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中山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何虎生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近现代人物传记知名作家何虎生著的《孙中山传》记述了这位历史巨人——孙中山,从“贫困之农家子”到流亡革命家;从不懈地组织武装起义推翻帝制,到建立民国;从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到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谋求国家和平统一的奋斗生涯。

内容推荐

孙中山先生领导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提出过系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计划,这充分显示了孙中山先生的气魄与眼光,他的很多设想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孙中山传》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近现代人物传记知名作家何虎生最近力作,全面讲述孙中山先生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家世艰:平凡家庭走出来的伟人

 一、他的故乡与先祖

人杰地灵香山县

忠厚老实的父母

姐姐孙妙茜和妹妹孙秋绮

 二、他的兄长为革命倾尽家产

闯荡海外,成为“茂宜王”

爱弟甚深,望其成才

认清形势,同保皇党决裂

民国建立.息影泉林

 三、他说,“革命不成功,谈不上生日”

为革命,化名许多次

勤奋好学,聪慧能干

革命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 苦求索:为寻求报国真理四处奔走

 一、为求学,他辗转千里

向西方学习

回到家乡,改良乡政

赴港学习,皈依基督

 二、为救国,他立志学医

奉命成婚,进八医学院

刻苦学习,结识良师益友

妙手回春,从医人到医国

 三、上书失败,他不屈不挠,重新燃起革命斗志

萌发实业救国思想

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

创立兴中会,撒播革命火种

第三章 首亮剑:革命征途,愈战愈勇

 一、率先发动起义,他在伦敦险些蒙难

结交革命志士.广州首义失败

清政府疯狂镇压,革命者慷慨就义

使馆被拘,伦敦蒙难

 二、多方营救,他终于逢凶化吉

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名声大噪,学习西方政治学说

吸收百家之长,草创三民主义

 三、与保皇党决裂:再苦再难,他还是要革命

旅日宣传革命思想,结识康梁,

合作受挫,惠州发难

联李失败,起义半途而废

第四章 战沙场:建立革命政党,不断组织起义

 一、为救国,他成立了同盟会

在留学生中发展革命力量

孙黄首晤,成立同盟会

创立《民报》,与保皇党论战,

 二、烽烟四起,他领导的武装起义屡仆屡起

萍浏醴起义以三民主义为旗帜

内讧不断,革命受阻门

身先士卒,亲临前线

 三、再接再厉,他发动黄花岗起义奋起一击

愈挫愈奋,筹划黄花岗起义

孤注一掷,喋血黄花岗

代价惨重,革命声威日盛

第五章 创大同:建立民国,功成身退

 一、兄弟阋于墙,他与章太炎分道扬镳

内讧:领导层危机四伏

共进会、光复会相继独立

同盟会分崩离析门

 二、有志竟成,他看到了革命的曙光

武昌起义,清王朝风雨飘摇

袁世凯软硬兼施,议和艰难

欧美筹款:有钱帮个钱场

 三、天降重任,他就任临时大总统

带回革命精神,就任临时大总统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第六章 重头越:捍卫共和,不屈不挠

 一、二次革命,他又拿起了枪

卸任总统,投身实业

孙袁会面,南北调和,

督办全国铁路,袁世凯处处掣肘

宋教仁被刺,引发二次革命

 二、成立中华革命党,他总结失败教训

总结教训,知难行易

孙黄分裂,成立中华革命党

冲破重重阻力,收获革命爱情,

 三、护国讨袁,他一力支持,革命到底

袁世凯倒行逆施,引发护国战争

各派军阀趁机起事,冯国璋被迫调停

 四、护法之争,他深知革命尚未完成

护法战争再起,段祺瑞大权在握

南北军阀一丘之貉,孙中山难有倚借

就任大总统,着手准备北伐

第七章 高潮起:改组国民党,革命再下一城

 一、广州蒙难,他用53天麈战赢得人心

同室操戈,祸起肘腋

陈炯明下令炮轰总统府,孙中山白鹅潭多番历险

蒋介石临危受命.孙中山艰难脱险

 二、共产国际的援手,让他备感温暖

避居上海,共产国际伸出援助之手

以俄为师,签订《孙文越飞宣言》

确定合作方案。改组进程加快

 三、他推动改组使国民党获得新生

鲍罗廷来华,改组条件成熟

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迅猛发展,革命形势高涨

 四、建立军事学校,他力挺蒋介石当校长

成立黄埔军校,蒋介石走马上任

建校困难重重,苏联慷慨解囊

商团叛乱,黄埔校军坚决镇压

第八章 呕心沥血:北上救国,病逝北京

 一、应请北上,他的攻心战术初见成效

冯玉祥发动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议事

冯玉祥驱“虎”换“狼”,孙中山大失所望

孙中山抱病进京,段祺瑞召开善后会议

 二、壮志难酬,革命未成他却撒手人寰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死总理吓倒了活执政

伟人逝世,全国悲恸

 三、奉安移灵,他的精神万古长存

成立筹备会,选址紫金山

移灵南下,举国悼念

长眠中山陵,革命精神永不灭

后记

试读章节

1879年9月下旬,13岁的孙中山在孙眉的资助下转入火奴鲁鲁(华侨称檀香山正埠)英国基督教公理会主办的意奥兰尼男子中学读书。科目有政治学说、自然科学、圣经、英语等。新鲜的学科、灵活的教法、齐整的座次、严明的校纪、优良的师资都显示了该校优越的条件,因此学费比起普通学校的要贵上二三倍,每年学杂费总计需美金15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极大的数目,但孙眉都毫不吝惜地为其支付。孙中山在该校连续攻读3年,连同生活费用自然不赀。正是在这所学校里,“故每课暇,辄与同国同学诸人,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孙中山从一个旧时的中国少年开始向以“天下命”的新人转变。

