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性(互联网时代的商性觉醒)(精)》作者庄帅,作为一个广告人,亲历一汽、格力、联通、LG等中国及欧美品牌的创建和发展。
作为淘宝第二代卖家以及时尚和汽车后市场B2C企业高管,体会中国电子商务C2C的混序崛起和B2C的惨烈竞争。
作为沃尔玛(中国)中层、东方家园家居电商高管、王府井百货电商高管、居然之家电商高管,对于传统零售巨头转型的痛与慌历历在目。
作为连续创业者,面对资本的自信到彷徨,面对市场变化的辗转反侧,面对京东、红星美凯龙、途牛、拍拍、腾讯、华宝国际、世纪金花、大明宫建材、上海交大、北大、清华等合作伙伴的长期稳定关系的价值体现,面对赚钱和规模的取舍,在电商、互联网+、新媒体探索的一切一一呈现。
作为一个在商业和人性之间的研究者,在硅谷、在17英里海岸、在北京胡同、在上海里弄、在丽江古城、在拉萨布达拉宫……在任何角落都在思考着人与商业的关系,揭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在线教育卓有远见的趋势。
庄帅所著的《商性(互联网时代的商性觉醒)(精)》是一本有关商战的书,讲述了21世纪初广告业初次“遭遇”互联网、传统品牌商对于电商的尝试、受到电商初期冲击的早期O2O规划、独立B2C模式的探索及从0到1的发展过程、传统企业电商转型O2O的历程、微电商时代的兴起,以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探索。同时,这也是一本有温度、有情感的书,是一本敢于把作者自己、经历的企业失败、遇到的“坑”一一展现的书,是一本传授实战方法技巧的书,是一本揭示人在商业社会中个性冲突的书,是一本讲述电商、互联网发展历程的书,是一本指导外企、国企、民企如何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革的书……
第1章 什么是商性
商性的起点和电商平台的发展
传统商业和电商基于人性本恶的基础发展
移动社交商业基于人性本善进化
企业组织遵循商性的变革
一、三种类型
二、四大控制
第2章 做品牌还是卖货
传统企业的品牌与代理之殇
网络卖货思维为何甚嚣尘上
电商渠道垄断形成,品牌商如何赚钱
渠道做自有品牌的底气与成败的关键
产品品牌建立独立B2C和APP的意义何在
一、品牌商做独立B2C的三大核心价值
二、轻视IT技术的传统零售业做电商,必死!
三、独立B2C的运营思路
四、凡客:从一个产品品牌到独立B2C的生与死
互联网+时代产品品牌和渠道的新型关系
品牌形成的心理定势
互联网+时代品牌的创新竞争
品牌基于人性的营销创新
一、什么是基于人性的营销
二、营销“道正才能术强”
三、品牌的营销创新是基于价值的传递
四、品牌的营销创新要基于自身的定位
第3章 渠道和产品怎样变成平台
是什么制约和影响了传统制造业发展电子商务
传统企业的渠道和业态
一、什么是零售业态
二、中美两国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三、传统企业为什么轻视电商企业
四、传统零售业的新“业态”――电子商务
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之路
B2C如何从渠道进化为平台
一、B2C商城发展的“三层楼房”
二、轻电子难商务
三、物联网概念下的B2C平台
国有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化吗
物流在平台中的角色
一、物流网络和供应链在平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物流才是O2O的核心问题
三、外卖和社区O2O图谋移动支付和城市配送
O2O哪些类型的渠道和产品将成为平台
一、纯电商企业的O2O
二、社区O2O
三、零售业O2O
O2O的大数据金矿应以什么姿势挖掘
第4章 自媒体变现、微商乱象、社会化电商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流量变现
一、自媒体的前世、今生和来世
二、电视媒体的互联网转型变现
微电商在移动互联网中的业态发展
一、微商乱象中新代理模式的诞生
二、淘宝与拍拍在移动端的竞争
社群电商能否规模化
一、“四位一体”的社群电商方法论
二、百读社“免费微学”社群案例
跨界而来的竞争
一、餐饮业
二、美业
第5章 硅谷游学之旅: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在线教育
为什么是硅谷
一、没有规划的天然产物
二、只有高科技
三、没有小公司,只有缺乏伟大梦想的公司
四、教授和科学家都是实干家和梦想家
五、资本不是万恶的,是帮助有梦想的人更快地实现梦想
六、国际化和开放
奇点临近
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二、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数字制造
人工智能
新飞行时代
在线教育
庄帅出书记
第1回:众筹的是众创的过程,不是单纯在卖书(节选)
第2回:一周众筹的那130个书友们
第3回:参与出书的两个关键人和一群动物
一、那个等了我四年的编辑――牛勇
二、那个年三十前众筹10套书的土豪老乡
三、一群呆萌无限接近人类的动物
书友创业故事
创业就不是一件赶时髦的事儿(文/赵永寿)
一、关于机遇与梦想
二、有关创业目标的那些事儿
三、关于创业中人的因素
一个创业者对于商性的理解(文/王可)
创业者说:创业没有风口,只有入口!其他都是坑!
