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芈月封八子,会盟遭暗算
赢驷是刚到这厢房外的,以他的身份自然也不会去偷听女人的谈话,令他没料到的是,还没跨入门,却被惠文后撞了个满怀。他吃惊地看了眼慌慌张张的惠文后,随后又抬头去看前面那位年轻的姑娘,她大大的眼睛里显然有丝恐慌,但是神色间偏又是那么的固执和倨傲,她只是呆呆地站着,既不出声,也不行礼。
赢驷知道眼前的这位肯定就是从楚国来的芈月,但是初次见面,这位姑娘的形象却大出了他的意料。如果把女人比作猫的话,绝大多数猫在他的面前,都是温顺可人的,唯独她浑身上下带着一股子野性,眼神里面有畏惧,却也有抵制和防御。
赢驷挥了下手,叫惠文后站到一边,朝着芈月走了过去,在距她三尺之外站定,将一对剑眉一蹙,问道:“你便是芈月,楚国来的芈姑娘?”
芈月仿佛这时才回过神来,两腿一跪,将双手平放于地,磕了个头,大声道:“芈月拜见王上!”
赢驷回头看了眼张仪,那眼神有说不出的怪异,把张仪看得心头怦怦直跳,心想把这野丫头带进宫来,本就是权宜之计,如果王上看不上芈月的话,怕是少不得一顿怪责了。
魏冉看到赢驷那毫无表情的脸,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也在暗地里寻思,要是姐姐在宫里受冷落的话,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了。
赢驷摆了摆手道:“你起来。”芈月起身后,到一边恭恭敬敬地站着。赢驷转身面向惠文后问道:“我有件事问你。”
惠文后隐约猜到了他要问什么,娇躯微微一颤,“王上但问无妨。”
“适才魏冉来后宫寻找芈姑娘,问了许多人都说没听说过此人,却是为何?”赢驷目中精光一闪,语气也越来越严厉,“她人秦,即便不是为联姻,也是楚国来的使者,却为何在这后院厢房之中,遭受这般待遇?”
张仪一看这场面,觉得氛围有些儿诡异,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赢驷见了芈月后,看不出有一丝的欢喜,但如果心里一点也不在意的话,却为何对惠文后这般呵斥?只是为了给自己面子吗?还是故意做的场面活儿,好教芈月姐弟得知秦国对此次联姻的重视程度?如果是后者的话,芈月在秦国的命运真的堪忧了。可偏偏此时此刻他看到了惠文后的惊恐,他们夫妻多年,若这真是场面活儿的话,惠文后岂有看不出来之理?
“是臣妾怠慢了……”惠文后“啪”地跪在地上,正要往下说,却不想芈月把话头接了过去,“此事怪不得姐姐!”
张仪目光流转,吃惊地看着芈月。赢驷霍地转身,“呵”的一声冷笑,“却是要怪哪个?”
芈月看了惠文后一眼,微哂道:“芈月久居楚国云梦泽,住惯了简室陋居,乍到王室大厦,却反而不习惯了,故坚持叫宫女安排在了这里。因这几日里深居简出,谁也不认得,愚弟到此,遍寻不到,也在情由之中。姐姐是今日方才知道我住在这里,降贵纡尊,亲自来请我搬将出去,芈月一介民女,只望安生过日子,从不敢想哗众取宠,却不想惊动了王上,叫我好生惶恐。”
“果真如此?”
“芈月初见秦君,岂敢有半点昧心之言。”
惠文后诧异地看着芈月微笑着侃侃而谈,虽说在关键时候替她解了围,但她却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清此人了,只觉高深莫测。
张仪趁机道:“既是如此,还请芈姑娘搬回宫里去。”
芈月笑道:“王上和王后的旨意,我岂敢违背,这便搬去宫里。”
从宫里出来后,魏冉就问道:“刚才那一幕我实在没看明白,依相国看,我姐姐处境究竟如何?”
张仪端坐于马车上,沉吟了会儿道:“不瞒你,我也看不出来。”
魏冉惊道:“如此说来,必是凶多吉少了。”
“却也不必过于担心,芈姑娘七窍玲珑,多的是心眼,从令尹府到楚王宫,再到回秦时被半途截杀,她都举重若轻化险为夷了,在咸阳宫未必就有凶险。”
魏冉道:“倘若她真有危险,我便接她回楚国。”
张仪瞪了他一眼,道:“此乃家国大事,不可鲁莽,免得害了芈姑娘!”
