任何时候都渴望艺术上的突破和飞跃。 我有了越来越多的疑问,追问,叩问,大部分是向我自己发问。 我的写作最大的软胁和短板是什么?最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哪些?我应该满足于现在的写作水准吗?是不是应该发生一些质的变化,质的飞跃?怎样才能写得更好?怎样才能有所突破?在寻求突破的路上哪些应该坚持和坚守,哪些应该勇敢地打破和放下?还有,当下中国戏剧文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有新的变数,新的突破? 这些问题缠绕着我,让我沉下心来思考。为此,我还写了三篇文章《中国话剧三问》发表在《中国戏剧》上。我希望一点点梳理我的创作,更希望用我的创作回答这些问题。人的一生很短暂,我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岁月,写剧本也写了,三十年,我更加珍惜剩下的日子,时不我待,必须放下一些该放下的,追寻那些该追寻的,全力投入更具挑战性的写作,尽我所能在写人上写得更深一些,对人,对生活的思考更深一些,艺术上的表达更有力量一些,写出一些更好的作品。 2014年底,我有两部新作上演,《长夜》(国家话剧院)和《乡村往事——奶奶》(中央戏剧学院)。对我个人而言,这两部剧作相当珍贵。依旧是写人,依旧是现实主义的呈现,但它们和我以前的创作相比,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近几年,我创作了一些未上演的剧本,如话剧《雨夜》、《年复一年》、《西山烟雨》、小剧场话剧《相伴一生》、《乡村往事——爷爷》、《乡村往事——孤村》、《一个人的祭奠》,戏曲《大秦之殇三部曲》、《河间传》,寓言剧《寓言之乡》、《寓言之国》等,多是寻求写作变数,进行新拓展新探寻的尝试之作。我对它们并不满意,但我已强烈地感受到面对挑战的快乐、自我超越自我突破的快乐。 作为一段写作岁月的记录,这些剧作也被我收入了这部剧作集。 本书第一卷以工人戏和农民戏为主,第二卷以军旅戏和青春剧儿童剧为主,第三卷是小剧场戏,第四卷以新创作为主,含未上演的新作和少量旧作。 这些剧本多半是演出过的,有的演了十余年,有的刚刚上演就被一些艺术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排演了,事后我才知道,这于我是件好事,希望它们能继续被排演。有些剧本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上演,我也希望它们仍有机会搬上舞台。每卷中都有一些带有不少问题和缺憾的剧本,我希望作为我个人写作历史中的一部分留存在这部剧作集中。还有些剧本是应剧团、院校之邀,供日常演出或教学演出创作的(如第二卷中的童话剧、青春剧),这是一个专业编剧的份内之事应尽之责,我一直希望更多的孩子能看到好一点的戏剧演出,写得较匆忙较浅实,但也算尽心尽力了。这部分剧本大多演出了很多场次,受到了儿童、青少年观众和大学生观众的欢迎。 这些都是我的足迹,是我在岁月中走过的一段段路,作为记录,都留在这里吧。 限于篇幅,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还有十余部或被杂志发表,或被排演,已经获奖的剧本没有被选人。如芭蕾舞剧《二泉映月》,歌剧《鹰》,话剧《九千六百万双眼睛》、《鸣岐书记》、《信仰》、《生命宣言》、《古田会议》、《万水朝东》(又名《民主之光》)、《那座山村那条路》、《安乐士》.小剧场话剧《小卖店》、《雨中萨克斯》、《女人房间》,儿童剧《风雪小屋》、《泥人之夜》等等,多少有些遗憾,只好以后再说了。 重读这些剧本,重新回眸这些年的创作,我还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这些剧作尽管现在看来那么稚拙,有各种各样的缺憾和瑕疵,但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有温度的。其中不仅有我个人生命的体温,也承载着很多师长、朋友、同行无私的帮助,真挚的友情,这些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与我合作的导演:查明哲、宫晓东、吴晓江、胡宗琪、王向明、王延松……东北家乡的刘喜廷,丁尼,宋国锋,中戏的曹其敬和刘立滨老师,以及年轻导演马路、王根,他们与我合作时都对剧本提出过许多好建议,出过很多好点子,有的剧本大到具体路子,小到具体段落,具体台词和细节都是我们一次次碰撞出来的。和他们一起工作的那些日子是那么温暖,那么珍贵。他们倾注的心血,进发出的智慧,贡献出的点子,点点滴滴都留在剧作之中。在此,我向他们深表感谢。还有很多前辈师长,同行挚友,理论评论家,我可以拉一个长长的名单:李默然、谭霈生、徐晓钟、马也、李法曾、孟冰、王宏、王纪厚、孙浩、宋宝珍……恕我不能一一列举。大家一直都在关心我的成长,关注我的写作,有的多次参与研讨,提出宝贵建议,有的虽见面不多,交谈不多,但每次相见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许多师友站在我身后,滋润着我的创作,丰富着我的人生,支撑着我一路走来,并将支撑着我继续走下去……在此,我也要向他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我还要感谢生活。生活对我是慷慨的,它给了我戏剧,给了我舞台,给了我梦想绽放的一方天地,我可以一次次走向生命,迎接新的挑战,进行新的创作,虽然也有许多艰难许多坎坷,毕竟与戏剧相伴,快乐大于痛苦,幸福多于烦恼。 未来,我能做的就是沿着我自己选定的道路努力前行,不惧挑战,不怕寂寞,努力写下去,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以此回报这份温暖,回报大家的期待…… 李宝群 2015年10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