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承华主编的这本教程《音乐美学教程》针对大学音乐专业本科生编写,教学内容为一学年(两个学期),计约72课时。与此相应,教程分上下两篇:分别为原理篇和历史篇,各为一个学期的课程量。
上篇“原理篇”系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问题,并在总体结构上体现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并能与其他学校的教学内容有较好的相容性,我们基本上采用了目前国内较为通行的音乐美学原理架构,同时又吸取近期研究的新成果加以适当调整。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得到初步的理论思维训练。
下篇“历史篇”系音乐美学发展的简要历史,分中国部分和西方部分两个单元,旨在通过对音乐美学史上一些重要命题、问题和流派的梳理,帮助学生较深入地了解音乐美学的重要理论及其来龙去脉,掌握理论的演变轨迹,使学生的理论思维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在这一部分,我们没有采取通常立足于理论知识点的做法,而是以历史发展带出重要理论和命题,以突出其发展历程。
由刘承华主编的这本教程《音乐美学教程》系统介绍了音乐美学基础理论及其历史发展,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原理篇”,重点阐述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各个环节的理论问题,包括音乐的发生论、存在论、音响论、形式论、表现论、创作论、表演论、风格论、欣赏论、批评论、美育论和文化论等十二章,在结构上体现音乐生成的基本序列和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系。下篇为“历史篇”,分“中国部分”和“西方部分”两个单元,涉及儒家、道家、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古琴音乐美学,声乐演唱美学,古希腊、中世纪的音乐美学观念。情感论、自律论以及20世纪的西方音乐美学理论,计十章,较清晰而又深入地阐述了中西音乐美学的重要理论及其来龙去脉,突出理论的原创点,梳理其逻辑关系,勾勒其演变轨迹。
全书内容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在基本的理论阐述中体现一定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学理性;行文简洁明快,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在基础性与前沿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理论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和研究生的美学课程教材,亦可作为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音乐美学理论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