创业者说:仰望星空,美!然而并没有用
我认真,你随意(文/杨洋)
书友推荐语
传统商业和电商基于人性本恶的基础发展
我接触的某家具品牌的负责人是这样与我诉苦的,他们和线下实体店同样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投入,但在淘宝这样的经营环境里却不得不和服务差、产品更差,但是图片描述看起来差不多的商家进行恶性竞争,付出和质量差一倍、价格低一半的产品同样的广告费去竞争获得平台曝光,同样的扣点成本、同样的服务人力成本,却要卖一样的价格才能卖得出去,最终纠结是不是也要降低质量来获得更高的利润才能持续和这样的“劣质”商家竞争?
而质量差的商家也同样苦不堪言,如果不以这样的价格来卖,根本卖不出去,消费者对淘宝这样的平台的期望就是价格要比线下便宜。如果和线下的质量一样,根本经营不下去,淘宝的各项运营成本太高,毕竟消费者都是通过分类、搜索进来的,他们连接的是“货”而不是商家,所以商家和消费者从一开始就是赤祼祼的交易关系,其他关系可以建立但难度很大!产品质量下降在所难免,这些商家也不想成为“劣币”,实属无奈……
这个现象在淘宝、天猫这样的中心化平台不是个案,基本上是所有商家的痛。
但“商性”是由人性在商业社会中展现形成的,所以有黑暗的一面就有光明的一面。“劣币驱逐良币”很多时候商家并不愿意如此,人性本善,哪个商家不想用心做出好的产品提供好的服务,可这样的好产品和好服务需要合理的回报,让这样的良心商家能够持续经营下去才行,所以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性价比”,而不是低价!
中心化的平台的建设思路让阿里集团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电商平台,可是却有非常大比例的商家无法赚到钱,这样的结果显然违反了“商性”在良币成长方面的促进作用和以销定产、小投入大产出的特性。但商家也就这样逆来顺受,只能时不时去静坐抗议,该老老实实“双11”打五折做促销、投放直通车(淘宝、天猫的竞价广告工具)还得做,毕竟线下也一样如此,而京东虽然成本低一些,可是仍然是中心化的。
“商性”和“人性”一样,被压抑久了,会变态!
于是商家们在电商平台刷单、超卖、假货,电商平台不断提高保证金、技术服务费,小二贪污贿赂有增无减,广告点击成本因为商家太多、流量有限不断提高,电商平台赚得盆满钵满,消费者一边骂着一边买着,三方似乎都一副无奈状。这些做法让我们再次感慨:真的是无奸不商啊……电商不是什么“新商业文明”嘛?!
移动社交商业基于人性本善进化
每次想到这些,我都有着淡淡的忧伤,甚至在2013年结束了最后一次在一家大型传统家居企业的电商高管生涯时,我向电商及在传统企业从事电商的朋友说我要退出电商江湖,就像我在广告业待了四年后决定退出中国的广告业一样,因为广告业让我觉得“创意已死、媒体渠道为王”。而电商行业不仅让我觉得没有真正构建起新的商业文明,反而让商业文明倒退了,这个判定似乎有些片面,但是基于“商性”分析,或许又有很多人能够理解我的这个想法,真切地感到有些无奈。
我在电商行业其实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我的退出对电商行业也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我深信能够影响新商业文明进程,并且更加符合“商性”的平台会再次出现。于是从2010年起我就开始对O2O寄予了巨大的期待,没有停止对O2O的研究和分析,也没有停止帮助传统商家在O2O上的努力。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我在第四次创业时选择了最传统的咨询规划行业,帮助传统企业进行O2O业务的咨询和规划,这也算是我对“商性”回归本质的另外一种形式的坚持。
不过我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做得也非常辛苦,我试图将之前在沃尔玛、东方家园和王府井百货这些大型零售业的O2O早期实践和思考,结合技术的变化(我在大学是计算机系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来告诉传统商家现在已经变成了什么样,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做,哪些做法是更正确的,哪些做法可能是会出大问题的,想办法一起在“商性”回归的道路上避过更多的坑,尽可能投入更少,见效更快……
这样的努力比我想象中更难,一年时间我在国内和国外飞了十多万公里,走遍了中国20多个城市,去了硅谷游学,接触了几百家大大小小的传统企业,服务了十几个几十亿上百亿的上市零售集团、几个亿几千万销售额的中小企业。从战略到战术耐心地为他们培训和解释,安静地画着流程图和写着调研报告、产品需求书等细致的工作。为了加强实践,公司的顾问亲自去建社群实操(截至2015年9月社群人数已达1万多人),帮助小的初创的品牌商通过社群、公众号、朋友圈和微店建立起“四位一体”的社群营销体系获得收益,获得经验后再总结和真实了解新技术和新的平台带来的变化。
P4-7
商业越发达,越能激发人性的真诚和善良
对于出书,我是如生命一般的敬畏。
我是谁
