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了凡四训/谦德国学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明)袁黄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 内容推荐 《了凡四训》是袁黄(了凡)先生一生不同时期所作的四篇文章。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立命之学”是袁了凡总结人生经验以训诫儿子的《立命篇》,“改过之法”“积善之方”是他早年著作中《祈嗣真诠》中的“改过第一”和“积善第二”,“谦德之效”是他晚年所作的《谦虚利中》。四篇文章独自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所以被后人整理刊刻成书。在清代初期的《丹桂籍》上,这四篇文章被称为《袁了凡先生四训》,后来逐渐被简化为《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作为立命、修身、治世的教育经典,是了凡先生一生道德学问的凝聚,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如何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目录 序文 旧序 第一篇 立命之学 第二篇 改过之法 第三篇 积善之方 第四篇 谦德之效 袁了凡居士传 云谷大师传 重刻了凡四训跋(摘录) 试读章节 余①童年②丧父,老母命弃举业③学医,谓可以养生④,可以济⑤人,且习⑥—艺⑦以成名,尔⑧父夙心⑨也。 【注释】 ①余:我的意思。 ②童年:是年纪小的时候。凡是不满二十岁的人,都叫童。 ③举业:从前读书人学做八股文章,去考秀才举人,叫做举业。 ④养生:是养活生命,保养身体,使生命得以延长。此指使生活得以保障。 ⑤济:救济。 ⑥习:学习。 ⑦艺:技艺,俗话称本事。 ⑧尔:就是你。不过这个尔字,是对不客气的人用的,长辈对小辈用的。 ⑨夙心:向来有的心愿。夙,向来,一直以来。 【译文】 我在童年时,父亲便去世了,年迈母亲命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她说:“学医可以赚钱养活生命,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学得精,可以成就名声,这是你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 后余在慈云寺①,遇一老者,修髯②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③中人也,明年即进学④,何不读书?” 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⑤。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⑥皇极数⑦正传,数该传汝。” 余引之归,告母。 母曰:“善待之。” 试其数,纤⑧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⑨先生,在沈友夫⑩家开馆⑾,我送汝寄学甚便。” 余遂礼郁为师。 【注释】 ①慈云寺:寺庙名,详细地址不详。 ②修髯:长须。髯,颊毛,泛指胡须。 ③仕路:仕途,官路。 ④进学:科举制度中,考入府、州、县学,做了生员,叫做“进学”,也叫做“中秀才”。 ⑤里居:家乡,故里。 ⑥邵子:即邵雍(公元1011年~公元1077年),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着有《皇极经世》等书,宋史有传。 ⑦皇极数:来源于《皇极经世》一书,严格说是铁板神数组成部份。分观物篇、观物内篇,合共12篇卷。将天地万物归于天数之中,以数为太极点而论事。 ⑧纤:细微的地方。 ⑨郁海谷:人名,生平不详。 ⑩沈友夫:人名,生平不详。 ⑾开馆:指过去先生开设学馆授徒。 【译文】 后来,有一天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神气清秀,看起来像仙人一样。我便非常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就对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如果参加考试,明年便可以考中秀才,为什么不去读书呢?” 我便把家中情况,以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了他,并请教老人的姓名与家庭住址。老人回答我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他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 因此,我便带着这位老人回了家,并将情形告诉了母亲。 母亲对我说:“好好对待这位老人家。” 这期间,我多次请先生替我推算,试验先生的推算是否灵验。结果孔先生推算的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非常灵验。因此我便起了读书的念头,就与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开馆授学,我送你去那里寄宿读书,非常方便。”于是我便拜了郁海谷先生为师。 P3-5 序言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是明神宗万历十四(公元1586年)年进士,曾做过宝坻知县,对星象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勘探等都有一定造诣。除了《了凡四训》,还有《祈嗣真诠》《皇都水利》《评注八代文宗》《宝坻政书》《两行斋集》《劝农书》《史汉定本》《群书备考》《历法新书》等著作。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一生不同时期所作的四篇文章。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立命之学”是袁了凡总结人生经验以训诫儿子的《立命篇》,“改过之法”“积善之方”是他早年著作中《祈嗣真诠》中的“改过第一”和“积善第二”(又名《科第全凭阴德》),“谦德之效”是他晚年所作的《谦虚利中》。四篇文章独自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所以被后人整理刊刻成书。在清代初期的《丹桂籍》上,这四篇文章被称为《袁了凡先生四训》,后来逐渐被简化为《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作为立命、修身、治世的教育经典,是了凡先生一生道德学问的凝聚,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如何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由《立命之学》篇,我们知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安身立命,无非看自己存心何处而已,所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也如《诗经》所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由《改过之法》篇,我们明白改过者,要发三心——耻心、畏心、勇心。而人之过,有从事上、有从理上、有从心上改者,因功夫不同,效验亦异。此告诫我们,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不要枝枝而伐,叶叶而摘,要从心上彻法源底地改过。 