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文沧海探骊珠
分类
作者 王美春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四是其格律诗词意象、意境美的具体表现。关于诗的意象与意境,我曾在《意象组合多样化——写诗成功秘密之五》一文中如此表述二者的异同:“意象与意境,相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都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的统一;相异之处,主要在于意象是营造一首作品意境的具体构件,而意境则往往就整首作品而言。”①叶文福格律诗词的意象、意境的营造颇为成功。其意象美表现为新颖美、典型美,而意境美则表现为多样美。七律《登重庆两江楼》(四首之一)如此写道:

两江合抱两江楼,万古天风万古愁。

重庆梦耕重庆雾,枇杷夜漏枇杷秋。

思深暗许峨眉月,吟断难消屈子仇。

我读苍穹谁读我,两江是我双泪流。

全诗意象整体呈现出新颖美、典型美,尤其是尾联以常见的物象“苍穹”“两江”“双泪”与其他表达情感的看似平常的词语组成的意象,于平常之中显示了不寻常,更具新颖美,也更具典型美,并且真切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身临其境别样的情怀。这情怀正如诗人在此诗小序中所言:“此身如立苍穹,上下风生无影而浩荡,星流含韵而舒光。此时觉人已天地合一,不觉怆然而涕下。”此意境具有雄浑开阔之美,其中明显含有慷慨悲凉之成分。七绝《茅台酒》:“皆道茅台是好诗,十年苦窖竟谁知。高梁谷子随天老,烂到极时是醉时。”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具有典型性的意象,这四个意象又组成了诗的意境,将辛苦酿造佳酿与精心写出好诗融为一体,并巧妙地将品赏佳酿与欣赏佳作合二为一。此意境具有清新自然之美,其中似乎含有野趣美之成分,与七律《登重庆两江楼》.(四首之一)的意境明显有别。叶文福格律诗词意象的新颖美、典型美,意境的多样美从上述两首诗中可窥见一斑,其情思与诗意交融也由此可窥见一斑。

三、内核与外壳统一

所谓内核与外壳统一,主要是指诗词的思想内容与语言外壳达到较为完美的统一。思想内容是语言的内核,而语言则是思想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两者达到较为完美的统一,这是好诗妙词的标准之一,可谓诗词学上的公理。叶文福的格律诗词便达到了这种内核与外壳较为完美的统一。

一是其格律诗词的语言具有张力。关于诗的语言的张力之特征,批评界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还是比较赞同当代著名诗歌理论家、批评家陈仲义对语言的张力之特征的阐述:“张力的陌生化效应……含混:模糊中的多义、歧解……悖论:互否互斥的吊诡……反讽:表里内外语境的‘佯装一歪曲’……变形:‘远取譬’畸联……戏剧性:紧张中的包孕或意外。”①这六种特征虽说是就现代诗(主要是自由诗)而言,但也有些是完全适用于格律诗词的。叶文福格律诗词的语言具有张力,便突出表现在“张力的陌生化效应”与“变形:‘远取譬’畸联”两个方面。所谓“张力的陌生化效应”,实际上就是由陌生化而达到新奇之效果。比如:叶文福格律诗句“天星挤破读书窗,只为斯人好句香”(《读朱宝凤诗集(石韵)》三首之三),以集拟人、夸张等于一体的独特语言写诗人所读的朱宝凤诗集《石韵》诗句之好,便具有了语言的张力的陌生化效应,并使之很好地表现了诗的思想内容。

P8-9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的文学批评是真实的、诚恳的,他艺术感觉好,熟悉创作规律,又舍得在文本阅读上花力气,深入文本,细研深析,感受艺术的生动具象,“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发掘作品中的文化艺术意义,故而虽然其批评是一种艺术理性形态的,却依然具有可读性,而能够让人体感到鲜活的生命表征与思想温度。

——王志清

后记

书稿付梓之前,著者写后记似乎已成约定俗成的“规定动作”。本来,我也想改革一下,不为本书写后记了,但觉得有话要说,不说不明,这后记还真不能省,于是,从众而再来一次“规定动作”。

