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可以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这些经过锤炼和沉淀的古代传统文化,凝聚着华夏各族人民的性格、精神、智慧,是中华民族相互认同的标志和纽带……韩霞、傅璇琮编写的《中国古代舞蹈》详细介绍了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其间还讲述了历史上一些与舞蹈有关的人物、事件,内容活泼,可读性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古代舞蹈/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可以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这些经过锤炼和沉淀的古代传统文化,凝聚着华夏各族人民的性格、精神、智慧,是中华民族相互认同的标志和纽带……韩霞、傅璇琮编写的《中国古代舞蹈》详细介绍了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其间还讲述了历史上一些与舞蹈有关的人物、事件,内容活泼,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舞蹈是艺术之母,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表征,通过舞蹈,我们可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组成的部分。中国的舞蹈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韩霞、傅璇琮编写的《中国古代舞蹈》详细介绍了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其间还讲述了历史上一些与舞蹈有关的人物、事件,内容活泼,可读性强。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舞蹈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节 原始舞蹈寻踪 人类生存与舞蹈雏形 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 生殖崇拜与“求偶舞” 较早的图腾乐舞与崖画舞蹈 第二节 夏商周舞蹈的发展 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 商汤的乐舞 西周的礼乐互补 “礼崩乐坏”与民间舞的兴盛 第二章 秦汉和魏晋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舞蹈 先秦的夷舞 汉舞在开放中发展 汉舞的艺术特征 汉舞的神秘感 汉代的《百戏》和舞蹈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舞蹈变革 《清商乐》的发展与演变 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 社会变革与主情倾向 门阀士族的及时行乐 第三章 唐代的舞蹈 第一节 唐代舞蹈概览 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 唐代舞蹈的艺术水平 隋唐时期的民间舞俗 自舞成风的大唐人 第二节 唐代社会生活中的舞蹈 唐代宫廷舞蹈 崇道尚仙之舞 “百戏尽前来”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宋代舞蹈的规范 宋舞的综合化 宋代民间舞队及其发展 宋代“队舞”的特征 宋代大曲队舞 宋代的柘枝舞 第二节 元代舞蹈的传承 元代的宫廷宴乐 元代“乐队”之制 元代名舞名伎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民间舞蹈 明清时代的汉族民间舞 民间舞蹈的风格式样 明清节 俗舞蹈 第二节 戏曲舞蹈 明、清的舞蹈和戏曲 舞蹈在戏曲中被吸收 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第六章 我国古代著名的舞蹈和舞蹈家 第一节 中国古代繁花似锦的舞蹈 古代的驯兽舞 霓裳羽衣舞 兰陵王舞 泼寒胡舞 第二节 中国古代著名舞蹈家 绝世美人西施 多才多艺的戚夫人 菩舞《明君》的绿珠 唐代舞蹈家杨玉环 宫廷舞蹈家江采苹 第七章 中国古代乐舞管理与各族舞蹈 第一节 历代宫廷乐舞机构 周王朝及周以前的乐舞机构 汉魏时期的乐舞机构 隋唐时代的乐舞机构 宋以后的乐舞机构 第二节 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 新疆舞 傣族舞 壮族舞 苗族舞 彝族舞 瑶族舞 土家族舞 藏族舞 满族舞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人类的生产活动,应该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二是生殖后代,繁衍种族。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生活环境极其艰苦、恶劣。人类要维持生命,延续后代,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因此,人类渴求人丁兴旺,种族繁盛。人类从生活中明白了一个自然规律:男女交配可生殖后代,但他们对人的生理现象并不了解,于是,产生了对性和生殖器官的崇拜。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供奉男性生殖器作为崇拜对象的遗风。土家族古老的《毛谷斯舞》有男舞者在腰问挂生殖器状饰物起舞的习俗。后世所谓“社日”,既是民族的节日、祭日,又是男女求偶交配的日子。据《周礼·地官·媒氏》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今者,罚之。”至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有类似的风俗。原始舞蹈中有生殖崇拜及求偶的内容,就是来源于上述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民间歌舞中,有许多是以表现爱情、求偶为内容的,它与需要繁殖后代,的人类的本能这一极其重要而严肃的使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传说,正是因为殷人的祖先简狄吞了玄鸟卵才生下殷契的。而周人的祖先姜螈是因为踩了巨人的足迹而生弃(即后稷)的。当然,这些传说反映了在母系氏族公社时代,原始人乱婚野合生子生活。如今,遗留下来的很多原始岩画都是对原始社会中人类求偶、交配活动和性崇拜意识的反映。当然这种活动和意识在舞蹈中得到表现。例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德里哈达小山顶上,山上有不少岩画都是表现了这种意识。