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全球最大的织带企业姚明织带有限公司董事长,厦大厦门校友会会长。沈世豪著的这本《姚明传奇》用长篇人物传记的文学形式,通过记叙姚明人生道路上异彩纷呈的故事、细节,反映发生在厦门这片热土上的深刻巨变,展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国人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动人风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姚明传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沈世豪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姚明,全球最大的织带企业姚明织带有限公司董事长,厦大厦门校友会会长。沈世豪著的这本《姚明传奇》用长篇人物传记的文学形式,通过记叙姚明人生道路上异彩纷呈的故事、细节,反映发生在厦门这片热土上的深刻巨变,展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国人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动人风采。 内容推荐 沈世豪教授所著的《姚明传奇》是一部写“小人物”大精神的好书。作者用他那特有的浓郁细腻优美的散文笔调描绘一个“小人物”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之路,挖掘出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明身上极具时代特色的大精神。这确实是一本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好书。 目录 小引 第一章 初出茅庐 小试牛刀 走何厝 丝带情缘 独立办厂 第一章 东山再起 路在脚下 发现“辰峰” 两个朋友 一路凯歌 第三章 进军厦门 选择集北 大跨越的2005年 思维模式 事情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第四章 信息化建设 透明的鱼缸 艰难跋涉 更上一层楼 不寻常的庆功宴 第五章 创意就是震撼 大库存模式 焕然一新:从6S开始 牛鼻子:绩效工资改革 当机立断 第六章 惊心动魄的“双反”之战 晴天霹雳 毫不含糊 美国人并不可怕 最后一张发票 第七章 姚明旋风 走进央视 做客凤凰网 理论并非总是灰色的 呼啸前进 第八章 到印度办厂 选择佛国 迷人的瑞蓓丝 飞过天空 从丝绸之路吹来的风 第九章 姚明PK姚明 一座大山移过来 姓名没有霸权 针尖对麦芒 太阳终于出来了 第十章 文化情怀 姚明之梦 同是一家人 大爱如海 溢光流彩丝文化 第十一章 取胜之道 顶层设计 人才战略 创新意识和精神 科技力量 第十二章 回报社会 故园情结 母校情怀 换一种思路 关键是精神 第十三章 天外有天 殊荣:最杰出领导能力奖 品牌、品牌 走进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 敢问路在何方 尾声:谱写新的传奇:“姚明丝生活” 后记 试读章节 1989年7月,姚明大学毕业,走出校园。 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永远遗落在芙蓉湖畔了。在背起行囊离开厦门大学的时刻,一种莫名的忧伤和惆怅如淡淡的雾,萦绕心头。 此行何去? 去当公务员吗?当时,对许多大学生来说,这是上乘的选择。且不说公务员旱涝保收,而且,在俗世中,你只要有一点小小的权力,人们就要求你,虽不一定如今天揭发出来的“老虎”“苍蝇”那样,疯狂地搞权力寻租,但在世人的眼中,你只要进入政府权力层、管理层的官场,你的人生就如进入保险箱,至少衣食无忧,如果运气好,还可以步步高升,实现你梦寐以求的人生价值。 姚明为什么不选择这一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理想呢? 姚明在大学里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本比砖头还要厚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经典之作,姚明清楚地记得,学富五车的教授说过,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奥秘并将它公之于众,这是他的伟大贡献。人们往往忽略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还有一个重大的发现,那就是资本的占有和垄断,同样是造成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极为重要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学说犹如高山大海,太高太深,在中国当一个优秀的公务员,必须通晓这一学说。姚明感觉自己不大适合,因此,对这一选项,他并不考虑。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姚明感觉到,人贵有自知之明。虽然,厦大校友在厦门政界的很多,姚明想进入政界,并非没有希望。但务实的他,明白自己的短处——他是个实诚之人,天生不会讲奉承话,更鄙夷拍马屁之徒。他太正直,虽然不能遑论其时官场的这些弊病,但他本能地认识到,凭他的性格,不适宜因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官场的特殊氛围。更何况,世俗日,“朝中无人莫当官”。 