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名著,长不大的小飞侠。詹姆斯巴里的《彼得潘》其实是一本给成年人读的故事,全书流露着淡淡的伤感。作品将荒诞幻想、仙人故事、惊险情节,运用性格刻画、心理描写、讽刺和幽默等手段编织在一个小小的故事里,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力。无论儿童或成人,阅读本书都能得到最单纯的快乐。
译者杨静远先生参考了梁实秋先生的译本,并写有精彩的译者前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彼得·潘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英)詹姆斯·巴里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名著,长不大的小飞侠。詹姆斯巴里的《彼得潘》其实是一本给成年人读的故事,全书流露着淡淡的伤感。作品将荒诞幻想、仙人故事、惊险情节,运用性格刻画、心理描写、讽刺和幽默等手段编织在一个小小的故事里,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力。无论儿童或成人,阅读本书都能得到最单纯的快乐。 译者杨静远先生参考了梁实秋先生的译本,并写有精彩的译者前言。 内容推荐 詹姆斯巴里的《彼得;潘》讲述的是:彼得潘,一个拒绝长大的男孩,他生活的岛屿叫永无乡,那里有印第安人、海岛、野兽、人鱼、仙人以及一群丢失了的孩子。温迪姐弟三人被彼得带到永无乡,温迪成为孩子们的妈妈,他们经历了许多历险。 人总要长大,这很不幸,但人类是有希望的,只要孩子们足快活的、天真的、没心没肺的。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章 彼得潘闯了进来 第二章 影子 第三章 走啦,走啦! 第四章 飞行 第五章 来到了真正的岛 第六章 小屋子 第七章 地下的家 第八章 人鱼的礁湖 第九章 永无鸟 第十章 快乐家庭 第十一章 温迪的故事 第十二章 孩子们被抓走了 第十三章 你相信有仙人吗 第十四章 海盗船 第十五章 和胡克拼个你死我活 第十六章 回家 第十七章 温迪长大了 代后记:永葆童真之心的杨静远 沈昌文 试读章节 达林太太是安于现状的,达林先生却喜欢事事都向左邻右舍看齐,所以,他们当然也得请一位保姆。由于孩子们喝的牛奶太多,他们很穷,所以,他们家的保姆只是一只严肃庄重的纽芬兰大狗,名叫娜娜。在达林夫妇雇用她以前,这狗本没有固定的主人,不过她总是把孩子看得很重的。达林一家是在肯辛顿公园里和她结识的。她闲来无事去那儿游逛,把头伸进摇篮车窥望,那些粗心大意的保姆总是讨厌她,因为她老是跟着她们回家,向她们的主人告状。她果然成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好保姆。给孩子洗澡时,她是多么一丝不苟啊。夜里不管什么时候,她看管的孩子只要有一个轻轻地哭一声,她就一跃而起。狗舍当然是设在育儿室里。她天生有一种聪明,知道什么样的咳嗽是不可怠慢的,什么时候该用一只袜子围着脖子。她从来都相信老式的治疗方法,比如用大黄叶,听到那些什么细菌之类的新名词,她总是用鼻子不屑地哼一声。你若是看到她护送孩子上学时的那种合乎礼仪的情景,真会大长见识。当孩子们规规矩矩时,她就安详地走在他们身边;要是他们乱跑乱动,她就把他们推进行列。在约翰踢足球的日子,她从不忘带着他的线衣;天要下雨的时候,她总是把伞衔在嘴里。福尔萨姆的幼儿园里有一间地下室,保姆们就等候在那里。她们坐在长凳上,而娜娜是伏卧在地板上,不过这是她唯一的不同之处。她们认为她社会地位比她们低贱,装作没把她放在眼里的样子;其实,娜娜才瞧不起她们那种无聊的闲聊呢。