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工开物/线装中华国粹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明)宋应星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线装中华国粹”系列精选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最全面、最细致、最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并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本书是其中的《天工开物》分册,由宋应星著,周游译注。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内容推荐

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书中提及的众多理论和丁艺技术,都遥遥领先于当时的西方。

本书是《天工开物》的注译本,由周游译注。

目录

原序

卷上

乃粒第一

 总名

 稻

 稻宜

 稻工

 稻灾

 水利

 麦

 麦工

 麦灾

 黍、稷、粱、粟

 麻

 菽

粹精第二

 攻稻

 攻麦

 攻黍、稷、粟、粱、麻、菽

作成第三

 盐产

 海水盐

 池盐

 井盐

 末盐、崖盐

甘嗜第四

 蔗种

 蔗品

 造糖

 造白糖

 造兽糖

 蜂蜜

 饴饧

膏液第五

 油品

 法具

 皮油

乃服第六

 蚕种

 蚕浴

 种忌

 种类

 抱养

 养忌

 叶料

 食忌

 病症

 老足

 结茧

 取茧

 物害

 择茧

 造绵

 治丝

 调丝

 纬络

 经具

 过糊

 边维

 经数

 花机式

 腰机式

 结花本

 穿经

 分名

 熟练

 龙袍

 倭缎

 布衣

 臬著

 夏服

 裘

 褐、毡

彰施第七

 诸色质料

 蓝淀

 红花

 造红花饼法

 附:燕脂、槐花

卷中

五金第八

 黄金

 银

 附:朱砂银

 铜

 附:倭铅

 铁

 锡

 铅

 附:胡粉

 附:黄丹

冶铸第九

 鼎

 钟

 釜

 像

 炮

 镜

 钱

 附:铁钱

锤锻第十

 治铁

 斤、斧

 锄、铸

 锉

 锥(钻)

 锯

 刨

 凿

 锚

 针

 治铜

陶埏第十一

 瓦

 砖

 罂、瓮

 白瓷附:青瓷

 附:窑变、回青

燔石第十二

 石灰

 蛎灰

 煤炭

 矾石、白矾

 青矾、红矾、黄矾、胆矾

 硫黄

 砒石

卷下

杀青第十三

 纸料

 造竹纸

 造皮纸

丹青第十四

 朱

 墨

 附:诸色颜料

舟车第十五

 舟

 漕舫

 海舟

 杂舟

 车

佳兵第十六

 弧、矢

 弩

 干

 火药料

 硝石

 硫黄(详见《燔石》章)

 火器

曲蘖第十七

 酒母

 神曲

 丹曲

珠玉第十八

 珠

 宝

 玉

 附:玛瑙、水晶、琉璃

试读章节

原文

凡稻种最多。不黏者禾日粳①,米日粳;黏者,禾日徐,米日糯。南方无黏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黏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日浏阳早,短芒者日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②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③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日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夏种冬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④初禾,耕治老膏田⑤,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噗⑥干无忧。此一异也。

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注释

①粳:粳稻。

②社种:社日浸种。古时以立春(农历正月初)、立秋(七月初)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秋社。此处指春社,时在春分之前。

③稿:秸秆。

④刈(yi):收割。

⑤老膏田:原来的肥沃之田。此指稻茬田。

⑥噗(h6n):曝晒。

译文

稻的品种最多。不黏的稻叫粳稻,米叫粳米;黏的稻叫徐稻,米叫糯米。南方没有黏黄米,酒都是用糯米酿造的。本来属于粳稻的一种但晚熟而带黏性的米俗名叫“婺源光”一类,不能用来酿酒,只能用来煮粥,这又是一个稻种。稻谷外形有长芒、短芒江南称长芒稻为“浏阳早”,称短芒稻为“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粒等多种。其中稻米的颜色有雪白、淡黄、大红、淡紫和杂黑等多种。

浸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叫作社种这时遇到天寒,有被冻死而不生长的,最晚在清明以后。播种时,先用稻草或麦秆包好种子,放在水里浸泡几天,等发芽后再撒播到田里。苗长到一寸多高,就叫作秧。稻秧长到三十天后,即可拔起分栽。如果稻田遇到干旱或者水涝,都不能插秧。育秧期已过而仍不插秧,秧就会变老而拔节,这时即使再插到田里,也不过长几粒谷,不会再结更多谷实了。通常一亩秧田所培育的秧苗,可供移栽二十五亩稻田。

稻秧分栽后,早熟的品种大约七十天就能收割粳稻有“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各地的品种叫法多样,难以尽述,最晚熟的品种要经历整个夏天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才能收割。至于冬季播种,仲夏就能收获的,那是广东南部的稻,因为那里终年没有霜雪。

如果稻田缺水十天,就有干旱之忧。夏种冬收的稻,必须种在有山间水源不断的田里,这种稻生长期较长,土温也低,不能催苗速长。靠近湖边的田地,要等到夏季洪水过后,大约六月份才能插秧。育这种秧的稻种要在立夏时节播种在地势较高的秧田里,以待农时。

南方平原地区,多是一年两栽两熟的。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不是粳稻之类。六月割完早稻,翻耕稻茬田,再插晚稻秧。晚稻秧在清明就已和早稻秧同时播种。早稻秧一天缺水就会死,而晚稻秧经过四、五两月,任凭曝晒和干旱都不怕,这是件奇怪的事。

种晚稻遇到秋季多晴天时,就要经常不断地灌水。农家如此勤苦,是为了酿造春酒的需要。稻缺水十天就会死掉,于是育出一种旱稻,属于粳稻但不黏,即使在高山上也可插秧,这又是件奇怪的事。还有一种香稻,由于它有香气,通常专供富贵人家享用。但它产量很低,也没有什么滋补,不值得提倡。

