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雅芳河畔(基督城)
雅芳河蜿蜒穿过基督城市区,静静地流淌。两岸绿树成荫,芳草如毯。野鸭水鸟,嬉戏玩水。淙淙的流水微波清澈,不时绕过河中央一座座小小的人工岛屿。河的两岸,垂柳之下,长椅之上,老人们沐浴在阳光之下,悠然自得,焕发出神采奕奕的笑容,相互倾诉着昔日的故事,辉煌之余,或者免不了些许惆怅。雅芳河年复一年流向海洋,把时间的痕迹留在老人们的脸庞。少男少女们相拥在河边的草坪上,说不尽的绵绵情话。一对绅士淑女,牵着他们的爱犬在河畔散步,狗狗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不时地停下来赖着不走,好像是在对主人说:等一等,我的玩伴就在后面呢。河对面的酒之城(Liquor City)里,三五酒客正浅酌对饮。在桥下,街头艺人的萨克斯传出浑厚柔情的曲子,乐声在雅芳河的上空回荡。
这雅芳河并非自然的造化,而是巧夺天工的创造。匠心中蕴含着盎格鲁撒克逊先人的遗风,把这个南太平洋的城市打扮成英伦般模样。为了让居民不忘自己的祖先和故乡,河的左岸叫作剑桥街,右岸叫作牛津街,横穿这两条街道的有曼彻斯特街和哥伦布街。这些街道都围绕在Cathedral square(大教堂广场)的周围,游客置身这风景如画、风光旖旎的城市中,仿佛来到了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尽管雅芳河要比泰晤士不知狭窄多少倍,但是它没有泰晤士河畔的喧闹和忙碌,没有行色匆匆的过客,显出一派特有的宁静、悠闲和舒展。四周的街道上车流穿梭,你听不到一声喇叭声,连车辆也慢条斯理,这时若有行人要过马路,驾车人会停车微笑,招手示意请行人先行。
雅芳河!你是基督城市民的骄傲和宠儿。人们呵护你,滋养你,把你打扮成一个娇羞的姑娘,在你的上面架起一座座别具一格的小桥,每座桥都有独特的风格。中世纪式的石砌拱桥是那么小巧玲珑,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桥宽阔平坦而雄伟,仿佛在展示一部基督城的建城史。那雄伟高耸的“纪念桥”,拱门上雕刻的Bridge of Remembrance,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两侧的柱子上雕刻着巴勒斯坦、埃及、加利利、美索不达米亚和比利时等地名,这些人类文明发源地的名字,似乎在提醒人们基督城和这条美丽的雅芳河,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延续。
在美化城市,营造优雅城市环境的同时,基督城的市民不忘那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人类和平事业慷慨捐躯的英雄,桥的四周石壁上雕刻着英雄的名字,旁边的铭文上刻着“由于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我们得以和平幸福地生活,让我们永远纪念他们。”
漫步在这令人神往的雅芳河畔,你顿时领悟到浓厚的文化气息,体会到文明的尊严,仰望天空,蓝天白云分外明亮浩瀚,俯视脚下,芳草萋萋,绿地红花,珍禽异鸟穿梭雀跃。这时你身边若是有一片面包,你把它掰碎抛向空中,你就会被一群觅食的鸟儿围在中间。有麻雀,有海鸥,有鸽子,有无名水鸟,还有蹒跚摇晃着身子的野鸭。于是你赶紧掏出照相机,你还没有来得及拍下这群鸟乱飞的景象,你自己却已经被摄入了另一位摄影师的镜头。你抬头望去,原来是一叶扁舟向你荡来。船上当然是一批和你同样的采风客,你会看见一位中世纪英国绅士打扮的人站在船尾,手持篙棒,撑着船儿缓缓前行。船上船下互打招呼,彼此也许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可是彼此脸上的笑容已经足以交流。
入夜,月色朦胧,与雅芳河两岸的灯光相映成趣。雅芳河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游人的情怀和记忆,它没有秦淮河的热闹,却比秦淮河更浪漫,它没有莱茵河的壮美,却比莱茵河更娇羞。它符合新西兰人尤其是基督城人的性格和情调。它是基督城的精华所在。若是没有了它,基督城就不称其为基督城了。
P62-64
这是一本详细介绍新西兰的书,而不是一般的旅游指南或游记。它以翔实生动的语言,描述新西兰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对于驴友来说,读了本书,知道到新西兰旅游,哪里好玩,哪些地方一定要看,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一定不可以做。这里有着与中国非常不同的文化习俗。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旅行家或旅游爱好者,冲浪、滑雪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投资者,研究移民状况或有意移民新西兰者。