她很不高兴达林太太的朋友们来育儿室看望,可要是她们真的来了,她就先扯下迈克尔的围裙,给他换上那件带蓝穗子的,再把温迪的衣裙抚平,接着匆匆梳理一下约翰的头发。 没有一个育儿室管理得比这个更井井有条了,这一点达林先生不是不知道,不过他有时还是不免心里嘀咕,生怕街坊邻居们会背地里笑话他。 他不能不考虑他在城里的职位。 娜娜还在另一个方面使达林先生不安,他有时觉得娜娜不大佩服他。我知道,她可佩服你啦,乔治。达林太太向他担保说,然后就示意孩子们要特别敬重父亲,接着,就跳起了欢快的舞。他们唯一的另一位女仆莉莎,有时也被允许参加跳舞。莉莎穿着长裙,戴着女用人的布帽,显得那么矮小,虽说开始雇用她的时候,她一口咬定她早就过十岁了。小家伙们多快活呀!最快活的是达林太太,她踮起脚尖发狂般地飞旋,你能看到的只是她的那个吻。这时要是你扑了过去,定能得到那一吻。 再也没有比他们更单纯、更快乐的家庭了,直到彼得潘来临。 达林太太第一次知道彼得,是在她清理孩子们的心思的时候。凡是好妈妈,晚上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孩子们睡着以后,搜检他们的心思,使白天弄乱了的什物各就各位,在明天早晨前把一切料理停当。假如你能醒着(不过你当然不能),你就能看见你妈妈做这些事;你会发觉,留心地观看她是很有趣的。那就和整理抽屉差不多。我估摸,你会看见她跪在那儿,很有兴趣地察看里面的东西,纳闷这样东西你是打哪儿拣到的;发现有些是可爱的,有些是不那么可爱的。她把一件东西贴在脸上,像捧着一只逗人的小猫;把另一件东西赶快收藏起来,不让人看见。你清早醒来时,临睡时揣着的那些顽皮念头和坏脾气都给叠得小小的,压在你心思的底层。而在上面,平平整整摆着你的那些美好念头,等你去穿戴打扮起来。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见过人的心思的地图。医生有时画你身上别的部分的地图,你自己的地图会是特别有趣的。可是,要是你碰巧看到他们画一张孩子的心思地图,你就会看到,那不光是杂乱无章的,而且总是绕着圈儿的。那是些曲曲折折的线条,就像你的体温表格,这大概就是岛上的道路了。因为永无乡多少就像是一个海岛,到处撒着一块块惊人的颜色。海面上露着珊瑚礁,漂着轻快的船。岛上住着野蛮人,还有荒凉的野兽洞穴,有小土神,他们多半是些裁缝;有河流穿过的岩洞,有王子和他的六个哥哥,有一间快要坍塌的茅屋,还有一位长着鹰钩鼻子的小老太太。若是只有这些,这张地图倒也不难画。但是还有呢,第一天上学校、宗教、父亲、圆水池、针线活、谋杀案、绞刑、与格动词、吃巧克力布丁的日子、穿背带裤、数到九十九、自己拔牙奖给三便士,等等。这些若不是岛上的一部分,那就是画在另一张画上的了;总之,全都是杂乱无章的。尤其是因为,没有一件东西是静止不动的。 当然,每个人的永无乡又大不一样。例如,约翰的永无乡里有一个湖泊,湖上飞着许多红鹤,约翰拿着箭射它们。迈克尔呢,年纪很小。他的永无乡里有一只红鹤,上面飞着许多湖泊。约翰住在一只翻扣在沙滩上的船里,迈克尔住在一个印第安人的皮棚里,温迪住在一间用树叶巧妙地缝成的屋子里。约翰没有亲友,迈克尔在夜晚有亲友,温迪有一只被父母遗弃的小狼宝宝。不过总的说来,他们的永无乡都像一家人似的彼此相像。要是摆成一排,你会看到它们的五官面目大同小异。在这神奇的海滩上,游戏的孩子们总是驾着油布小船靠岸登陆。那地方,我们其实也到过,如今还能听到浪涛拍岸的声音,虽然我们不再上岸。 在所有叫人开心的岛屿里,永无乡要算是最安逸、最紧凑的了。就是说,不太大,不太散,从一个奇遇到另一个奇遇,距离恰到好处,密集而十分得当。白天你用椅子和桌布玩岛上的游戏时,一点也不显得惊人;可是,在你睡着前的两分钟,它就几乎变成真的了,所以夜里要点灯。 序言 在伦敦西区,幽静的肯辛顿公园东北角的长湖畔,矗立着一座青铜雕像。那不是英雄伟人或文化名人,而是一个小小的男孩。那孩子撒开两腿,挥舞双臂,口吹一支芦管,像是提腿奔跑,又像是腾空起飞。