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英国通史(共6册)(精)/大国通史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著名英国史学者钱乘旦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积八年之功撰著的《英国通史》,总结近二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成果,构建了中国学者关于英国历史的话语体系,让我们全面、科学、理性地认识英国历史。

本套丛书,详细介绍了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两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本套丛书充分吸收了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

英国工业革命开启的世界现代化浪潮,至今仍激荡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以改良为特征的政治文化,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英国的“脱欧”,给英国、欧洲乃至世界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是时下人们饶有兴趣的话题。

内容推荐

钱乘旦主编的《英国通史(共6册)(精)》内容包括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两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写作方式上,充分吸收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细致描述英国历史的轨迹,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之外,本丛书突出社会生活的叙述,还原历史上英国人的生活状态,是一部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英国通史。

目录

第一卷 《文明初起:远古至11世纪》

 前言

 第一篇 罗马不列颠

第一章 从史前到罗马征服

第二章 罗马皇帝与行省

第三章 地方政府

第四章 军队

第五章 城市

第六章 农村

第七章 晚期罗马不列颠

 第二篇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

第一章 七国争霸

第二章 基督教的传播

第三章 维京人入侵与英格兰统一

第四章 政治法律制度

第五章 中央层面的治理

第六章 地方层面的治理

第七章 社会经济生活

第八章 思想文化

 附录

一 地图

二 大事年表

三 参考书目

四 译名对照与索引

 后记

第二卷 《封建时代:从诺曼征服到玫瑰战争》

 前言

 第一篇 英国封建主义

第一章 封建主义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章 封建王权的建立

第三章 封建王权的发展

 第二篇 议会君主制统治

第一章 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第二章 王国统治机制

第三章 中世纪议会发展

第四章 战争与农民起义

第五章 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

 第三篇 乡村与城市

第一章 庄园与村庄、领主与农民

第二章 乡村社会经济变迁

第三章 城市的兴起

第四章 城市的发展

 第四篇 社会生活

第一章 宗教生活

第二章 物质生活

第三章 婚姻

第四章 家庭

 第五篇 思想、文化与教育

第一章 中世纪政治思想

第二章 学校教育与“异端”思想

第三章 语言与英语文学

 附录

一 地图

二 大事年表

三 参考书目

四 译名对照与索引

 后记

第三卷 《铸造国家:16—17世纪英国》

 前言

 第一篇 都铎时期

第一章 国王与政府

第二章 议会与法

第三章 宗教改革

第四章 伊丽莎白时代

 第二篇 革命年代

第一章 斯图亚特早期统治

第二章 17世纪英国革命

第三章 共和国与护国政治

第四章 从复辟到光荣革命

 第三篇 农业社会

第一章 城市与乡村

第二章 济贫法与农业改良

第三章 社会分层

第四章 地方治理和风俗文化

 第四篇 英国与欧洲

第一章 小荷初露

第二章 羽翼渐丰

第三章 挺进大海

 第五篇 帝国初起

第一章 英帝国的肇始

第二章 殖民扩张加速

第三章 第一帝国形成

 第六篇 思想和文化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代

第二章 文学和戏剧

第三章 艺术与科学

第四章 学问与思想

 附录

一 地图

二 大事年表

三 参考书目

四 译名对照与索引

 后记

第四卷 《转型时期:18世纪英国》

 前言

 第一篇 政治

第一章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第二章 辉格党的优势

第三章 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

第四章 托利党的保守时期

第五章 “旧制度”与议会改革运动

 第二篇 经济

第一章 经济理论的演变

第二章 农业领域的变革

第三章 工业革命的兴起

第四章 资本、银行与贸易

 第三篇 社会

第一章 社会分层

第二章 日常生活

第三章 社会冲突

第四章 宗教与教育

 第四篇 外交

第一章 连横欧陆

第二章 英法角逐

第三章 结盟反法

 第五篇 帝国

第一章 七年战争前的殖民扩张

第二章 第一帝国盛极而衰

第三章 从旧帝国到新帝国

 第六篇 思想文化

第一章 文学

第二章 思想与学术

第三章 艺术与科学

 附录

一 地图

二 大事年表

三 参考书目

四 译名对照与索引

 后记

第五卷 《光辉岁月:19世纪英国》

 前言

 第一篇 经济

第一章 经济政策

第二章 工业与交通

第三章 银行与金融

第四章 对外贸易

第五章 农业

 第二篇 政治

第一章 议会制度改革

第二章 社会民众运动

第三章 政治体制沿革

第四章 行政制度变化

 第三篇 社会

第一章 阶级对抗

第二章 城市化与城市病

第三章 财富与贫困

第四章 人口、婚姻与家庭

第五章 宗教与教育

 第四篇 外交

第一章 均势外交

第二章 炮舰外交

第三章 帝国主义外交

第四章 大战前外交

 第五篇 帝国

第一章 第二帝国的发展

第二章 巩固帝国的努力

第三章 第二帝国的危机

第六篇 思想与文化

第一章 文学

第二章 社会思想

第三章 艺术与科学

 附录

一 地图

二 大事年表

三 参考书目

四 译名对照与索引

 后记

第六卷 《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

 前言

 第一篇 政治

第一章 20世纪政治制度

第二章 新的世纪

第三章 从战争到战争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重建

第五章 “共识政治”与“撒切尔革命”