岩画中男女对舞,两人手臂相互搭肩,女性胸部画两个圆点,代表乳房,臀有尾饰,两腿叉开,尾下有一圆点,似滴液。男性尾饰更长,尾梢折卷,双腿劈开。 在1988年,考古学家王炳华发现的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一处大型舞蹈岩画,通过研究可以断定,最初凿刻的岩画约在原始社会后期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其规模非常大,但主体是一列巨大的裸体女性舞蹈像和一个斜卧的男性形象。而男性人像刻画了勃起的生殖器,指向女性方向。 在此组画像左下方,又有一个比真人更高大的双头、双颈、身体部分合而为一的双头同体人像。如果是参照闻一多先生《伏羲考》一文对于《山海经》等书中大量提到的左右有首、前后有首或一身二首的生物时所作的推测:“实有雌雄交配状态之误解或曲解。(正看为前后有首,侧看为左右有首,混言之则一身二首)。”这是对男女交合造型的体现。 位于双头同体人像的右下方,则是两个舞蹈人像,其性别特征非常明显,男性人像手持勃起的生殖器直指对面站立的女性人像。在这图像的下方是上下两排整齐歌舞的小人群像,这是对原始人类祈求氏族繁衍和生殖崇拜观念的体现。 关于这幅巨作所在之处的自然环境,王炳华先生在《新疆呼图壁生殖崇拜岩画》一文中作了如下生动而准确的描述:“康家石门子岩画所在山体,山势雄伟,层层叠叠的红色岗峦,如叠如砌……这样一处耸立的峰峦,却又为终年流水的两道溪谷所环绕……一岩画所在峭壁的西端……一条长三四十米的裂隙,斜贯于洞顶外侧。裂隙中,不断渗透漏出滴滴清泉,一年四季不断。附近哈萨克牧民,至今仍视为‘神水’……由于所在地区空气湿润、雨量丰沛,故草木繁茂。高耸的岗峦,冬日挡住了西北方向的寒冷气流,使山前阳坡,沟谷两岸的植被,在严寒的冬日也不会完全被雪覆盖……是畜群理想的栖息之处……阳光、茂草、清泉,所在环境中的这些具体因素,都使人与新生命的孕育产生联想”。这正是远古居民进行繁衍和生殖崇拜的绝佳地方。见王炳华先生在《呼图壁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雕刻画》一文中写道:“在这幅岩刻中,原始舞蹈的灵魂、动力,就在于对异性的追求,在于对丽性生活的描述和歌颂。” 青海出土的古文物中,也有夸大人类生殖器官的形象。这些遗存的古代崖画、文物及现存的民间风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人类对生殖器的崇拜,也是对于原始舞蹈发展的另一种动力——“人类自身的生产”的有力而形象的佐证。 当原始社会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时,就产生了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即图腾崇拜。原始社会的人,由于受文化和科学的局限,对于人自身的来龙去脉,以及自然界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了一种神秘朦胧的意识,便把许多动物或自然物当作自己的祖先、保护神或自己氏族的徽号,对它表示崇拜。这种被崇拜的动物或自然物,就叫做“图腾”。直到进入阶级社会还有图腾崇拜的残余存在。图腾是印第安语的音译,具有“血缘”的含义。所以,以相同的动物或自然物作为图腾崇拜的不同部落,大都有比较密切的族属关系。例如,东夷系统各部落是以鸟类作为图腾的。商族称自己的祖先是“玄鸟”。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是一个女子,名日有贼氏。这个女子没有结婚,一次在洗浴时吞了一个玄鸟蛋,后来就怀孕生了孩子,繁衍下来,就形成了商族的种族。这种传说在东夷系统的各部族里十分普遍。 图腾崇拜作为原始社会中氏族的祭祀仪式,是很庄严和繁杂的。乐舞也是图腾祭祀仪式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在以后乐舞形式发展中,也都深受图腾崇拜的影响。 孙景琛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舞蹈史》中有这样的记载:长期以来就游猎于大兴安岭崇山密林中的鄂温克人把“熊”视作氏族的图腾,认为熊能保护氏族和驯鹿的安全及繁殖。他们把公熊叫做“合克”(对父系最高辈的称呼),称母熊为“恶我”(对母系最高辈的称呼)。从这种称谓中可以看出鄂温克人曾把熊当作他们的祖先,而他们自己则是熊的“后裔”。P8-10 序言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可以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这些经过锤炼和沉淀的古代传统文化,凝聚着华夏各族人民的性格、精神、智慧,是中华民族相互认同的标志和纽带。在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摇曳生姿,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内容广博,风格独特,深深地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眼光。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的规定,加强文化建设。2006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已提出:“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又说:“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今年他去山东考察时,又再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学习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确可体会到,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自然要素之中,文化是协调各个要素协同发展、相关耦合的关健。正因为此,我们应该对华夏民族文化进行广阔、全面的检视。我们应该唤醒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复兴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们民族在强国之路上阔步前行创设先决条件。 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更必须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现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蕴含感情。但当下也有人对具体典籍、历史事实不甚了解,比如说,中国是书法大国,谈起书法,有些人或许只知道些书法大家如王羲之、柳公权等等的名字,知道《兰亭集序》是千古书法珍品,仅此而已。再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中国是闻名于世的瓷器大国,中国的瓷器令西方人叹为观止,中国也因此而获得了“瓷器之国”(英语的另一义即为瓷器)的美誉。