本书是我的第十本文学评论集。其中,收录的43篇评论,除少数之外,其余的都写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之间,2014年以来所写的占了全书的二分之一。这些评论大都已公开发表,而且有不少是在《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安徽文学》《边疆文学·文艺评论》等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公开发表。本书原来定稿时收录了42篇评论,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于2015年4月26日因病逝世,引发了新一轮的对汪国真的诗的评论热潮,为了哀悼汪国真逝世,也为了让读者能更进一步地走近汪国真其人其诗,我特撰写了《汪国真诗之研究成果(国内部分)概述》一文,补入其中,于是评论增加至43篇。全书分为上编与下编。上编,属于当代文学作品之评论。有对诗歌的评论,也有对散文的评论,而以诗歌评论为主。涉及的诗人、作家,既有名家,又有虽非名家却颇具创作实力的作者。下编,属于当代文学评论之评论。既有对文学评论现状的评论,又有对具体评论著作的评论。涉及的学者、评论家大多数是名家。其中,有一篇《异彩纷呈价值多重——序(中国诗歌地理:神州九人诗选)》,虽名为序,但主要内容是对《中国诗歌地理:神州九人诗选》所选九位诗人的作品与该选集的价值加以评价,故我视之为评论而放于本书上编中。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对每篇评论的篇幅长短不作硬性规定,完全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之原则而定,因而有些评论长,有些评论短。全书运用文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理论知识进行评论,做到宏观阐述与微观评析相结合,集学术性、知识性、当代性与可读性于一体。附录中收录的几篇文章都曾在报刊公开发表,是他人有关我的简介与对拙著的评论。相信附录中的这些文章有助于读者对我及我的评论的了解。

本书收录已在报刊发表的我的评论与他人的文章,有些在收录时由我与其作者各自作了文字上的修改。考虑到行文的方便,也为了节省篇幅,不在修改的文末一一注明。这是需要说明的。

关于本书书名的取得,说起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宋]夏元鼎:《绝句》)。起初,我图省事将书名取为《与缪斯对话续集》(我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学评论集《与缪斯对话》),挚友王志清教授看后觉得书名不是那么理想,建议重取。于是,我又先后取书名为《管窥蠡测——王美春文学评论集第十》《一孔之见——王美春文学评论集第十》等,却总觉得不是那么满意。王志清见我举棋不定,便建议我借鉴南朝·梁文学家丘迟的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与陈伯之书》),取书名为《杂花生树——王美春文学评论集第十》,以寓意书内容之丰富。可是,我上网一查,发现当代著名作家叶兆言已出版了《杂花生树》一书。为了不与著名作家叶兆言的书同名,我只得考虑另取书名。后来,我无意间看到了宋代诗人陆佃的诗句“羡君直人文沧海,探尽骊珠始肯回”(《闲居示王君仪》),受其启发,才取书名为《诗文沧海探骊珠》。本书既有对当代文学作品(诗与散文)的评论,也有对当代文学评论的评论。这些评论对象,选自浩如烟海的当代文学作品,而且大都属于佳作,如同“骊珠”(宝珠)。况且,我从事文学评论近四十年,一直在诗文大海里淘宝,颇有陆佃所言“直入文沧海,探尽骊珠始肯回”之执着。自我感觉,《诗文沧海探骊珠》颇为切合本书内容,也与我的文学评论实践相吻合。

细心的读者会发觉,本书少数地方用的是“文学批评”这一术语,而大多数地方用的则是“文学评论”。此二者有无区别呢?这里略加说明。文学批评,作为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学理论中采用的是“文学批评”这一术语。比如: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阿尔贝·蒂博代有论著《六说文学批评》;俄罗斯当代大思想家伯林斯基的文学批评集,中译本有王凡西翻译的《伯林斯基文学批评集》,等等。中国现当代,用“文学批评”这一术语的有,用“文学评论”的也有。前者有丁临一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踏波推澜:丁临一文学批评集》,朱向前著、八一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黑与白:朱向前文学批评集》等;后者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华文学评论百年精华》,有权威刊物《文学评论》等。这些专著、刊物,其中既有对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又有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批评。所以,也很难说,文学批评仅用于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文学评论仅用于评论作家作品。有人将文学批评中的“批评”二字的含义等同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的“批评”,认为文学批评就是专门对批评对象的不足加以评说的,而文学评论则是对评论对象的长处作出正面的评说。显然,这不恰当。文学批评的含义并非等同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的“批评”;文学评论也不仅仅对评论对象的长处作出正面的评说,还就评论对象的不足加以评说。其实,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概念,一种术语,“文学批评”与“文学评论”并无区别,当今中国认为二者是同一语的大有人在。当然,近年来,文学界采用“文学批评”这一术语的多了起来。本来,我也想在本书中采用这一术语,但考虑到我以前的专著用的都是“文学评论”,为了保持前后著作表述的一致,本书主要还是沿用原来的说法,但有少数评论中用的是“文学批评”这一术语,且这些评论已在国内影响力大的媒体上发表了,收录本书时就不改了,也就不在这方面讲究本书体例的一致了。这也是需要说明的。

