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反射器,它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体内在的健康情况。只要仔细观察,您就会发现,我们的脸、手、脚、腰、背、臀,甚至是排泄物都能随时准确地给我们传递健康信号,这些信号能及时提醒我们,身体的哪些部分出现了问题。
注意小信号,预防大健康,对比才知道,问题不简单。
由朱宏、良石编著的《大病都有小信号》把病例创作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读者在看故事中了解健康的知识,经过对比发现自己身上是否潜藏不良的信号,做到及时检查和预防。选题明显的亮点就是,生动,实用,专业的指导!
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保护自己的健康从阅读开始!
由朱宏、良石编著的《大病都有小信号》所讲述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真实的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将给你的健康增加一个保护层,阅读这些小故事,你可以学会如何通过“小毛病”,探究出身体里隐藏着怎样的大患,以降低患病的概率,让自己成为健康的“预言家”,守住健康的道防线。
这本书告诉我们:健康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Part 1 小故事告诉你“望诊”有多神
如果蔡桓公相信扁鹊,就不会死了
张仲景看出了王仲宣的“疠疾”
蒋晓看出这孩子得了“相思病”
李叔叔在火车上的“望诊”故事
姑奶奶治好了孙老头的“腰疼病”
周婶“望诊”揭开“看不清”的谜底
崔默庵看出新郎中了“漆毒”
韩奶奶观“形态”发现了小玉的胃病
老何的病都写在了“眼”和“手”上
我一看就知道小姨“脾胃虚寒”
Part 2 从头部开始,一发统领之命
他怎么总是不停地挠头皮
瞧表妹的那根白发
小南的头发像枯草一般
枕头上的这些头发都是谁的
一大早老板就不停地“敲脑袋”
小浩浩的头发又稀又软
这姑娘的头皮屑多得有些不对劲
Part 3 擦亮双眼,将疾病“缉拿归案”
你怎么总在滴眼药水
他的眼白已经不白了
看起来,你的眼皮有些肿
小菲的“假红眼病”
“眨巴眼”让我看出他有病
孙杰变成了“熊猫眼”
瞧赵静那“青蓝色”的眼圈
佳佳的黄眼圈让她看上去很没精神
Part 4 耳朵就是“风向标",预报健康几级风
整天掏耳朵的新邻居
关小姐耳郭上的“小白点”
小凡的耳朵怎么“肿了”
年纪轻轻的她长了一对“老耳朵”
李健耳朵上的小“丘疹”
“耳朵”救了靳莉的“肝”
Part 5 让鼻子感应一下,健康离你有多远
小谢总是喜欢捂着鼻子
张霞的小丑红鼻头
这个男生怎么总是流鼻涕
快看,她鼻子出血了
“白鼻子”老周
他鼻梁上长了那么大一颗痘痘
怪鼻子老张
Part 6 重新认识嘴巴,它是健康“报警器"
“牙齿如白骨”的“晶晶”
“肥肥”美了,牙却裂了
“水不离口”的主编
毛毛怎么总是捂着嘴巴
哎哟!你看马姐怎么长胡子了
一直揪咽喉部的推销员
Part 7 知道吗?胸腹其实是健康“预言家”
这个年轻司机一直捂着胸口
他这反应像是“高原反应”
孙大叔怎么不停地打嗝
表妹长期保持固定的睡姿
莉莉双手一直按在胃部
她为何吃得这么少
不停吃冰激凌的小胖墩
看小史的样子是想吐
老邱跑了一天的厕所
鹿杰在饭后会突然肚子疼得打滚
Part 8 别忽视腰背臀,因为它们是“照妖镜”
小丽一直手扶着小蛮腰
露露的腰突然变细了
张师傅腰上的“游泳圈”
孟大姐总是捶按后背
露背装出卖了她背上的“青春痘”
她怎么成了“单峰驼”
他为何总是捂着腰间
Part 9 解放手脚,让它们抓住“疾病”的影子
邱编辑经常扇动双手
看看生命线
瞧瞧智慧线
林先生藏在手上的难言之隐
看她手掌颜色就知道有病
徐总的手掌看上去像套了铠甲
形状怪异的指甲
从她的中指,我看到了疾病
看看自己的无名指
朋友的小手指看上去有些怪
通过指甲颜色看健康
王奶奶把膝盖捂得真严实
通过夏爷爷的步态看健康
抬着脚跟走路的新同事
漂亮女孩的肿脚踝
人字拖透露了他的脚起皮
老同学的脚上长了鸡眼
Part 10 排泄物绝不是“废物”,它能为健康打分
“超经理”解手越来越频繁
逛街同伴的怪异举动
表叔突如其来的血尿
姑妈的便便像柏油
火师傅的血便
胡太太家的马桶总是堵
Part 11 女人们,别忽视了自己的“那些事”
为何张倩总是扯胸前的衣服
明明身上定期来访的疹子
结伴去公厕,她为何羞答答
她的双腿在不停磨蹭
眼看着她汗流浃背
娟娟大得离谱的肚子
宁馨总是戴着哺乳专用文胸
她怎么在不特别的日子也出血
Part 12 男人们,记得留意自己的“小毛病”
白经理不分场合的勃起
表哥一晚都在反复起夜
聚会时,葛先生看上去坐立不安
从尿液发现他有病
刘总走路像挂着石头
扬扬尿中的“粉红泡泡”
Part 13 抓住“隐形妖”,留住悄悄溜走的健康
胖妹突然瘦了两大圈,绝不是好事
“排骨姐”突然增肥,绝不是好事
琳琳为什么总在长出气
25℃她却捂得特别厚
总是迟到并“睡眼惺忪”的娜娜
薛凯总是看上去莫名的恐惧不安
瞧她丢三落四的马虎样
附录 注意生活中的66个健康细节
·如果蔡桓公相信扁鹊,就不会死了
中医学界历来将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奠基者。在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扁鹊堪称神医,无论什么疑难杂症,他都能手到病除,最神奇的就是他有“特异功能”,能从人的面貌形体等透视人的五脏六腑。那么,扁鹊到底有多神呢?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称为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一次,扁鹊到了齐国,他到朝廷拜见蔡桓公说:“您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不治将会深入体内。”
