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沃尔普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校园版)/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赵军燕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赵军燕著的《沃尔普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校园版)/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第一章简述心理学大师的生平经历和职业生涯。第二章、第三章精心选译各位心理学大师的两则有关心理健康的经典实验、论文或重要著作的重要章节,并对其在该研究领域的经典名篇进行解读。第四章诠释各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健康思想,对其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主要理论观点进行论述、评价与展望。第五章是案例分析,阐述应用其心理健康思想、理论的中外相关心理辅导与咨询经典案例,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心理辅导咨询案例。第六章从整体上讨论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学思想与理论,即其隶属心理学流派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独特贡献,以及对我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引领作用和实践应用前景。

内容推荐

赵军燕著的《沃尔普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校园版)/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主要对心理学大师沃尔普的心理健康思想与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贡献进行了详细解读。首先对其成长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进行了交待,对其家庭现状况、儿童时期、求学历程、职业发展和学术生涯等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接着选译了反映其涉及心理健康的经典实验、论文或重要著作的重要章节,并对其心理健康领域的经典名著进行了解读;然后对其有关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健康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论述,对其系统的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论进行评价,并论及其对心理健康相关研究领域的独特贡献及其研究进展与展望;再阐述了应用其心理健康思想、理论的中外相关心理咨询经典案例,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案例,最后从整体上讨论了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学思想与理论,即该心理学流派对我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启示和实践应用前景,冀望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沃尔普生平

 第一节 生命历程

一、历史背景

二、温馨的家庭

三、成长的足迹

四、爱情与婚姻

 第二节 学术发展

一、军旅生活的思考

二、患上神经症的猫

三、坎坷的出书之路

四、新治疗技术的诞生

 第三节职业生涯

一、远离故土求发展

二、花开时节又逢君

三、一波三折风云起

四、苦尽甘来始成功

五、师生合作现危机

六、永不言弃展风貌

附录1 沃尔普生平年表

附录2 沃尔普主要著述列表

第二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篇选译

 第一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一:《交互抑制心理疗法》

一、什么是交互抑制技术

二、有哪些交互抑制技术

三、交互抑制技术的临床成就是什么

四、研究中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二:《行为治疗和精神分析:治疗和

 社会影响》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统治

二、神经症的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及疗效

三、行为治疗的假象

四、社会影响

 第三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三:《人类行为及治疗的认知与因果》

一、认知和情绪是行为的原因

二、学习和强化

三、和其他反应相关的认知

四、对行为治疗的认知

五、行为治疗实践中的认知

六、所有心理治疗中的改变都是认知变化吗

七、总结

 第四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四:《认知行为:对三篇评论的回复》

一、对贝克和马奥尼的回复

二、对埃利斯的回复

三、对拉扎鲁斯的回复

第三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著解读

 第一节 经典名著解读之一:《对神经症的系统脱敏治疗》

一、名著简介

二、名著导读

三、名著解读

 第二节 经典名著解读之二:《行为治疗实践》

一、名著简介

二、名著导读

三、名著解读

第四章 心理健康思想述评

 第一节 行为治疗产生的背景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二、华生和琼斯的人类行为实验

三、沃尔普的发展性研究

 第二节 行为治疗的心理健康思想

一、关于神经症的理论

二、交互抑制理论与系统脱敏技术

 第三节 行为治疗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一、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势

二、行为治疗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心理健康咨询案例分析

 第一节 社交焦虑个案的初始访谈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点评

 第二节 关于妻子性史的社交焦虑与困扰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点评

 第三节 以认知为基础的疑病性焦虑的分析与治疗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点评

 第四节 走出强迫性洗手的痛苦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点评

第六章 行为主义及行为治疗学流派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

一、早期行为主义

二、新行为主义

三、第三代行为主义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二、华生的学习理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第三节 行为主义与行为疗法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二、行为疗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沃尔普建立宾夕法尼亚州精神病研究所时,为拉扎鲁斯留了一个职位,希望他能帮助自己管理,让行为治疗中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拉扎鲁斯是沃尔普以前的学生,早在读大学时就跟着沃尔普学习行为治疗方法,参与治疗实践,并在沃尔普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自从拉扎鲁斯获得博士学位后,他们大约有十年时间没有在一起工作过,只是合作写过一些行为治疗的教科书。因此,沃尔普想找一个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时,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学生拉扎鲁斯。