尚需说明的是:为了节省篇幅,本书引用的书籍,若属于丛书能不将引我走上诗歌创作之路、指导过我诗歌创作的朱英先生、著名诗人沙白永远铭记于心。

我要真诚地感谢在务农期间为我提供写作帮助的郭明德先生!郭明德先生时任我务农所在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是一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又是一位文人,诗歌爱好者,深知写诗不易,因而对大队里的诗歌爱好者都很关照,对我也不例外。他为我们诗歌爱好者提供写作便利条件,并请专家辅导写诗,组织诗歌朗诵会等,使我们的写诗水平明显提高。

我要真诚地感谢赠送文学类著作于我的诗人、作家、评论家!正是他们的值得珍藏的著作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让我有感而发,写出了一篇篇有个性的评论,直至汇编成册。

我要真诚地感谢发表拙文的所有的报刊责任编辑、领导!正是他们编发拙文,让拙文能早一步与广大读者见面,接受读者的评判。

我要真诚地感谢我的妻子丁秀玲!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我算不上是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的尽管也称不上一个伟大的女人,却是一个平凡而不寻常的女人——我的妻子丁秀玲。平时,她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自然,更乐于助我,三十多年如一日。一方面鼓励我奋发有为,堂堂正正地做人,另一方面她勤劳地操持家务,孝敬长辈,并培养出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子,为我解除了写作的后顾之忧,还当好我的第一读者,给我的作品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正是因为她的鼎力相助和无私奉献,我才取得了一定的文学评论及文学创作成就,并于2011年6月13日加人中国作家协会,2011年10月被聘为南通大学生态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2014年11月28日获得文学创作一级职称资格。

我要真诚地感谢挚友著名学者王志清教授!他现为南通大学古代文学教授、生态文学研究所所长、新闻传播学系主任,兼职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诗学研究会副会长等。他既是古诗词、辞赋研究专家,又是新诗研究专家,既是创作旧体诗词、辞赋的高手,又是创作自由诗、散文诗的高手,著作等身。他已为拙著《古代类诗漫话》《与缪斯对话》作序,这次又在百忙之中抽暇为本书作序。其情,我当永远铭记在心;其序,让我有了底气,“丑媳妇敢见公婆”,敢于将拙著交给广大读者评判。

我也要真诚地感谢本书责任编辑朱莉莉和熊裕娟女士!正是由于其付出的辛勤劳动,本书得以保证质量如期出版。

我还要真诚地感谢每一位阅读本书的读者!因为有了读者的热心参与,文学评论著作才算真正完成。

是为后记。

王美春

2015年8月于春晖居

目录

上编

 饶有特色的“戴着脚镣跳舞”

 ——叶文福格律诗词散论

 周啸天诗词并不出色

 当代灾难文学的瑰宝

 ——雅安地震诗歌漫评

 走向成熟的新诗体

 ——评高昌诗集《高昌八行新律》

 引人走近孔子及其故里的歌唱

 ——评黄亚洲诗集《我在孔子故里歌唱》

 让触角抵达“深处”

 ——评唐德亮诗集《深处》

 人文关怀诗意浓

 ——评杨启刚诗集《打马跑过高原》

 “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诗化呈现

 ——评姜明诗集《万物生长——汶川地震人物志》

 以独特的笔触展现诗之魅力

 ——评夏文成诗集《秋风不会将大地搬空》

 网络新诗的标杆

 ——评陈立红诗集《现实的背影》

 诗文沧海探骊珠

 魅力四射的辩证之光

 ——评刘国震诗集《凝望岁月》

 妙不可言的儿童诗

 ——评《中国诗歌地理:郭思思儿童诗选》

 接地气动人心之作

 ——评蔡起泉《濠东集》中的诗

 独特的音符动人的乐章

 ——评张超群的诗

 笔底尽显语言美

 ——评刘张华诗集《光阴倒叙》

 别具一格的节令诗

 ——评王垄组诗《二十四节气》

 异彩纷呈价值多重

 ——序《中国诗歌地理:神州九人诗选》

 我手写我心悦己又悦人

 ——评周建忠散文选《故土难离情》

 杂而有章言而有文

 ——评黄亚洲散文集《孩子长大要像谁》

 渐成影响的“原生态”散文

 ——评王志清所编《学林广记》

 果汁充盈的苹果

 ——评李龙年散文选《百合碎瓣》

 实至名归的“美文”

