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魏向阳散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魏向阳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魏向阳编辑《魏向阳散文》的缘起,是因几次搬家,打乱了原来的收藏格局,把他多年来发表在报刊上的小作散落在多处,让他再作收集又颇费了好大工夫,而有的就再也找不到了。因此下决心吹一声“集结号”,把多年来“潜伏”深藏于报刊杂志上的“散兵游勇”归集汇合起来,排列组合一番,发到出版社,编辑说有50多万字,先编出25万字的这本。这些篇目绝大多数都在报纸杂志发表或广播电台播出过(文末都注明了发表报刊和时间,作为对曾经编辑、发表和播诵过我的作品的报刊、电台等媒体编辑老师们的一种回报),编辑时也不便作过多修改,时间跨度也较大,也不可能按时间顺序编排,个别篇名改回了他原来的,时间还是就以发表、播出时的未作修改,由于有些篇目不可能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或许会有时间交错之感。该说的话语,业余写作的辛酸苦乐等,大多都已在编选的部分作品中写过,似乎没有更多要写的。

内容推荐

《魏向阳散文》收集魏向阳同志近年来所写散文,根据内容书稿分为四辑,分别为“风花雪月大理情”、“地灵人杰苍洱情”、“丝丝缕缕血脉情”、“平凡人生慨叹情”。这些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文采,多是根据生活实际有感而发,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目录

第一辑 风花雪月大理情

 潇洒风城雨

 回味“泥鳅钻豆腐”

 漾濞风物散记(三题)

漾濞江·云龙桥·望江楼

苍山石门关小记

称甲天下的漾濞核桃

 想起洱海弓鱼

 做客云南傈僳族人家

别有风味“手抓饭”

同杯共饮“同心酒”

热情好客乃“准则”

 蝴蝶与蝴蝶泉

 大理山中“台湾村”

 漫游苍山玉带云游路

 大理过年喜做“杀猪客”

 新春又闻菜花香

 古城名城花城

 骄花浮碧水奇葩漾清波

 种松碑造福心

 花艳果鲜的大理木瓜

 鸟语与书声——大理:有这样的爱鸟奇观

 大理的大青树

 家乡的凤仙花

 缅桂花开

 火红报春的山茶花

 争奇斗艳的苍山杜鹃花

 孤芳自赏的马缨花

 秀甲天下茶花艳春色满园大理美

第二辑 地灵人杰苍洱情

 大理精英耀京华——读《在祖国首都的大理人:当代北京白族高级人才传略》

 斯诺笔下的大理

 老舍的大理之行

 大理“础石街”的变迁

 楹联中的大理

 杨升庵与大理之缘

 “游圣”徐霞客与大理——写在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

 大理精神赋

 洱海,我心中的海

 雨中苍山

 周城真是城

 亲历周城火把节

 造访“世外梨园”

 我读苍山

 团山纪念碑随想

 抗日烽火中的“白子将军”

 鹤祥吉庆地灵人杰

 海东随想

 将军洞游思

 登塔观苍洱

 团山的“未名湖”

 “三月街”一日小记

 从“积水潭”到三塔倒影公园

 赶“三月街”

 乡村纪事

 那些渐渐飘散的乡音

“买吃螺蛳”

“补锅——补烂锅”

“买——吃——梨——喽”

 喜洲杂咏

 想起喜洲田庄

 钟灵毓秀千年佛都——记大理崇圣寺三塔

 一碗水,苍山的心

第三辑 丝丝缕缕血脉情

 父母亲的“加时赛”

 常回家看看

 父母亲的“哎”与爱

 母爱,洱海般的深情

 梦恋军营写人生

 背影

 我的母亲

 大青树下的守望

 大理石的追忆

 从一张老照片说起

 悠悠三弦声

 在敦仁“蹲人”的记忆

 初为人父

 难忘的产房奏Ⅱ乌曲

 取名

 “放飞”女儿

 第一次当家长

 二十八朵小红花

 真正意义的放飞

 是犬吠还是鸡鸣

 海螺·海贝与孩子

第四辑 平凡人生慨叹情

 拥抱每一天平凡

 梧桐又绿

 难忘的“雨点”

 人生咏叹调

 “两条腿”的双向追索

 本命年感怀

 人在“坡”上

 甘苦寸心知

 “放飞”与“守望”

 另起一行

 人生苦短

 空中絮语

 草籽、瓷砖及其他

 通向广场的路

 回望高考难忘时光

 绿梦

 友情与距离

 错失相聚

 遥寄一缕春风

 雨中情愫

 人生如歌

 不妨多几分宽容

 世纪末随想

 打好自己的“牌”

 我赞美“金桥”

 家有诗书

 感谢蜜蜂

 大理马

 在石林,我拾起一缕思索

 深秋的金沙江

 珍珠泉

 中秋随想

 广播之缘不了情

 致海螺海贝

 浪潮

 摇篮与童话

试读章节

潇洒风城雨

我所生活和工作的滇西小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下关,因缕缕清风经年不断而被称为“风城”,风城的风因其风势特别猛烈的鲜明风格和特点,为历代骚人墨客所吟叹。而与风城风相辅相成的雨——风城雨,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或许是被绵延不已而闻名遐迩的风城风将风流独占了去。

