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正德风云(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韦庆远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韦庆远历经十年笔耕不辍而成的一部历史小说。小说以明代荒唐皇帝朱厚照为主要人物,遵照历史原本的发展脉络,加上文学血肉的合理填充,充分描绘了以正德皇帝为中心的各类人物。 作者简介 韦庆远(1928-2009),广东顺德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教授。历任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英国牛津大学东亚研究系客座教授、圣安东尼学院兼职院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客座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教授、香港珠海书院史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近代史研究所、香港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有:《明代黄册制度》、《中国档案史稿》、《康雍乾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主编)、《清代奴婢制度》(合著)、《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中国政治制度史》(合著)、《清代全史》(第四卷)、《明清史新析》、《隆庆皇帝大传》、《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正德风云:荡子皇帝朱厚照别传(上下)》。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弘治驾崩权力重组 正德即位悬念迭出 第二章 谋夺兵权群阉得志 务除祸患群臣谏诤 第三章 君臣歧见交锋殿陛 中旨频下架空内阁 第四章 阉权高张刘瑾三迁 气味相投群丑猬集 第五章 张徐文痞匿身为幕 孙田弁役分典粮兵 第六章 开皇盐国库难为继 增皇庄百姓苦流离 第七章 韩文无畏挺身抗旨 顾佐大义勇济时艰 第八章 金夫人顽护张国舅 李才子铁笔斗皇亲 第九章 九卿痛切请诛八虎 三老疾首誓除大奸 第十章 风云突变众正求去 皇帝护短群小嚣张 第十一章 刘谢失势辞官获 准东阳受辱难辩苦心 第十二章 毒刑滥施尸横天 街囚禁拷拶朝士黑狱 第十三章 老王岳殒命临清 驿勇徐智落发五台山 第十四章 牟斌舍身义恤钦 犯守仁闻道远赴谪途 第十五章 施辣手炮制奸臣 榜揭隐秘从容道玄机 第十六章 千夫戟指害人黑 榜百官罚跪匿名文书 第十七章 刘谢坦然迎对恶 逆胸怀定志宁折不弯 第十八章 刘大夏劲节遭远 戍师友黎民共诉离情 第十九章 乌龟奴歪才得歪 用春宫画妙趣入宫闱 第二十章 游兔窟醉听霓裳 曲逛勾栏荡漾采花心 第二十一章 身世迷离五内俱痛 心怀逆反出走宫廷 第二十二章 教场谈兵侈言韬略 豹房公廨新辟黑窝 第二十三章 禁室中女嬖新花样 离宫里变乱旧朝纲 第二十四章 佞钱宁自称皇庶子 刁于永密献阴毒计 第二十五章 学梵语为传淫密术 事番僧自封大法王 第二十六章 拒献妹于永遭谴戍 迟送妾马昂被罢官 第二十七章 皇无嗣群臣忧国本 朝有奸刘瑾起异心 第二十八章 王九儿策反托神鸟 朱真蟠夺位起叛兵 第二十九章 豹房内君臣议征剿 李东阳力荐杨一清 第三十章 八虎内讧各夺权宠 刘张火拼御前过招 第三十一章 朱真镭帝梦成空幻 杨总制韬略有远猷 第三十二章 杨张共事交浅言深 内外合谋计撼巨奸 第三十三章 天鹅房张永揭奸佞 西四口刘瑾受凌迟 第三十四章 补偏救弊东阳尽瘁 鹰瞵鹗视江钱擅权 第三十五章 朝野疾首同危国计 杨梁入阁共济时艰 第三十六章 东阳辞世长留遗憾 老夫本色只是诗人 第三十七章 商海潮涌动淘金热 大栅栏繁盛冠京华 第三十八章 杨廷和夜探皇店街 蒋敬之聆教时势机 第三十九章 天子坐柜千古一奇 皇商垄断尽占商机 第四十章 草莽揭竿城乡动荡 赵燧起义烽火中原 第四十一章 周磐作间舌如簧巧 