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孔子归来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鲍鹏山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本有血有肉、有趣有料的孔子,

一本亦圣亦凡、可敬可亲的孔子。

鲍鹏山所著的《孔子归来》还原了一个有性格、有温度、柔软有趣的孔子,对我们极具生命启发的孔子。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孔子,一本极具现代感的孔子读本。在烦嚣迷惘的今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仍隽永可亲。他的言语,经历数千年的岁月,

内容推荐

鲍鹏山所著的《孔子归来》还原了一个真实、有趣、温暖、可亲的孔子。我们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跋涉,我们看到的,不止是圣人的智慧和强大,还有圣人的脆弱和无奈——无论是面对他人的不幸还是自己的命运,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圣人,有时也是脆弱的。他也会被伤害,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他和我们一样以血肉之躯面对世间刀剑。但正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我们才能拥抱他,感受他的体温和心跳。天不生仲达,万古如长夜。他在我们的文化上是如此重要,沁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可是,圣人亦是凡人,我们在书里,能真切感受到孔子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圣贤之师拔节的声音,看到他一生的跋涉和努力,看到他的喜怒哀乐,看到他的所言所行,对我们今人巨大的启示。

目录

一 圣诞传奇

二 孤儿寡母

三 好学少年

四 一场私学万世师

五 忍无可忍

六 苛政猛于虎

七 智者不惑

八 就是恶

九 孔颜乐处

十 人就是天命

十一 天下无贼

十二 攘外安内

十三 好德不如好色

十四 圣者不避世

十五 大德容众

十六 大爱大恨

十七 仁者的义务

十八 高人生

十九 天下英才

二十 哲人千古

后记 我爱孔夫子

试读章节

孔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是极受尊重和推崇的。他是道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道德和信仰的文化核心。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在,他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灵密码。可以说,在空间上,他是无远弗届的;在时间上,他又是无时不在的。

但是,在20世纪,一生颠沛造次的孔子在逝世两千多年后,又遭遇了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第一次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的“批林批孔”。在这两次运动中,孔子都成了当时人们否定、批判和声讨的对象。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八十年的时间,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屈辱。我们打不过英国,打不过英法联军,打不过八国联军,甚至还打不过自古以来就是小弟的日本。一个民族在八十多年里,所有的对外战争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伤害是非常大的,这种伤害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愈合,直到今天,我们还有严重的受害者心理,影响和干扰着我们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理性判断。

在这样一种情形下,从鸦片战争失败到巴黎和会被出卖,我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新世界面前,老大帝国的我们总是失败的?最后我们发现,在文化上,我们是落后的。于是我们把这一切都怪罪于孔子,就喊出了一个非常严厉的口号,叫“打孔家店”。

其实,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文化,会同道家、法家、墨家等,共同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保证了中华民族领先世界至少两千多年(自先秦至明代万历年间计)。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孔子本人的奇迹;是中华文化伟大的证明,也是孔子伟大的证明。这一点,谁也无法否定。

第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中黑暗部分的指证和批判,比如“吃人的礼教”、“奴隶道德”、“三纲五常”等,其实并不是孔子的思想,甚至是孔子非常警惕和严厉抵制的思想。也就是说,“孔家店”里摆放的,并不都是孔子的东西,甚至还有孔子不喜欢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五四”先贤们喊出的“打孔家店”,实际上只是把孔子当成了一个“文化箭垛”,是传播学的需要,因为这样的口号直接、生动、形象,直接宣示人们的感觉,让普通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所以,孔子实际上只是为那些文化史上的黑暗部分背了罪名而已。因此,“打孔家店”并不能简单理解成“打孔子”。

可怕的是,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我们遭受的创伤,一直不能愈合。这样巨大的、没有愈合的创伤,一方面使我们不能从容地面对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又使我们不能平静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在这两方面,我们都有一些极端的情绪。  现在,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认识孔子、评价孔子;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评价我们的传统文化。