魏冉一时语塞,隔了会儿,轻轻地叹了一声。
是晚,秦咸阳宫。
芈月让宫女服侍着睡下了,因心里想着事儿,过了许久,依然翻来覆去的无法入睡。以前虽隐居于山野,却是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即便是与邻人拌了几句嘴,那也是一时的不快,隔两日就会烟消云散,和好如初。可如今入了深宫,虽道是锦衣玉食,前呼后拥,却浑身的不自在,与人拌几句嘴,就有可能让脑袋搬家。
想到此处,眼前霍然浮现出惠文后来,今日逞一时之快,气倒是出了,却也与她结了梁子,且不说能否得到秦君的宠幸,即便是博得了君王的欢心,也是四处危机,步步惊心。只觉越想越是心烦,便起身吹熄了灯,独自一人坐在榻前发呆。
不知何时,芈月发现房里多了一个人影,那人站在窗影下,面朝着自己站着,月光正好背对着她,黑乎乎的看不清是谁,不由得吓了一跳,惊呼道:“何人!”
那人没有出声,移动脚步,悄无声息地走将过来。芈月唯恐是有人派来杀她的,吓得面无人色,一点一点朝床内挪去。那人“嘿”的一声怪笑,霍地纵身一扑,将芈月扑倒在床上。是时借着微弱的光亮,芈月看清是谁了,不禁又惊又喜,嗔道:“一国之君,偷偷摸摸地闯入小女子房内,是何居心?”
“你说是何居心?”赢驷喘着粗气道:“我知道你野性未驯,今晚我便要收了你。”
芈月咯咯笑道:“你收得了我吗?”赢驷却不说话,伸手便撕她的衣服。芈月惊叫一声,边挣扎边叫道:“你果然是禽兽,快放开我,禽兽……”
入夜后的后宫十分静谧,这里的人都习惯了这份静谧,到了时候便安然睡下了。可是这一晚,这份静谧却被芈月的叫骂声打破了,在寂静的夜里听来,十分响亮刺耳。
侍女们纷纷起身,讨论起了芈月的叫喊之声,有的深为不齿,认为芈月太过放荡,有的则当是笑话,边说边嗤嗤地笑。白日里被芈月打过两巴掌的那名侍女实在听不下去了,穿上衣服去了惠文后处,说那芈月着实太张狂了,她这肆无忌惮地叫喊,分明是在向王后示威,她如今得宠了。
惠文后却不说话,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黑暗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一番云雨后,后宫终于恢复了平静。芈月斜睨着赢驷,似笑非笑地道:“原来你真的如禽兽一般。”
赢驷也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道:“听你这口气,是不愿意吗?”
芈月双颊绯红,娇喘吁吁地瞟了赢驷一眼,含羞地低下头去。赢驷挣扎着起了身,把身子半靠在床头,一脸笑意地看着芈月道:“没想到张仪会带你入秦!”
P23-25
魏子坟前悲泣,萧盛再说太后
公元前265年深秋十月,天空飘着细雨。
这一日,整个咸阳城在这秋雨之中陷入了哀伤,到处都挂着素布,城门内外,灵幡飘动,哀乐不绝。
不多久,一支庞大的送葬队伍,从城内蜿蜒而出,往骊山方向而去,绵延数里,蔚为壮观。
赢稷扶着棺椁,双目含泪,一脸的悲痛之色,徐徐地随着棺椁的移动机械地往前走。在赢稷的心里,如果没有母亲,他可能早已死在了燕国的动乱之中,母亲生养了他,也给了他第二次的重生。这之后,又是在母亲的扶持之下,叫他坐稳了王位,从而使秦国称雄于天下。母亲在他心中的地位,即便是惠文王,也无法替代。
这几日来,他几乎日夜守在灵前,并派范雎亲自督办陵墓,要求不惜重金,给母亲修一座恢宏的陵墓。范雎不孚所望,在半月内修筑了一座巨大的地下宫殿,并想到太后一生,指点江山,鲸吞列国,又专门制作了兵马陶俑,为其陪葬。
在赢稷的后面是朝中的文武大臣,紧随其后的则是自发而来的不计其数的咸阳百姓,他们纷纷怀着悲痛的心情,来给为秦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太后送最后一程。
是日,太后入土之后,已近黄昏,众人纷纷散去,唯魏丑夫一人依然跪在陵墓之前,他默默地给太后倒上一杯酒,洒向黄土,而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一口饮尽,形容凄切地望着墓碑道:“我本市井小人,得太后器重,始得混迹宫中。这许多年来,你虽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令列国敬畏,然只有我知道,你的心是寂寞的。所谓高处不胜寒,你虽高高在上,威风八面,可有谁知道你内心之空虚呢?唯有小人也!可时至今日,小人不敢隐瞒,起初接近太后之时,小人确想以太后为阶梯,妄想要一步登天,后见太后公私分明,任谁也不得染指大秦之江山,小人便怕了,有段时日甚至不敢接近你。及至后来小人才逐渐明白,太后之狠,太后之毒,全乃一片护犊之心,你生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的孩儿能够平平安安。此乃天下父母之愿也,小人岂有不能理解的道理?从那时候起,小人才真正决定陪太后走完一生,因为在小人眼里,你喜怒露于色,想哭便哭,想笑便笑,率直而真诚,与如此一个率真的女人在一起,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魏丑夫顿一了顿,拿起樽,遥空一对,仿似芈氏便在近前,然后一口饮下,又道:“小人不知你在那边有无知觉,唯愿太后一路走好,保佑大秦江山万年永固!”