已经接受了现代新思想、新思潮的他,虽然并不完全相信这一古训,但他心里很清楚,他的家庭和家族,虽然不乏在政界工作的人们,但他们皆如他一样,是正派之辈,他不想麻烦他们因此而苟私情,提携自己。他认为,这样做,对他是一种无法容忍甚至宽容的耻辱。 堂堂七尺男儿,应当仗剑闯天下,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他喜欢实业。大四时候的租书,对他是一次试炼,他相信自己的商业敏感和驾驭商界风云的能力,人们常说,商场如战场,熟读中外经济理论的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运用这些瑰丽的理论成果,在经济界搏击风云,书写辉煌的篇章。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翻天覆地的经济大变革,造就了一批批经济界的弄潮儿,他们一个个粉墨登场,往往黯然退出,昙花一现的戏剧上演得太多了,是文化上的短板所致,还是中国社会变革时期各种思潮、各种社会力量相互冲撞的结果?尚在求学时期的姚明,就认真思考过这一复杂而奇特的社会现象。要想搞实业,当时最保险的是进入大型的国营企业,这种体制内的企业,因为有政府作为坚实的靠山,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往往具有特殊的优势。中国什么权力最大,显然,政府的权力最大。厦门不乏航母一样的大型国企,如建发集团、路桥集团,这些集团中还有不少他熟悉的厦大校友,要进这些驰名的国企也不难。但姚明的看法却和人们不大一样,并非瞧不起这些实力雄厚而且可以在商海中进行集团冲锋陷阵的大型国企,而是那行政化、体制化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并不适合他的情趣和追求。 姚明崇尚独立自由开拓天地和未来的实业。因此姚明在厦大就读的是当时很热门的企业管理专业,于是,大学毕业后,他青睐当时人们尚不看好却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民营企业。 P12-13 序言 九十五年前,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救国、实业强国的理念创办厦门大学,创校之初就设立了两个学科,一个是师范,一个是商科。被誉为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近百年来人才辈出,其中最耀眼的群体就是蜚声海内外的商科人才,他们遍布海内海外、各行各业,他们身处不同年代、不同岗位,但都抱着强国富国的追求和理想,为之做出杰出贡献。姚明校友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佼佼者。 姚明1989年毕业于厦大经济学院企管系,在厦大学习四年,品学兼优,按照常路,他可以选择进机关、去国企或其他更为安逸、舒适并有前途的好单位,但他没有选择这些,而是默默地走上一条白手起家自己创业的艰辛之路。他做的是并不起眼的丝带,历经十年奋斗、拼搏,一路披荆斩棘、冲锋陷阵、攀登不已,居然做到这个领域的世界第一,成就了一番令人赞叹的事业。小小的丝带,牵动全球业界的目光,开创“姚明丝生活”的全新时代!真可谓是一个奇迹。在这个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旋律的时代,姚明的人生,尤其是他的创业之路,显然远远超出个人的范畴,而具有典范或者榜样的意义。 姚明最值得称道的是什么——精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专注、坚持到极致。个人创业真的是很不容易呀!姚明既没有什么靠山,也没有什么雄厚的资金,更没有三头六臂,就是凭一股创业的精神和激情,投身时代的激流之中,起步维艰而终将事业逐步做大。进入世界市场之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是出乎他自己和人们的意料,包括美国商务部强加于他的“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在这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挑战面前,姚明并不退却,而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应诉,终于完美胜出,谱写了一曲足以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正气歌!一个著名的企业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企业往往并不缺乏资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并不缺乏人才,最缺乏的是精神!是的,在改革开放的浩荡潮流里,下海经商的人何其多,但成功率并不高,尤其是民营企业,下海后“活”着回来的更少。原因有多方面,时机不好、体制不顺、环境不佳,等等。但是,企业家缺乏应有的企业精神,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对于“姚明精神”,沈世豪教授进行过总结:从企业的发展看,立足本土,敢于突破常规,与时俱进,不断创造,走最适合自己实际情况道路的创新精神;从时代的视角看,跻身国际竞争,不畏强手,敢于维护自身的权益,面对挑战,傲然自立于世界舞台的担当精神;从科技范畴看,不断采用现代化最新技术,精益求精,全力走科技创新之路的科学精神;从人格魅力看,专注、坚韧、坚持到极致的持之以恒精神。我还想加上的一条,从个人品格上看,姚明有很深的感恩情怀。他不忘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当他有能力的时候,他也极其愿意帮助他人。