整整四年的时间,我都在思考该写一本什么样的书,该用什么创新的方式去写一本书。
我一直信奉越分享越收获,或许是来到北方十多年的缘故,一个南方人的直率性格已经融合了些许北方人的豪迈,加上言语一直比较犀利,让我在微博时代出了不少风头。从营销、运营、商业模式、战略、行业趋势、团队管理、企业文化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哪怕有很多是胡扯瞎掰,也敢直言不讳。
在那个最为“风光”的时候,我终止了职业经理人的生涯,开始第三次创业去实践我从2009年就开始为之呐喊的家居O2O。当时O2O模式被几乎所有知名资本和大部分人嘲笑,认为我是一个大忽悠,而我也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经历了付出很大的代价去努力却遭受资本撤资的彻彻底底的创业失败的阵痛。记得2012年和2013年这整整两年,一直超级乐观的我甚至想到自杀,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对世界都失去了信心,觉得特别无助和悲凉……
回头看那个时候的我,本质的我,还太不成熟。
2014年初,我重新回归自己的内心,通过对商业逻辑和人性的探索继续对未来做出判断,凭借之前在外企、国企、民企,以及在世界500强、创业公司的实践经验,开始帮助传统大中型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以原来在广告业的经验持续自媒体业务,以喜欢分享的性格继续做培训,最后将咨询规划、媒体、培训整合在一起。我慢慢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重燃创业的热火第四次起航,心怀梦想继续拼搏。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飞了近10万公里,这一次,我真正地切换到了创业者的思维上。
在这些打了鸡血般活着的日子里,我经历过被人膜拜的虚荣,经历过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去创业的决绝,经历过拿到融资的骄傲激动,经历过跌入谷底失去信念的价值扭曲;我也去过高度国际化和开放自信的硅谷,感受过17英里海岸动物与人的和谐,看过丽江浓厚的地域风情,也体会过新疆的地大物博人稀;走过空山灵雨的地方,也奔波在喧杂的都市……
但是,在这些情绪最容易被放大的地方都没有的感悟,反而在2005年初参加的一场“群魔乱舞”的微商大会时突然有了。
当我看到原本应是一场知识的分享会上,却用衣着暴露的美女来吸引眼球,场外大厦上挂起大幅的海报,场内却是在地下一层反反复复强调着噱头、营销,当商业的面目已经改变,当金钱主导了人们的价值观,当人们为欲望扭曲了商业时……那一刻,我突然顿悟到了商性与人性的关联,那就是我们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思维模式、思考方式,建立平台让我们共同学习、互助互进,这才是人。否则,就会像我在硅谷感受到的很多美国人对于未来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智能,最终悲观地认为将导致人类覆灭一样……
他们是谁
我记得长大刚刚离开家的时候,广东的一些小店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记得有一家台湾小吃店,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开的。每次我去她的店里吃她做的卤肉饭和酸梅汤时,她都会和我聊天。那时我问她为什么要在这里开个小店,多辛苦啊。她说不会感到辛苦,因为她儿子最喜欢吃她做的卤肉饭,后来他长大了,回家的次数就少了,就和儿子商量来大陆开了这家小店,只是想继续做着这个味道等儿子回来吃。
而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2015年年初,两个寻求投资的创业者找到我,他们想创业做煎饼,因为之前在微博上的沟通一直不错,所以专门从济南过来想要我帮忙。但当时和他们见面后我就皱眉头了,其一是两手空空,想创业做煎饼为什么没有带煎饼给我试吃?其二是我问他们做过煎饼吗,他们回答从来没有。所以,这次的交流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次创业我一直强调本质的东西,未来商业的结果也是这样,是你发自内心的想要做的事情,你不喜欢的事情是做不好的,因为这种情感会被无限放大之后迅速扩散。人性是没有利益冲突的,人性强调的是情感,为什么在中国人性和商性的冲突最大?因为中国人认为人性和商性是分离的。
美国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人性和商性是不冲突的,而且要释放人性的阴暗面。人性本恶,所以美国用商业体系激发恶的一面,再用商业体系来管制恶,最终使得商业社会很好地得到发展。而社会主义倡导人性本善,所以所谓的人性和商业的利益是有冲突的观点,其实是我们还没有掌握好它们之间的平衡点。
