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四军在江阴(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江阴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江阴及周边地区长期浴血抗战,作出了重大的历史功勋。但是,至今还没有一部《新四军在江阴》的专著问世。徐泉法主编的《新四军在江阴(精)》的编写出版,填补了江阴新四军研究的空白,对广大读者了解新四军在江阴的英勇史诗,提供了一部可读可信的范本。

内容推荐

徐泉法主编的《新四军在江阴(精)》主要反映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江南一带(着重描写在江阴地区)的革命抗日武装力量——新四军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本书通过大量老同志的回忆文章,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中国人民所度过的艰苦卓绝的难忘岁月。本书还附有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有一定的参考研究价值。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新四军东进前的江阴(1937.7—1938.9)

 一、目军进攻江阴与国民党军的抵抗

1.国民党军在江阴的布防

2.国民党军在江阴的抵抗

 二、曰军在江阴的暴行

1.日军在江阴东部村镇的野蛮罪行

2.日军在江阴主要战场周围村镇犯下的暴行

3.日军占领江阴主要城镇后的罪行

 三、江阴人民的奋起抗争

1.各地民众的主动抗击

2.民间组织的群体抗击

 四、各地抗日武装的建立与斗争

1.澄东地区以朱松寿为代表的地方抗日武装与活动

2.澄西地区以梅光迪为代表的地方抗日武装与活动

3.江阴东北乡以陆尔康为代表的地方抗日武装与活动

 五、中共澄锡虞工委在江阴创建抗日基地

1.忠救军收编江阴地方抗日武装

2.中共澄锡虞工委争取朱松寿部的工作

3.邬墩兵变和成立“苏浙人民抗日自卫军”

第二章 新四军武装开辟江阴(1938.9—1940.11)

 一、新四军侦察东进与江抗3路组建

1.新四军第2团东进江阴

2.朱松寿重整抗日力量

3.江抗3路在茅山诞生

 二、江抗东进在江阴境内的军事活动

1.叶飞率领江抗东进抗日

2.江抗在祝塘反击忠救军

3.江抗在顾山打垮忠救军进攻

4.江抗在长泾与日军作战

5.师级规模对抗与吴焜牺牲

6.陈毅到江阴与西石桥整训

 三、江抗开辟江阴抗日根据地

1.谭震林从皖南到苏南东路

2.新老江抗会师澄锡虞

3.江抗对沙洲沿江地区的开辟

4.挺进纵队打开澄西局面

5.江抗设立办事处

6.江阴地方抗日武装的发展与壮大

7.江抗在华士整编

第三章 新四军与江阴地方党组织(1938.1—1941.6)

 一、江阴党组织的恢复

1.王雨化在桐岐建立党组织

2.刘培善在西石桥建立党组织

3.于玲在祝塘建立党组织

4.戴钊在顾山、北建立党组织

5.包厚昌在石牌等地建立党组织

6.毛英在长寿建立党组织

 二、江阴地区4个县委的建立

1.中共澄西县委的建立

2.中共江阴县委的建立

3.中共虞西县工委的建立

4.中共沙洲县委的建立

 三、活动在江阴地区的上级党组织

1.中共澄武锡工作委员会

2.中共澄锡虞工作委员会

3.中共东路特别委员会

4.中共江南区委员会

 四、江阴共产党员站在抗日最前列

1.带头参加主力部队

2.担任基层党政领导

3.在常备队和民运工作队当骨干

4.艰苦拼搏勇于牺牲

第四章 新四军为巩固江阴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0.11—1941.6)

 一、江阴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建设

1.江阴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2.江阴抗日群众组织相继成立

3.江阴地方抗日武装的上升

4.江阴财政经济工作的开展

5.江阴抗战文教卫生事业的兴起

 二、保卫江阴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斗争

1.与忠救军暗杀党的斗争

2.挫败忠救军王文甫部的进攻

3.开苏南东路“歼灭战之先声”的桐岐战斗

 三、新四军第6师在江阴成立

1.皖南事变爆发后部分突围将士抵达江阴

2.江阴军民声讨国民党顽固派的杀戮罪行

3.新四军第6师暨18旅成立

第五章 新四军在江阴的反“清乡”斗争(1941.7—1942.6)

