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亚洲与世界》是基于中、德、奥、日、韩五国六所高校多年以来在中国研究、历史研究、亚洲研究等学科的紧密合作,使用全球互动而非个别国家交往的视角,分析各领域内重大及前沿问题。 本书为第4辑,分为特稿、语言接触史研究、留学史研究、东西文化交涉研究、历史与翻译研究五个栏目22篇文章。这些文章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日本关西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6所大学汉学、国别研究、亚洲研究等专业在读博士生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雪涛,江苏徐州人,德国波恩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史、中外关系史、德国哲学史及中国学术史的研究。除专业论著、译著、编著外,出版有《思想断章》(小品文集,2018)、《东西合集》(诗集,2019)等作品。 目录 特稿 《中国文学德译书目》的那些事——德文版《中国文学史》第八卷序言 顾彬 著 王晓宁 译 《中国文学德译书目》导论 李雪涛 语言接触史研究 言文一致及其词汇之基础——以日语和汉语为说 沈国威 清代告示语言与文白混合 王婷 《新释地理备考全书》中外国国名、地名汉字表记法研究 沈和 简论卫三畏的汉字观 杨一鸣 福斐礼《华英通俗编》与19世纪80年代的北京 潘瑞芳 从“波爾杜瓦爾”到“葡萄牙”——Portugal国名译词的演变考析 杨帅可 留学史研究 史学家王桐龄留日时期的日本游记与民国社会的互动 吴秋红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陆军留学教育研究 彭钰堰 西德华人留学生保钓运动研究——基于华文报刊《欧洲通讯》的研究 董悦 东西文化交涉研究 《张诚日记》中的多伦会盟——他者视角下的清朝前期民族政策 张子伊 甲午战前《万国史记》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变 申晚营 新旧世界与国势描写:论内曼的中外关系史研究 庄超然 李鸿章与克虏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军火贸易 李洁 历史与翻译研究 以现代祛魅视角重审印度刹帝利种姓的起源 巢巍 理解翻译理论的六个片段 顾彬 著 朱唐玉 译 泰西战史的跨文化之旅——《世界上十五场决定性战役》在近代中日两国的译介 朱梦中 陈春生《伊朔译评》之底本考 乔昭 试论20世纪初德译李白诗歌的历史性 王晓宁 20世纪前中期《三国演义》的日译本分析——以久保天随和村上知行为中心 王超恒 《窗边的小豆豆》中文译本分析——以文字游戏相关词语为中心 屈竖萌 编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