然而,当沃尔普后来谈起和拉扎鲁斯相处的时光时,他说:“这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几年。”沃尔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始治疗实践的时候,受到过种族主义及反犹太主义的敌视和排斥;在夏洛茨维尔的弗吉尼亚大学工作时,受到过精神分析学派的拒绝和孤立;在伦敦寻找建立行为治疗中心的途径时,体验过生活没有保障的窘迫和艰辛。经历了这么多,他都没有抱怨什么,可在谈及师生合作时表达的遗憾,不免让人惊讶。

或许,沃尔普还把拉扎鲁斯当作自己多年前的学生,一个资历较浅的合作者,而拉扎鲁斯却认为自己的学术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他认为沃尔普的行为治疗基础——条件作用模型存在缺陷,应该发展更普遍的方法。有人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危机是理论上的见识不同所致,就像弗洛伊德和荣格之间关系的破裂一样。但是,沃尔普认为,他们不是因为理论或技术的差异导致了分裂,而是拉扎鲁斯的行为方式让人无法和他相处。到了1968年中期,两个人的关系更加恶化,甚至在研究所的大厅见面时都不说话,而是匆匆走过。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70年,坦普尔大学没有通过拉扎鲁斯的终身职位申请,拉扎鲁斯只好离开了研究所。

和拉扎鲁斯的关系破裂后,1969年,沃尔普很快出版了一本著作《行为治疗实践》,代替他和拉扎鲁斯早期共同编写的书稿。拉扎鲁斯随后也出了一本《行为治疗和超越》(Behavior Therapy and Be-yond),讽刺沃尔普观点偏狭,其行为治疗的基础是机械化的条件反射,忽视了治疗师与患者的人际关系和认知因素。

拉扎鲁斯走后,艾伦·戈尔茨坦(Alan Goldstein)受聘来研究所工作,成为沃尔普的得力助手。戈尔茨坦也可以算是沃尔普的学生,他是弗吉尼亚州“六月研究院”的第一批学员。在研究所里,戈尔茨坦对广场恐怖症和强迫症的行为评估与治疗申请到了重大研究项目经费,并将主要精力放在项目中。沃尔普没有获得正式的研究项目,主要的工作就是培训、写作和演讲。他继续举办“六月研究院”的培训活动,为一些精神病学医师和心理学系的实习生提供临床指导。演讲也是沃尔普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活动,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职业治疗师们,无论听众是5个人还是500个人,他都会充满激情地传播行为治疗理论,为这个领域的治疗师们提供重要的指导。

1980年,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国家对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投入有所下降。宾夕法尼亚州精神病研究所的发展也受到影响。研究所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患者的治疗费用,而这些费用尚不足以维持每天的开支,更别说举办培训活动了。1982年,67岁的沃尔普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虽然他被返聘留任,但是收入和地位都明显下降。此外,沃尔普和戈尔茨坦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沃尔普认为,戈尔茨坦只顾自己的研究项目,相当于成立了一个和研究所分离的独立机构,这样势必会威胁研究所的生存和发展。他们的关系出现裂痕后,戈尔茨坦失望地离开了研究所,去费城地区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研究实践项目基地。沃尔普则在研究所一直工作到1988年正式退休。

P21-22

序言

这是一套为敬爱的教师量身打造的校园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读物。溯源于两年前普通版的“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17册)。2013年,在北京召开的该丛书新闻发布会上,心理学泰斗林崇德教授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套书是学校心理健康专业教材出版的创新”;2014年,丛书有幸入选《中国教育报》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的前十名;2015年,丛书中的《鲍尔比心理健康思想解析》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这说明了专家、教师对这套丛书的认可和首肯。作为主编,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心存感激,胸怀感恩,希冀“反哺”。在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校园版)应运而生。

所谓校园版,主要阅读对象自然是全国120O多万名教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心灵成长和心理健康的“护法”使者,作为精神卫士和心理医生的为人师表者,不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负有重要责任,而且自身也应成为学生身心健康的表率。他们肩上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人格特征会以直接或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是其他职业所无法企及的。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机制的创新、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岗位的竞争压力增加,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中普遍存在职业压力、情绪问题、职业倦怠等现象,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此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

