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较为全面的地域风物工具书,又能是一部朗朗上口的文学作品。作者走过了西南丝绸古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蕃尼古道、蕃于古道、麝香古道、西北丝绸古道,亲临了众多的奇观美景和口岸边关,感受了稀异的域风民情和宗教神韵。并在尽情领略浩瀚历史的精彩意趣,敞怀饱览大自然馈赠的丰盛大餐之后,用真实的经历,娴熟的笔触,细腻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奉献给读者一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长效性的文学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道悠悠--中国西部古道游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李性刚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较为全面的地域风物工具书,又能是一部朗朗上口的文学作品。作者走过了西南丝绸古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蕃尼古道、蕃于古道、麝香古道、西北丝绸古道,亲临了众多的奇观美景和口岸边关,感受了稀异的域风民情和宗教神韵。并在尽情领略浩瀚历史的精彩意趣,敞怀饱览大自然馈赠的丰盛大餐之后,用真实的经历,娴熟的笔触,细腻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奉献给读者一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长效性的文学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以一个背包客的身份,沿着我国最西部的云南、西藏、新疆、甘肃等几条历史古道,进行了一次长距离、不受时间和景点限制的集观光、采访、考察、探险于一体的背包自助旅游。 书中内容独立成篇,以四条古道为线索,即茶马古道——滇西道、茶马古道——天际道、土番-于滇道、丝绸古道,不仅详尽介绍了当地的风光名胜、历史背景、文化渊源,而且还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内容新颖独特,信息丰富完整,文笔生动流畅,全面反映了中国西部古道风光和民俗。 本书既有文学性,又有知识性,既有当前阅读价值,又有长期保存价值,可供广大的旅游爱好者,文科类大、中学生阅读和欣赏。 目录 序 自序 第一篇 茶马古道——滇西道 古道伊始 好一个美丽的地方 国门赏玉 古往今来话腾冲 翻越高黎贡山 风城接风 古城夜游 苍山寻雪 苍洱神韵 洱滨夕照 喜洲饯别 鸡足圣山一担当 神奇的膜拜 女儿国的秘密 登临处女峰 构成世界遗产的三点一线 丽江风物荟萃 徒穿虎跳峡 不败之花 “三海”观 噶丹·松赞林寺 古城·古宅·古稀老人 香格里拉和洛克 谁成就了谁 颠簸于三江并流区 神圣的梅里 别滇入藏 第二篇 茶马古道——天际篇 盐井·教堂·神父 盐田·女人·盐巴 曉餐·温泉·山路 跨越横断山 邂逅藏歌新星 邦达夜客 两河口上看昌都 强巴林寺 转向藏北高原 藏北重镇——那曲 天湖·纳木错 雪山下的热泉 高原铁龙 拂国圣城 雪域问佛 神圣的宫殿 藏传佛教的最早根基——大昭寺 拉萨三大寺 雪域览胜 经羊湖到江孜 朝觐扎什伦布寺 藏南边城——亚东 辗转于喜马拉雅 登临地球第三极 景观大道的终点 误把萨迦当萨嘎 第三篇 吐番——于阗古道 继续西进 无奈的等待 初识神山真面目 陌路人同转神山 圣湖连看孔雀河 土林奇景 古国今何在? 阿里·噶尔·狮泉河 两千里主死奔逃记 第四篇 丝绸古道 丝路之旅第一站——叶城 丝路古都——和由 千里沙海觅英雄 库车,陈穗新花扎一束 游克孜尔千佛洞 天山神秘大峡谷 喾什噶尔 感觉中国之最西 三千里跋涉奔乌市 亚洲中心城 一江清水向西流 西北第一村 雪罩喀纳斯 五彩滩 魔鬼城 如歌的旅程 天涯绿野赛江南 天山深处的神奇之美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风啊,风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沙山奇鸣响 月泉妙澈新 小道士与大国宝 兰州·黄河 丝路漫话 致谢 试读章节 古道伊始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或更早一些时期的“茶马互市”。历史上,云南、四川都是茶叶产地。西藏民族以肉类为主食,缺乏蔬菜,高脂肪高热量的肉奶食品在体内不易分解吸收,在长期的生活中把酥油茶当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食品,茶叶既能分解脂肪,又能清热解燥,便成了藏民们制作酥油茶的主要原料。而在内地,民间运输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藏区和川、滇边地则盛产良马。于是,“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以茶马互市为基础的更广泛的商品交易和文化交流引申扩展,往来不止,形成了一条延续千余年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一词的专利权属于云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旭先生。他深刻分析了茶马古道产生的历史、民族、经济、文化、宗教、自然和地理的根源,从而定义了“茶马古道”以及它的行驶线路。