他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神气活现,十足一个快乐之神。他,就是彼得潘,一个不愿长大也永不长大的孩子。他出生没几天,因为害怕长大,就从家里逃了出来。肯辛顿公园曾是他游玩的地方,如今他长住在一座远离英国本土的海岛:永无乡。那是个奇异而热闹的地方,住着一个印第安人部落、一帮海盗、各种野兽、人鱼、小仙子,还有一群被大人不小心丢失了的孩子,他们的队长就是彼得。他们不用上学读劳什子的书,不用学规矩,还不时能碰上惊险的乐事,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可就有一样美中不足:他们是男孩,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需要一位母亲。但彼得最瞧不起人世间的成年母亲,他想找一位小姑娘做母亲。于是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夏夜,他飞到伦敦,趁达林先生和太太出门赴宴而狗保姆娜娜又被锁住的时机,飞进育儿室,诱使小女孩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跟他一起飞到了永无乡。温迪做了孩子们的小母亲。从此,三个来自内陆的孩子真正过上了只有在童话和睡梦里才能见到的奇妙生活。他们住在地下的家里,出入经过树洞;在礁湖里玩人鱼的水泡球游戏;和印第安人进行虚拟战争;搭救过他们的首领美丽高傲的虎莲公主。温迪因为想念母亲,央求彼得让他们回到伦敦的家。途中,孩子们被凶残的海盗头子胡克挟持上了海盗船,彼得为救他们,与胡克决一死战,使胡克掉进了鳄鱼的血盆大口。彼得护送孩子们回了家。多年后,温迪长大了,真的做了母亲,彼得又来把温迪的小女儿带去永无乡。于是,一代复一代,小母亲不断更换,彼得却始终是个满口乳牙的长不大的小男孩。 像我们中国的孙悟空和哪吒一样,彼得潘是每个英国孩子心上的宠儿。创造这个童话人物的人,是苏格兰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詹姆斯巴里。 巴里生于1860年,卒于1937年。他的文学生涯,两头跨着古典文学臻于极盛的维多利亚时代和现代主义蓬勃兴起的20世纪初期。他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剧作,有些在伦敦和纽约演出过数百场,颇为轰动。剧本的主题,多为对中产阶级社会风尚和因袭观念的讥讽。他曾与福尔摩斯的创造者柯南道尔合写过喜剧。因为他的文学建树,他被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曾获荣誉勋章,并被英王赐予从男爵的贵族称号。在他死后数十年,他的那些有着过多伤感情调的剧本,不大合现代口味,与同时代的易卜生和萧伯纳相比,降到了次要的地位。然而,他的成名作剧本《彼得潘》和同名小说,却成为不朽的英国文学名著留传下来。 在巴里的创作中,彼得;潘这个人物形象不是一次形成的。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1902年的小说《小白鸟》中。1904年,剧本《彼得潘》发表:次年在纽约尼克博克剧场首演,打破了卖座纪录,大获成功。以后每上演一次,巴里就将剧本修改一次,最后定本直到1928年才出版。1906年,巴里将这剧本写成儿童故事《肯辛顿公园的彼得潘》。1911年,小说《彼得潘》出版,又名《彼得和温迪》,最后加了一章温迪长大了。这一章绝非画蛇添足,而实在是画龙点晴。它使小说超出了单纯的儿童故事,成为英国文学中少数为大人和孩子共赏的艺术作品之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