1882年9月,孙中山’从意奥兰尼男子中学毕业,因考得英文文法第二名而在毕业典礼上由夏威夷王加拉鸠亲自发给一本中国书籍作为奖品,-这使华侨引以为荣。出色的英文水平也成为他以后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得力的工具。

几个月后,孙眉又将弟弟送进了檀香山的最高学府——美国基督教公理会设立的阿湖学院就读,拟在此中学毕业后,再往美国大学就读。但是,不久因为宗教信仰问题兄弟二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孙眉深恐幼弟受洗基督教而遭双亲斥责,故命孙中山辍学回国,再治国学。显然他认为弟弟所受西洋教育已经够用了。为了弟弟之上进求学,孙眉遂将在檀香山财产的一部分赠予他,为其日后求学的资金。在这方面,孙眉可谓不遗余力,煞费苦心。

但是,孙中山在故乡因与好友陆皓东毁乡人所供奉之神像而遭乡人攻击,孙达成乃命孙中山去香港就学以避风头。及孙眉得家书后便召孙中山前往檀岛避难,并以他玷辱了家庭名誉而索回赠予之财产,以对他闯祸的惩戒。可孙中山出乎大哥的意料,他毫不迟疑地将那份财产归还给大哥,并随同大哥至律师办事处办妥了退还手续,并说:“财产不足以动我心。”

孙眉见弟弟一时难以驯服,就把他留在茂宜岛的茄荷蕾埠之商店里协助经营,以泯灭其任性。可孙中山仅在檀香山居留了几个月,即决定摆脱哥哥的束缚,要求回国,为此孙眉打了弟弟一顿。孙中山随即在师友的帮助下回到了翠亨村。

弟弟走后,孙眉深悔自己对幼弟督责过严,为求补偿,先后以巨款寄给父亲孙达成,作为幼弟继续深造的学费及结婚成家之用。1888年3月24日,孙达成病逝,孙眉已于数月前父亲病重时,回老家奉侍汤药。至是兄弟言归于好,和善如初,孙眉对孙中山爱护备至,凡其所需之学费,均允源源供给。使其幼弟得以全心全力投注于学业,而无后顾之忧。孙中山先后接受中西教育长达20年之久,尤其他在青少年时代所受到的西式教育,别具特殊意义。而孙中山无论在檀香山、香港及广州漫长而艰辛的求学历程中,一切费用的开支,几乎都是由大哥孙眉所负担的。从这一点讲,“中山先生之所以得以完成长期而完整的正式教育,使其孕育革命思想,从而陶铸其精深博大之思想体系,给建国大业勾勒出壮丽的蓝图”,孙眉功劳至大至高。

孙眉的思想变化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一时期亦如旧中国时大多数的中国农民一样,“德彰往日思想顽固,侧重保守”,这从他早年与孙中山的冲突中即可看出。后一个时期,他成为同情、支持并参加革命最有力的人物之一。其思想转变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受当时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1893年夏威夷群岛人民举行共和革命,土王被迫退位,遂改君主制为共和制,民主思潮波及华侨。其二是中日战争,因清王朝政治腐败,在战争中遭到惨败,这使国人大受震动。此时孙中山深以国势日危,认为非倾覆满洲异族政府,改行民主政治不足以救亡图存,并于是年秋冬间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P16-17

后记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其一生经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

在前一阶段中,他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和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站在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的立场上,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一面旗帜;领导和发动了十余次武装起义,终于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创建了中华民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新纪元。辛亥革命后,他以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为维护民主共和,又领导了“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在后一阶段中,他果敢地吸取历次革命斗争失败的教训,认清革命形势,欢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他的帮助,接受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主张,毅然改组国民党,采取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过时的三民主义发展为适合时代要求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结成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参考了近年来孙中山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历史研究的成果,力图反映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全貌。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中粗疏漏误之处在所难免,在此恭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日后改进,臻于完善。

本书中使用的部分图片的版权所有者无法取得联系,请相关版权所有者看到图片后与作者联系,以便敬付稿酬。

参加本书资料收集、部分书稿撰写和其他工作的还有王成俊、刘艳宇、武蓬勃、张宗兰、李成浩、刘福军、毛胜等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何虎生

2015年3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地表现了坚决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困难和失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孙中山先生能够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地进步,由早期的主张推翻皇帝、建立民国而进到晚年的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导民主革命而进到主张实现世界大同。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在前进的。

——朱德

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

——鲁迅

孙中山先生领导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提出过系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计划,这充分显示了孙中山先生的气魄与眼光,他的很多设想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陈锡祺

祖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他的生活很艰辛,为了救国,他经常是吃不饱睡不好,颠沛流离。这些年我寻访祖父足迹的讲演经历,让我亲身体会到他的这种艰辛。

——孙穗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3: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