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的《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妇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青年人总是不断胜利,而旧势力总是节节败退,并处于被嘲笑的地位。此外,《西厢记》还有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线索,这些冲突虽然属次要,却是错综复杂。三个年轻人不断进行试探性的捉异,常常出现令人捧腹的场面,格调轻松明朗,和前一种矛盾的情感基调相辅相成,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正是《西厢记》令人叫绝之处。
这本由王复译的《西厢记(汉阿对照)(精)》是中文和阿拉伯文对照翻译版。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精品,是中国文学的一部杰作。戏剧的主题是年轻的书生张珙和已故的崔相国十九岁的女儿莺莺的恋爱故事。全剧分为五本(幕)二十折(场)。第一本写张生和莺莺在寺中一见钟情。第二本写贼兵围困寺院,张生解围,崔夫人允将女儿莺莺许配张生为妻,后又自食其言。第三本写一对情人相思绵绵。第四本第一折写情人幽会;第二折写崔夫人要张生进京考试,高中之后方许完婚;第三折写情人离别,张生赴京参加会试;第四折以情人梦中相会作结。第五本写夫妻团圆。简单说来,《西厢记》写爱情和家庭荣誉的矛盾,结果是张生会试高中,既赢得了荣誉,又赢得了爱情。
《西厢记(汉阿对照)(精)》由王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