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曼迪斯著的《高盛危机即将到来》要讲的,就是一个企业文化如何慢慢漂变的故事。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一窥高盛全景的有趣经历,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企业领导和经理人在致力于实现组织目标时,面临组织结构上、竞争上、科技上,以及立法上的压力时,能够考虑针对这些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会带来危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高盛危机即将到来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史蒂芬·曼迪斯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史蒂芬·曼迪斯著的《高盛危机即将到来》要讲的,就是一个企业文化如何慢慢漂变的故事。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一窥高盛全景的有趣经历,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企业领导和经理人在致力于实现组织目标时,面临组织结构上、竞争上、科技上,以及立法上的压力时,能够考虑针对这些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会带来危险。 内容推荐 全球最负盛名的金融机构之一的高盛,在1979年发布了其传奇般的业务原则,第一条就是“客户利益至上”。但作为高盛曾经的内部人,作者史蒂芬·曼迪斯认为,如今的大多数人都会认同高盛已经悄然偏离了这些曾经赋予它声誉和口碑的原则。 在史蒂芬·曼迪斯著的《高盛危机即将到来》中,曼迪斯将自身经历、外部机构报告和分析等,还有他与高盛的前雇员、批评者、现任或前任的合伙人的访谈内容交织在一起,结合组织漂变这一社会学工具,揭示了高盛是怎样在竞争、法规、科技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压力下,在逐渐成长为一家全球顶级投行的同时,从堪称道德模范变成了遵守法律即可,甚至存在进一步毁灭的危险的。 他更进一步指出,任何组织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需要面对和处理这一问题。本书也从更开阔和更深入的层面,为高盛乃至所有公司提出了解决的纲领。 这部局内人讲述的历史,为那些有兴趣了解和应对组织漂变的商业领袖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视角。 目录 序幕 葬礼 第一章 高盛怎么了 第一部分 高盛的成功 第二章 传奇的业务原则 第三章 合伙人 第二部分 漂变 第四章 重压下的高盛 第五章 变化的信号 第三部分 漂变的加速 第六章 上市的后果 第七章 把道德放在一边 第四部分 高盛的表现 第八章 老调重弹:客户、危机、领导力 第九章 看不到变化的高盛 结论 经验和教训 附录A 高盛和组织漂变 附录B 高盛的分析框架 附录C 部分曾担任公职的高盛雇员和说客 附录D 高盛IPO时各合伙人持股价值 附录E 高盛的公共服务历史 附录F 高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附录G 高盛大事年表 附录H 高盛的文化和治理结构 致谢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高盛怎么了 “日益强盛的高盛”,这是2007年2月《财富》杂志一篇文章的标题。“华尔街上的优秀有两个等级:低的叫优秀,高的则叫高盛。”这篇文章的作者尤瓦尔·罗森伯格如是写道,“高盛是公认最优秀的超大型投行,而且在《财富》杂志2006年度‘全美最受尊敬公司’榜单当中,高盛是整个证券行业唯一一家榜上有名的公司(位列第18名)。”罗森伯格认为,高盛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凭借的是所拥有的人才素质及其所提供的激励机制。他写道:“长期以来,这家投行因致力于招募最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而蜚声业界。所以难怪,高盛去年12月因为发放了165亿美元的巨额薪酬奖励而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平均下来,高盛每位员工可以拿到62。2万美元的奖金。”写到这里,罗森伯格还不过瘾,又道:“榜单公布的数月以来,高盛的卓著声名更是越发熠熠生辉。” 然而,仅仅两年过后,高盛便被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淹没,而且还成为一系列指控、调查、国会聆讯,以及民事诉讼的对象(更不用说深夜档脱口秀节目争先恐后地拿高盛开涮了)。各界均对高盛横加指责,批评高盛做出了一系列不负责任、有失检点、伤天害理,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滚石》杂志著名撰稿人马特·泰比曾在《滚石》杂志有一段精彩评述:“高盛这家全世界最具权势的投行是一只巨大的吸血乌贼。它翻卷的触腕吸附在全人类的脸上,哪里有金钱的味道,它的吸血触腕就会无情地伸向哪里。”可想而知,这下愤怒的村民们要燃起火把,举着钉耙,逐渐聚到街头了(“占领华尔街”抗议运动随即于2011年爆发)。尤其让社会公众与政界要人对高盛出离愤怒的是,高盛被指早就预料到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却抓住时机做空市场来赚钱。(高盛对此表示否认。)此外,高盛还被曝向客户大力抛售有问题的证券产品,而且连高盛自己的高管都曾在一封电子邮件当中把这些证券产品形容成“狗屁垃圾项目”。问题因此出现了:高盛的所作所为到底是否有失检点、有悖道德,或者有违法律呢? 尤其让一些员工难过的是,高盛被指责不再奉行其金科玉律般的业务原则第一条:“客户利益至上”。一直以来,这一条作为重要的原则组成部分,奠定了高盛独有的企业文化的基石。这样的企业文化为高盛对客户的职责与服务水平提出了一个极高的标准,而且被高盛奉为制胜之道。高盛一位合伙人在2006年的一份哈佛商学院教学案例当中指出了这一点,同时他还说道:“我们的银行家们与我们的竞争对手乘坐的是同一班飞机、住同一家酒店;许多情形下,我们与竞争对手所拥有的客户也是一样的。所以,说到底,把我们与其他公司区别开来的,还是我们的执行能力和文化……说我们的文化有多重要,就是这个意思——企业文化就是联结我们大家的黏合剂。” 有些批评声音把矛头指向了高盛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行为,并认为这一系列行为是高盛的企业文化已经改变的证据。也有人认为“太阳之下,并无新事”,高盛从来就是权势与金钱的狂热追逐者,只不过,靠着街头巷尾关于高盛全心全意为客户的动人传说,以及热心公共社会服务的耀目光环等,高盛把这一点掩盖得很好而已。 与此同时,高盛许多现任和前任员工纷纷激烈地回应,高盛的文化不曾改变,高盛仍然一如既往地严格恪守着包括客户利益至上等在内的各项业务原则。他们举出公司在客户业务上名列前茅的市场份额以及高盛的职位在投行界最为炙手可热等事实作为证据。他们质问道,要是真出了什么问题,公司的表现又怎么可能如此出色呢?事实上,2006年《财富》杂志的“全美最受尊敬公司”榜单当中,高盛排在第18位,但在2010年,也就是次贷危机过后,高盛上升到了第8名。2012年曾有一次针对MBA(工商管理硕士)学生的调查,问及他们最希望受雇的企业,高盛位列第7(金融机构当中排名第一)。而且,即便在遭受了所有那些负面新闻的冲击之后,高盛仍然在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业务当中占据领先的市场地位,比如在并购咨询业务领域,高盛在2011年和2012年皆位居第一。P1-3 书评(媒体评论) 有好几位作者都解答过有关高盛的文化是怎样在1999年之后发生了变化的问题,但没人能像史蒂芬·曼迪斯写得这么巧妙…… ——《华尔街日报》 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对高盛感兴趣的人会发现本书的附录十分有用,其中包括了高盛的历史和高层管理者的小传。 ——《纽约时报》 了不起的作品。 ——《金融时报》 引人注目…… ——《经济学人》 一本有用又有趣的书。如果你对华尔街大公司里的生活一无所知,这本书会告诉你。 ——《财富》 本书……严肃而缜密地描绘了高盛的文化…… ——《彭博商业周刊》 如果你对商业和金融的世界、历史或是组织生态感兴趣,那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出版人周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