 一、日伪军在江阴发动“清乡”

1.日伪军“清乡”计划的出笼

2.“清乡”行动的精心准备

3.残酷“清乡”的全面展开

 二、日伪军“清乡”的罪行

1.残酷迫害抗日军民

2.费尽心机掠夺经济

3.大肆搜刮民众钱财

 三、新四军第6师18旅的反“清乡”斗争

1.保卫沙洲战略通道的反“清乡”斗争

2.澄锡虞反“清乡”斗争的新方针

3.澄锡虞党政军机构的撤离

4.新四军第6师师部率主力突围西撤

5.警卫1团重返沙洲反“清乡”

6.澄西开展“四大运动”支援反“清乡”

 四、粉碎国民党顽军的夹击阴谋

1.新四军反击日伪顽军夹击的战斗

2.西石桥反顽战斗重创顽军

3.新四军第6师师部暨18旅和澄西党政机构北撤

五、江阴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伪军

第六章 新四军重返江阴的斗争与抗战的最后胜利(1942.7—1945.9)

 一、新四军重返江阴“清乡”区的斗争

1.新四军小型武装的斗争

2.中共江阴地下党组织的联络与恢复

3.隔江领导与策划的隐蔽斗争

 二、新四军在江阴的局部反攻

1.日伪军穷途末路疯狂加害无辜民众

2.渡江南下奇袭日伪军

3.军民投入反攻斗争

4.积极发展地方抗日武装

 三、新四军迎接大反攻夺取江阴抗战的最后胜利

1.开展统战工作扩大抗日统一战线

2.中共江阴地方组织与抗日民主政权的重建

3.新四军在江阴的反攻与最后胜利

附录

大事记

人物传略

抗日战争时期江阴烈士名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新四军东进前的江阴(1937.7—1938.9)

2.日军在江阴主要战场周围村镇犯下的暴行

(1)花山北麓相关村庄

以“花山兵营”著称的国民党军花山驻地周围村庄,因广大官兵顽强抵御日军,坚守阵地,拼战多日才撤离,日军侵占花山后大肆报复,对当地群众恣意烧杀,备加凶残和野蛮。

在花山北麓曹鲍村,有块题为“兵燹灾民”的石碑,刻下了该村1937年12月4日(农历十一月初二)42名村民被曰军活活烧死的名单。他们是怎样惨遭日军杀害的呢?——12月3日,100多个日兵闯进只有20多户、30多间房屋的曹鲍村。日军从挨门逐户搜查中,发现有件废弃的旧军装而引起怀疑,就将村上所有男女老少关进村民曹士云家的两间碾屋里。第二天下午,日军把碾屋里的妇女和小孩驱赶到村西的土岗上,另将42个男子(其中6个是外地来此避难的)用绳背靠背捆绑在一起,锁进村民周林根家的两间茅屋内。日军在屋子四周堆满木板、柴草,随即浇上火油放火焚烧,茅屋内外顿时一片哭叫声。此际,青年曹云才等4人奋力挣断绳子,推倒墙壁,冲出火房,丧心病狂的日军见了曹云才等人就用刺刀猛刺,又把他们推入火海。这天,除汤艺宝、周阿兴两个男孩逃出火海而幸存外,其余村上所有在家男子全被烧死或被打死。据2006年8月实地调查,曹鲍村被日军打死的村民共有6人。日军走后,遇难者亲属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将已无法辨认的尸体集中埋葬在村前小河北岸的土岗上。翌年春天,亲属们集资在墓旁竖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兵燹灾民”4个大字,碑左刻“民国二十六年阴历十一月初二日受灾”和“经手人曹金才、曹林根同立”等字。石碑分4列刻上36位死难者的姓名、年龄。原碑于1963年由江苏省阶级教育展览馆运至南京朝天宫,作永久性陈列。