 ——评张松林散文选《石醒编馀》

 独具只眼观文脉

 ——评郑抒文化散文集《大千文脉》

 百看不厌是“老园”

 ——评汤俊峰散文集《老园》

 白云深处风景殊

 ——评汤俊峰散文集《白云深处》

下编

 多“剜烂苹果”文学批评大有作为

 ——学习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有感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病得不轻

 文学批评应成为“美的批评”

 文学作品年度最佳评选须慎行

 让人文精神发射辩证之光

 汪国真诗之研究成果(国内部分)概述

 高昌《玩转律诗》见真功

 快乐填词的快速入门书

 ——评高昌《玩转词牌——填词实用教程》

 巧妙揭示唐诗辉煌之奥秘

 ——评王志清《唐诗十家精讲》

 情酣气畅的散文诗纵论

 ——评王志清《散文诗美学》

 号脉当下纵论赋家

 ——评王志清《大风起兮——袁瑞良赋体文学论》

 厚重的《厚爱》

 不同凡响的“尾音”

 ——评严迪《尾音仍在》

 “识小”而价值不小

 ——评严晓星《金庸识小录》

 姿态低而水准高

 ——评马忠《站在低处说话》

 独辟蹊径探诗美

 ——评马忠《诗美探真》

 不可多得的评论专著

 ——评刘国震《感悟浩然》

 首开先河弥足珍贵

 ——评姜红伟《〈飞天·大学生诗苑〉创办史记》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勤奋出色的诗人学者

 ——诗人、评论家王美春印象张超群

 喜见金针度与人

 ——评《笔落惊风雨——写诗成功的秘密》徐应佩

 解密无秘密可言的秘密

 ——评《笔落惊风雨——写诗成功的秘密》王志清

 破译作诗的密码

 ——评《笔落惊风雨——写诗成功的秘密》汤俊峰

 诗性的挚爱流露

 ——读王美春新书《与缪斯对话》潘鸣

后记

序言

王美春的第十本文学评论集《诗文沧海探骊珠》要出版了,让我瞠目。

王美春要我为他的第十本文学评论集写序,更让我结舌。

我用“瞠目结舌”来形容我的感受与表现,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更非矫情。瞠目结舌的大意是:瞪大眼睛不闭合,翘着舌头不落下,形容人吃惊或窘迫得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何谓“瞠目”?十本文学评论集放在你面前,还有什么词比用“瞠目”更贴切呢?美春是个机关干部,其工作性质与文学相去甚远,是个业余的批评家。学界不少朋友把我当作一个文字快手,可面对这速度与数量以及这广泛的评论面,我这个“职业批评家”倒成为驽马疲驴了。

何谓“结舌”?王美春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文学创作一级职称资格,其文学评论的起步早,其评论或结识的著名作家的层次也高。我作为“作家”,才是个省会员,还没有创作上的“级”。也就是说,美春随便请一个他的作家朋友来写序,都比我合适。可是,美春要我写。试想,我当时的表情,难道用“结舌”来形容还有什么不妥的吗?

我当即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他另请高明的意思,也表达了拒写的理由与意义。可是,美春依然坚持要我写。我深知美春其人,是没有办法改变他认定的坚执的。作退后一步之想,我也真该写这个序的。无论于公于私,我都该写。于公,美春是我生态文学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此著也算是我们所的一项成果吧。于私,我与美春交好,性相近而习相似,二十多年都没有红过一次脸,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共同语言,审美阅世的美学趣味也比较一致。

我一直以为,序者与作者之间,应该是一种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至少应该是一种相知相投的关系。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我们的文学先辈们似乎就大多数是这样做的。远不像现在,有些“序”,已经堕落为一种广告,一种讨好的手段。

美春与我一样,都是把文学作为享受来玩的,又都是创作与理论两个轮子同时转的文化人。美春本质上是个诗人,是个诗人气质特别明显的人。他研究诗,也新诗旧诗兼作,却羞于以诗人自诩,也因别人称他为诗人而自羞。我特别欣赏他的淳朴、真诚与坚韧,以及他孩童般的天真。他长期与诗歌打交道,也长期与诗人打交道,却没有一点现代“诗人”所具有的江湖习气,也没有染上所谓诗人所特有的轻狂。