暮色四合中,魏丑夫朝着陵墓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起身下山,不多时,便消失在了迷蒙的夜色之中。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楚国出狂人,芈氏亦然。芈氏之狂并非放浪形骸,诚如魏丑夫所言,她是率直而真诚的,其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有的放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芈氏之一生,看似手段狠辣,看似性格多变,实则是后人通过她所做之事,把她想复杂了。其耗尽一生其实只在做一件事,那便是竭尽全力地保护赢稷,使其不吃亏,不上当,不多走弯路,乃十分寻常的父母之心。也因了如此,她才控制朝政大权,仿如赢稷成了她手里的傀儡。故后世有人说,芈氏一生把控朝政,淫乱后宫,乃权力心极强之女人,换言之,此女非良家妇女也。
诚然,她并非是个良家妇女。然换个角度看,父母因了关心孩子,小时关注其学业,成人时关注其婚姻,成家时关注其家庭,岂非也是想事事掌握于自己手里?若说如此也算是霸权的话,天下父母,无一为善也。
故而,萧盛写芈氏之时,只为她这一生设定了两种角色,一为女人,二为母亲。
在中年守寡之时,她爱过义渠王,也爱过甘土,在道德和情感之间,她选择了后者。这对于直率而富有激情的她而言,并没感到有什么不妥,美丽的女人自是男人所爱,然英武的男人为何不能是女人所求呢?那时的她正值中年,乃最富有激情之时,何苦为难自己也!
此等事情,在后来历朝历代的封建制度下,是不可理解的,对芈氏贬低之言,也正是封建思想的产物。可是写史,要想公正客观地对待历史人物,须了解她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彻底开放的如火如荼的时代,那个时代的行为叫宋、元、明、清的学者去评价,自然是有偏颇的。然今时今日不同了,何不摘掉我们的有色眼镜,给这位伟大的女人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呢?
试看,当私情遭遇了家国安危,当感情遭遇了亲情,当她孩儿的利益受损时,她果断地武装起了自己,如母狼一般,露出了森然之獠牙,要保护其孩儿之安危。杀义渠王时,她痛不欲生,杀甘土之时她悲伤成疾,然而她终不后悔。
正是在此种至高无上的母爱支配下,在新旧政权移交过渡时,方得有惊无险,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她是伟大的,不管她做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请原谅,她只是个女人,她只想做一个好母亲。
战国,并非指某个国家,它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一个群雄并起、百家争鸣,让人热血沸腾的火一般的时代。
在那个大乱之世,各国、各家、各派人才辈出,苏秦、张仪纵横列国,白起、司马错扬威疆场,庄子、孟子、屈原文盖后世,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场场著名的战役,光耀后世,彪炳千古!
