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洁德育论著精要(精)/中国教育学家经典论要丛书/梦山书系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鲁洁、夏剑、侯彩颖编著的《鲁洁德育论著精要(精)》集中反映了鲁洁教授在德育原理研究上的思想。她对德育的认识突破了传统的社会本位论,试图从人的视角重新认识德育,把道德作为个体对美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一种对社会引导和超越的力量。该书在批判教育中的无“人”状况,批判当代道德教育对人的异化的基础上,建构了有“人”的道德教育,揭示了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成就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在于引导生活的建构。

目录

第一部分:德育本质论

 超越:德育之本质

 道德教育:在超越中提升

 物质主义:时代的顽症

 传统教育发展模式的转换

 中国:走超越西方之路

 孔子的道德教育观

 我国古代教育家关于教育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论述

 关于“知”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关于“行”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关于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立志”

 关于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内省”

 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活动中接受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学生内部道德环境形成的过程

 从德育影响到德育效果的内在运行机制

 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德育现代化

第二部分:德育功能论

 不同的德育社会功能观

 不同的德育个体功能观

 德育功能观的转变

 德育之政治功能

 德育之文化维系功能

 德育之文化变异性功能

 德育之经济功能

 德育在不同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功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的价值取向

 德育之认知发展功能

 德育之自然性功能

 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

 个体享用性功能存在的根据

 享用性功能对于个体道德发展的教育价值

第三部分:教育人学的批判与建构

 “无人的教育”批判

 “无人的教育”之思想根源

 社会观的转型与教育中人的立场

 教育的基点:现实的人

 人性的两重性与人的发展

 失掉了一半的人性失掉了一半的教育

 主观世界改造作为一种实践

 主观世界改造作为教育实践的根据

 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知识与知识人的问题

 塑造知识人的教育之反思

 教育之适应与超越

 病态适应的教育及其反思

 教育:使人成为超越性的存在

 社会历史中的人之转型

 哲学观念中的人之转型

 当代教育的主题:培养走进世界历史中的人

第四部分:道德教育的时代境遇及其选择

 关于道德危机

 道德危机与唯经济主义

 道德危机与唯科学主义

 道德危机与极端个人主义

 道德危机与现代化价值断裂

 当代教育的变异

 当代道德教育的边缘化

 当代道德教育的外在化

 当代道德教育的知识化

 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应加强自觉选择

 应自觉选择以培育独立人格为核心的道德教育

 共在型独立人格及其培育

 学校道德教育对市场经济的适应与超越

 提高全球化中民族的文化自觉性

 引导全球化中的个体消费主义文化反思

 网络社会中的世界性普遍交往

 网络社会使个人成为世界历史性存在

 网络社会中教育的世界化

 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发展机遇与威胁

 网络社会中的符号异化及其消除

 网络教学的积极效应

 网络教学中学习行为的变革

 网络教学中教师行为的变革

 网络教学中教学理念的变革

 培养有理想的人

第五部分:人学视野下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追寻:从“成神”到“成人”

 人的本质规定与成人的要义

 生活论视域中的道德与成人之道

 对功利主义教育的诘问

 意义世界及其建构

 回归本真的教育

 自我超越:人之生存本性

 自我超越是对生活意义的超越

 人之自我超越的人性基础

 教育:引导人之自我超越

 凝练良心的道德教育

 人是关系性的存在

 人作为整体性的存在与整体主义的道德教育传统

 人作为单子式的存在与道德教育的现代范式

 人作为共生性的存在与道德教育的当代转型

 当下我国道德教育模式的反思

 关于“人对人的理解”

 人对人的理解是个体品德形成的基础

 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当代道德教育走向

 教育的两重任务与两种尺度

 当代教育的外在化

 通识教育的时代意义

 怎样理解人格陶冶

 陶冶完美人格应加强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第六部分: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生活:人之生命存在方式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在于引导生活的建构

 生活论德育中的道德学习

 关于“生活世界”

 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

 生活视域中道德存在的整体性特征

 生活视域中道德存在的实践性特征

 生活视域中道德存在的生成性特征

 我国小学德育新课程中道德观的变革

 我国小学德育新课程中课程观的变革

 我国小学德育新课程中学习观的变革

 我国小学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综合化特质及其根据

 我国小学德育新课程中教科书的功能转变

 我国小学德育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定位

 德育课堂:意义的世界

附录一 后学弟子谈鲁洁教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情怀(选编)

附录二 鲁洁学术著作目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5 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