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那么新文化运动至今已有百年了。这场运动,也被称为中国的启蒙运动,然而,百年之后,何为启蒙,何为文化自觉,依然悬而未决,争议颇多。许纪霖、刘擎找不到的主编《中国启蒙的自觉与焦虑(新文化运动百年省思)》以新文化运动百年为背景,收录了近期国内知识界学人对于以上问题的多场交锋。全书由“何为启蒙、何为文化自觉”、“新文化运动专辑”、“现场 安身立命:从知识分子的职守到当代人的心灵世界”、“论文”四大板块构成,收录文章15篇,多角度反思新文化运动百年的得失启迪。本书作者均为国内著名学者,贴近时代脉搏,论文质量一流,可对政治哲学、中外思想史、文化研究领域的学界和公共知识界有所贡献。
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新文化运动已过百年。这场再造新文明的运动,也被称为中国的启蒙运动。然而,它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启蒙,它与欧洲的启蒙运动有何异同?在新文化运动汇入世界主流文明的同时,中国的文化主体性何在,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何在?《中国启蒙的自觉与焦虑(新文化运动百年省思)》收录了国内著名学者许纪霖、刘擎、周濂、秋风、白彤东、陈赟等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更有王汎森先生对“主义”问题的细致考证。
何为启蒙、何为文化自觉
许纪霖:两种启蒙:文明自觉,还是文化自觉?
陈 赟:自由主义与儒家的会通:中华文明的未来建构——评许纪霖教授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论述
对话一:文明与文化的竞争是话语权力的竞争
姚中秋:重估新文化运动:它何以不是启蒙运动
刘 擎:启蒙运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对话二:用往复史观解释新文化运动是否可行
周 濂:文化主体性:一个虚构的焦虑?
白彤东:“山寨”的荆轲去刺孔子——新文化运动百周年祭
对话三:文化焦虑是谁的焦虑?
新文化运动专辑
王汎森:“主义时代”的来临——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个关键发展
赵 兵:潮流意识的兴起:转型时代中国之新“天命”
杨芳燕:再造新文明:李大钊早期思想中的普遍与特殊
陈霓珊:寻求善治:李大钊的政治正当性论述(1912—1924)
现场 安身立命:从知识分子的职守到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许纪霖 胡晓明 夏中义:知识分子:文化托命之人——纪念王元化先生冥诞95周年
陈 赟 刘文瑾 成 庆:如何安身立命:儒、耶、佛对话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论文
石岸书:道德假定的失败与“告别革命”的困难——以1990年代张承志与王蒙的分歧为中心
王 前:丸山真男与卡尔·施米特的对话
黄艳飞:梁济与儒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