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本制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经营学)(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日)盛田昭夫//下村满子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锤子科技发布会,创始人兼CEO罗永浩,携手中信出版社独家首发;盛田昭夫,罗永浩尤为推崇的企业家之一!

《日本制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经营学)(精)》是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唯一自传体商业战略论;领导者、创业者必备书籍!

日本“经营之圣”传奇奋斗史,揭秘日式企业独特的文化与经营管理之道!

商业经典,畅销全球30年,被译为26国语言,精装新版重磅上市!

新产品、高质量、优服务,告诉你“日本制造”为什么必出精品!

创业维艰、态度至上,看日本“理科男”如何变身为世界知名企业家!

你不懂日企!全面解读财富500强日企背后不为人知的生存故事!

内容推荐

1946年,日本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索尼公司由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先生共同创立,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集团,是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者与开创者之一。而盛田昭夫先生作为企业的灵魂,一直致力于将日本特有的企业精神及文化与自我的天赋与创新思维完美融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么,在如此优秀的日本式代表企业长期崛起在世界之巅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日本制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经营学)(精)》作为索尼创始者之一盛田昭夫先生唯一一部自传体商业战略论,结合盛田昭夫先生从童年起的亲身经历,以及成立索尼公司前后的创业故事——重逢井深先生、苦心所得的公司名“SONY”、走向世界、横跨地球村、进军海外市场等记叙,将索尼公司与盛田昭夫的成功秘笈、经营管理战略、创新思维方式及杰出的日本式企业如何在世界经济浪潮中安身立命并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悉数道出,为我们更好的了解日本企业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日本制造》是充满汗水与泪水的“日本商界奇迹”索尼公司的动人经营故事,也是日本工匠精神代表者之一盛田昭夫先生一生的真实记录与回忆,更是想要创立世界级杰出企业、建立别具一格经营管理理念并拥有自身超凡魅力的优秀领导者和创业者们的必备书籍!

目录

新版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战争——生还与希望

 1. 成长

 2. 海军岁月

 3. 停战

第二章 和平——开启新的人生

 1. 重逢井深先生

 2. 开发磁带录音机

 3. 起诉美国大企业

 4. 凭借晶体管收音机走向世界

 5. 绞尽脑汁起名为“SONY”

第三章 走向世界——前进的历程

 1. 与消费者积极交流

 2. 进军美国市场

 3. 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日本公司

 4. 举家搬到美国

 5. 由“音”至“影”

 6. 横跨地球村

 7. 进军欧洲市场

第四章 关于经营——亲如一家

 1. 战后改革是日本繁荣的基础

 2. 连带责任与协同精神

 3. 技术开发、产品企划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协同作业

第五章 “美式”与“日式”的差异

 1. 破坏信赖关系的“法律万能主义”社会

 2. 应该重视成就感

 3. 企业是股东的?还是员工的?

 4. 独断与协商

第六章 竞争——日本企业的活力之源

 1. 激烈的国内竞争造就了国际化的实力

 2. “轻薄短小”是大势所趋

 3. 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谏言

 4. 竞争与自律

第七章 技术——生存的手段

 1. 一切为了生存

 2. 迈向21世纪

 3. 技术与管理

 4. 寻求新的技术飞跃

第八章 日本与世界——异同交错

 1. 美国也应学会让步

 2. 致日本的最佳合作伙伴——美国

第九章 世界贸易——规避危机

 1. 世界需要新的货币制度

 2. 如何进军海外市场

 3. 10年后的消费者需求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战争——生还与希望

1.成长

“新型炸弹袭击了广岛”,当这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消息传来时,我正在和海军同僚共进午餐。当时,我们获得的消息十分有限,甚至连炸弹的具体种类都不知道。作为刚从大学物理专业毕业的一名技术军官,直觉告诉我,那或许是原子弹。如果我的猜想属实,那后果必定非常严重,但至于具体严重到何种程度,则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毕竟日本之前还没有吃过大的败仗。

至于总体形势走向,早在数月前,我其实就心中有数了—日本败局已定,继续作战只是徒劳。但军方恐怕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当时我24岁,从大阪帝国大学的物理专业毕业后,便获得了海军技术中尉的军衔,和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一同开展科研工作。我们当时的科研目标是制造热导武器和夜视瞄准装置。军事当局当时仍然试图凭借日本的科学技术来扭转战局。然而,即便我们潜心研究,也为时已晚,由于资源匮乏和时间紧迫,研发计划注定化为泡影。而此刻,倘若轰炸广岛的真是原子弹,那么军方势必无力回天。

当时,日本的平民百姓都处于警察和军方的严密管制之下。得益于海军军官的身份,我却能够获得日本海军提供的情报,也能够收听短波无线电广播,当然知道美军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大。即便如此,原子弹爆炸还是让我震惊万分。可以说,当时得知这一消息的日本人,个个都变得魂不守舍。

在那个闷热潮湿的夏天,我们还无法充分了解这种炸弹的恐怖之处。午餐时传来的情报只是说“一种能够发出闪光的新型炸弹”。即便如此,根据这样的描述,也能推断出是原子弹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军事当局都在隐瞒广岛被炸的具体情况,甚至还一度试图否认美国拥有原子弹的事实。而鉴于当时日本的理论学术研究水平,还无法准确把握这种原子类武器的破坏力和瞬间杀伤力。

