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知名作家、画家、演讲家、主持人……在众多头衔之后,刘墉也是一位走过六十多年人生旅程的智慧长者,与你分享自己历经岁月长河所积淀下来的深沉智慧与真实领悟。
《唯奋斗者得功名(刘墉散文精选)》是一本教你活用挫折的人生之书。50篇文章,直戳我们的痛点,当“意外”来袭,当“拖延”成性,当“困难”重重,当同龄人快速成功……你是否也在饱受同样的焦虑与困扰?你在这里跌倒了,它叫坎;你在这里站起,它叫台;你从这里奔跑,它叫起跑线。你做什么,挫折就变成什么!
独辟蹊径的人生概括法,七层台阶成就奋斗功名。从迷茫到尝试,从否定到坚持……
①我不可能做?②我也不会做?③我想尝试一下?④我该怎么做?⑤我会尽力去做?⑥我会做了?⑦看,我终于做到了
如果通往梦想的每一步都可以用脚步丈量,那么,今天的你在哪一步?
送给还在为梦想坚持的你——唯奋斗者得功名!崎岖而黑暗的道路,将使你真正地成熟!
在未来的岁月,希望每当你犹豫彷徨、面对压力而不知所措时,都能想起这些话,把自己抓回现实,迎向战斗!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生活繁复的折腾,但都一样是从岁月深沉的土壤里生根,破土,渗出汗水和泪水,一节一节顽强地向上生长着……
《唯奋斗者得功名》是刘墉20年创作精华作品集,与所有人分享自己历经岁月苍茫积淀的深沉智慧与真实领悟。他由碎片化的小故事串联起自己以及从子女的成长中所获得的珍贵体悟,智慧、老辣地为当下年轻人普遍陷入的“拖延”“焦躁”“迷茫”“挫折”等困境解围。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段独自穿越的黑暗旅程。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成熟。愿你从始至终相信自己的力量,让心愿都落地,不管有多难。
关于遗憾
人生何必重新来过
一位从来不碰股票的朋友,第一次进场就赔了钱,真可以用“伤心欲绝”来形容。
“本来想赚一笔,没想到,才买就大崩盘,赶快认赔杀出。”朋友低着头说,“可是才卖,隔两天又涨了。”听声音,他几乎要哭出来,“你知道,我就这么一点儿钱,一下子赔掉三分之一,气得真想跳楼。”
“你当时为什么不等两天,看看情况再脱手呢?”我问。
“就是啊!我就是后悔,骂自己为什么那么急着卖,如果等两天,不但不赔,现在还赚了。”他狠狠地敲自己的膝盖。
我拍拍他:“如果时光倒流,你完全不知道后来会涨,现在又回到崩盘的时候,我问你,你是不是就不卖了?”
他想了想,抬起头,盯着我说:“我还是会卖。”
“为什么?”
“因为我年岁大了,孩子还小,我不能不为孩子留个老本。”他突然变得很肯定,“我不能冒险!”
“这就是了!”我说,“时光倒流,你还是一样,又有什么好后悔的呢?”
他先没说话,突然笑起来:“是啊,有什么好后悔的呢?”
以前办公室有位女职员,长得很漂亮,但是命很不好。
“要是当年我爸爸不那么早死……”总听见她对同事说,“我也不会休学,不那么小就去做事,不会碰上那个浑蛋,不会十九岁就带个孩子,不会又被甩了,成现在这个样子。”
她很聪明,学得快,动作快,又有耐性。几个主管常私下讲:“她要不是高中都没毕业,真可以让她升上来。 ”
最近又遇到她跟几位老同事,我就请大家一起去喝杯咖啡。
算账的时候,我把账单抢过来。她在桌子另一头笑道:“二十三块,对不对?”
我吓一跳,说:“你真厉害!”
“我很聪明的。”她歪着头,“你不是早知道吗?”
“是啊!”我感慨地说,“当年要不是你父亲死得早,说不定今天当教授了。”
她没搭话。别的同事却接过话:“她现在不谈以前了。”
“对!”她咬着牙说,“我儿子刚考上布朗士科学高中,你知道吗?有了他,我很满足。”想了想,又加一句,“如果重新来过,也不会有这个儿子,不是吗?” 看电视节目《真情指数》,主持人蔡康永访问知名作家柏杨。
“我只因为一行字,被关了九年二十六天。”柏杨回忆过去那段被迫害的日子,深沉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失去了自由、健康和人格权……”
“如果把那十年牢放在你面前,你是不是就不写了?”蔡康永问。
柏杨一笑:“不写不可能,这是命中注定的,个性造成的悲剧。”
有一年暑假,我搁下台北忙碌的工作,飞到安克拉治,与从纽约飞去的太太、儿子和女儿碰面,再一起游阿拉斯加。
不知是否在桃园机场吃坏了,从上飞机就开始胃痛,而且一路痛下去。
饭后胃痛特别厉害,天气愈冷愈糟,仿佛有把尖刀在胃里绞,吃什么药都不管用。
夜里,躺下来就更痛了。痛得浑身冒冷汗,湿透了睡衣和床单。
但我忍着,不吭气,听一双儿女的鼾声。
就这样,我躲在厚厚的羽绒服里,陪着一家人,从安克拉治坐汽车、坐火车、坐船,游了一个又一个冰河,去了北美最高的麦金利山,再转往北极圈的费尔班克斯。
十几天的旅行结束,回纽约看医生,才知道是胆囊炎。
“早不犯晚不犯,”我对医生抱怨,“为什么难得一家人旅行的时候犯了?”