当下诗歌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文学生态”里呢?最通俗的说法是:写诗的比读诗的人多。虽然诗歌正在越来越多地失去读者,也失去人心,而“诗人”这一头衔却照样非常受欢迎,成为一种配饰,一种哥儿们意气的自封与互赠。你是诗人,我是诗人,我们大家都是诗人。分行就是诗,俏皮话与“哈喇子”都是诗。尤其搞笑的是,什么人都能评诗。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艾·阿·瑞恰兹指出:“一位优秀的批评家要具备三个条件。他必须是个善于体验的行家,没有怪癖,心态要和他所评判的艺术作品息息相通。其次,他必须能够着眼于不太表面的特点来区别各种经验。再则,他必须是个合理判断价值的鉴定者。”\\[英\\]艾·阿·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页。这三个条件对于一个真正的文学批评家来说,也是绝不苛刻的。换言之,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从事文学批评的。譬如诗歌评论吧,这除了要掌握比较深厚的诗学理论,要有观千剑且操千曲的艺术经验,还要有《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小孩”的眼睛。而在当下这个批评生态中,这双“童眼”尤其宝贵。我甚至认为,这双“童眼”才是文学批评家的第一素质。我不敢说美春在文学批评上如何出色,但是,我敢说,他童心未泯,具有一双“童眼”。美春将他近期的文学批评集中起来,让我先睹为快,我想就此而说三点感受。

其一,美春的批评是真实的。

所谓真实,就是不“坑蒙拐骗”,有一说一,不作“谀评”。

当下文学批评的最大弊端就是批评主体严重缺席,批评文本严重失实。批评家没有了尊严,看作家脸色行事,只懂说好话而不敢有异见,对那些精神庸俗的作家、品格低下的作品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宽容,而将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作品,那些压根儿就不想让人看懂的臆说,吹成世界经典。文学批评家亵渎了自己与自己的职业道德,文学批评也成了为人所不屑的商业广告。

文学批评原本应该是极其严肃的。文学批评既不能按照市场炒作的要求和媒体的商业立场来发言,也不应该专事卖弄,制造“热点”,或拼凑时尚和前卫的批评话语,更不能是那种尖酸刻薄、恩怨相报的“意气批评”。美春的批评,属于有针对性的文学批评,其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从文学的特性出发,也从社会的大环境出发。本书中所收文章四十多篇,大多数已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公开发表。而进入美春批评视野的,既有叶文福、黄亚洲、高昌等国内一流作家,也有我们身边的孜孜不倦的诗文学步者;既有关于诗歌散文的专论,也有论著、文论方面的书评;既有就诗论诗的微观评析,也有关于当代文学评论与文学评论现状的宏观阐述。美春身正眼高,言之由衷,不妄言文学作品的长短优劣,以帮助作家找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优势为主,但绝不捧杀;又不是一味地表扬作家,而敢于碰及作家作品的缺陷,也不棒杀。正因为他的批评,很有分寸感,能够以审美学理和自由精神来发出自己声音,而让作家与读者心服口服。这种文学批评,不仅有益于创作,也具有社会批评、社会引导的重要功能,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其二,美春的批评是诚恳的。  所谓诚恳,就是真心帮人,不搪塞,不敷衍,也不唬弄。

吴义勤发表文章指出:“批评家们失去了细致解读文本的耐心,而是热衷于发出各种夸大其辞的、耸人听闻的‘判断’,他们总是选择最极端的价值词汇,总是以夸张的修辞,来对一个时代的文学、一种文学现象或一个作家、一部作品进行最高级的审判。”吴义勤:《批评何为?——当前文学批评的两种症侯),《文艺研究》2005年第9期。因此,所谓诚恳,就是要求批评家站在文学的立场,站在审美制高的观察点,而做诚恳的作家不足的发现者与作品问题的评判者。美春已经具有近四十年文学批评的经历,主要是诗歌鉴赏与理论研究,他不仅熟谙其中的“关门过节”,也深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具备了比较深邃的思想穿透力和敏锐的审美目光,具备了对作家作品作出审美判断的批评功力。这也给了他敢于说真话,说诚恳的话的底气。

