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阿尔芒丝/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国)司汤达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当然,最初的典型病例仍然是那位丹麦王子。自从哈姆雷特对自己所处的王国发出“这是一座荒芜不治的花园,里面长满了恶毒的莠草”这一指责,对自己的生命提出“活下去还是不活”的疑问以后,法国那些忧郁症的患者也莫不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牢骚满腹、落落寡合、横眉冷对、愤世嫉俗,而对自己则又厌世轻生。奥克塔夫也正是这样。他对他的社会,厌恶地发出这样的感慨:“人有多么卑劣啊!”对于他自己,他这样沉思:“为什么不了结这一生昵?”甚至痛苦地呼喊:“天哪,怎么不把我压死呀!”

尽管莎士比亚从十八世纪开始就对法国作家有了影响,而其影响到十九世纪前三十年又更为明显,但我们很难说,法国文学中的这些忧郁症的患者,就一定是对哈姆雷特的模仿。问题在于,哈姆雷特体现了这样一个矛盾,即优秀个性与卑污社会环境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阶级社会里,又恰巧是带有普遍性或永恒性的,并且,因个性愈是出类拔萃、社会环境愈是恶劣而愈有感人的悲剧意味,于是,这样一个矛盾、这样一种格局在以后的文学中就有可能重现。

如果考虑到法国十九世纪初正经历着封建关系被彻底摧毁、资本主义秩序正在建立与巩固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既有与旧时代、旧阶级血肉相连因而在新时期丧失了一切,因而痛苦莫名、郁郁寡欢者,也有本来对新时期、新秩序充满了幻想,但在并不美好的资本主义秩序面前感到失望与幻灭,因而陷于不可排遣的烦恼者,那么,就不难理解,在法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文学中何以成批地产生了一批哈姆雷特式的忧郁症患者。而且,作家们也基本上分为这两种人,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把自己痛苦的感受加以诗化,赋予正义的或可同情的性质,注入形象之中,染上悲剧的色彩,前一种情况如夏多布里昂和他的人物勒内,后一种情况则有塞南古和他的奥培曼、诺迪埃和他的沙尔,这就好像歌词与曲调,虽然歌词各有不同,但“痛苦”与“忧郁”是它们共同的曲调,而其共同的深刻的病根,则又都是个性与社会环境的矛盾。

显然,这里有一个文学形象的类型的问题。在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总可以找到一些类型或一些系列,作家所描绘出来的人物,往往不可避免地属于某一种类型或某一种系列,这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家往往面临相同的矛盾、相同的格局,而他们所描写的人性又往往有着共同的或相似的表现形式。不过,杰出的作家之所以杰出,就在于他的人物尽管属于某种类型,然而并不公式化、程式化,而总有内在的充实的时代社会内容。奥克塔夫当然也带有类型性、系列性,而他的忧郁与痛苦也同样来自个性与社会环境的矛盾,问题在于,他的个性与社会环境的矛盾究竟有什么具体的社会时代内容以及表现得是否深刻?

司汤达把奥克塔夫的故事安排在复辟王朝时代,这正是法国十九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曲折与倒退的时期。被一七八九年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的波旁王朝,又在哥萨克的刺刀保护下回到了巴黎,并进而企图恢复革命前的封建贵族土地所有制与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在封建势力这种倒行逆施的过程中,一八二五年波旁王朝的御用工具“无双议会”通过向革命时期流亡国外的贵族赔偿十亿法郎的法案,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事件。司汤达在一八二七年把这个事件当作他小说故事的历史背景,本身就具有尖锐的社会政治意义。(P5-6)

书评(媒体评论)

亨利·贝尔是当代高人之一,这位第一流的观察家。无论是文字还是谈话,曾经多方证明他的见解高超,他的实际知识广博,结局只是契维塔一韦基亚的领事,实在令人难以解释。——[法国]巴尔扎克

目录

阿尔芒丝 李玉民译

 译本序 柳鸣九

 作者序

 正文

 《阿尔芒丝》序言 安德烈·纪德著桂裕芳译

论爱情(选译) 刘阳译

序言

作者序

一位很有才气,但对文学价值不甚明了的女子,求我这卑微的人为这部小说的文笔润色。我并不同意夹在叙述当中的一些政治看法,这是我必须向读者申明的。在不少问题上,可爱的作者和我的想法截然相反,不过,我们都同样憎恶所谓的“影射”。伦敦出了些文笔犀利的小说:《维维安·格雷》《阿尔马克的豪华生活》《玛蒂尔达》,等等,它们都需要“实有其事”。这些都是非常滑稽可笑的漫画式的作品,讽刺那些依靠出身或财产而偶然爬上引人羡慕的地位的人。

