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妻妹回忆录》原名《我在家和在雅斯纳雅·波良纳的生活》,是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妻子的妹妹塔·库兹明斯卡娅的个人回忆录。作者本人长期与托尔斯泰夫妇密切交往,见证了托尔斯泰家族在俄国十九世纪末的沉浮点滴,对列夫·托尔斯泰作为大文豪、贵族、思想家,曾经的纨绔子弟、中年的社会活动家、晚年的宗教隐士的多重形象有着独特的感受和真实的认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托尔斯泰妻妹回忆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俄罗斯)塔·库兹明斯卡娅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托尔斯泰妻妹回忆录》原名《我在家和在雅斯纳雅·波良纳的生活》,是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妻子的妹妹塔·库兹明斯卡娅的个人回忆录。作者本人长期与托尔斯泰夫妇密切交往,见证了托尔斯泰家族在俄国十九世纪末的沉浮点滴,对列夫·托尔斯泰作为大文豪、贵族、思想家,曾经的纨绔子弟、中年的社会活动家、晚年的宗教隐士的多重形象有着独特的感受和真实的认识。 内容推荐 《托尔斯泰妻妹回忆录》原名《我在家和在雅斯纳亚·波良纳的生活》,作者塔吉雅娜·安德烈耶夫娜·库兹明斯卡娅为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妹。作者塔·库兹明斯卡娅在孩提时代就认识托尔斯泰,少女时代又同出嫁了的姐姐常年住在托尔斯泰家中,甚至称托尔斯泰为“第二父亲”。这部回忆录不仅全面记叙了托尔斯泰和作者姐姐索菲娅的相识相爱、相知相伴的生命历程,而且生动描写了托尔斯泰一家的日常起居、社交往来和好恶习惯等生活细节,并且真实再现了托尔斯泰本人的一些思想变化以及他许多作品的创作过程,因而能够为我们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活和创作提供丰富而翔实的资料。 目录 第一篇 1846--1862 01 父亲一支的先祖 02 我的外曾祖父——彼·瓦·扎瓦多夫斯基伯爵 03 外公与外婆 04 妈妈出嫁前的生活 05 妈妈出嫁 06 父亲与母亲 07 我们的童年 08 教母的礼物 09 同哥哥告别 1O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和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光临 11 我们的少女时代 12 我们少女时代的欢愉 13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在我们家 14 大斋期 15 别墅的生活 16 索尼娅的小说 17 列夫·托尔斯泰回来了 18 奥勃连斯基家的戏剧演出 19 在乡下外公那里在雅斯纳亚·波良纳 20 在波克罗夫斯科耶 21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给索尼娅的信 22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婚礼 23 婚礼之后 24 圣诞节 第二篇 1863--1864 01 在家中 02 父亲的信 03 在彼得堡 04 彼得堡的最后几天 05 我们出行 06 雅斯纳亚·波良纳 07 忙于农活儿 08 同姐姐交谈 09 野餐 10 外公和安纳托里的动身 11 长子出生 12 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 13 去比洛戈沃 14 到过雅斯纳亚·波良纳的人 15 秋天 16 打猎 17 舞会 18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和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 19 疾病 20 1863年的圣诞节 21 托尔斯泰夫妇的来信 22 春天 23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喜剧 24 彼得斋戒期 第三篇 1864--1868 01 父亲的手术 02 家中 03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手术 04 朗诵《战争与和平》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离开 05 疯狂之举 06 对《战争与和平》最初的反响 07 复活 08 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来了 09 尼科利斯科耶 10 波克罗夫斯科耶的生活 11 季亚科夫一家 12 新的生活 13 我们在切列莫什尼亚的生活 14 在莫斯科 15 重返切列莫什尼亚 16 “天堂的晚会” 17 雅斯纳亚·波良纳和波克罗夫斯科耶 18 玛莎·季亚科夫的命名日和9月17日 19 在莫斯科过冬和去国外 20 我的出嫁 21 蜜月 22 我们的客人 23 丽莎的婚礼 24 我们在图拉的生活 附记 我最后一次到雅斯纳亚·波良纳 书中主要人物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父亲一支的先祖 我父亲是一个路德派教徒,他的爷爷出生于德国。