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希尔兹编著的《空间问题:文化拓扑学和社会空间化》讨论的是阈限、边缘和折叠,从很多方面来说,它是一种拓扑学:不仅探究了由门廊等有形标记所构成的多种空间划分和边界,也探讨了无形空间划分(例如远、近等)以及社会场域间的文化划分。本书标志着一种新研究的开始,这种新研究的研究重心不再把空间看作一种社会生活和个人身份的构成维度和空间化,而是去进一步理解不同的时空环境,意识到时空环境不仅具有相互竞争和对抗性,还会因多种社会相互作用机制、文本和制度关系而变得更为错综复杂。这种由探讨社会空间化问题到研究时空拓扑学的重心转变决定了本书的章节结构。
认识空间对于我们理解重要社会问题的方式以及我们形成和坚持自己世界观的方式都至关重要。罗伯·希尔兹以哲学的与地理的空间理论历史为出发点,有力地论证了社会理论中的空间化和文化拓扑学的重要性,以及存在于这些理论工具之中的种种可能性。为了理解空间化的多样性并将这些多样性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空间问题:文化拓扑学和社会空间化》另辟蹊径,富有启发性地突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
作者通过本书对拓扑学的转向进行了极其周密细致的阐述。近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因此本书必将成为文化拓扑学及空间拓扑学研究方面的扛鼎之作。
图表目录
作者简介
前言与致谢
第一章 绪论
从《山海经》到希罗多德的《历史》,再到伊得里西的《云游者的娱乐》
地中海区域的地理学
空间化与时空
本书的论点
第二章 空间化
空间问题:词源学及翻译
列斐伏尔的空间
列斐伏尔的可敬之处:批判的张力
地方和区域的空间化
记忆性空间化和预期性空间化:时间—空间
魁北克老城区:旅游实践的范例
第三章 空间的历史
地中海几何空间
北欧:数学空间
维度性:三维,四维,还是更多维?
平面度
相对论主义的空间
第四章 空间的社会性
承认空间化
马克思:土地经济学
恩格斯:不平等与建成环境
齐美尔:社会形态的空间反映
空间的文化解读:埃米尔·涂尔干
土地使用规划、空间化和空间语义学
空间斗争
关于空间的话语
第五章 拓扑学/拓扑结构
另一种分析方法:超越几何学
关联性和简略原理图
几何学与拓扑学
哥尼斯堡七桥
非欧空间
拓扑感知器官
维度性与朝向性
拓扑原型:折叠、桥梁和迷宫
真实的“绒毛性”
第六章 文化拓扑学
图解
德勒兹对福柯的折叠
尺度的异托邦
尺度和拓扑学
拓扑学与社会:网络、表面与环境
关系及边界物体
文化拓扑学
经验拓扑
尖点
术语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