他从厦大走出,始终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在事业有成之后,更是以校主陈嘉庚为榜样,尽己所能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热心捐款、捐物,等等。 有智者云,“小人物可有大精神”,我很赞同这句话。沈世豪教授所著《姚明传奇》正是这样一部写“小人物”大精神的好书。作者用他那特有的浓郁细腻优美的散文笔调描绘一个“小人物”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之路,挖掘出姚明身上极具时代特色的大精神。这确实是一本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好书。 特为之序! 后记 曾写过多部长篇人物传记,却是第一次写企业家。 老话“商场如战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无数企业家,他们是最能体现时代脉搏和时代精神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性格、经历、命运往往最具有故事性甚至传奇性,民营企业家,更是如此。 经济的腾飞和绝大多数老百姓的脱贫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有目共睹的重大成果。创造这一丰硕成果的社会群体中,成千上万的企业家是不可忽视的队伍。他们用自己艰辛的劳动和强烈的创造精神,成为催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最为活跃的元素。他们无愧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弄潮儿,他们在奔腾咆哮的激流中奋勇前进的勃勃英姿,是现代中国最为靓丽的风景。他们中有人幸运地成为“大款”乃至“巨富”,但毕竞仅是少数,人们同样也看到,中途落水甚至被无情淹没的人却非少数,而是多数。 企业家这一群体可谓是最有故事甚至谱写传奇的群体,他们经历的悲欢离合和命运的跌宕起伏,是时代精神的缩影和写照。遗憾的是,中国的文学家很少注意到他们,更少发现、体验、表现他们。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他们宁可将自己的才华消耗在泡制远离人们生活且没有任何风险的历史剧、风情剧、武侠剧乃至现代的荒诞剧中。现实生活是文学之根,文学离开老百姓,老百姓当然也自然视之为草芥,今日,中国文学走入低谷,原因很多,不少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漠视,是不可推卸的原因之一。 此次应邀写姚明,对我是个发现、体验、表现时代新的人物的好机会。写长篇人物传记,最为重要的是人物定位。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我写长篇人物传记《陈景润》,整整跑了三个月,将徐迟老先生对陈景润的定位“数学上的巨人,其他方面都是傻子”改为“数学上的巨人,其他方面都是孩子”,改动一个字,整整跑了三个月。为了深刻了解姚明这个富有传奇性的企业家,我在该厂住了半个多月,走访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杏林分厂等。在姚明两兄弟的陪同下,访问了他的莆田老家以及姚明的莆田老厂,聆听了他的家人、乡亲、老师、朋友的详尽介绍。我确定姚明的人物定位是:他是一个儒商,一个洋溢着强烈进取和创新时代精神的儒商。在他身上,中华民族的深厚传统和现代文化精神得到完美的结合。他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时代的因素,他无愧是时代的弄潮儿。他走过的道路,是我们这个昂然奋进时代的缩影。 感谢吴玉梅教授的引荐,使我结识了姚明并成为好朋友。感谢姚明织带的广大员工,其中有公司高管、中层、基层的管理干部,一线的操作工对我的信赖和支持。感谢姚明的老弟姚忠以及非常善良朴实的姚明的父母。感谢姚明家乡的乡亲们。最后,也应当感谢姚明对我的高度信任,他不仅毫无保留地坦诚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而且为我的采访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和方便。 写一部长篇作品很像跑马拉松,需要体力,更需要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创作辛苦,但创作也是快乐的,它让我一次次走进人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情感、心灵家园,感受到生命的无比丰富和精彩。每写一部长篇人物传记,都是一次探险,一次长途跋涉。甘苦寸心知,当最后完成的时候,同样能够如辛勤耕耘的农民一样,有幸领略到金秋的绚丽和厚重。 谢谢厦门大学出版社,谢谢老朋友王依民策划此书,感谢责任编辑王鹭鹏的艰辛劳作和参与此书出版工作的设计、美编等工作人员,是大家同心协力,本书才得以问世。 本书采用了厦门大学翁君奕教授等对姚明以及姚明织带进行精心研究的诸多成果,采用众多媒体以及该企业办的《姚明织家》的报道内容,在此,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感谢我敬重的朱崇实校长百忙中为本书作序,他中肯的评述和热情鼓励,为本书增色添彩。 每一部作品问世,作为作者,在感到欣慰、轻松的同时,更期待同行、专家、朋友的赐教。 作者 2016年5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