第六章 撒切尔之后与工党执政

 第二篇 经济

第一章 20世纪经济理论

第二章 落日余晖

第三章 “馅饼”与“餐刀”

第四章 走向干预

第五章 改弦更张

第六章 复兴与危机

 第三篇 社会

第一章 人、职业和阶级

第二章 财富、贫穷和福利制度

第三章 工会、劳工运动和劳工立法

第四章 家庭、妇女、两性关系

第五章 宗教与教育

第六章 社会冲突、治安与犯罪

 第四篇 帝国与联邦

第一章 巩固帝国的努力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帝国的衰落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帝国的解体

第四章 从英帝国到英联邦

 第五篇 外交

第一章 均势、现实与理想

第二章 二战中的外交及影响

第三章 从波茨坦到冷战

第四章 大调整时代

第五章 布莱尔的战争和外交

第六篇 思想与文化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思想遗产

第二章 文学、音乐与艺术

第三章 历史学与历史学家

第四章 学术与科学511尾声:21世纪的挑战

 附录

一 英王世系简表

二 英国历届首相表

三 英联邦成员国一览表

四 地图

五 大事年表

六 参考书目

七 译名对照与索引573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从史前到罗马征服

今天的英国是个岛国,但在史前大部分时间里,有一座陆桥把它与欧洲大陆相连。古气候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在过去70万年中,今日的欧洲至少经历了19次寒与暖的交替,在较暖和的时候,大陆上的动物会迁徙到不列颠,而一旦进入寒冷时期,它们的地理活动范围就向南方转移。人类也与其他大型哺乳动物一样在不列颠半岛上周期性地进进出出。50万年以前,人类已确定无疑地生活在今天的不列颠岛南部了,在奇切斯特附近的博克斯格罗伍(Boxgrove),考古学家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狩猎者留下的牙齿化石和骨骼碎片,经鉴定,它们来自一种早期人类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iigensis),这是目前可以辨识的不列颠最早的居民。大约在23万年前,居住在欧洲的原始人类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已来到不列颠,威尔士的庞特纽威德洞穴(Pontnewydd Cave)就保存着他们的遗骸,当时处于间冰期。尼安德特人约在4万年前开始被现在人类的祖先现代智人(Homo sapiens)所替代,后者带来了诸多的新事物,包括洞穴壁画、骨笛这样的乐器、繁复的葬礼等。这些东西传播广泛,意味着远距离的社交和复杂语言的存在。现代智人在不列颠的最早遗迹是德文郡肯特洞(Kent's Cavern)中一块上颌骨残片,距今约有3.1万年。不过,直到1.3万年前现代智人才在不列颠广为散布;又过了2000年,气候恶化,严寒来袭,人类离开不列颠,旧石器时代进入尾声。

大约在1万年以前,气候迅速变暖,不列颠就持续有人居住了。冰冠后退导致海平面上升,但由于冰的重量消失,一度为冰冠压着的陆地也因而上升。对不列颠和爱尔兰来说,总体后果是海平面比陆地升得快,这样,到大约公元前7000年,不列颠首次成为一个岛屿。