他说,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有这么两条:一是从云南的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左贡、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宗、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不丹、尼泊尔、印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再由洛隆宗、工布江达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在两条主线沿途,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蛛网般密布在这一带的各个角落,将滇、藏、川三地息息相关地联络在一起。由此看来,茶马古道在人藏前被分为川道和滇道,也可以称之为东道和西道,其滇道或西道向南延展至南涧、景东、镇沅、景谷、普洱、思茅、景洪、勐腊、澜沧、孟连等地。 我设计的“古道行”探险性、考察性、观光性旅游线路选择了从滇西的边城瑞丽起程。我知道瑞丽并不代表茶马古道西道的起始点,西茶马古道的起始点或其主要的西南源头应该是云南省最南端的澜沧江流域。但是,瑞丽一线却交融了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之路的众多分支线路,相比之下它更具代表性。 古代西南丝绸之路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道,它形成于2300多年前的汉代。这条古道在汉代时称为“蜀一身毒道”。蜀是指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也就是说这条古道主要是指从四川出发,经云南、缅甸至印度的古商路。 西南丝绸之路若以中缅边境的瑞丽、陇川、盈江、梁河、腾冲、保山一线向东北延展经永平、大理后有两条支道:其一至大姚、永仁、到四川的攀枝花、盐边、盐源、西昌、雅安以远,这条道,历史上称为“灵关道”或“牦牛古道”;其二至南华、楚雄、昆明、曲靖、威宁、昭通、宜宾、成都以远,也有从湖广顺沅江、舞水经黔人滇后汇于此道的,这条道,历史上称为“五尺道”。此两条古道在大理相会后被称为“夷关道”。严格说来,“灵关道”和“五尺道”在大理汇人“夷关道”后继续向西进入缅甸所形成的东北西南向商贸通道就是“西南丝绸之路”。而“茶马古道滇道”则是自西双版纳州和思茅地区向北延展入藏至昌都接“茶马古道川道”后进入西藏腹地,最后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南亚。当然,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之路在滇西和川西南的大片区域内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我此行虽然未到西双版纳,但话还是要从西双版纳说起,否则,后面的故事缺了必要的铺垫,便不能顺理成章了。 北回归线,是一个地理学概念。翻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北回归线的中国一段,东起台湾中南部的阿里山,人大陆后经广东汕头,西至云南瑞丽的带状区域内,都是林木葱茏,富饶而美丽的。特别是澜沧江行将离开我国的那段区域,更是绿得流油,绿得令人发腻,好像插根筷子也会马上长出芽来。上帝在这里也似乎走了个天大的“后门”,对中国特别的偏爱,竟然为我们留下了这片难得的绿洲。 自古以来,这片绿洲上以茶叶为主的丰富物产,在自给有余后便希望寻求向外输出。在将茶叶、红糖、盐巴、丝绸等运往西藏和南亚各国的同时,换回当地需要的骏马、佛典、宝石和相关物资。在古代,马是人们依赖的主要陆路交通和战争工具。在由滇入藏的山间古道上,结成帮的马队沿着险峻无比的横断山脉北上、西进,无数载的来来往往,生意在走动中做活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风土民情、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也在这走动中得到交流。随着长时期的马帮踩踏、商贸互换、文化交融、经济流通,便形成了那条相互交织,不可思议的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 这条历史上的交通道、经济道、文化道,如今成了人们的考察道、探险道和旅游黄金道。许多人都为能在这条神秘而惊险的古道上寻访一次而后快。我何尝不是如此。 我第一次去北回归线南侧的那片绿洲——西双版纳,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那可不是为寻访茶马古道而去的。 1991年4月中旬,国家旅游局在昆明召开“中国南方九省(区)民俗旅游展销会”,那时中国的旅游业才刚刚起步,我作为贵州省选派的参会代表之一参加这次规模宏大的旅游盛会,在贵州省旅游局新任局长杨胜明为团长的率领下,下榻在滇池湖畔的金孔雀宾馆。会议主会场设在翠湖边上的一座建筑内,各代表团都准备了以民俗风情为主的展览内容,在展厅各自布设相应展室参加以宣传、推销、招徕为主要目的的展出。 P3-4 序言 应性刚同志之约,要我为他新近完稿的《古道悠悠——中国西部古道游》作序。说实话,诸如为人写序之类的事,一般我都是婉言拒之的,此次则例外,一来缘于友情,二来并无羁绊之忧,三是性刚的人品令我难以推却。 次日晚我如约在家等侯,挟风而至的他带来了即将出版的50余万言洋洋之作。久未谋面,来不及叙朋友间离别之情,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了性刚的作品。