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燕南园海棠依旧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朗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电影《劫后余生》是讲联邦快递的一位工作人员在运货飞机坠人大海后,漂到一个孤岛,生活了四年。一天潮水送来一块大金属板,促使他下决心做了一个大木排,用这块金属板做帆,漂到大海去,最后获救。在电影的最后,主人公,说了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话:“谁知道明天潮水会给我送来什么呢?”意思是我们对于未来总是应该抱有希望。赫拉克利特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明天的太阳升起来之后,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所以永远不要对未来失去信心,哪怕是像电影中这位主人公那样已经身陷绝境。

看电影常有这样的经历,很多东西你都记不清了,但某一句话却给你印象很深,永远不会忘记。我看过一部电影名叫《南极的司各脱》,描写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到南极探险的故事。上校在从南极的归途中不幸冻死了。在电影开头,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能放弃探险的生涯?”他的回答是:“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多么富有诗意,又多么富有哲理。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中。探险如此,人生的一切事业都是如此。为什么那么多人痴迷于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学术研究?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又从头再干,呕心沥血,虽九死而不悔,为什么?

回答就是:“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一个人的人生应该是创造的人生,创造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电影《跳出我天地》是讲英国一位煤矿工人的儿子比利喜欢跳芭蕾,但他父亲反对,因为按当地传统男孩应该学拳击。后来比利在芭蕾舞女教师的帮助下,说服了父亲,考上了皇家芭蕾舞学院,成了一名出色的芭蕾舞演员。

从这部电影来说,“跳出我天地”的意思是说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专业)。但我想“跳出我天地”还可以有另一层含义:每个人都不应该局限于自己已有的天地,而应该力求开拓新的境界,追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超越自我”。

例如一位画家,当他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往往会被自己已有的程式和风格所束缚,俗话所谓“结壳”。这时就要勇于“破壳”,突破自己的框框,开拓一个新的境界。画家如此,人的其他事业和整个人生也是如此。

前两天和一位从哈佛来香港任教的教授一起吃饭。他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副院长。我问他为什么要离开那么好的大学来香港。他说,因为那里太程式化太安逸了,到香港可以有一番新的作为。我想这就是“跳出我天地”。

一个人往往为自己已有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所束缚,跳不出惯性(惰性)的循环圈。要想跳到一个新的、更大的天地,需要有大智慧和大勇气,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需要有足够的“才”“胆”“识”“力”。  杨德昌的电影《一一》是写台湾一家人的生活。为了使昏迷的婆婆早日清醒过来,家里的人每天要轮流在床前和她说话,内容是报告自己一天的生活。说了几天之后,家里的妻子发现自己可以说的太少了。这使她大为震惊。她一边哭,一边不断重复说:“我怎么那么少呢?我怎么那么少呢?”这场戏很触动观众。

所谓“少”,其实有两种情况。一种就像这位妻子那样的“少”。还有一种,表面上生活内容并不是“少”,而是“多”,但由于失去了“真我”,他的生活究竟有多少真实的价值和意义,仍然值得怀疑。

例如我们看到一种人,他从来不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办几件事,但他却希望社会要把他当明星看待。他希望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掌声。他希望报纸和电视每天都有他的照片、镜头,每天都报道他的活动,哪怕是报道他摔了一跤。这种强烈的追求,慢慢在他那里形成一种幻觉。他十分固执地相信所有的人都在关注他、仰慕他。他相信,传媒一旦报道他患了感冒,或不快活,所有的人都会惊慌,都会来安慰他。这种人一切以我为中心,实际上他是“无我”,就是庄子所说的“殉”。庄子感叹说:“天下尽殉也。”“殉”就是为追求虚假的东西而丧失“真我”。这种人生可以叫作“泡沫人生”。只要有一个大一点儿的浪头打来,这种泡沫人生就会被打得粉碎。P3-5

目录

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

“跳出我天地”的另一含义

泡沫人生

另一种人生选择

《春江曲》

“妙在近黄昏”

观天地生意

“平常心”照亮世界的美

“鱼嚼梅花影”

审美是人生体验

唐代艺术反映时代精神

胸襟要宽,格局要大

说学术气氛

我们要保持纯理论的兴趣

说理论感

历史主义精神与现代眼光

中国学者应该有自己的立足点

极力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个性”

——读宗白华先生八十年前的一封信

一个人为什么需要老师

如何对待学术上的反对意见

如何对待考证

谈创立新的学派

谈读书和学位论文的写作

人生终极意义的神圣体验

生活中的闲心

——读张潮《幽梦影》

大树拾穗者永恒

——悼念朱光潜先生

平静,平淡,平和

——对张岱年先生的点滴回忆

创造力的喷发

——读张世英先生《归途》

燕南园海棠依旧

《第九交响曲》是心灵的彻悟

——《文章选读》编者按语

从写文章的角度推荐十二本书

序言

我过去写的文章中有一些短论、杂感、随笔,还有一些讲演稿,我从中选择了30多篇,编成了这个文集。从内容来说,大约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一、谈艺术和人生的,这是2001年我赴香港讲学期间,应邀为《明报》副刊“人文视野”专栏写的杂感,每篇500字,是真正的短文章。多年来,我一直在各种场合提倡写文章要力求简洁、干净、明白、通畅,我也常常建议我所接触到的北大学生多练习写一些短小的文章。我不知道这些短文能不能多少体现我提倡的这样一种文章风格。

二、谈治学的,如“胸襟要宽,格局要大”“说学术气氛”“说‘理论感”’等。其中一些是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演。

三、谈美感的,如“人生终极意义的神圣体验”“生活中的‘闲心”’等。

四、对前辈学者和北大校园生活的回忆,如“大树.拾穗者.永恒——悼念朱光潜先生”“平静平淡,平和——对张岱年先生的点滴回忆”“创造力的喷发——读张世英先生的《归途》”“燕南园海棠依旧”等。

五、“《文章选读》编者按语”和“从写文章的角度推荐十二部书”。《文章选读》一书的编者按语本来是对选人书中的文章的简短分析和评论,有的朋友认为把这些按语抽出来集在一起,可能对读者也会有某种启发。我听了他们的建议,把这些编者按语编人这个短文集。同时编人“从写文章的角度推荐十二部书”一文,此文对推荐的十二部书也有简短的评论。

我把这本书定名为“燕南园海棠依旧”,不仅是因为书中有这个题目的一篇文章,也不仅是因为书中的多数文章都是在燕南园里写成的,最主要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读者能感受到北京大学的人文传统和精神氛围,感受到这种传统和氛围的灵魂,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一种人生的神圣性。

叶朗

内容推荐

《燕南园海棠依旧》收集了作者叶朗在不同载体和场合发表的短论、杂感、随笔及讲演稿,分为5个主题:艺术和人生、治学、美感、对前辈学者和北大校园生活的回忆以及推荐书单。作者通过本书向读者展现北京大学的人文传统和精神氛围,使读者感受这种传统和氛围的灵魂,体味其中高远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的神圣性。

编辑推荐

叶朗教授是继宗白华、朱光潜之后对中国传统美学贡献巨大的美学家。《燕南园海棠依旧》是叶教授筛选整理了在过去30年间于不同载体和场合发表的短论、杂感、随笔及讲稿等文章汇编而成的文集。语言干净通透,内容视角丰富,一字一句皆为浸满作者精神气质的平实话语。读者不但能够感受到北大百年传承的人文传统和精神家园,更能感受到作者独树一帜的治学理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