此时已是中石器时代(约1万—5500年前),温暖的气候把不列颠群岛上的冻原和干草原变为茂密的森林。中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布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也首次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证据。桑德尔山(Mount Sandel)上的中石器遗址就是爱尔兰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这里的人是从苏格兰西南部坐船过来的。不列颠的居民们仍然以狩猎、打鱼和采集为生,残存至今的带柄石斧和弓形猎器表明它们是经过改造的工具,适用于森林环境。随着物质文化进一步发展,及由此造成的个别群体对地方资源的控制,不同的部落最终占领了特定的区域,到中石器时代晚期,定居的趋势开始发展。在欧洲,相关的证据是出现了半永久性的沿海村庄、巨大的贝冢、食物存储窖、地界和有规划的大型墓地;而这些标志在不列颠和爱尔兰却基本看不到,相反,在这些地方出现的是小规模的临时聚落,没有找到明显的存贮设备。比如,在塞文河的人海口格德克利夫(Goldcliff),被水浸泡的沉积物中保存着鱼骨和陆上哺乳动物的残渣,表明只有在冬天和春天才有人居住。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公元前2500年)的特征是农耕和定居生活,大约在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间,从欧洲大陆新来的一批人将经过驯化的牛和羊引人不列颠,他们种植小麦和大麦,并掌握制陶技术。为种植谷物和放牧,他们砍伐森林;到公元前3000年时,农耕方式已覆盖绝大多数地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地貌,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但与大陆的情景不同,不列颠的已知聚落为数甚少,占穴而居的现象却非常普遍。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不列颠和爱尔兰地貌中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了众多庞大的纪念性建筑。有大量的人力投入到建造聚落围墙和祖先坟墓的工作中去,出现了种种环状列石。位于今天英格兰威尔特郡的巨石阵(Stonehenge)就是这类建筑中的最知名者,它于1986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每年都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万游客。考古学家认为,占地大约11公顷的巨石阵,其修建分几个不同阶段完成,延续了至少1500年。第一阶段大约始于公元前3100年,先是修建了环形的沟渠和土台,用蓝砂岩排列出由两个圆环构成的巨石阵的雏形。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900年又修建了通往石柱群中央部位的道路,规模庞大的巨石阵也在此期间落成,石柱顶上尚有横卧的巨石为楣。而其后的500年间,这些巨石的位置被不厌其烦地重新排列,直至形成今天的格局。从现存遗址看,这个环形石柱群被直径达120米的土堤围绕,石柱高达6米,单块重30—50吨;石柱上有厚重的石楣梁,构成柱廊形状;石环外侧土墙的东部有一巨大的石拱门,整个结构呈马蹄形;石环内有5座门状石塔,高约7米,呈向心圆状排列。巨石阵产生的时代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它的功能和用途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用作天象观测台和宗教祭祀场所的解释一度很流行,但近来也有学者提出这里曾是被认为具有神奇治疗功能的康复中心,或某种墓碑。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建造这些庞然大物的真正动机,但它们的默默矗立却隐隐指向一种有规划的社团活动,一种日益增长的社会凝聚力,一种将自己的历史强加给自然的心态。

P3-5

序言

与英国“脱欧”好像唱一台戏,苏格兰日益起劲地要求“脱英”,这让人感到哭笑不得。苏格兰和英格兰的“联姻”一直是比较成功的,双方在互利的基础上共同生活了三个多世纪,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龃龉。然而在20世纪下半叶“苏格兰民族主义”突然高涨,起先是文化民族主义,很快就变成政治民族主义;1999年实行分权,苏格兰民族党很快取得苏格兰议会的控制权,但它立即就要求完全的独立,却在2015年的全民公决中未能成功。然而,这件事并没有完,英国不存在反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也没有限制公投次数的规定,因此这样的公投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下去,直至有朝一日一不当心,超过50%零点几个百分点,公投就过去了。所以它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公投成功,苏格兰独立,因此苏格兰和英格兰在21世纪分家的可能性非常大。可是一旦苏格兰独立,联合王国还能存在吗?威尔士会怎样?北爱尔兰更会如何?到21世纪结束的时候,联合王国也许已经不存在了;到那个时候,“英国”就和古代罗马一样,变成了一个历史的记忆!英国解体会对欧洲、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英国人是否已做好这个准备?

即使不出现这个情况,爱尔兰问题仍然很棘手。现在形成的解决方案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有关各方事实上都把这个问题冻结起来,留待后人的智慧去解决。如本书相关章节所述,爱尔兰问题其实是一个死结,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解,都不能让各方感到满意,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永久冻结,前提是各方都不打破现有的平衡。但如果联合王国因苏格兰独立而解体,这个平衡就被打破,爱尔兰将出现重大危机。一旦出现这个情况,那时的政治家们如何处理?人们不得不拭目以待。

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是种族—宗教冲突,本书相关章节已介绍过这方面情况,此处不再赘述。此处需要交代的是,英国政府在21世纪宣布“多元文化主义”在英国已经失败,因为“多元文化主义”造成的文化认同超越了国家认同,使社会与国家的撕裂几乎难以避免。由此可以看出种族—宗教冲突有多么严重的潜在破坏力,而英帝国的历史包袱所造成的多种族、多文化的人口现状,又使这种冲突已经是一个事实。加上少数种族在经济上的劣势地位,文化差异与阶级剥削交叉在一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所有这些,都使21世纪成为一个挑战的世纪,英国人不得不细心应对。如果我们在本书结束的时候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那绝不是一句套话。作为历史,本书以此结尾;但作为未来,英国的历史却没有结束,它还要继续走下去。

后记

本卷作者分工如下:宋立宏撰写第一篇“罗马不列颠”;李家莉撰写第二篇“盎格鲁一撒克逊英国”第一至四章,张建辉撰写第二篇“盎格鲁一撒克逊英国”第五至八章。宋立宏统稿并做文字梳理,钱乘旦定稿并对部分内容和文字进行修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