这里开车,无论是高峰拥堵还是平时畅通,人们在拐弯、变道时一般都会减速礼让,转弯车会等候直行车先走。这里乘坐公交车,上车时要招手司机才停车,司机从来不报站,车站都没有站名,下车前乘客要提前打铃,司机才停靠站点,乘客下车时都要向司机道谢。儿童车、残疾车可以上公交车,而司机也会离开驾位上前扶你一把。
这里普通的公厕从无收费一说,有免费手纸、洗手液、烘干机,有的当你进入之后,门会自动关闭,并放送音乐。
这里公共场所和餐馆不准吸烟,没有人劝酒、喧哗。某些马路边也不准吸烟。而赌博是合法的,但必须到指定的赌场或赌博机上赌,在家庭里不准赌博。
这里的司机,会在马路当中停下车来,等待野鸭子列队摇晃着从容穿过闹市区的马路。后面的司机们决不会按喇叭催促你。
在这里的快递员会把整箱的货物,无论价值多少,放在你家的门口,敲一下门,无论有人无人应声,都会扬长而去,不用你签名。而从未丢失或发生纠纷。
这里欢迎有经济实力的人士前来投资,有技术专长的人前来发展,有求学愿望的人前来留学,有兴趣的人士前来旅游考察。而且有既严格又宽松合理的移民政策。所谓严格,是指你必须诚实,绝对不可以造假,且具备一定条件;所谓宽松,是指任何人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申请并被批准,不需要也不可能走后门。对于紧缺的技术人才优先批准。凡是具备条件的申请者,即使没有任何门路,不聘请中介,一样可以成功,反之,若不具备条件,即使聘请了中介,也没有用。当然,中介可以使你减少麻烦,少走弯路。
接纳外国留学生,这里称为教育出口,是一个重要产业部门。这里有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奥克兰大学等一批高等学校。这里的技术学院、专科学校、语言学校、名牌中学都向国际留学生敞开大门,学费、生活费和入学门槛相对欧美学校低。对此本书也有介绍。
这里不仅动物受到精心的保护(你不可以杀鸡!),植物也一样不可侵犯。自己家花园里的树影响阳光或妨碍行走,你得向政府打报告,批准后才可以请专业人员锯断全部或局部树枝。院子里或房前屋后草坪的草长了你没有及时割草,会被邻居告发,支付罚款没商量。 这里钓鱼要带上一把尺子,钓到了鱼要量一下,不够规定的长度赶紧放回海里,否则罚单就来了。拾贝不能以食用为目的,每人只允许拾规定的数量,例如5个鲍鱼或5个螃蟹。
这里学生可以赤着脚上学,对老师可以直呼其名。公立学校不用缴学费,但是家长会按自己的经济能力主动向学校赞助,支持学校建设。
这里在公交车上遗忘的财物,一般都能到公交汽车总站拿回来。
这里在追悼会上一样会有一阵阵笑声。这并不是人们对亡者的冷漠,而是对他(她)生前业绩的回顾与肯定。
这里没有豪华的婚宴,宾客送一束花,一张贺卡,一本书,都会受到诚挚的感谢。
这里风景如画,四季常青,蓝天白云。海豚、企鹅、海鸥、鸽子是人们的朋友。牛羊遍野,不在圈里栏里,而是悠闲地散落在一望无际的山坡草场上。
本书旨在使驴友在入境新西兰之前,对这个国家的特色、环境、风土人情、法律法规、出入境规定以及留学、投资、移民等规定有所了解。提高旅游生活质量,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本书在介绍景点时选择了若干由本书作者所写的游记散文章节,配以大量由作者拍摄的照片。大大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第一作者安娜女士是一位旅行家、游记作者,走遍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许多名山大川,名城小镇。著有《我的寻梦之旅》《走遍新西兰(上下集)》;作者范士林是奥克兰专栏作家,著有《士林心语》《七日谈》《中国的月亮》等书,并有若干译著。书中单一作者均已署名,其余文章为两作者共同完成。
安娜、范士林著的《新西兰体验那些温暖的细节》是一本详细介绍新西兰的书,而不是一般的旅游指南或游记。它以翔实生动的语言,描述新西兰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对于驴友来说,读了本书,知道到新西兰旅游,哪里好玩,哪些地方一定要看,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一定不可以做。这里有着与中国非常不同的文化习俗。
安娜、范士林著的《新西兰体验那些温暖的细节》旨在使驴友在入境新西兰之前,对这个国家的特色、环境、风土人情、法律法规、出入境规定以及留学、投资、移民等规定有所了解。提高旅游生活质量,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本书在介绍景点时选择了若干由本书作者所写的游记散文章节,配以大量由作者拍摄的照片。大大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