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北川等主编的《中华维度》一书是展示中华文化的发展成果,记录政协委员真知灼见的精选文集。文集中的文章,有对传统经典的解读,有文化工作者对中华文脉的深情,更有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睿智建议,既具政协特色,又得文化精髓。分为“学理”“学思”两部分。“学理”部分共13篇,国学研究领域占多数,另有红楼梦研究、书法艺术探讨、中国美术、故宫文物研究等方面的文章;“学思”部分共16篇,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数学、曲艺、文学、城市、学人追忆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维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周北川等主编的《中华维度》一书是展示中华文化的发展成果,记录政协委员真知灼见的精选文集。文集中的文章,有对传统经典的解读,有文化工作者对中华文脉的深情,更有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睿智建议,既具政协特色,又得文化精髓。分为“学理”“学思”两部分。“学理”部分共13篇,国学研究领域占多数,另有红楼梦研究、书法艺术探讨、中国美术、故宫文物研究等方面的文章;“学思”部分共16篇,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数学、曲艺、文学、城市、学人追忆等。 内容推荐 文化,与人民政协有着紧密而重要的联系,政协里面汇聚了文艺界的代表人物,这是政协报办报的一个优势。从创刊伊始,政协报就与政协文艺界人士直至整个学术文化界保持着密切联系,使30多年来在中国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一大批知名学者、文化人成为报纸的常客。他们在政协报上或鉴古论今,或抒写性情,或建言立论,为这张报纸平添了一份高雅隽永的格调。 由周北川等主编的《中华维度》一书出版的用意是:一拓展报纸的深度和广度,二起到存史留香的作用。 目录 序言 孙家正 学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略论 张岂之 书法创作中的汉字文化 苏士澍 孟子的“国际正义观” 王中江 现代大国应对文化经典进行生命还原 杨义 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特征 严绍璗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彭林 众妙之门 王蒙 家训与中华文化一瞥 谢扬举 中国画之美与中国艺术精神 薛永年 红楼梦是曹雪芹苦难童年的梦 蔡义江 古典诗词欣赏的四种类型 刘石 马一浮与国学 刘梦溪 故宫文物上的清代文化 郑欣淼 学境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谈谈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方李莉 翻译传达汉学之美 许渊冲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口头传统文化 朝戈金 有限无限有穷无穷——“数学与人文”对谈 王蒙等 从时尚回归传统——梅兰芳中晚期的艺术人生 傅谨 仁者清音——谈昆曲小生表演艺术 蔡正仁 谈《野草》 钱理群 书法家必须是文化人 林岫 寻找身边的手艺 潘鲁生 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张西平 感受不同音乐之美 田青 音乐创作与生活 王立平 公理、时势与越界的知识 汪晖 联话与联语——漫谈“楹联文化” 白化文 闲谈《北京:城与人》 赵园 理解与欣赏莎士比亚 辜正坤 主编的话——代编后记 周北川 试读章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略论 张岂之 什么是“文化”? 我的讲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略论”,重点放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折射的中华民族精神,选择若干重点加以论述,供大家参考。 “文明”一词是我国固有的,并非从外国移植而来,与civilization不完全一致。“文化”虽然古汉语中也有表述形式,与culture相对应的“文化”一词却是20世纪初辗转来自日本的词汇。《周易·贲·彖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认为君子应当研究两门学问:一是天文,使人知道季节时令变化,不违农时;一是人文,用文明去教化、感化人们,使社会平安和谐。《周易·乾·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周易·大有·彖辞》:“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认为有文明美德的人像龙一样,能适时行事,其事业伟大美好。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这个词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提出的),包括: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社会制度、生态文明。这些对应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防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判断一个国家的实力,既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在一定的条件下,软实力显得更加重要,例如价值观、民族精神,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生态文明则是人健康生活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称之为文化的多样性,每年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联合国每年为此举行庆祝活动。我国十分重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 中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用“源远流长”来表述,非常恰当。如何给中华文化一个完整并能全面反映中华民族特质的界定,前人做过许多努力,有很大贡献。在此基础上,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十八大报告的第六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一开始就用了这个关于文化的界说。 这个界说阐述了中华文化连绵不断,传承创新,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考古学告诉我们:新石器仰韶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时期,是中国文明起源时期。据历史学家的研究,炎帝族和黄帝族是中国史前两个关系密切的大氏族部落,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黄帝陵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境内。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为黄帝陵题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1994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整修保护黄帝陵,增强民族凝聚力》,强调:“黄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代表意义的旗帜。而通过整修黄帝陵工程可以使所有中华儿女在共同祖先面前,搁置一切歧见,找到共同的语言,达到最广泛的团结,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黄帝陵整修后,进入21世纪,陕西省在祭陵活动上不断改进,每年清明公祭黄帝,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活动。 文化界说中的“人民的精神家园”,源自十七大。十七大报告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四个方面论述,其中第三个小题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说明既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又要创造发展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并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P3-5) 序言 序言 孙家正 人民政协报将近一两年发表在其文化副刊和学术副刊上的文章结集出版,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此事表明文化学术副刊的优势所在,也体现了学术思想的影响及文化魅力的深远绵长。 . 人民政协报是一份具有文化底蕴的报纸。它秉承着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应运而生,30多年来,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历届领导人的关怀下,在政协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以富有自身特色的办刊方式,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了各级政协委员、政协工作者和群众的喜爱。 人民政协报文化蕴味十足。文化,与人民政协有着紧密而重要的联系,政协里面汇聚了文艺界的代表人物,这是政协报办报的一个优势。从创刊伊始,政协报就与政协文艺界人士直至整个学术文化界保持着密切联系,使30多年来在中国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一大批知名学者、文化人成为报纸的常客。他们在政协报上或鉴古论今,或抒写性情,或建言立论,为这张报纸平添了一份高雅隽永的格调。 政协委员履职建言,体现着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步的执着追求,也体现着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建设的美好追求。优秀的学术文化不仅传播知识、陶冶情趣,更是提升境界、净化灵魂、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懈努力,让文化的力量发挥引导社会、教育民众、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展示了她为中华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为中国的强盛和民族复兴所贡献的独特力量。 人民政协60多年的发展历程,既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又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统一战线中实行协商民主的丰富经验,以和合、忧乐、谏言为特色的政协文化,用“讲协商、重践行、尚包容、谋创新、求实效”的气度滋养着政协事业,推动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其文化特色值得进一步总结、研究与探索。 人民政协报编辑的《谈艺问源》、《中华维度》两本书,既体现了政协文化特色,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特色,具有时代特点。书中所收录的文章,风格或典雅凝重,富有哲思趣味;或轻灵隽永,读后令人回味悠长;或凝聚着对时代和历史人物的深沉回顾与思考,以真情写实事,读来亲切感人,又深受教益。 人民政协报不但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在不同时期统战政协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它所关注的民生话题和发表的文章也体现着浓郁的人文情怀。这是今天我们的文艺走近民生,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群众服务所不可或缺的情怀。 我是人民政协报的老读者,偶尔也在报上发表一点文章。我热爱人民政协报。值此两本书付梓之际,我祝出版取得成功,也希望人民政协报能够更多更好地联系委员,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为承载国家发展对文化的期待,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实现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后记 主编的话——代编后记 周北川 将文化副刊、学术副刊上近年发表的文章结成两集出版,其实有两个目的:一则是拓展报纸的深度和广度。报纸的“阅读生命”,往往只有一天。我们常说,报纸在追求一日之辉煌。但是副刊则不同。副刊是相对于报纸的新闻版面而言的,指报纸中专门负责新闻之外,如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随笔、文艺评论等学术文化内容的版面,新闻业中常说的一句话是,“新闻吸引读者,副刊留住读者”;二则是起到存史留香的作用。政协报的文化、学术副刊发表的都是大家名家之作,颇具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价值,如果每天看完就扔掉十分可惜。我与文化周刊的主编王小宁同志一说即合,因此有了现在《谈艺问源》与《中华维度》两本书的策划、编辑与出版。 副刊对于一张报纸具有重要意义,不但体现报纸的办刊特色,也能反映和在某种程度上引领时代文化的发展。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等大量文学作品就是在报纸副刊上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是首先发表在报纸副刊。孙犁同志主持《天津日报》文艺副刊,培养了铁凝、刘绍棠、从维熙等一大批重要作家……尽管副刊只占报纸版面中很少一部分,却能因其思想性、趣味性、可读性带给读者文化兴趣和深层次思考,从而让人们在阅读新闻之余得到愉快的精神享受。近年来,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发展日新月异,在此情境下,纸媒形态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报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追求短平快的新闻报道速度,转而变成对新闻事件调查深度和对于副刊品牌塑造的追求,纸媒副刊的文化意义在此情境下得到凸显。 人民政协报是一份拥有良好文化生态和副刊传统的报纸。从1983年创刊伊始,老一代总编辑萨空了、张西洛等同志就非常重视副刊工作。他们以对党的新闻事业和政协统战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政协委员的构成特点出发,认为政协报“要办个好的副刊”。在副’刊创办过程中,他们躬亲实践,联系和团结了一大批在政协统战领域,在学术、文化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和作者,为政协报副刊编辑工作开创了良好传统。之后,经过几代政协报人的努力,不断继承和丰富这个传统,使得今天的人民政协报华夏、讲坛、学术、人物、读书、文史等副刊版面呈现出名家荟萃、异彩纷呈的样貌,在纸媒中颇具知名度,深受读者欢迎。今天与读者见面的书中的文章,主要来自以上版面,是近两年报社文化周刊编辑部工作成果的集成。政协报副刊,强调“名家写”和“写名家”的办刊特点,这是政协特色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一个特色。两书中的文章,都是有一定文化力道的作品,具有文化人的情怀和力量,其出版能得到出版界“百年老店”三联书店的热情接纳与支持也说明了这一点。 十二届政协以来,为适应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新要求,‘人民政协报不断调整编采工作节奏,副刊编辑既有“继承”也有“微创新”,在保持文章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等特色的同时,强化了稿件的新闻时效性及与主报宣传的配合度,涌现出不少难得的好文,如此次书中收入的《是爱人,更是我的老师》、《缅怀一个真正的巨人》、《上大学!上大学!》等。这些文章切合节点,感情真挚,文风朴实,给人以启迪,我们希望通过结集出版,与更多读者分享,拓展延伸报纸的文化空间。 报纸具有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两方面功能,副刊主要承担文化传播功能,体现媒体的文化特点及个性,反映社会的文化思潮和审美趣味。在大力推进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今天,进一步重视副刊文化传播作用、提高文化自觉,体现着媒体应有的文化担当意识。副刊在优秀文化建设和文化思潮引领方面,在开创学术风气方面,在培养文艺人才、学术人才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透过副刊的影响力,可以增强报纸的传播力。今后,人民政协报将继续重视副刊文化建设,强化文化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此次编辑这两本书的另一个用意。 最后,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在出版过程中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的领导、政协委员及学术文化界同仁,感谢杭州市政协和叶明主席对本书出版的支持,感谢三联书店和生活书店对编辑工作的高度负责精神,特别要感谢的是,他们对人民政协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