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事件哲学性的领域研究是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对于科学技术的思考和研究,与当今世界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本书探讨了如何让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交叉、融合和创新。本书反映了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吴彤教授多年的学术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生万物(自组织复杂性与科学实践)/清华大学科技哲学文丛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吴彤 |
出版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事件哲学性的领域研究是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对于科学技术的思考和研究,与当今世界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本书探讨了如何让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交叉、融合和创新。本书反映了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吴彤教授多年的学术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第一部分是近年来展开的科学实践哲学及其地方性知识研究。大致包括6—7篇论文:阐释科学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对于实践概念及其问题的敏感性研究;讨论科学实践概念及其作用;批判“观察/实验负载或者渗透理论”这一命题;探讨皮克林关于实践包括人类力量和物质力量的观点;以蒙古族自然知识为例”运用科学实践哲学。列举了蒙古族民族植物学研究近年来的发展,指出民族地方性自然知识研究之于科学哲学的意义;表明中华传统文化是如何遮蔽这种实践并且使得风水实践走向神秘化的。 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了以往作者在组织和复杂性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收入了:自组织方法论纲等几方面。 第三部分是三生万物的若干代表性研究成果。 目录 科学实践哲学研究 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 实践标准与理论的进步——一种科学哲学的观照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实践——兼评劳斯等人的科学实践观 “观察/实验负载理论”论题批判 皮克林的科学实践观初探 从科学哲学的视野看地方性知识研究的重要意义——以蒙古族自然知识为例 风水实践性之遮蔽:中国地方性知识案例研究 自组织和复杂性哲学及其应用研究 自组织方法论论纲 自主、自在、无预定性:重读波普尔 科学技术:生产力系统的“序参量”——一种自组织演化的科技观 分类和分岔知识和科学知识自组织起源的探索——以生物学中的分类和分类文化视角转变的演化为例 自组织还是他组织?——从一种复杂系统演化的观点看中国知识落后的原因 市场与计划自组织和他组织 “复杂性”研究的若干哲学问题 复杂的实在 复杂网络研究及其意义 复杂性是随机性吗? 略论认识论意义的复杂性 后现代视野中的文本复杂性 两种认识主体考量下的文本意义复杂性解读 论技术复杂性 科技史、科学文化与政策研究 论机械自然观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蒙古族神话传说中的自然题材和观念 中国古代正统史观中的“科技” 拉比平民、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 柯尔莫哥洛夫“复杂性研究中的欧几里得” 如何让少数民族地区科技进步之花越开越盛——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聚集区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思考 附录(工984—2006年初)吴彤论文论著目录 试读章节 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 摘 要:本文评述了科学实践哲学的两个主要研究进路的主要观点和进展,在一些重要观点上比较了传统科学哲学与科学实践哲学:介绍了科学实践哲学对“理论优位”的传统科学哲学的批判观点,以及对“观察/实验负载理论”命题的批判观点。分析了科学实践哲学两个研究进路的差异。 关键词:科学实践哲学 科学实验哲学 理论优位 理论负载 实践优位 一、导言: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若干进路 从最近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看,以往的科学哲学都可以被称为传统科学哲学。而在传统科学哲学中,我们知道,按照历史进程它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两个阶段。逻辑主义的科学理性研究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分开,认为对理论理性的逻辑分析是理解科学理性的唯一途径,并把实践理性归入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中。许多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在否定逻辑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因为未能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重新整合,从而对科学理性不可避免地采取了怀疑主义态度。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采取一种自然主义的哲学方向,它把科学活动看成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实践的一种特有形式,并试图对科学实践的结构和变化的主要特征做出深入研究。在这个研究方向下,对科学理性的理解要求我们放弃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人为分界,而对科学理性的主要特征做出各种经验研究。 目前科学实践哲学研究也可以清晰地区分为三个研究进路:认知科学进路、解释学进路和新实验主义进路。其中认知科学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脑机制、个体实践方式和实践活动对于认识的涌现和影响的研究上,这个进路着力的是认知活动的实践性在塑造知识中的机制和作用,一些人建议关于科学的认知科学应当取代科学哲学,如丘奇兰德(Churchland)、基尔(Giere)、西蒙(Simorl)等等,他们基本上是用自发的认知个体的内在心理机制对实践进行说明和解释,提供了实践的微观机制,这是典型的自然主义进路。但是,它多被批评为认知个体主义。本文不去过多涉及这个方向的研究,下文所说的科学实践哲学所包含内容,均以后两个进路为主。 科学实践解释学进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瑟夫。劳斯(J.Rouse,1987,2002)。而新实验主义的研究进路则涉及一大批科学哲学家,他们主要是:伊恩·哈金(工an Hacking,1983)、艾伦·富兰克林(Allan Franklin,1999)、彼得·路易斯。伽利森(Peter Lduis Galison,1997)、大卫·古丁(David Gooding,1990)和黛博拉·G.梅奥(Deborah G.Mayo,1996)。事实上,对这些研究进路起推动作用的还有大批的SSK(Sociology 0f Scientmc Knowledge)学者,如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中文版,2004),米切尔·林奇(Michel Lynch,1993),卡林·诺尔—塞蒂纳(]KarinD.Knor.r-Cetina,中文版,2001),以及一些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如依夫琳.福克斯.凯勒(Evelyn Fox Keller,1985),等等。SSK对科学实践研究的贡献是被逐渐认识到的,SSK把实践理性从具体操作中转变成为一种认识论上语境相关的重要概念,并把实践活动置于文化场景中,这点对于科学实践哲学研究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而女性主义则从性别的独特视角,表明科学知识不仅是更为一般实践性的,而且可能是地方性的、文化性的,可能是具有社会性别实践性的,这为科学实践具体化提供了论说。 可以说考察和重新审视科学实践的哲学是以科学实践(Scientific Practices)作为出发点,对科学理性在科学哲学内部的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不仅重新审视科学哲学的经典问题,如科学说明,科学推理,科学与价值,科学发展模式等,而且将这些经典问题同一系列新研究领域(如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心理学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更有效地理解科学研究。 P1-3 序言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并塑造着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在学术研究领域,这里主要指的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相应的形成了复数的关于科学技术的思考和研究(STUDIES),即是体现了从哲学社会科学多角度对于科学技术的思考和研究。中国的“大口袋”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传统(即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却与这种当代世界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如何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并在其中若干更狭义一些的方面夯实其规范性基础,成为我们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中要处理好的一个基本问题。如果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支持下,从2001年开始推出的《清华科技与社会丛书》体现了关于科学技术的多视角研究,那么,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新推出的《清华大学科技哲学文丛》侧重聚焦于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研究。 从2001年4月开始举办的“清华大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沙龙”,也体现了这种愿望。“沙龙”的启动,是与筹划《清华大学科技哲学文丛》同步的。说是“沙龙”,实际上采取了介于真正漫谈式的沙龙与比较正式的“讲座”之间的形式,原则上每月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50多期。学术研究,贵在坚持,贵在思考,贵在积累,贵在创新。本着这种信念,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长期努力,通过学术积累和思考,深化学术研究,孕育和促进一些新的学术生长点。 清华大学科技哲学文丛编委会 二OO六年六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