在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统治的时代,组建起了一些军团,为了训练新的队列,需要一些教官。按照女皇的旨意,奥地利皇帝向彼得堡派出了胸甲骑兵团的四名军官,其中之一就是骑兵大尉伊万·别尔斯。他在俄国服役了几年后,娶了一个俄罗斯女人,后在措恩多夫附近的那场战役中战死。关于他的妻子,我们家中很少有人提及,因此我对她也一无所知。 伊万·别尔斯死后,留下了他唯一的儿子叶夫斯塔菲,他从自己母亲那里继承了为数可观的一份财产。 这个叶夫斯塔菲·伊万诺维奇就是我父亲的父亲,他住在莫斯科,娶了伊丽莎白·伊万诺夫娜-武尔费尔特为妻。她是一个人口颇多家庭里的小女儿,出生在一个古老的威斯特法尔的贵族之家。当我撰写这几行文字时,他们的家谱就摆在我面前。 我认识祖母家的两个姐妹叶卡杰琳娜和玛丽娅。前者嫁给了沃伊特地区的一个地主;后者一直是个老姑娘。后来,我记得有一个姓武尔费尔特的是波尔塔瓦省卢宾斯基县的首席贵族,他做过几届,每届三年任期。祖母家的另一个亲戚是近卫军上校,做过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私人副官。 1808年,叶夫斯塔菲·伊万诺维奇已有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亚历山大和小儿子安德烈(后来即是我父亲)。就像当时许多殷实的家庭一样,我爷爷一家在莫斯科也生活得无忧无虑,虽然他们也面临着始于l805年的灾难的威胁。许多人还没有察觉到,也不想看到在俄罗斯上空慢慢移过来的乌云。 1812年出现了传闻,说法国人攻进了莫斯科。大家都知道,莫斯科的居民过去从未出过城,如今却在恐慌中抛下了自己的住房和财产,找不到马匹和车辆,困难重重地放弃了莫斯科。我爷爷的一家也是如此。 祖母伊丽莎白·伊万诺夫娜面对这惊恐万状,看傻了眼,决定放弃莫斯科,并坐上了轿式马车长途跋涉,前往弗拉基米尔省沙霍夫斯基公爵的庄园。她同沙霍夫斯基家是什么关系,我并不知悉。 祖父叶夫斯塔菲·伊万诺维奇同自己的老仆留了下来,寄希望于哪怕保存住一部分自己的财产。可是不久他也不得不逃走,法国人已经进入莫斯科,城里四面八方都燃起了大火。他亲眼看到自己在波克罗夫卡地区的两处房子被烧毁,再待下去已不可能,于是他决定逃走。 夜里,他改换了一套普通人穿的衣服,带上两支由著名的老厂家拉扎洛一萨扎兰尼生产的手枪——这是他全部家产中唯一完好无损的物件,走出了家门,而老仆人仍留在城里。 大街上黑漆漆空荡荡,一无所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闻的气味和烧焦的煳味。叶夫斯塔菲·伊万诺维奇顺利地走出了城,沿着弗拉基米尔大道加快脚步走着,路上遇到了一些拉伤兵的大车。在他歇息的农村,人们向他讲述了法国人的事,讲述了地主的逃亡,也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埋了金银财宝和其他贵重物品的。农民们抱怨土地荒芜、经济破产,饱含委屈。 远处看得见弥漫了整个天空的火红的反光,空气中的那种难闻气味真真切切地告诉他,整个莫斯科都沉浸在一片火海中。 他并没感到疲倦,走到了弗拉基米尔省,全家人已到了那里。他一无所有,心里很痛苦,担心他家人是否也顺利地到了,这使他焦虑不安。这样,他又走了几天,这段时间里他经历的许多事,都是我父亲讲给我听的。命运注定他没能顺利地结束自己的路程,路上他遇到了法国部队的哨兵,于是被抓了起来。法国人盘问他是千什么的,从而知道他懂得法语和德语,就把他带走做翻译,没收了他最后的财产——两支手枪。 他做了多长时间的俘虏,我不知道;他是自己从那里逃了出来还是人家自愿把他放了出来,我同样也不知道;可是我却知道,最终他勉强挣扎走到了沙霍夫斯基家的庄园,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全家人。 战争结束以后,爷爷一家回到了莫斯科,定居在市郊一所更像小木屋的矮小房子里。冬天里,窗子结了冰,缝隙处就用抹布塞住,小房子被埋在大雪堆里。家里一贫如洗,人们告诉我说,祖母靠缝制手提包卖钱。后来,政府付给叶夫斯塔菲·伊万诺维奇总共三千卢布的拨款以补偿战争带来的损失,任何斡旋也不可能帮助他得到这么一笔巨款,他对这笔酬金也应当知足了——我国政府不仅没有能力以定额的卢布偿付损失,甚至连它的十分之一也无力偿付,因为亚历山大一世在巴黎时又支付给了法国人一笔战争赔款。 爷爷把房子被烧毁的地皮卖掉,再加上从政府那里得到的这笔三千卢布赔款,又重新去就职并且忙了起来。他的工作有了着落,可是却永远不会回到往日的状况了。 孩子们长大以后,都被送到了当时最好的施廖策尔寄宿学校,后来到了十五六岁时,又都进入了莫斯科大学,读了医学系。两个孩子个子很高,长得漂亮,又很能干,他们十八九岁时就大学毕业了。课程结束时,我父亲就以医生的身份同屠格涅夫一家人去了巴黎,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当时还是个孩子。那时又没有铁路,人们只能乘坐轻便马车。我父亲总是回忆起那次旅行,想起那些最令人愉悦的充满诗意的日子。 父亲在巴黎住了两年,关于这段时光他讲起来总是兴致很高。他到大学里听过课,进修了自己的专业。每逢晚上,他就去听意大利歌剧,当时著名的女歌唱家玛利布朗参与了歌剧的演出。父亲很有音乐天赋,特别喜欢意大利音乐,当时莫斯科保尔康斯基公爵举办的很有名气的意大利歌剧爱好者活动,他常常亲自去参加。P1-3 序言 2010年6月4日,纪念托尔斯泰逝世10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科研、出版单位的五十余名托尔斯泰文学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学者们提议,鉴于现在俄罗斯对托尔斯泰的研究有不少进展,新的一百卷本全集正在出版,我国应该尽快设立托尔斯泰研究中心,对一百卷本全集开展翻译和研究工作,以丰富我国学者及读者对伟大作家的认识和了解。