毋庸讳言,孔子并不是神,他有不足,他的思想也当然会有局限。但这并不能影响他的伟大。

事实上,孔子既是圣人,又是凡人。

他是圣人,他伟大,他是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核心。

他是凡人,他平凡,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他也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所以,我们看孔子,也要带着两颗心:恭敬心和平常心。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可敬的孔子,还能看到可爱的孔子。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两颗心,走进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去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孔子。看看他的可敬,看看他的可爱,看看一个凡人如何成为圣人,再看看一个圣人其实还是一个可亲可近的凡人。

首先,我们还得遵照一般的规则,先了解一下孔子的家世。我们来看看孔子这样一个民族灵魂式的人物有着什么样的家族,这个家族又有着哪些荣耀和耻辱。

我们知道,孔子是一生服膺和推崇周王朝文化的,他自己曾经明确地说:“周代的礼乐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两代后制定出来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是赞成周朝的。”

P3-P5

后记

孔子是我尊崇的。尊崇这个词,好像有点高大上,但是,谁心中没有尊崇?小青年小姑娘看到他们的偶像还尖叫呢。

我就尊崇孔子。

我写过好几本与孔子有关的书,也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过“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孔子归来》,就是这次演讲的文字记录。出版社让我为书写点什么,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读孔子,我们是在读什么?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读孔子,对我们的意义何在?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孔子。但是,不仅人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孔子”,中华民族心目中还有一个“共同的孔子”。孔子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孔子是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文化核心,是全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是我们这个民族道德文化的根本依据。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我们至今还在遵循;孔子说的那些话,诸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仍隽永可亲,映照我们的生命。孔子的所言所行,充满人性的智慧和魅力,经历数千年的岁月,至今仍为我们深深受用。

当然,孔子不仅仅智慧和强大,也有脆弱和无奈——无论是面对他人的不幸还是自己的命运,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他也常常无奈。他也会被伤害,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他和我们一样以血肉之躯面对世间刀剑。但正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我们才能拥抱他,感受他的体温和心跳。

但孔子毕竟是有伟大事业的人。我拜谒曲阜三孔,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孔子,以他的力量提升了我们的民族。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血与火的时代之所以被我们推崇,不是因为那些残忍嗜血的诸侯,而是因为以下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地熠熠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但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些人为什么会在那个时代出现?

是什么力量催生了这些伟大的哲人?

当然,我们可以说,是政治、经济等“物”的因素。

但是,“人”的因素我们不能抹杀。否则,我们的历史就不是人的历史,而是物质史了。

说到“人”的因素,有一个“人”就凸显出来。这个人,就是孔子。

他说他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于终生追求学问和道义。“志于学”,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孔子之前,很少这样的入;孔子之后,很多这样的人: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有了这样的人,人类的人口结构就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群中,出现了专门的关注形而上问题、关注彼岸、承担价值的人。人类出现了质的飞跃——精神问题和道德问题开始成为人类的首要问题。并且,有了专门的精神家园的打理者和看护者。

孔子是中国文明史的分水岭,甚至是中华人类史的分水岭。

没有孔子,就没有百家争鸣。

现在,有一种声音,以“还原孔子”为幌子,动辄声称“孔子也不过是个普通人”,说什么“去圣乃得真孔子”。其实,说孔子是一个普通人,如果意思是指孔子是人不是神.也有入之七情六欲,那就是一句废话,耶稣也是人,佛陀也是人,苏格拉底也是人。但如果说孔子与你我一样普通,那就是一句无知的话,还是一句无良知的话。你真的认为孔子、苏格拉底、耶稣、佛陀是和我们一样的吗?或者说,你真认为你和他们一样吗?

所以,“去圣乃得真孔子”,是典型的自以为掌握了近现代的历史批判主义方法,就觉得利器在手可以任意宰割古圣先贤的小入之学和小人之言,是庄子所痛訾的“不该不遍”的“一曲之士”,不可语于道。君子之学,面对孔子这样的人物,应该是“体圣乃得真孔子”,去体会孔子的境界,体悟孔子的大道,体察孔子的思想!