细细品味风城雨,却也别有一番特殊的感受:有时好似风城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一会儿从山外蹁跹而来,一阵子又匆匆离城奔远山而去,潇潇洒洒飘飘逸逸,颇有点狂放不羁的浪子情怀……几年前我曾写过一首题为《高原雨》的诗,发表于《云南日报》,因较受好评还被用作我的第一本诗集《多情高原雨》的名称,记得其中第一节为“高原雨,有高原汉子的长脚杆/没日没夜在一架架山上奔忙/时常也去坝子帮几天忙/和几家亲戚聊聊家常/在大河小溪里洗洗赤脚杆/急急忙忙赶回深山……”感觉的便是这样的情趣。

风城雨如果在夜晚下,便别有一番情趣,那细雨敲窗,如怨如诉,如咏如叹,仿佛小伙子在恋人窗外吟叹的小夜曲,缠缠绵绵地一诉衷肠;又如同远行的游子久别回家,忽急忽缓、时短时长,几多心里话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如此氛围中,耳畔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当今颇为流行的萨克斯精品音乐《回家》那缠绵悱恻的熟悉曲调。

如果是在白天下,那么风城雨便显得不甘寂寞,似乎还有点喜欢凑热闹的感觉,似乎比较喜欢欣赏由它导演的、大街小巷由形形色色的雨披和伞花交织组合而成的雨中即景,往往将其得意之作放到上下班人多车挤的时候上演,每每在人们上下班途中冷不防来上一阵,风雨交加淋得人们猝不及防,遵章守纪上下班的人如果不勤带雨具,往往要被突然袭击的风城雨淋个措手不及、不亦乐乎。而当你风雨兼程一路艰辛如落汤鸡一般逃回家中,那雨却魔幻般消遁得无影无踪,若眺望远山则可观其拖着长脚杆的诡谲背影正匆匆远去;近观窗外则只见几星雨点正在窗玻璃上做着恶作剧似的鬼脸,为自己制作的闹剧闪现几许得意的讪笑……

无论喜欢还是厌恶,风城雨对于我等生活和工作于风城的人们来说,首先还是只能接纳和承受;无条件地接纳和承受,并且得用诗意的目光和哲人的情怀来欣赏、品味它。毕竟风城雨和风城风一样,在带给我们一些不便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的益处,例如在炎热的夏季,能驱除酷暑燥热,给我们捎来凉爽和舒适;在平时也断断续续地荡涤着空气中和地面上的尘埃泥垢,为我们带来生活空间的清新与洁净。从某种意义上说,风城不能没有风的吹拂荡漾,同样风城也不能没有雨的滋养和润泽……

从人生的大背景上看,我们或多或少都要经历一场场人世间的风风雨雨,人生旅途上难免都有风雨兼程的一程程路段,因而为了勇于直面和迎接人世间的一场场风雨,我们大可不必拒绝在一场场来去匆匆的风城雨中经历一次次风雨兼程的人生体验。

(载《民族文学》1998年第10期)(P3-P5)

序言

自序

因为时间紧急,来不及请人作序了,自己捉笔写上几句吧。编辑此书的缘起,是因几次搬家,打乱了原来的收藏格局,把我多年来发表在报刊上的小作散落在多处,让我再作收集又颇费了好大工夫,而有的就再也找不到了。因此下决心吹一声“集结号”,把多年来“潜伏”深藏于报刊杂志上的“散兵游勇”归集汇合起来,排列组合一番,发到出版社,编辑说有50多万字,先编出25万字的这本。这些篇目绝大多数都在报纸杂志发表或广播电台播出过(文末都注明了发表报刊和时间,作为对曾经编辑、发表和播诵过我的作品的报刊、电台等媒体编辑老师们的一种回报),编辑时也不便作过多修改,时间跨度也较大,也不可能按时间顺序编排,个别篇名改回了我原来的,时间还是就以发表、播出时的未作修改,由于有些篇目不可能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或许会有时间交错之感。该说的话语,业余写作的辛酸苦乐等,大多都已在编选的部分作品中写过,似乎没有更多要写的。

此外,在我出版第二本诗集时,我所敬重的文学前辈、著名白族诗人、作家晓雪老9币曾为我题赠:“在生活、自然和宇宙面前,诗人应当既是最忘情的贪恋者,又是最冷静的思想家。在激情燃烧的心底,在深层思索的脑际,灵感的喷泉会突然喷发,诗美的彩虹会美丽地升起。”拟附于诗集的扉页,而当时出版社编辑说要统一版式,没有把这段话编进去。因此我一直欠着晓雪老师一份情,因已不大写诗,近期内不大可能出诗集,所以此次把这幅珍贵的题赠,同时也是精美的诗美断想和书法作品附于扉页,作为对晓雪老师的一种补偿和报答。虽然主要写的是诗情和灵感,但诗、文本同宗同源,在此似乎也并不牵强。

在此,再次感谢我的父母、亲人和工作单位等多年来为我的业余写作给予的相对宽松的小环境!衷心感谢民族出版社领导和欧光明、向征等编辑老师们的厚爱。

魏向阳

2014年深秋于大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