乍读,初衷是为了作序,也是对性刚“古道行”的好奇和对成文因由的探询;再读,则成了情致的感奋、内心的震颤!一篇因“古道”而生成的“悠悠之情”,在刹那之间竟使我情思交集,感慨万分。我的目光始终像被磁场攫住,难以离文。 50余万字的作品也许不算太长,但字里行间跃然伫立的分明是血气铿锵的作者本人。一个过去我所熟知的中年知识分子、一个资深的旅游工作者,在迈过知天命的门槛,即将奔花甲的时刻,却义无反顾地以“背包客”的身份踏天路、趟大漠,独行边陲,遍迹西南、西北,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其间又吃了何等的苦!受了何等的累!性刚的执著,令人钦佩;性刚的刚毅,令人叹服;而由此萌发、孕育、呱呱坠地的《古道悠悠——中国西部古道游》,其细腻、流畅、真挚,沁人心腑、催人动情。 性刚同志辗转西部数省,历时近两个月,行程两万多公里。他从家乡遵义出发,独自一人贯穿三江并流的横断山区由滇入藏;由藏东转藏北,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达藏南的几个边境口岸;爬珠峰,转神山,在阿里首俯狮泉河拜谒了孔繁森的英灵,再踏着号称“天路”的219国道,越过生命禁区喀喇昆仑山到南疆;周游了塔克拉玛千大沙漠和鸡鸣四国的北疆喀纳斯景区,又向西从伊犁大草原东越天山到吐鲁番,在完成了新疆境内丝绸古道的南、中、北和天山等四条支道的踩踏后出新疆至甘肃敦煌,最后由兰州返回出发地遵义。一路上,他细于观察,勤于手笔;回来后,又搏于书海,苦于灯下;用连续200多个白昼,写下了这部50余万字的颇有嚼头的游记体纪实文学作品。用他在《自序》中的话说是奉献给读者的“一席文宴”。 性刚的书稿内容丰富、思路清晰、事件真实、史料准确、文理顺畅、逻辑严谨,既有文学性,又有知识性;既有当前阅读的意趣,又有长期保存的价值。书中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众多,历史内容浩瀚,基本囊括了他所游历的这一线地域的风土民情、自然地理、山川风貌和人文历史,既是一部较为全面的地域风物工具书,又是一部朗朗上口的文学作品。 他笔下的景,看后会诱人向往;他笔下的情,读后会震人共鸣;他笔下的历史事件,令人感觉历历在目;他笔下的民风俗情,让你觉得真实可信。好一席丰盛的文宴大餐! 性刚同志不愧为旅游界的老兵,我认识他是在我担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的时候,那是1989年。当时的他作为积极参与经济改革的州政府一名科长,被选调到州旅游接待宾馆和中国国际旅行社凯里支社担任总经理,他和大家创造性地把苗族、侗族的民间迎来送往接待仪式移植到旅游接待实践中,为许多高层接待、大型会议和重要外宾团队举行了民族形式的礼宾接待和演出。这种民族接、待形式,曾经引起社会各方面和旅游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扬,在他任期中,凯里宾馆曾经荣获中央宣传部全国涉外宣传二等奖。他为贵州省东线民族旅游区的发展,为贵州东南部早期的旅游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性刚同志为人忠厚诚实,工作任劳任怨,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勤奋刻苦,铄铁为刃。大半生奔波,大半生辛劳,大半生清苦,正如他此次所经历的长途旅程一样,经历了无数坎坷,许多艰险,终于驾驭着人生的航船成功地停靠在风平浪静的港湾。这艘人生航船载给他的无疑是累累的硕果,丰富的阅历和不菲的经验。正如性刚所说:“旅游之道,是心的归隐,一朝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安归故里,实难放松释怀。利用无限美好的夕阳旅程,以闲静之情,去畅游锦绣河山。”这既是他的归隐之途,又是他“求索”精神的延续。我欣赏性刚同志这种健康向上的晚年情怀。 性刚的《古道悠悠——中国西部古道游》很快就要面世了。我认为这“悠悠”二字跟在“古道”二字之后是再恰当不过的词语搭配了。他走过了西南丝绸古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蕃尼古道、蕃于古道、麝香古道、西北丝绸古道,亲临了众多的奇观美景和口岸边关,感受了稀异的域风民情和宗教神韵。这“古道”,从时间来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地域空间来看,悠远而广阔;加之他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行进,旅程漫漫,优哉游哉,其字里行间,又融入了他对祖国山川之挚爱,对边疆民族之深情,因此,用“古道悠悠”来命名他的作品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在尽情领略浩瀚历史的精彩意趣,敞怀饱览大自然馈赠的丰盛大餐之后,他用真实的经历,娴熟的笔触,细腻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奉献给读者一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长效性的文学作品,不能不说是性刚同志对旅游事业所作的又一重要贡献。 我希望性刚也能抽空写一写贵州,写一写他学习、生活和工作了28年的贵州东南部,写一写这片山水,这方民情,以及他的众多苗族、侗族朋友们。我更希望看到性刚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祝他在新的生活领域和人生情趣中再获丰收! 胡贤生 二○○七年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