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合格、称职的人民教师,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对象,具备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其中,专业知识是教师工作和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以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为主体,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身心发展和心理需求方面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及如何在学校环境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健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为重点,掌握有关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心理异常的类型和表现,以及在学校环境下对个别学生施以辅导和咨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心理辅导实践工作的操作能力,包括教育教学和辅导咨询两个方面。一是应具备面向全体学生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以及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的心理测评与筛选能力;二是应具备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能力及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专业素养是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情操,以及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追求发展与完善的品质和动力。包括对自己的职业持有认同感和责任感,恪守职业伦理道德规范,并对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怀抱向往与追求。除具备这些基本素养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还应具备自我反思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两种专业素养。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维护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这一命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心理调适;二是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前者主要依靠教师自身努力,而后者仅依靠单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自身、学校、政府以及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对教育成效产生重要影响的间接因素。教师是教育的载体,其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将对学生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其影响意义就更为重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位言传身教的示范者,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点与人际能力都会被学生观察、评价与模仿。因此,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教育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应得到格外的关注与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包括恰当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谐人际关系能力,压力管理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工作满意度与成就感,以及教育创新精神。很显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工作,而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教育能力与自身健康水平将共同决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应通过终生训练,习得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恪守伦理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从一个普通授业者成长为专业的传道解惑者。真正成为拥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自我立法者,不良职业角色和从业心理的自我纠正者,良好的心理、情绪、行为和习惯的自我管理者。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境界。

要实现上述两个目标,需要找到一条“捷径”。我认为,这条“捷径”就是向心理学大师学习,从他们的心理健康经典中寻路标、找答案。这也是策划出版“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校园版)的初衷。

秉承“健康人生,幸福教育”的宗旨,我们从社会公认的20世纪最杰出的100名心理学家(其中有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选择了17位在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影响力的心理学大师,其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弗洛伊德、荣格、罗杰斯、马斯洛、奥尔波特、艾森克和塞利格曼等大家,分别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思想与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进行了详细介绍与深度解读。丛书各册结构与体例基本一致。第一章简述心理学大师的生平经历和职业生涯。第二章、第三章精心选译各位心理学大师的两则有关心理健康的经典实验、论文或重要著作的重要章节,并对其在该研究领域的经典名篇进行解读。第四章诠释各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健康思想,对其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主要理论观点进行论述、评价与展望。第五章是案例分析,阐述应用其心理健康思想、理论的中外相关心理辅导与咨询经典案例,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心理辅导咨询案例。第六章从整体上讨论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学思想与理论,即其隶属心理学流派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独特贡献,以及对我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引领作用和实践应用前景。毫无疑问,上述17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健康思想与经典论著、经典案例分析,不但是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源泉和实践指南,而且是他们自我觉察、自我调适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支柱和精神导师。一句话,这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捷径”。

重温经典,再读名篇,与大师神交,既是学习提高,也是幸福享受。在这热闹嘈杂的现代社会中,静下心端坐下来读书,特别是读些经典、名著,与大师“对话交流”,这不失为一件很美妙、很享受的事!愿与诸位共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丛书是集体智慧的成果,是我和课题组、弟子们齐心协力的结果。如果丛书中尚有可读可用可鉴可思的东西,应归功于他们的劳动和创新;至于不足、纰漏和错误之处,则应当由我负责检讨和“负荆请罪”。

俞国良

2015年7月于北京西海探微斋

后记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间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正式诞生。在科学心理学迅速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心理学大师频出,群星辉映,为社会发展及人类的心理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于这些心理学大师,我们满怀敬意,以敬仰的态度学习他们的理论,却很少感受他们的亲切,分享他们成功的快乐,体验他们的情感。因此,有必要让读者了解这些心理学大师的学术贡献和人格魅力,以平等的态度和大师对话交流,从而缩短普通人和大师之间的距离,让心理学真正走进人们的内心深处。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的俞国良教授和雷雳教授,让我有机会走近行为治疗心理学家沃尔普,将他深邃的行为治疗理论和精湛的治疗技术介绍给读者。再次对他们的悉心指导表达我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同时,也要感谢出版社的领导和本书的编辑,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本书的顺利出版。

赵军燕

2015年6月于首都师范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