当然,这反而促成了中国服务业的崛起,未来中国的服务机构是服务于民众的,服务于社会个体的,管理个体的需求,同时也可以相应地分担政府的压力……
我相信,这个现象一定会发生在中国。
《破产姐妹》的故事是美国创业的缩影,两个喜欢餐饮的女孩在餐厅打工,每天互相调侃,她们想创业但没有钱,于是自己回家做小蛋糕不停地试吃,甚至有一次为了获取订单冲到厕所里去请一个派对女王试吃她们的蛋糕。事实上,她们内心最渴望的就是做好蛋糕,当然,在故事的结尾,她们如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还有一位我了解的美国伯克利大学的教授,他带着几个学生在做空气净化研究(很广泛的全球空气勘测类研究方向),将成果转化成产品后找到了工厂进行生产并且先后有六个国家进行了采购。也正因如此,他收到了伯克利大学的教授邀请函,当时的他无比激动,但并不是因为拥有了教授这样一个头衔,而是激动于伯克利大学对他的研究成果及对他的认可。
或许有人会说,美国有很好的信用体系,而中国没有。但是我想要表达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下,未来我们的一切都会被记录下来,并且会被放大,或许这个工具是可穿戴设备又或是其他的技术,但只有真的热爱、好的服务,生意才会做得越来越好。
我相信,未来这件事情一定会在中国发生。
写给自己,也写给你们
这就是我感受到的人和世界存在的意义: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之所以活着,是因为人们追求的是精神和思维,而不是被资本、贪欲所主宰!我们不断探索内心并发现自己相对于其他人的价值,这才是让我们持续充满期待地活在这个世上的原动力……
事实也是如此,无数的人通过创新和努力,不断获得更多的人的认可,在这个基础上拥有财富,然后利用获得的财富去做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经验、智慧和时间……
虽然不确信有多少人能够感同身受,但我坚信或许不久之后你也会有同样的感触。在过去,中国的商业社会一直在畸形发展,烙上了“无奸不商”这个深深的印记。但是当互联网出现后,人情不再大于商业,想利用过去的手段和权力在互联网的环境里破坏规则已经越来越难得逞了。互联网时代造就的是新商业的文明,而很快,移动互联网会将信息再次更快地铺展开,形成口碑传播呈指数级增长的时代。
所以,我们只能很真诚善良地为其他人创造价值。
当我想明白这些也通过第四次创业理解了这些之后,我决定要开始写《商性》这本书,贯穿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这篇序言的标题——“商业越发达,越能激发人性的真诚和善良”。关于人性的研究已经太多太多,由于篇幅有限我只能结合着商业社会中人的变化来阐述,或许可以揭开商业社会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揭开这样的关系的目的很简单,一是希望帮助更多的个人和企业理解现在的社会和不断变化的社会,这种变化的核心我是试图找出来,或者说是试图和接触这本书的读者一起找出来;二是希望在变化越来越激烈的社会里,作为个人和商人知道如何更加从容地应对创新或者自我创新,不至于时不时就彷徨失措,遭受莫名的损失。
如果能做到这两点,我的努力也多少算是有些价值。不过对于“商性”的持续研究基本成为我希望一生努力的事业,甚至希望这样的研究能够永远持续下去,因为我深知这两点仅凭一本书,显得多少有些单薄……
说实话,我不愿意一个人苦兮兮地闷在一间小屋里,对着屏幕一个人孤单地敲上几十万个字符,我一直信奉越分享越收获,所以,在大家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听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与之相伴的,还有截止到写这篇序言时共计340位书友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支持鼓励着我,共同见证了这本书的创作。他们对于商性的理解,也已经授权部分收录在本书的结尾,再次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我并不知道这本书最终会写成什么样,说实话,在动笔时才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如此微弱和渺小,毕竟商性太大,人性太深。而我,只是想结合我之前十几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和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的经历,真诚客观地讲述商性与人性的关联……
当然,这本书仅仅是“商性”的开端,在时代的潮流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东方超级大国和西方超级大国商业发展的两个极端在互联网时代慢慢走向了融合,未来还会发生什么,唯有静静等待时间来回答……
庄帅
2015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