由《积善之方》篇,我们清楚了善有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所以为善要明理,否则不仅无益,还可能造业。《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善行无穷,不能尽述,从本篇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这行善的十方中,我们不仅找到了为善的下手处,如果真能够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以具备矣。 由《谦德之效》篇,我们懂得了“唯谦受福,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天地鬼神犹将佑之,无有不发者。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经》曰:“满招损,谦受益。”也如《易经》所云:“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了凡先生劝人要气虚意下,聚敛谦光,因为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所谓“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还以道者之口云:“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篇末再次谆谆教诲谦德之效验:“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这四个部分,其实都在讲修心而已。安身立命、改过修善很重要,而保持这种善根福德更重要,正如祖师大德说过“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一切恭敬,才能长久保持善根福德,所以从真实心中存有一份谦德尤为重要。 古来制定家训或家规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了凡四训》中立身、处世、为学、修德、立业的经验总结,越来越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目前不仅被家庭接受,更被国内外许多企业乃至社会多个层面列为典范教材,了凡先生一生不是显官,没有做到高位,而日享盛名,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清朝时期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曾国藩还将此书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近代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四百年来,这篇家训不仅流传于中国各地,为书香门第奉为“传家之宝”,也对日本政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日本著名汉学家、阳明学大师安冈正笃先生,对本书推崇备至,他建议日本天皇及历任首相将此书视为“治国宝典”,应当熟读、细读、精读;凡有志执政者,应详加研究。安冈正笃先生盛赞此书为‘‘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这篇中国家训不仅对当时明治时期的日本青少年产生了巨大影响,迄今为止仍然深深教化着日本政商界的高层人士。所以,《了凡四训》对一百年来的日本社会,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值得各界有为有识的精英再三研读。 和安冈正笃先生一样,日本著名的企业家,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缔造者、“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也对本书倍加赞誉。稻盛和夫在他长达42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却在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皈依佛门,转而去追求至高的精神财富。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性的过程。 稻盛和夫早年有幸读到《了凡四训》,并将其作为人生指导。他后来在著作中说道:我邂逅了袁了凡所写的《了凡四训》,有种顿悟的感觉,原来人生是这样的。他在《了凡四训》当中写道:每一个人的人生其实事先都已经被上天所注定,大家都有各自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按照命运去度过自己的人生。但是人生当中肯定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经历,在遭遇到每次经历的时候,每个人心中怎么样去想,怎么样描绘自己的愿望。这种想法、信念,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中国会把它称之为“因果报应”,也就是说,如果你心中想的是好的事情,你做的事情是善事的话,肯定会得到好报。相反,如果一个人居心叵测,做一些恶事,肯定会得到恶报。每个人要有关怀他人的慈爱之心,这样的话,你的命运肯定会转变。这本书中也写到,人的命运虽然是天生就注定的,但是并不是无法改变的宿命,而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得到了启示,从此以后我就认为:必须要美化、净化自己的心灵。 近代佛门高僧印光大师,一生中极力提倡读诵本书,并不断地鼓励大家认真研究、实行、讲说,以培福修慧、净化人心。他创立的弘化社,印送本书约有百万册以上,足见它的重要性。 当代高僧净空老法师也大力提倡此书,他在《了凡四训讲记》中如是说:“《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我在二十六岁,刚刚接触佛法,念的第一本书;它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这部书,我对它非常喜爱,也常常读诵,也讲过不少遍。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起来,认真修习。” 一位智者说:“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孝,不染恶习,宜与子女同诵此书,则一室祥和,传家久远;为人师长者,欲学生品德纯正,学有所成,宜诵读此书,则师道尊严、教育落实;为官者,读诵此书,自能积功累德,为民造福;为商者,熟读此书,则取财有道、累富如法、大吉大利;受刑人,熟读此书,则浪子回头,当下转念。”斯言诚哉! 《了凡四训》篇幅虽然短小,然而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此次整理,我们以弘化社流通的《了凡四训》为底本校对,辑录了印光大师为《了凡四训》所作序言及《了凡四训》旧序,并附录了《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袁了凡居士传》《云谷大师传》《重刻<了凡四训>跋》,而且作了详细的注释和白话翻译,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相信大家在读过此书后,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了凡先生的人生经验,明白立命安身、修道立德的根本在内,而不在外。明白了当下去做,从改过迁善入手,效法了凡先生,转无福为有福,转病夭为长寿,真正受持此书,改造自己的命运,自利利他,以身劝化,成圣成贤。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