蔡桓公不屑地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出宫门后,蔡桓公对身边的人说:“医生喜爱功利,想把没病的人说成是自己治疗的功绩。”
过了五天,扁鹊再去见蔡桓公,又说:“您的病已在血脉里,不治恐怕会深入体内。”
蔡桓公生气地说:“我没有病。”扁鹊出去后,蔡桓公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去见蔡桓公,对他说:“您的病已在肠胃间,不治将更深侵入体内。”蔡桓公这次不肯再答话。扁鹊出去后,蔡桓公很是愤怒。
再过五天,扁鹊又去,看见蔡桓公转身就后退跑。蔡桓公见状立刻派人问他为什么要跑。扁鹊说:“疾病在皮肉之间,汤剂、药熨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血脉中,靠针刺和砭石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肠胃中,药酒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进入骨髓,就是掌管生命的神也无可奈何。现在疾病已进入骨髓,我已不再要求为他治病。”果然,又过了五天,蔡桓公身患重病,他立刻派人去召请扁鹊,扁鹊却已逃离齐国。就这样,蔡桓公最终因没有听从扁鹊的劝告而病死了。
这个故事或许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但却很好地诠释了中医四诊中“望诊”的最高水平。
·张仲景看出了王仲宣的“疠疾”
张仲景是中医界的另一位名医。他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的伟人,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正月十八,于公元219年溘然长逝,享年69岁。
张仲景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叫张宗汉,曾经在朝为官。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张仲景从小就接触了很多的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蔡桓公的故事之后,就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灵帝时,张仲景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后来编著了一部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将理、法、方、药熔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中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建安年间,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诗人,在朝廷中任侍中,名叫王仲宣,他与张仲景有着非常深厚的交情。一天,张仲景相约王仲宣见面,发现了王仲宣的身上潜伏着一种名叫“疠疾”的病原,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麻风病”。
张仲景对王仲宣说:“仲宣,我看出你身上潜藏着一种病,叫做‘疠疾’,如果你不早点进行医治的话,到40岁的时候,你就会出现脱眉毛的现象,脱眉毛半年后,就会有生命危险了。你听我的劝告,赶快先服用几剂五石汤吧。”
当时王仲宣刚20出头,患有“疠疾”在那个时代又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被别人传他有这种病,是非常丢脸的。王仲宣以为张仲景是在吓唬自己,小题大做,又不好驳了老朋友的面子,就哼哈的答应了,但并没有听劝按时服药。
P2-4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小病看不出必成大患”
有道是“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不管身体表面哪里发生异常,无论是长了一个小疙瘩,颜色有些变化,还是疼痛难忍,都有可能是体内疾病的反映;同理,几乎所有的疾病在发病前都是有预兆的。如果我们能学会给自己和家人“望诊”,能够了解并掌握这些预示疾病到来的信号,就可以做到未雨绸缪,未病先治,避免发生“小病看不出成大患”的恶果。
望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没有中医基础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望诊”来发现自己身体存在的问题吗?其实,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反射器,它能真实地反映出身体内在的健康情况。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脸、手、脚、腰、背、臀,甚至是排泄物都能准确地给我们传递疾病信号。这些信号能及时提醒我们,身体的哪些部分出现了问题。
如果你不想“小病变大病”,那就快翻开你眼前这本书吧!它并不是一本医学专著,是让你随时可以翻看,随时提醒自己的一本健康手册。翻看这本书,你将懂得什么是“小病看不出必成大患”,你将学会如何掌握那些疾病信号。
这本书所讲述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真实的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将给你的健康增加一个保护层,通过阅读这些小故事,你可以学会如何通过“小毛病”,知道身体里隐藏着怎样的大患,以降低患病的概率,让自己成为健康的“预言家”,守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这本书告诉我们:健康其实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