2010年7月,在前任校长孙玉华教授的主持下,经过调研和论证,学校决定成立托尔斯泰研究(资料)中心。2010年9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时来我校参观了托尔斯泰研究(资料)中心。 该中心是国内建立的首个开展俄罗斯伟大作家托尔斯泰作品的翻译及研究的机构,意义非凡。中心聘请李明滨教授、辛守魁教授作为顾问,开展中心工作的筹划和研究事宜,俄语系大部分骨干教师参与了中心的翻译工作。中心拟定近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1.指定专人收集俄罗斯托尔斯泰研究的新资料,跟踪收购百卷本全集,并关注国内研究的新资料,开展以新版百卷本全集为中心的资料汇编和研究工作;2.进行托尔斯泰丛书编辑工作并推出丛书,内容包括托尔斯泰研究和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3.面向俄罗斯文学学术型研究生举办讲座、进行专题研究,为我国培养作家托尔斯泰研究人才做准备。 中心现已完成《托尔斯泰妻妹回忆录》(49万字)、《托尔斯泰次子回忆录》(23万字)两本书稿的翻译并交付出版。至2018年,中心将完成《托尔斯泰年谱》(80万字)的翻译工作,该书是俄罗斯著名的托尔斯泰研究专家古雪夫毕生完成的主要成果。全书卷帙浩繁,预计分为四册出版,作为托尔斯泰诞辰190周年的纪念。 中心将继续关注托尔斯泰研究和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重点将放在跟踪新版托尔斯泰百卷本全集的出版,继续编译各新出卷册的新资料,分册汇集出版,以供国内同行参考使用。 据新版百卷本预告,该全集由俄罗斯圣彼得堡“普希金之家”、莫斯科托尔斯泰博物馆和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三家机构主持编辑,并邀英、德、法、意、美、加、日七国专家参与工作。新出版的百卷本分成5类:1.文学作品18卷;2.作品稿本17卷;3.文章及论文20卷(其中某些卷又分为2、3或4册);4.日记和札记13卷;5.书信32卷。百卷本的出版是个长期的工程,对其中提供的新资料进行提取和翻译、汇集和出版,是本中心未来长远的主要任务。我们将继续按计划开展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努力为我国开展托尔斯泰研究尽绵薄之力。 大连外国语大学 托尔斯泰研究(资料)中心 2015年1月10日 后记 译后记 本书原名为《我在家和在雅斯纳亚·波良纳的生活》,作者塔吉雅娜·安德烈耶夫娜·库兹明斯卡娅(娘家姓别尔斯,1846—1925)为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妹。由于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女主人公娜塔莎·罗斯托娃的主要人物原型,因而,这本回忆录在俄罗斯又被称为《娜塔莎·罗斯托娃回忆录》。 出生于宫廷御医之家的库兹明斯卡娅最早认识托尔斯泰时年仅十岁,她的姐姐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即后来托尔斯泰的夫人)比她大两岁。由于库兹明斯卡娅的外祖父的庄园克拉斯诺耶与托尔斯泰家的庄园雅斯纳亚·波良纳相距仅三十七俄里,而且两家世代交往较密,所以托尔斯泰在部队服役时就经常到库兹明斯卡娅家做客。 这部回忆录的可贵之处首先在于它比较真实、具体地记录了19世纪中期的俄罗斯贵族生活,从他们的生活起居、家庭舞会、戏剧演出、打猎行乐、爱情婚姻,甚至到赌博等各个方面,都描写得栩栩如生,这为我们认识那个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由于作者在孩提时代就认识托尔斯泰,少女时代又同出嫁了的姐姐常年住在托尔斯泰家中,甚至称托尔斯泰为“第二父亲”,所以,她对于托尔斯泰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十分熟悉,甚至能一一指出那些作品中艺术形象创作过程中所撷取的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这样,就为我们研究列夫·托尔斯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原书无注,为了方便读者,译者做了注释,而且又编写了全书中主要人物表。 我国的托尔斯泰研究近些年来落入了低谷,我们翻译这本书的初衷,不过是希望能对托尔斯泰的研究做出些微贡献。不过,由于译者的翻译功底和文学修养都很有限,译文中纰漏和错误在所难免,出版后尚请国内各位专家、学者、同仁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如能把批评意见发至E—mail:×inbing711@sohu.com,将不胜感激。 大连外国语大学 托尔斯泰研究(资料)中心 2013年2月25日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的身体从来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可是在道德上永远有完全的自由。 ——[俄]列夫·托尔斯泰 他吸引住了所有的人,用自己内心的圣火感染了他们。他明白,生活中只有一个推动力——爱。 ——[俄]塔·库兹明斯卡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