公元前403年,周朝式微,三晋分家,周威烈王被迫承认魏、赵、韩三家诸侯,并立于天下。是时,一些兵权在握之辈,见魏、赵、韩可以割据为诸侯,纷纷擎旗自立,从此后,诸侯并起,列国共存,拉开了战国近两百年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诸侯争霸的序幕。
这就是战国,从公元前403年三晋分家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在这近两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各国之间相互制衡,又相互吞食,弱肉强食,遵循着丛林法则,演绎着自春秋之后,最为残酷却又是最为公平的荐亡胜败之规则。
《战国策》曰:“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翻译成白话文后为:春秋之后,即周朝的后半期,拥有万数战车的国家有七个,拥有千数战车的国家有五个,这些国家相互争伐,就叫作战国。
实际上,在那战火纷飞、狼烟四起的战国,大大小小的国家何止数十个,若是加上北边的匈奴以及小国的话,应有二十多个,只不过在这众多的诸侯国之中,以西边的赢姓秦国,东边的田姓齐国,中原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边的芈姓楚国,北边的姬姓燕国为最强,史称“战国七雄”。
秦宣太后生活在秦昭襄王时期。是时,历史的车轮已驶入战国中后期,这个时候的诸侯国遵循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经过不断地争伐、淘汰,经过一番弱肉强食之后,土地和财富落到了少数人手里,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而剩下来的强者与强者之间,便如当今娱乐界的歆手比赛,避入了最后最残酷的争霸战,强强相逢,大国之间不得不面对最为惨烈的厮杀:
所谓乱世出英雄,人娄的野性以及智慧在刀光剑影、生死存亡之中被发挥到了极致。战国七雄为了富国强兵,竞相变法改革,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等千古难寻之奇才,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些人张口一说,大手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使农业、商业、交通快速发展,文化、思想、学术不断碰撞,在那如火一般的时代里,他们创造了如火一般的先秦文化,那些灿烂的文化亘古未有,冠绝古今!
秦国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大胆变法之后,到了秦惠文王时,在军事和经济等软硬实力上已然十分雄厚,被其他诸侯国称之为“虎狼之国”。然而这个时候,虽说魏、韩两国已逐渐势弱,但楚、齐两国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大国,他们的实力甚至强过了秦国。此外,燕、赵两国正厉兵秣马,变法图强,也逐渐成为秦国强劲的对手。
战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泰国在面对楚、齐两国的虎视眈眈,面对燕、赵两国造成的威胁,形势十分严峻。然此时距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全国还有上百年的时间,却在这时,出现了一位傲视群雄的女人,她便是号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的芈氏,史称秦宣太后,为秦惠文王之妻,秦昭襄王之母,秦始皇之高祖母。
她辅佐秦昭襄王,在位四十余年间,周旋于群雄之中,游弋在列国之间,从未吃过一次败仗,以一介女流之身,纵横在列国之中,左右着整个战国的时局,在那个血色的沸腾的时代,她的存在,为秦始皇扫六合、统天下夯实了基础。
我们的故事,说的便是秦宣太后跌宕起伏、轰轰烈烈的一生。她的一生经历了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个朝代,她的一生几乎是战国中后期的一个时代的缩影,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也是亘古未有的冠绝古今的一位奇女子。
现在,历史的车轮进入了秦惠文王时代,那一年公孙衍游说合纵,发起了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企国联合众多弱国,削弱强秦……
萧盛编著的《大秦宣太后:芈月传奇》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描述了一个伟大的女人,她是传说中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她的一生波澜壮阔、纵情恣意,她在至高处把持朝政呼风唤雨,太后专权自她而始,太后称谓亦始见于她。她就是千古太后第一人——秦惠文王之妻,秦昭襄王之母,秦始皇之高祖母。她执政四十一年,以一介女流之身,纵横于列国之中,左右着整个战国的时局。
但这也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作品。这是战国中后期一个时代的缩影,张仪、苏秦、白起、范睢等名臣名将悉数登场,再现伊阙之战、垂沙之战等知名战役的宏大场面,合纵连横,七国争雄,争战天下。
萧盛编著的《大秦宣太后:芈月传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的芈氏,史称“秦宣太后”的传记,芈氏为秦惠文王之妻,秦昭襄王之母,秦始皇之高祖母,她曾辅佐秦昭襄王在位四十余年,周旋于群雄之中,游弋在列国之间,从未吃过一次败仗,她的存在,为秦始皇扫六合、统天下夯实了基础。
本书以宣太后芈氏的经历为主线,描述了战国中期七大诸侯国逐鹿中原,大秦帝国异军突起的争霸史,演绎了一国太后波澜起伏,纵情恣意的一生。
让我们跟随宣太后的脚步,领略那如火如荼、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