陈翰卖友心比蛇毒 第四十二章 剥人皮吓死陈皮匠 制马鞍皇帝逞兽性 第四十三章 众大臣伏阙拦移驾 蒋学士犯颜说四空 第四十四章 破樊笼莽撞奔官府 铁御史横剑镇居庸 第四十五章 宣德府慷慨论兵事 大同城恣意戏群芳 第四十六章 酒大姐不屑真天子 金彩凤勇斗荡游龙 第四十七章 性变态淫癖祸塞北 虐待狂血债遍边城 第四十八章 哪堪追思祖母怜爱 何处寻觅生母幽魂 第四十九章 太原城厌寻常歌舞 心绪恍惚别有衷情 第五十章 晋王府初遇刘良女 偏头关缔结畸恋缘 第五十一章 逢鬼魅赵燧成梦魇 对知心倾怀诉隐衷 第五十二章 朱厚照改名称朱寿 大将军晋封镇国公 第五十三章 耀武狂言扫荡腥膻 令出钧帖亲历戎行 第五十四章 战应州漠北大溃败 夸战绩京城丑表功 第五十五章 谏南巡热议盈朝野 慕风月执意下扬州 第五十六章 书生忧国拍案而起 忠良卫道血溅宫门 第五十七章 朱明皇族百年恩怨 五代宁王积恨难平 第五十八章 朝无道藩王觊皇位 国有难百官判忠奸 第五十九章 乐出巡喜宁王造反 得借口好御驾亲征 第六十章 龙场驿冥思识心性 何陋轩养晦系苍生 第六十一章 王守仁奇兵平祸乱 朱宸濠梦断南昌城 第六十二章 君忌臣功厌闻捷报 守仁被诬遁迹九华 第六十三章 保定府急颁禁猪诏 临清驿亲迎刘娘娘 第六十四章 蒋知府巧思抗逆旨 刘良女善心护诤臣 第六十五章 火者阿三夤缘攀附 风生浪起仓促班师 第六十六章 天街受俘虚张皇威 众叛亲离殒命豹房 尾声 导语 明清史专家韦庆远历经十载、笔耕不辍写就,细细讲述明朝荡子皇帝朱厚照的一生。作者在写作中参考了明代官方文献档册和私人的诗文别集,对政事、人物进行了细微分析和宏观论述。全书出现了近百个人物,作者注意描写出每个人的特点,娓娓道来又栩栩如生,可以说是一部富于学术性的专著,又是一部真正的历史小说。 书评(媒体评论) 韦先生利用丰富生动的历史素材,精心剪裁…… 将笔触由京城延伸到宣府、太原、大同、宁夏、临清 、泌阳、龙场驿、大藤峡、南昌、扬州、南京、杭州 等地,从宫廷深入到市井的勾栏瓦肆、僻远的乡村野 社。可以说,《正德风云》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反映正 德一朝政治风云、社会面貌的旨趣,为人们展示了一 部正德历史的活剧。 ——陈梧桐 韦庆远教授以分章形式写成《正德风云》,但他 是明史研究大家,参考了很多官方文献档册与私人诗 文别集,与一般野史迥然不同。书中又有对政事人物 的细微分析与宏观论述,多彩多姿,可以说是一部富 于学术性的专书,又是一部真正的历史小说。对有心 研究明代中期史事的人来说,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山。 ——陈捷先 积五十年学术研究之功力,展开宏大的历史叙述 ;熔庙堂文化和市井生活于一炉,全方位构建纵深的 历史画卷;用精到的心理分析和深入的思想解剖,塑 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文学形象。读《正德风云》,将使 我们真切地感受五百年前那段历史。从中我们会得到 艺术的享受、历史的认知和深刻的思考。 ——毛佩琦 精彩页 距今近六百年前,时当明朝中叶,出现过一个品格作风大异于常人,出奇地怪诞放荡的皇帝。 此人姓朱名厚照,年号正德,庙号武宗,是明朝第十代皇帝。他年刚十四岁就继位登基,直到三十岁猝然去世,在位十六年(1506—1521)。这十六年剧变频起,政情险塞,祸乱相继,事多悖离政俗世情,奇骇莫测。很主要的原因是,朱厚照根本不顾及当时被尊为最高圣典的《皇明祖训》,肆意蔑视传统的纲常名教,狂妄与狂想加上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使他极度自恋,不可自拔。他先后宠任权奸恶宦、娈童班头和野心勃勃的武夫为亲信,肆无忌惮地联手作恶,建豹房、收义子、调边军,狩猎无度,又极其贪婪,霸建皇庄,广设皇店,挥霍国帑。更轮番微服出幸,假名御驾亲征以遂游乐之兴,自加大庆法师、镇国公、威武大将军等古怪头衔,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迫害直言劝谏的臣僚。他还蓄收女嬖,大量抢掠妇女,包括孕妇与寡妇,可谓恶行昭彰。