虽然我不清楚原子弹的恐怖威力,但却目睹过常规武器空袭后的惨状,包括3月10日的东京大空袭。当时,一群又一群的B29轰炸机轮番轰炸,使东京变为一片火海。短短几小时内,就有10万人死于非命。而我的故乡名古屋也未能逃过空袭的厄运,虽然我没有亲身体验,但听闻的描述也令我胆战心惊。1945年(昭和20年),除京都以外,日本多数大工业城市都在狂轰滥炸下沦为废墟。数百万日本人的家成了不忍直视的瓦砾和焦土。威力更甚的原子弹会带来怎样的悲剧,实在超出我当时的想象能力。

美国轰炸机将原子弹投向广岛的时间是8月6日上午8点15分。而我们直到次日正午时分才得知此事。对于广岛遭受原子弹袭击一事,我的第一反应完全出于科学工作者的本能。当时我坐在餐桌前,吃着白米饭。在战时的日本,这算是最为奢侈的美味了,可我却在听到消息的瞬间食欲全元。接着,我对同桌的军官同事们说:“我们的研究工作应该立刻终止,如果美国拥有了制造原子弹的能力,那就意味着日本在各个领域都已大幅落后,要赶超是不可能了。”

上司却因为我的这番话而大为恼火。

关于制造原子类武器的可行性,我略知一二。但当时在我看来,要想成功研发出原子弹,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因此当得知美国已经成功研发出原子弹时,我感到十分震惊。日本完全无法发明出能够与之匹敌的武器装备。按照当时的科技实力,日本能够想到的所有新武器和防御战术,在美国的原子弹面前都是螳臂当车。对于广岛被炸的消息,起初我是难以置信的。因为这等于是一种铁证—美日之间的技术差距已是天壤之别。

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之前知道美国比日本先进,但我以为日本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我们的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新概念、新创意。有一次,我们获得了日军击落的B29轰炸机上的残存零部件,经过分析,发现其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新颖的电路,但也并没有和日本拉开太大差距。

在得知广岛被原子弹袭击的那一刻,我才如梦初醒,美国工业的强大实力,已然超乎我们的想象。我对此懊恼不已,觉得自己应该早些察觉这个事实。

其实,早在读中学时,我就看过一部关于福特汽车公司的电影,片中展示了福特位于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的红河大型工厂,工厂里大规模的流水线作业让我极为震撼。巨大的船舶将铁矿石从遥远的矿山运至福特的红河炼钢厂,将铁矿石冶炼成各种类型的钢材;然后将钢材运至下一个厂区,在那里铸造成各种汽车零部件;最后将零部件组装成汽车。日本当时还没有这种高度组织化的综合性生产技术。多年后,日本从战败中崛起,构建了自身独有的产业系统,在沿海地区建起了高生产率的工厂,开始制造电影中的福特公司所使用的自动化综合生产设备。当时我正好有机会造访那传说中的红河大型工厂,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眼前的场景和我20年前在电影中看到的如出一辙、丝毫未变,我感到吃惊、困惑和失望。20多年来,福特似乎一直在使用相同的生产设备。被誉为“世界第一”的美国工业,未来会去向何方,我不禁为此感到担忧。

P2-4

序言

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前首先明确一点,本书最初设定的读者对象是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因此以英语写就,然后被翻译成了日语。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各国对日本的关注程度和批判力度也骤然提升。而有关日本的各种书籍也开始大量出版,但几乎都是外国人编著的。由于工作关系,我作为一个常年致力于促进日美、日欧间相互了解的日本人,本着向西方世界表达自身想法、传达自身意见的初衷,窃以为这或许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鼓起勇气,参与了本书的编著工作。

因此本书并非我个人的自传。有幸蒙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厚爱,SONY公司已然成为一家世界知名的企业,我想通过记述SONY的发展历程,来让欧美人了解和理解日本人的经营理念,而本书便是这样一种尝试的产物。鉴于此,本书在编写时一直将各阶层的外国读者作为目标对象,因此可能存在会让日本读者感到突兀的部分,还请多多包涵。此外,与英文版相比,本书删除了部分对日本人而言属于普遍常识的内容,并追加了部分其他内容。

1946年5月7日的一个下午,战后满目疮痍的东京市中心,其中有一栋在火灾后剩下的残破建筑—白木屋百货商店(当时位于日本桥一带),在建筑物的3楼,大约20名年轻人齐聚一堂,创立了SONY株式会社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在创立者中,当时的井深大先生38岁,我25岁。战争年代,我与井深先生相遇相知,从友情发展为直至今日的长期信赖关系。倘若没有这段良缘,这本书可能也不会存在。能与井深先生邂逅,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能与井深先生一起工作,让我感到衷心喜悦。

正是有了以井深先生为代表的SONY历代经理、员工以及我的前辈、友人的关怀、指导和协助,才成就了今日的我。难以用语言表达我的谢意。

在SONY创立40周年纪念日的一周后,我和妻子良子庆祝了我们35周年的结婚纪念日。良子是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优秀伴侣,时常向我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社交方面,她也是个出色的“贤内助”,妥善处理着我与海内外各界友人之间的关系。此外,我的孩子们也理解我这个父亲,使我能够专注于事业。

我能获得今日的成就,承蒙于无数人的帮助。每当想起这些,都让我不禁感谢上苍。

本书的完成过程亦是如此。下村满子小姐与埃德温·莱因戈尔德先生怀着满腔热情,不嫌厌烦地对我的漫长描述进行记录、整理,查阅海量资料,最终成书。对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不少SONY的相关人员也不辞辛劳,参与进行了资料收集等工作,我也要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从另一方面来说,本书得以出版问世,归功于上述各界人士的努力付出。

1986年12月

盛田昭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22: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