12月30日夜,10多个日兵进入三面环水的转奚村,他们兽性大发,将村里18间民房放火烧毁,把27个村民先后杀死。日军还恣意奸淫,糟蹋妇女。有个日兵见到年轻女子卫二妹欲行强奸,卫二妹拼死反抗,日兵就用刺刀向对方猛扎,卫二妹立即倒在血泊之中。她的一个仅3岁的儿子,也被嗜血成性的日兵摔死。在鲍锦才家,4个日兵似群畜生,对鲍锦才的妹妹鲍锦妹、妻子奚氏、嫂嫂韩氏,以及一位外地来村避难的女教师先后施行奸淫。

当夜,这伙日军又闯入朱家村、谭家桥、胡家村等小山村作恶。在朱家村,日军发狂地连续杀死15个村民,将村里10多间房屋举火烧毁。另有蒋阿狗、汤锡林、陆汝坤等3人,被日兵用军刀砍成残废。谭家桥、胡家村两个村的几十个村民,这天晚上分别避宿在胡仲安、胡和根兄弟俩的屋子里。日军进入胡家村时,犬声不绝,胡和根闻声想外出探个究竟,刚开门就碰到前来搜索的日兵,胡被一刀刺进胸膛,立刻倒地死亡。接着,日军屠刀乱舞,把在胡和根家避难的10多个男女全部杀死。紧接着,日兵又踢开胡仲安家大门,避宿在屋内的Io多个男女一个个被拉出杀害。其中有个15岁的陆宝金被劈去半个脑袋,陆汝川被连戳11刀。尤其令人发指的是,屋内胡宝华的年轻妻子沈氏,已怀孕八九个月,那日兵就将沈氏强拉到屋前场上。扯掉她的裤子,将她活活踢死。在谭家桥、胡家村不过两个小时,日军就焚毁48间民房,残酷屠杀30多个村民,其惨烈场景,难以述说!P18-19

序言

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由江阴市政协组织编写的《新四军在江阴》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献给抗战胜利70周年的重要礼物,我们为之感到欣慰。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江阴及周边地区长期浴血抗战,作出了重大的历史功勋。但是,至今还没有一部《新四军在江阴》的专著问世。本书的编写出版,填补了江阴新四军研究的空白,对广大读者了解新四军在江阴的英勇史诗,提供了一部可读可信的范本。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扼守长江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江阴是中国共产党在江南最早创建抗日武装的地区之一,是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也是江抗的发源地、新四军第6师的诞生地,更是新四军东进北上的重要通道。新四军陈毅、谭震林、叶飞等高级将领,在江阴东征西战,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江南区党委、江南行政委员会、新四军第6师师部等党政军领导机关,长时期流动驻扎在江阴绿树掩映的村落里。新四军编印的《东进报》、《大众报》、《前进报》也从江阴乡村发往苏南各地。江阴特定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新四军在江阴的斗争更为激烈,作出的贡献更为巨大:第一,建立东路抗日根据地。从1938年9月开始,新四军历经三次武装开辟,建立了以江阴为中心的东路抗日根据地,特别在江阴建党、建政和发动群众等方面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第二,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1939年10月江抗在西石桥整编,1941年3月新四军第6师在祝塘成立,在江阴抗战史上都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第三,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有效歼灭了侵略军的有生力量。其中桐岐歼灭战更是打出了军威,陈毅代军长致电祝贺,在东路抗战史上都是令人骄傲的战例。

八年抗战中,江阴人民把新四军看作自己的子弟兵,全力以赴地支持和真心实意地拥护新四军。他们把最宽敞的房子让给新四军宿营,把最优秀的儿女送到新四军部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掩护新四军将士。新四军指战员英勇抗战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秋毫无犯的纪律和爱民如子的传统,也在江阴人民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美好记忆。

编写历史著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2012年12月,市政协启动《新四军在江阴》编纂工作,邀请徐泉法、田柳、赵谷怀、钱一鸣等四人成立编写组,由徐泉法同志担负主编之职。两年多来,编写组勤于收集资料,虚心向省和无锡市党史专家学习,反复讨论写作提纲和确定编写体例,以史家秉笔直书的气魄精心写作,真实、生动、全面地展现新四军在江阴的战斗历史。初稿完成后,编写组又广泛征求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本书顾问的意见,并作了认真系统的修改和补充。对编写组成员一丝不苟的治史精神,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对省、市党史专家、老干部以及一切关心、支持本书编写出版的单位和个人,我谨代表市政协,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相信,《新四军在江阴》的出版发行,必将对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积极作用。让我们时刻铭记落后必然挨打的历史教训,弘扬传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共同为建设新江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5年8月