而更多的市场上鼓噪一时的“成功学”及其追随者,又张口闭口孔子是“失败者”,以肤浅庸俗的世俗成功观,肆意嘲笑贬低孔子。

如果孔子是失败者,那么,被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从王子位子上流落人间的释迦牟尼,是不是也是失败者?

持这种庸俗观点的入,我想告诉他:不是孔子失败了,是你的良知失败了。

且不说这样的“以成败论英雄”是多么的野蛮和弱智,即便以世俗的眼光看,孔子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成功者!

他做人,很成功。

一句话,他由一个社会下层的普通人,成为“万世师表”的“圣人”,这是古往今来,独他一人达到的境界!

第二,他做事,很成功。

他做老师,很成功。古往今来,还有哪一位老师,像他那样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培养出那么多顶级的人才,在整体上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还有哪一位老师,被学生看成父亲,死后学生为他服丧守墓三年,子贡更是守墓六年?

他做学者,很成功,他整理六经,传播文化,中国学术.就是在他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就是以他为起点的。

他做政治家,很成功。他不仅在现实政治里曾经大显身手,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思想、政治理念、政治理想,成为“道统”,一直约束着、引领着后世的政治和政治家。他的“仁政”理念.他的一句“苛政猛于虎”,一直是后世反抗暴政起诉暴政的道德依据。

他做思想家,很成功。

中华民族的民族道德、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气质,就是孔子塑造出来的。以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保证了一个民族在两千多年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历史。

毫无疑问,孔子以后的中国,是孔子化了的中国,甚至,孔子之前的中国,也是被孔子重新描述和阐释了的中国——自称述而不作的孔子,通过叙述历史和阐述历史,赋予了历史某种德性。从此以后,我们的社会理想——和;我们的政治理想——仁;我们的人格理想——君子,都来自于孔子。是孔子的思想,孕育出古代的大同理想;也是孔子的思想,诞生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我们一代一代的追求,奋斗,都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社会理想,政治理想和人格理想。

读孔子,就是在读一个民族的追求,读人类的理想。

孔子以后,中国的气质,就是孔子的气质。温良恭俭让也好,文质彬彬也罢.是孔子个人的气质,后来也成为了中国人、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气质,这是人类最高贵的气质,真正的贵族气质。孔子描述自己人生历程的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生命历程的比附、参照和印证。

甚至,孔子的那种负重之下的轻松幽默,苦难之中的淡定快乐,集体生活中的团结紧张,个人性情中的严肃活泼,无不变成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民族性情。两千多年来,通过阅读孔子,孔子一个人的修养,变成了一个民族的修养;孔子一个人的人格,变成了一个民族的性格。

读孔子,就是读一个民族的性情,读一个民族的气质。

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其意思并不是指孔子的思想与时俱进,而是,孔子站在人类自身尊严、自由和幸福的最高处,如同天上的月亮,我们以为它在楼顶,但是,当我们攀上楼顶,却发现它在山顶;但等我们攀上山顶,却发现它在云端;可是,如果我们坐上飞机飞上云端,却发现,它在天宇。用孔子自己的话说,他“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是木铎,他是万古长夜的明灯,他是聚集我们的召唤,他是引领我们的旗帜,他是拉升我们的民族之父。

读孔子,就是在辨认民族未来的方向,辨认人类努力的方向。

曾经,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过后,一个学生问我:孔子在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地位?

我的回答是:

如果中国有未来,那就一定还是孔子的中国。如果中国文化还能存续和发展下去,那就一定还是以孔子为核心的文化。

同样,如果没有了孔子,中国就一定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孔子,也一定没有了中国文化。

没有了孔子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了孔子的文化,也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未来的中国,或中国没有未来,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每一个个别的普通的读者来说,也许不必想那么多。但是,问题是:更重要的是,没有了孔子,我们每一个人的德性,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孔子,以及佛陀,苏格拉底,耶稣,他们之所以不可以须臾离开我们,是因为,他们是人类,是人类每一个个体内在的高贵和纯洁。

没有高贵和纯洁德性的我们,又如何可以想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