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我的童年岁月 老照片中的童年 我的小学时光 七八岁学唱戏 童年居京片忆 20世纪30年代的儿童照 封存多年的记忆 念私塾 我的童年在江安 儿时趣事 当年,我们是一对小花童 童年的第一次旅行 两张照片的思念 我的童年回忆 大明湖的童趣 童年纪事 童年的朋友 我童年时的小镇——凤翔 童年琐忆 哥哥的花衣裳 我的童年在“东风” 童年的游戏 外公题诗的童年照片 我的小学 赤脚童年 童年的一张“老照片” 我的小学记忆 近半个世纪前的“小红花”照 1972年夏:我 童年照片的背后 1975年:姐姐哥哥与我 天真的童年照 想象山外的世界——童年读书杂忆 幼儿园往事 童年的我和妈妈
精彩页 从记事起我就知道饥寒困苦。那时我在天津南市贫民区一个三不管九道弯的大杂院里住。我从记事起就知道学本事挣钱养家。七个孩子加父母共九口人,睁开眼就得要吃要喝呀!光靠父亲卖糖葫芦难保一家温饱。我是小不点儿,又瘦又小,去砸核桃,去蛋厂打鸡蛋,去装火柴,到毛织厂捡线头,或者给有钱人家做零活,给老爷太太捶腰砸腿……反正有活就干,为了挣点钱帮助爹妈过日子,一家吃饱饭。 那年月女孩子挣钱可没有好路可走哇。我决定学唱戏,像堂姐那样,台上花枝招展唱好戏露脸,台下人人喜欢能吃饱穿暖挣钱。自己的道路选择好了,我就天天去二伯母家。首先是给二伯母干活,跟二伯父和姐姐学戏。先学好吃苦受累,才能唱出“嘎崩脆”的好角儿。 冬天练功,姐姐说:“脱下棉袄来!”我就赶快脱下棉袄。十冬腊月呀,伸不出手来。姐姐推开屋门,向院里泼了一盆水,立即冻成了冰。姐姐说:“小凤快跑圆场。”我穿着单衣,猛地出了屋在冰上跑圆场,跑得满身发热,手指头冻得紫红,姐姐不叫停不敢进屋。夏天三伏最热了,姐姐想看看我的功,让我在院里练,在太阳底下还要加上两件衣服。唱戏的不怕冷,不叫热,上了台再冷也不能穿棉袄,再热也要穿上戏装厚衣服,这叫练意志。 小时除了演小角色,在后台还要讨人喜欢,眼里有活,心里有数。记得七八岁在天津南市“大舞台”跟着堂姐唱戏,这个“大舞台”可是好角占领的大戏院,是彩头班,演连台本戏《西游记》,主演梁一鸣演唐僧,朱小义、李仲林演孙悟空。一天梁一鸣来晚了,大家七手八脚伺候着他赶场。梁一鸣他误了场,扮戏着急,发脾气说:“快!拿衣服。拿靴子。”大家手忙脚乱。他脚登上靴子没扎靴子带,就要上场了,靴子带还没扎上怎么行啊?我赶快过去,双手扶地趴在地上说: “梁老师您登在我背上扎靴子带吧。快要上场了!”梁一鸣果然脚踩在我的背上扎好靴子带上了场。这件小事可算是有眼力,后台老板老夸我。姐姐是唱刀马旦的,她脾气大,我做了好事她高兴,可不当面夸我。她说: “戏班的能耐是靠有心人吃苦受罪,不能靠门户、家族,不能靠外快吹捧。小凤有点心眼是我打出来的,这叫长心真干才能吃饱饭。”为了挣钱,我能吃苦,也听大人话。 旧社会小演员跟师父闯江湖,到处流浪,跑码头搭班唱戏,或者参加财主的班。财主有自己的戏园子,前后台都是他的。这种财主班剥削克扣艺人最凶最狠,因为大都是依仗官势,财主本身就是地混子。 我为了一家人温饱跟着母亲闯荡江湖,走到哪儿唱到哪儿,那真是为了吃饭见人就下跪,走遍天下都受罪呀!有评剧班好说,进后台给祖师爷磕个头,报出自己戏折子值多少钱的份子,这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讲真本事。没有评剧的地方,那就得随着地方上的戏种唱戏。 记得在大西北兰州、西安等地,原来只有一个评剧团,主演嫁了人散了班,我就在秦腔班里唱,跟着演个丫鬟、宫女,跑大兵,扮个傻小子抹一脸黑,演个店家画个三花脸。为了吃饭叫演什么就得演什么,还得认真好好干,不敢有一点调皮捣蛋,要不就被辞退了。 有次去山东烟台、济南、青岛,评剧班散了,我去海边撂地卖唱。我在山东梆子班唱过,河北省石家庄丝弦班唱过,河北梆子班也唱过,为了吃饱饭什么班都搭、都敢唱,同时也真练出了本事,长了胆子。 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像一本纸张发黄但从容安详的旧书,虽不被人注意,却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我的童年不经意在它的文字中间穿行,留下不少值得记忆的童趣,印象最深的要算在师大二附小和“静生生物调查所’'度过的日子。 1934年我七岁(图1),正是该上学的年龄。