时人及后代史家痛斥其为荡子皇帝、混世魔王、淫虫恶棍等,都是有根据的;又指责因为他的胡作非为,“祸延朝野,狂焰四沸”,导致危机四伏,国将不国,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但是,脸谱化的形容和粗线条的描述,似乎还未能深入地反映出正德皇帝其人以及所谓正德时代的具体实情,还存在不少扑朔迷离的矛盾和疑惑,以及难以草率回答的悬念。 譬如:正德的狂悖秽行,对当时的国政民生确实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冲击,时人痛切地认为国势已经到了病革垂亡、危如累卵的地步,也有人直指其所作所为是“桀纣之行”,死有余辜。但是,事态发展的结果,却与舆情民愿大有偏差。正德的恶行虽然类近夏桀和商纣,而且在某些方面花样翻新,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其本人的命运却与两位“前辈”大相径庭:夏桀出奔而死,商纣兵败自焚;而正德却能够在臣民共指、众叛亲离的状况下, “寿终正寝”于豹房,还被礼貌地尊悼为“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经过正德败行的严重颠覆,明王朝却应亡而未亡,而且在风雨飘摇的局势中,跌宕起伏地维持了百余年的国祚。历史弄人,善恶不彰,实在令人诧异。 又譬如:正德本人并不是一个愚蠢弱智之辈,他个性聪颖,多才艺,好学习,反应敏捷,擅长书法,能挥笔草书大匾额,“作诗挥笔辄就”,“能自度曲被歌声”,他还学会了梵文,也有意学习西文语言,对新鲜事物反应灵敏。他的这些个陛特点,即使只是因为爱慕新奇和纵情享乐,也实在不容忽略。他不太讲究身份的特殊高贵,也不介意皇威尊严,与嬖童义子同卧起,偕同在坊间狎妓宿娼,“微行”于市肆,甚至在商铺中扮作小伙计,吆五喝六,推销议价,引为大乐。这样的聪明才智和造诣,却无助他成为匡国济民的有道之君,反而成了他刁钻古怪地追欢纵欲的本钱。这样的人格障碍和禀『生异化,原因何在?很是值得深入探索。 又譬如:正德时期特殊的政治格局和人物动态,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征象,也应该引起特别的注意。大体说来,正德的暴戾恣睢、执拗拒谏,在朝野人士中引起急剧的分流和冲突,谄谀与抗争并存,有人拼死抵制,更有人为虎作伥,从而激发起不同层次的激烈冲突。 前来诤谏的,不但有尚书、侍郎等高官以及御史、给事中和各部署的中层官员、翰林士子,甚至有贴身的御医、御前锦衣卫、天文生员,等等。他们纷起非议,卷入抗争的怒潮,甚至不惜扶榇上朝以表示决心,引刃自裁于官门,期望以忠忱和鲜血唤醒迷惘,但都罹入刑网,被采取诸如刑杖、百官罚跪天街、谪戍远塞,甚至杀戮等野蛮手段来镇压。但奇怪的是,作为辅政中枢的内阁,十六年间却大体保持稳定,除了在正德元年十月,因为受到刘瑾等“八虎”的重大压力,贬退了内阁首辅刘健和阁臣谢迁以后,再未见有严重的驱逐改组。直到正德七年年底以前,内阁基本上是由李东阳、王鏊、杨廷和、梁储等主持阁政,虽有佞人焦芳一度入阁,但旋进旋退,无法久安于位。东阳退休以后,便由杨廷和、梁储、蒋冕、毛纪等人长期担任大学士之职,直到正德十六年三月正德辞世之前,未有大变动,正德时期宰辅人员的稳定在明史中是有数的。其间内阁职权虽然大受削弱,地位尴尬,但对于正德的一系列乱政,却还是一贯保持着异议和力谏缓冲的态度,有时也敢逆批龙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官绅和社会的意见。奇怪的是,这样风格的内阁却能够在朝廷中枢赓续存在,与整个正德时期相终始。内阁于混乱中亦保持有微弱的政见,是勉强维持日常的政务动转,使“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皇帝与阁臣的关系时张时弛,但终未决裂,这是由于正德的宽容顾忌,还是对这批重臣情非得已的让步?是因为必须借助这样的架构以维持乱局,还是由于各种复杂的矛盾因素而形成这样奇怪的政治组合,根底的原因又在哪里?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大臣和作为舆论代表的谏官士人中,不少人因为直言进谏,敢于抵制和批评正德的倒行逆施,遭受到诸如廷杖、罚跪、下狱、革官、抄家、谪戍、流放以致斩绞之刑,有些人甚至屡受凌辱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