然而关于瓷器的由来、形制的演变、纹饰的演化、烧制等等瓷器文化的内涵,就知之甚少了。中国还是武术大国,然而国人的武术知识,或许更多地来源于一部部精彩的武侠影视作品,对于真正的武术文化,我们也难以窥其堂奥了。我们还是崇尚玉文化的国度,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这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并赋予了这种冰冷的自然物以鲜活的生命力和文化性格,例如“君子当温润如玉”,女子应“冰清玉洁”、“守身如玉”;‘‘玉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洁”,等等。今天,熟悉这些玉文化的内涵的国人,也为数不多了。 也许正有鉴于此,有忧于此,近年来,已有不少有志之士,开始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读经热开始风靡海峡两岸,不少孩童乃至成人,开始重拾经典,在故纸旧书中品味古人的智慧,发现古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电视讲坛里一波又一波对古文化的讲述,也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们,重新审视古文化的价值。现在放在读者眼前的这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丛书”,也是这一努力的又一体现。我们现在确应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化、创新理论、咨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博大,体系庞杂,该如何下手,如何呈现?这套丛书处理得可谓系统性强,别具心思。编者分别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来分门别类地进行组织编写,例如在物质文化的层面,就有中国古代纺织、中国古代酒具、中国古代农具、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石刻、中国古代木雕、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砖瓦、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陶器、中国古代漆器、中国古代桥梁等等。 在精神文化的层面,就有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篆刻、中国古代家训、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版画等等;在制度文化的层面,就有中国古代科举、中国古代官制、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军队、中国古代法律等等。 此外,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中国各行各业还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物,至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启迪后人,示范来者,对此,这套丛书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中国古代名将、中国古代名相、中国古代名帝、中国古代文人、中国古代高僧等等,就是这方面的体现。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或许对古人的生活颇感好奇,他们的吃穿住用如何?他们如何过节?如何安排婚丧嫁娶?如何交通?孩子如何玩耍?等等。这些饶有兴趣的内容,这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丛书,都有所涉猎,例如中国古代婚姻、中国古代丧葬、中国古代节日、中国古代风俗、中国古代礼仪、中国古代饮食、中国古代交通、中国古代家具、中国古代玩具、中国古代鞋帽等等,这些书籍介绍的,都是人们深感兴趣,平时却无从知晓的内容。 在经济生活的层面,这套丛书安排了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纺织、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贸易、中国古代水利、中国古代车马、中国古代赋税等等内容,足以勾勒出古人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让今人得以窥见自己祖先曾经的经济生活情状。 在物质遗存方面,这套丛书则选择了中国古镇、中国古楼、中国古寺、中国古陵墓、中国古塔、中国古战场、中国古村落、中国古街、中国古代宫殿、中国古代城墙、中国古关等内容。相信读罢这些书,喜欢中国古代物质遗存的读者,已经能大致掌握这一领域的大多数知识了。 除了上述内容外,其实还有很多难以归类却饶有兴趣的内容,例如中国古代的乞丐这样的社会史内容,也许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古代社会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情状,走出武侠小说家们加诸他们身上的虚幻不实的丐帮色彩,还原他们的本来面目,加深我们对历史真实的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不难看出,单就内容所涵盖的范围广度来说,有物质遗产,有非物质遗产,还有国粹。这套丛书无疑当得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的美誉了。这套书还邀约了大批相关的专家、教授参与并指导了稿件的编写工作。应当指出的是,这套书在写作中,既钩稽、爬梳大量古代文化文献典籍,又参照近人与今人的研究成果,将宏观把握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在论述、阐释中,既注意重点突出,又着重于论证层次清晰,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文化现象与发展加以考察。这套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我们走进古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美好生活,去回望我们来时的路。学史使人明智。历史的回眸,有助于我们汲取古人的智慧,借历史的明灯,照亮未来的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添砖加瓦。 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