后记

为了完整记载新四军在江阴英勇抗日的历史过程,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历史启示,2012年12月,市政协学习文史委组建了《新四军在江阴》编写组,本书编写工作由此正式启动。

在资料征集前,编写组作了分工:田柳同志负责第一章写作及12名人物传略编写;徐泉法同志负责第二章、第三章写作及33名人物传略、江阴抗战烈士名录编写和主要参考书目整理,以及照片资料收集和文字说明编写;钱一鸣同志负责第四章、第五章写作及17名人物传略和大事记编写;赵谷怀同志负责第六章写作及7名人物传略编写。徐泉法同志担任主编,担负全书编写具体事务及审稿修改总责。

怎样征集到丰富的资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考验。编写组A手起家开展工作,先后到祝塘、顾山、长泾、青阳等镇考察新四军战斗遗址,征集各镇编写出版的镇志等书籍,又前往市档案局、市史志办、市公安局档案室以及江阴革命烈士陵园等单位,抄写相关资料。有的编写组成员,翻出上世纪80年代采访新四军老同志的笔记本,从中寻找第一手资料。同时,我们从本地和周边出版的党史、地方志和各类历史著作中得到了许多可贵的资料,这对我们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2014年4月,编写组开始分头写作。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三条原则:第一采用专题表达形式,突出新四军在江阴抗战的阶段性;第二,要写成真实、具体、生动的历史著作,经得起时间和读者的检验;第三,要有资料性功能,便于读者查阅。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设立六章即六个专题和一个附录,附录中有大事记、人物传略和抗战时期江阴烈士名录三部分组成。正史、大事记和人物传略名录集于一书,在江阴党史著作中尚属首次。实现原创一直是我们的最高追求,也是史稿具有生命力的基本要求,尽管这样的标准延缓了写作的进度,但我们依然不改初衷。入选史料的真实性更是我们时时注意的,每逢遇到有不同的提法,我们都停止写作进入辨析考证,直到把事实真相弄清为止。正因为这样,我们发现和纠正了以往史志著作中一些错误记载,提高了本书史料的准确率。送审稿出来后,我们又充分征求和听取了江苏省、无锡市党史专家和老干部及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全书作了一次系统的调整、修改和补充。

回顾本书编写和出版的全过程,我们深深感到,《新四军在江阴》是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市政协学习文史委直接组织和领导本书的编写工作,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原副主任王国中。同志发挥了组织协调和联络沟通的积极作用。本书名誉主任黄满忠同志,顾问肖国衡、刘正明、张衡、常浩如、程彤光、龚伟等同志,从本书写作提纲的调整到审读史稿,都渗透了他们的热情、智慧和汗水,对提高史稿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四军老干部施光华、焦康寿,史志专家苏炳根、肖茂修、邹嘉南、富耀南、徐祖白等同志对本书编写提纲和送审稿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市文化馆原副馆长黄启元同志还对本书文字作了系统润色。市史志办、档案局、公安局、民政局、人武部和祝塘、顾山、长泾、青阳等镇在提供史料方面,作出了贡献。江苏省以及南京、无锡、常州、常熟、张家港、宜兴、靖江等市史志部门,也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本书编写工作。在本书出版之际,谨向上述单位和个人表示真诚的感谢!特别是为了保证新四军在江阴抗战史料的完整性,本书收录了1962年从江阴县划归沙洲县(今张家港市)的9个公社的相关史料,而这些史料,主要参考引用了中共张家港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所著的《中共张家港(沙洲)地方史》(第一卷)中的史料,在此再致衷心感谢!

由于我们编写组成员的水平所限,加上资料征集方面存在的诸多难度,本书难免存在缺漏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史、军史专家不吝指正。

《新四军在江阴》编写组

2015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