这种“文学”价值,是我们所不取的。自一八一四年以来,作者就没有上过杜伊勒里宫的二楼。她十分高傲,甚至连那些在社交圈子里令人瞩目的人物的名字都不知道。

不过,作者也描写并讥讽了一些工业家和享有特权的人。如果哪个人向在大树梢上叹息的斑鸠打听杜伊勒里花园的情况,它们会说:“这是一片辽阔的绿色平原,阳光十分强烈。”可是,要是问问我们这些散步者,我们准会回答:“这里十分清幽,是个散步的好地方,可以在此避暑,特别可以躲避那炎炎的夏日。”

对于同样一件事物,每人都根据各自的地位进行判断。“同是可敬的”人,却要沿着不同的道路把我们引向幸福。他们谈论社会现状时,措辞迥然不同。可是,他们都说对方如何可笑。

你们会把各方对对方沙龙所做的刻薄而不真实的描写,归咎为作者的恶作剧吗?你们会要求那些充满激情的人物个个成为明智的哲人,即毫无感情的人吗?正如摄政王①(①指奥尔良公爵。法王路易十五,五岁登基,奥尔良公爵从一七一五年至一七二三年摄政。)说的那样,在一七六〇年,要想博得男女主人的好感,就得举止文雅,谈吐风趣,性格随和,不爱面子。

一个人必须克勤克俭,吃苦耐劳,不抱幻想,才能利用蒸汽机。一七八九年结束的时代与一八一五年开始的时代的差别就在于此。

拿破仑在进军俄罗斯的途中,总是哼着他听波尔托唱的(在《女磨坊主》②(②意大利作曲家帕西罗(1740-1816)所创作的歌剧。)中的)这两句歌词:

墨水与面粉,

争夺我的心③(③原文为意大利文。司汤达译为“该当磨坊主,还是公证人?”不甚符合原作的风格。)。

不少出身高贵又有才华的年轻人,可能会反复咏唱这两句词。

谈到本世纪,我们恰巧勾勒出这部小说的两个主要特点。书中的讥讽涉嫌的篇幅,也许不过二十页,足见作者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况且本世纪性情忧郁,脾气暴躁,跟它打交道要小心为妙,即使发表的是一本小册子。诚如我对作者讲的,这本小册子和同类最优秀的作品一样,至迟半年后就会被人遗忘。

眼下,我们恳求得到一点公众对喜剧《三街区》①(①比卡尔和马泽尔创作的喜剧,一八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才上演。)的作者表示的那种宽容。剧作者向观众提供一面镜子,假如相貌丑陋的人从这面镜子前经过,这难道能归罪于作者吗?一面镜子又属于哪一方呢?

在这部小说的风格中,读者会发现天真的叙述方式,这一点我不忍改换。我觉得日耳曼式与浪漫式的夸张比什么都乏味。作者说道:“过分讲究典雅,势必导致呆板,令人敬而远之;这种‘矫揉造作的典雅’虽然让人怀着兴致看一页,却会使人看完一章便合上书本,我们则希望读者多看几章,因此,请保留我采用的村野市井的朴实语言。”

要知道,我果真认为这是“市井”之风,作者反会大失所望。她这颗心有无限的自尊。拥有这颗心的女子,要是让人知道了姓名,就会觉得自己老了十岁。何况又是这样一种题材!……

司汤达

一八二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于圣一齐高尔夫②(②位于日内瓦湖的东南岸。其实,作者从意大利回国时并未经过这里,这是他常用的搅乱行踪的手法。)

内容推荐

由柳鸣九编选、李玉民和刘阳共同翻译的这本《阿尔芒丝/世界名著名译文库》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奥克塔夫出身贵族家庭,才貌超群,是上流社会里的出色人物。但他落落寡欢,对周围环境难以忍受,只有表妹阿尔芒丝是红颜知己。阿尔芒丝是个被收养的孤儿,性格坚强,与贵族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奥克塔夫与阿尔芒丝由于情投意合而彼此相爱。后来奥克塔夫经济地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两人的爱情波折。奥克塔夫的母亲弥合了他俩的裂痕。但婚后不久,奥克塔夫听信了别人对阿尔芒丝的诽谤,离家出走,在前往希腊途中,因痛苦失望而服药自尽。

编辑推荐

由柳鸣九编选、李玉民和刘阳共同翻译的这本《阿尔芒丝/世界名著名译文库》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法国作家司汤达力作,著名法文文学翻译家李玉民代表译作。

本书是法国近代著名长篇小说,是“世界名著名译文库”系列丛书之一。如果要把《阿尔芒丝》看作一部爱情小说的话,那么就应该说,司汤达多么善于在爱情故事里、在微妙的爱情心理的描写中,灌注充实的社会历史内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4: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