母亲和我当时住在济南五舅家中,母亲希望我回北平读书,于是请住在北平的朋友帮助找学校,并代租一处离学校较近的住所。夏天,当我们回到北平时,这些事都已办好。学校选在北京师大第二附小,租住的房子就在学校的斜对面,上学极为方便。P19-22 导语 在《老照片》陆续出版20年之余,我们冀望与更多的青少年读者一起成长,通过共同翻看《老照片》开阔阅读视野,增长人生阅历,增添人文情怀。 《童年的朋友》、《我童年时的小镇——凤翔》、《童年琐忆》、《哥哥的花衣裳》、《我的童年在“东风”》、《童年的游戏》、《外公题诗的童年照片》……老照片编辑部编的《我的童年》是《老照片》温情系列图书的一种,辑录了已刊《老照片》中关于童年的文章三十五篇。 序言 1996年底,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丛书 一经面世,即以别开生面的图书样式、回望历史的 新颖视角,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并引发了风靡全 国的“老照片文化热”。《老照片》的成功出版, 开启了中国出版业的“读图时代”.相继被业内权 威媒体评选为:新中国出版业五十件大事;1978— 1998二十年难忘的书;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 的300本书;共和国60年60本书。 作为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老照片》以“定 格历史、收藏记忆”为己任,至2018年4月,已出版 了118辑,共刊出各种历史照片一万余幅,相关的文 字一千万余言。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百多年来中 国人的生存与发展,留下了一份形象而鲜活的记录 。《老照片》出版20余年来,这些带有个人记忆温 度的文章受到大众读者的喜爱,年长的读者借此印 证经历过的历史,回忆过往的岁月;而青少年读者 借此从中国社会的变迁中,仰望历史的星空,感受 普通民众细腻的家国情怀。 为此, 《老照片》编辑部相继编辑了温情系 列图书八种:《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老 师》《一封家书》《我的童年》《我的同学》《我 的故乡》《我们的节日》。其中有些文章从已刊《 老照片》中精心挑选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温暖篇 章,文字质朴平实,感情自然真挚。还有一些文章 ,按照《老照片》的一贯格调,另约稿、辑录了众 多名家的作品。如《一封家书》收录了傅雷《写给 儿子傅聪的信》、曹文轩《爸爸愿意哄着你长大》 等表现父爱的书信;也收录了林薇《写给儿子的两 封信》表现母爱的信札,这也是林薇之子、作家止 庵首次授权出版。《我的老师》收录了汪曾祺《沈 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这篇文章选自本社出版的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我的故乡》收录了沈 从文《老伴》、贾樟柯《忧愁上身》,让我们在故 乡的山川异路中怀想起青春岁月;《我们的节日》 收录了冯骥才《年夜思》、迟子建《关于年货的记 忆》,唤起我们对传统节日的许多遥远叉美好的回 忆。 在《老照片》陆续出版20年之余,我们冀望与 更多的青少年读者一起成长,通过共同翻看《老照 片》,开阔阅读视野,增长人生阅历,增添人文情 怀。 我们期待这套温情系列,为每位读者开通一条 重温往事的时光隧道,大家在历史时空的穿梭中, 向美好的回忆致敬,并从中领略人生旅途中的不同 风景。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内容推荐 老照片编辑部编的《我的童年》是《老照片》温情系列图书的一种,辑录了已刊《老照片》中关于童年的文章三十五篇,其中有著名学者张鸣的回忆文章《我的小学》、傅国涌描写他童年时读书历程的文章《想象山外的世界——童年读书杂忆》、新凤霞撰述的她童年时期学唱戏的经历《七八岁学唱戏》以及李南央的《童年琐忆》等,感情真挚丰沛,文字质朴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