“很危险,当时要是破了就麻烦了。”医生笑,“不过,你不是也玩下来了吗?”
“玩下来了。”我回家对妻子说,“一路痛苦地玩下来,为了补偿这次的遗憾,我改天要重走一次。”
转眼,两年过去了。常想到那次“痛苦之旅”,常把当时拍的照片拿出来看。
每一次按快门,记忆中似乎都是在疼痛中按下的,摄下了妻子儿女的笑。
妙的是,我居然没有漏过任何精彩的景色,即使在风雪中游冰河的那天,仍然站在甲板上拍下许多很好的画面。
我开始自问:我漏掉了什么?有什么遗憾?我只是少吃了几餐美食,少睡了几个大觉。其实什么壮阔的风景,我都没错过。
P205-209
攀上心中的巅峰
在多年前的一个颁奖典礼上,一位影星在得奖致辞时说,他父亲生前一直反对他放弃大学的学业。而今,拿到了这个奖,总算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也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又说他很高兴,终于达到一生追求的目标。
不知为什么,我常想起这一幕,想他说的话是对还是错。
无可否认,那确实是个很大的奖。他一辈子都可以用那个奖展示曾经拥有的光荣。
只是,当他走下台,那光荣也就真成了“曾经拥有的” 。他如果不努力,追求更高的成就,那既有的光荣,又算得了什么?
记得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在辛辛苦苦出国,终于得到他梦想的博士学位时,打电话对我说,他回到寝室、脱下博士服、放下博士文凭,去洗碗、洗衣服。
“我突然发觉这一天,跟以往的日子没什么不同。”他说,“反而觉得明天面对的挑战更大了。”
也记得美国影星乔治·斯科特(George C. Scott),在拿到奥斯卡奖却没去领奖时,对记者说:“我得奖之前和之后,都是原来的我。 ”
接着,他去寻求另一个演艺生涯的突破。
但是,当我今天回头找那位证明自己没有错的男演员时,却已经在影坛见不到他的踪迹,据说他还因为酗酒和吸毒进了戒毒所。
提到酗酒、吸毒,我们可以数数,有多少成名的演员、作家、歌星,甚至政界的人物,在创造人生的巅峰之后,都用毒品和酒精麻醉自己。原因可能是他们无法再突破,又无法承受那么沉重的名誉负担。
怪不得,有人说诺贝尔奖对许多作家是“死亡之吻”。既然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许多人就被压得难以再创作。连川端康成在得奖之后都说:“声誉也很容易成为才能枯竭凝滞的根源……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
对于像川端康成那样在很大年岁才获奖的作家而言,一个大奖,使他有终于达到人生目标的放松感,也决定在“最美的一刻”隐退,还能令人谅解。
但是,如果年纪轻轻,只因为一个奖的肯定,就认为整个人生的脚步可以停止,则值得我们深思了。
我见过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之前拼命地念书,然后在考取之后拼命地玩。
我也见到许多父母,在孩子未上大学之前严禁夜归,金榜题名之后又突然解禁。
碰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劝那些年轻人:“你人生到此,就满足了吗?这点儿成功,算什么?”
当然一些父母也有他们的想法。记得我参加哈佛大学一个毕业生的家长为孩子举行的毕业酒会时,那著名的富豪举着一杯一百美金的酒,对宾客说:“我今天真高兴,因为从现在起,他应该落到了地面,自己走他的路了。”
然后,那孩子只身到纽约,租了一小间公寓,自己打天下。
他的父母不再像过去二十三年那样呵护他,他也没要求父母“供应”。
他果然自己走自己的路。
对!哈佛的文凭算什么?英国贵族的身份算什么?从今天起,你不努力,就什么也不是!
在纽约圣若望大学教了十多年的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没亲自教过的—位中国台湾篮球名将——马莉娜。
过去总在电视上看到她矫健的身影,听说她的“大名”,似乎球一到她手上,就会进。
但是,突然,她到了美国,从不太通英文,而必须补习,到跟上大学部的进度,名列前茅地毕业,且继续深造,拿到企管硕士。
我觉得她没让过去的“光荣”成为后来的压力,反而把打球的毅力化为读书的毅力。
她的前二十年,成功了。她的后二十年,也一定会成功。
什么叫作“成功”?得一块奥运金牌?得一项奥斯卡奖?还是得到一张名校的文凭?
这些都是成功,也都是“一时”的成功。
有什么成功是永远的呢?只有前二十年成功,后二十年成功,甚至再过二十年还成功,才称得上真正成功。
人生就像登山,有些人登到顶峰,自认为再也无法突破,于是从山巅跃下;有些人回头,循着原来的路,一步步走下去。也有些人,抬头远眺,看看有没有其他可以征服的山头,然后,走下这座山,攀向那座山。
别愁这世上已经没有更高的山让你去攀登。
山在你的心里,每个明天,都是另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