P8-10

序言

《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书中提及的众多理论和丁艺技术,都遥遥领先于当时的西方。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代学者宋应星。宋应星,字长庚,明代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北乡雅溪牌坊村(今宋埠镇牌楼宋村)人。其曾祖父宋景,明正德、嘉靖年问累官吏、工二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人为左都御史。祖父宋承庆,字道征,县学禀膳生员。父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庠生。宋应星弟兄四人,胞兄宋应升,同父异母兄宋应鼎、弟宋应晶。

幼年时期,宋应星与兄宋应升同在叔祖宋和庆家塾中读书八年,他勤奋好学,资质特异。一次因故起床很迟,应升已将限文七篇熟读背完,他则躺在床上边听边记,等馆师考问时,他琅琅成诵,一字不差,使馆师大为惊叹。年纪稍大,宋应星肆力钻研十三经传,至于关、闽、濂、洛各理学学派,也都能掌握其精义脉络之所在。学古文则自周、秦、汉、唐及《史记》《左传》《战国策》乃至诸子百家,无不贯通。

万历四十三年(1615),与兄宋应升同举江西乡试,两人同榜考中举人,宋应星名列第三。当时全省有一万余人应试,在考中的109人中,奉新只有宋应星兄弟二人,故有“二宋”之称。同年冬,他俩赴京师参加次年春天的全国会试,结果没有考中。事后得知有人舞弊,状元的考卷竟是别人代作。天启元年(1621),宋应星兄弟又一次上京赶考,仍未考中。此后,他对功名的热衷逐渐冷淡下来,开始将主要精力用于游历考察,总结各地农业和手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为编纂一部科技巨著积累资料。

崇祯七年(1634),宋应星任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崇祯九年(1636),撰《野议》,著《画音归正》。崇祯十年(1637)四月,写成《天工开物》,刊出;六月,著述《论气第八种》;七月,写作《谈天第九种》。崇祯十一年(1638),改为福建汀州府推官。崇祯十四年(1641),调升亳州知州,崇祯十五年(1642),改任滁和道南瑞兵巡道,创作《思怜诗》。崇祯十七年(1644)夏,甲申之变,明朝覆灭,清兵人关,他即弃官归里,以文字著述自娱,遂不复出。

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后,无力出资刊刻,幸而老友涂绍煌伸出援手,资助刊刻于南昌府。这便是该书的初刻本,简称“涂本”。清朝顺治年间,福建书商杨素卿刊刻第二版《天工开物》,促进了此书在整个清代的流传,并为社会提供了一部标准的科技读物。康熙中期至乾隆年间,清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天工开物》一度遭逢厄运。乾隆三十八年(1775)修《四库全书》后,发现《天工开物》中有“北虏”“东北夷”等反清字样,而宋应星胞兄宋应升的《方玉堂全集》中有更多的反清内容而被列为禁书,因此《四库全书》没有收录《天工开物》。乾隆末期至嘉庆、道光年后,有逐渐解禁的趋势,公开引用《天工开物》的清人著作也逐渐增多。到了同治年间,又出现了清人引用《天工开物》的高潮。二十世纪以来,《天工开物》继续受到重视,成为研究中国历史及传统科学文化所必须参考的读物。

《天工开物》不仅在近三百年的中国国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影响力还传播到了国外。十七世纪末,此书由商船带到日本,引起学者注意,竞相传抄,并陆续从中国进口。明和八年(1771),大阪的菅生堂刊行和刻本《天工开物》,称为“菅本”。《天工开物》还在十八世纪引起朝鲜学者的重视,汉文原著在朝鲜流传甚广。此外,《天工开物》也在十八世纪时就传到了欧洲,首先是法国,在今巴黎的国家图书馆中藏有早期“涂本”和“杨本”两个版本,欧美其他国家大图书馆现也有藏本。目前《天工开物》已成为世界科技名著并在各国流传,凡研究中国科学文化史者,无不引用此书,且都给以高度评价。日本的三枝博音和薮内清分别把《天工开物》视为“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和“足以与十八世纪后半期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相匹敌的书籍”。

涂本《天工开物》分为上、中、下三卷,各装订一册,印以竹纸。全书共十八章,约八万五千七百字,其中上卷有六章,分为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中卷有七章,分为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下卷有五章,分为五金、佳兵、丹青、曲蘖、珠玉,涉及工农业各生产领域。全书《乃粒》开始,以《珠玉》殿后,是作者有意安排,即《原序》所言“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但从各章现有次序看,作者似乎未及考虑有关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逻辑上讲,谈金属工艺时,应先讲冶炼,接着是铸造,但事实上是铸造及锻造二章放在了冶炼章之前,且二者中间还插入了不相干的《舟车》,另外金工三章分置于不同卷内。其次,讲谷物种植的《乃粒》之后,当接以介绍谷物加工的《粹精》,而实际上又被衣料及染色二章隔断。此外其他地方亦有安排不符逻辑之处,可能是作者当初交付出版时太过匆忙,来不及推敲书中各章次序安排。因此本书对《天工开物》的十八章重新做了排列。

上卷:乃粒、粹精、作咸、甘嗜、膏液、乃服、彰施。

中卷:五金、冶铸、锤锻、陶埏、燔石。

下卷:杀青、丹青、舟车、佳兵、曲蘖、珠玉。

本书以涂本为底本,并参照相关书籍对其中可推敲处做了对比考证,对错讹字做了改正,对可商榷字句也做了相关说明。至于作者某些观点之对错,则力求还原作者本意,供读者思考。由于译注者能力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9: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