美春的诚恳,表现在他秉持科学理性精神,而对作家创作的优长和短处进行艺术总结和概括。他往往投入全部的生命体验来细读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精神对话,抵达文本的细微处,探入作家灵魂的最深处,谛听作家的精神撕裂,感受创作中灵魂的裂变历程,而与作家一同遭遇灵魂的挣扎和内心的煎熬,进而正确褒贬、判别作家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敏锐发掘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社会重大问题,作出富有见地的审美价值判断。他的批评,有其自己的印记,写得比较实,也很喜欢归纳出个子丑寅卯来。因为其批评从形象入手,比照经典,说明艺术规律与创作道理,把文论美学的理论融入其中,化在论里,生动贴切而通俗入理,读他的评论,觉得很亲切,让人一下子就把握住了被批评者的实质与精髓,不像当下的一些文论家喜欢故弄玄虚,评论往往过于理性。

其三,美春的批评是感性的。

诗人在以感性认识世界的这一点上,与孩童相似。其实,文学批评也必须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性。普列汉诺夫说:“只有那种兼备极为发达的思想能力跟同样极为发达的美学感觉的人,才有可能做艺术作品的好的批评家。”转引自普列汉诺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理论》,《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1期。文学批评家的艺术感觉对于批评来说是生命攸关的大事。艺术感性十足的文学批评,同样也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具有灵魂的刻度,具有来自灵魂深处的痛感,具有理性真正投注的一种审美体验的张力。

美春努力做一位真诚的审美感受者,站在审美的立场而投入丰盈的生命体验,从生命出发而作诗性言说。他的评论,直面生动鲜活的作品,认真关注当下文本,对新近涌现的文学作品,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美春的研究重点是诗歌,他的这本文学评论集,也主要是诗歌评论,包括其书评也是以诗歌评论为主的。诗歌批评,有诗歌批评的特点与规律。笔者曾经在《文学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现在的诗歌评论太好写了,因为根本不需要“懂诗”,也不需要懂得诗歌特有的形式元素与文学要素。这些诗歌评论不外是表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歌颂了什么、鞭挞了什么之类的套话,或者诸如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诗意阳刚、艺术冲击力、心灵震撼之类的混话。这样的诗歌评论充斥报纸杂志,是诗歌的灾难。笔者以为,诗歌批评尤其需要批评者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性,需要具有较强的美学感悟能力。钱钟书《管锥篇》在谈《左传正义一·杜预序》时指出:“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入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册,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66页。这是对创作者而言的,而研究和批评与创作相一致的地方是,也需要这种“入情入理”的“遥体”与“悬想”,即类似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同情说”。美春的艺术感觉好,熟悉创作规律,又舍得在文本阅读上花力气,深入文本,细研深析,感受艺术的生动具象,“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发掘作品中的文化艺术意义,故而虽然其批评是一种艺术理性形态的,却依然具有可读性,而能够让人感到鲜活的生命表征与思想温度。

美春的批评视野是开阔的,所顾及的方面也是立体多向的。他所关注的批评对象,不是清一色的大腕与经典,他所采用的形式也多以鉴赏评析为主。因此,美春的文学批评也让我们读出了点“负面”的东西:譬如那种缺乏腾挪飞扬的拘谨,还譬如那种“童视”而较真的泥实。

这是王美春的第十本文学评论集了。我为美春写序的过程,既是分享其喜悦的过程,也是反思当下文学批评、检讨自己文学批评的过程。也许,我对美春的评价多于溢美。与其说是我的善良愿望,毋宁说是我针砭当下文学批评有感而发的箴言。

是为互勉。

是为序。

内容推荐

《诗文沧海探骊珠》是王美春的第十本文学评论集。收录的44篇评论是作者近几年撰写的,分为上编与下编。上编,属于当代文学作品之评论。有对诗歌的评论,也有对散文的评论,而以诗歌评论为主。涉及的诗人、作家,既有名家,又有虽非名家却颇具创作实力的。下编,属于当代文学评论之评论。既有对文学评论现状的评论,又有对具体评论著作的评论。涉及的评论家大多数是名家。全书运用文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理论知识进行评论,做到宏观阐述与微观评析相结合,集学术性、知识性、当代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本书适合文学爱好者、大中学校师生阅读,也可供文学研究者参考。

编辑推荐

王美春著的《诗文沧海探骊珠》,共22万字, 共收录的44篇文学评论作品,涵盖诗歌评论、散文评论等多方面。其中,《多“剜烂苹果” 文学批评大有作为——学习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有感》在《中国文化报》发表之后,受到中宣部的奖励。全书运用文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理论知识进行评论,做到宏观阐述与微观评析相结合,集学术性、知识性、当代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此书适合文学爱好者、大中学校师生阅读,也可供文学研究者参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