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企业该怎么做?重视产品?是的。服务必须做到位?没错儿!但这还不是最根本的。互联网 时代,企业的强弱之分不再取决于产品和服务,而在于商业模式。要想成为行业领先的“风口企业”,商业模式的成功构建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那么究竟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到底有哪些功能?如何做才能实现商业模式的成功构建?由李东著的《商业模式构建》一书将为您解开上述谜题。“构建”一书在澄清商业模式真面目的基础上,系统解释了商业模式构建的内容与实质,并以“锚形”结构描述了商业模式构建的蓝图设计,从而为企业家或创业团队提供了担当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自创生存空间重任的独特钥匙,并为商业模式的落地提供了必要的实施方案。
为什么苹果公司会摆脱经营困境,创造5年内市值上升150倍的商业神话?为什么IBM、惠普在转变经营重心之后,没有失去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反而变得更加有活力?答案就是这一切背后都离不开崭新商业模式的构建。
进入21世纪之后,商业模式逐渐取代产品和服务成为商业竞争的主题。而且,随着互联网 风潮的推进,要想成为行业领先的“风口企业”,商业模式的成功构建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那么究竟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到底有哪些功能?如何做才能实现商业模式的成功构建?由李东著的《商业模式构建》一书将为您解开上述谜题。“构建”一书在澄清商业模式真面目的基础上,系统解释了商业模式构建的内容与实质,并以“锚形”结构描述了商业模式构建的蓝图设计,从而为企业家或创业团队提供了担当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自创生存空间重任的独特钥匙,并为商业模式的落地提供了必要的实施方案。
01 商业模式的真面目
引子:苹果公司奇迹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拨开迷雾找准起点:从正确的问题开始
什么是商业模式?它有什么用?
关于商业模式的六种错误认识
商业模式是什么?长什么样?
互联网浪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四种基本类型
02 商业模式构建总纲
什么是商业模式构建
为什么模式构建会成为一个问题
商业模式构建的三个基本原则
为什么商业模式构建需要布局思维
商业模式构建总纲:以锚形路线统御全程
商业模式构建必须把握的五个角色
商业模式构建必须摆脱的八个误区
03 起点:顾客价值主张板块的构建
构建目标:找到大储量的痛点矿藏
如何布局:挖掘“富矿”的三个步骤
布局沙盘:扩张顾客价值主张板块面积的敏感因素分析
案例阐释:高新技术转向应用背后的CVP创新
04 做腰:顾客问题解决方案板块的构建
构建目标:用新情景创造顾客黏性
如何布局:以倒Y型路线创造出高黏性的顾客工作情景
布局沙盘:扩张顾客问题解决方案板块面积的敏感因素分析
案例阐释:以情景创新促成全新的商业模式
05 兜底:盈利获取板块的构建
构建目标:以合理取舍扩张交易规模
如何布局:找到大流量“泉眼”的三个半步骤
布局沙盘:扩张盈利获取板块方案板块面积的敏感因素分析
案例阐释:高竞争背景下的服务业“圈地—收割”故事
06 左延:内部运营系统板块的构建
构建目标:打造一个强大的“内部心肺系统”
如何布局:打造强大“内部心肺系统”的三大环节
布局沙盘:扩张内部运营系统板块面积的敏感因素分析
案例阐释:高独特性核心资源是一把双面刃
07 右伸:外部合作网络板块的构建
构建目标:打造一个强大的“外部心肺系统”
如何布局:五阶段推动形成一个持续供应的合作网
布局沙盘:扩张外部合作网络板块面积的敏感因素分析
案例阐释:以合作思维实现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
08 布局的收官:落脚到规则
商业模式的材质问题
规则的概念和功能
规则的产生途径
给你的商业模式做个“体检”
参考文献
作者关于商业模式问题的研究成果(2000~2015)
1.建立客企关系
“建立客企关系”板块任务的目标,就是形成尽可能巨大的顾客价值矿藏。所谓客企关系,就是企业与目标顾客之问的关系。这个关系越强大,就意味着企业可以挖掘的顾客价值矿藏储量越大,或者说,企业所要烘制的“顾客价值蛋糕”的原材料来源就越广泛。
这个板块任务的参与者有两类:企业和目标顾客。
作为商业模式的构建者,企业是这个关系中的主动方,它是通过明确顾客价值主张来推动这一关系的缔结的。所谓顾客价值主张,就是在“我们要解决谁的什么痛点”这个问题上做出的明确而真实的表述。
顾客是参与这一板块任务的另一角色。顾客的特定活动,也就是那些引致顾客需要开展某项工作的活动,将决定客企关系是否真实客观,以及这种关系的密集程度。我们将“引致顾客需要开展某项工作的活动”称之为前因活动,即它们是导致某个痛点的活动。例如,“出行”这项前因活动导致了“打车”这项工作的出现。出行活动越频繁,完成打车这项工作的需求可能就越显著。
前因活动与由此导致的工作之间存在不同性质的关系。一类关系是刚性关系,即前因活动必然导致该项工作,顾客明确认识到这种关系的必然性。刚性关系通常反映在技术领域:一项工艺活动必然导致某个后继的专项工作,否则,整个流程将无法正常运作。这种判断来自对技术原理的认识。另一类关系则是弹性关系,即顾客并不认为前因活动必然导致该项工作,只是认为该项工作是开展前因活动比较好的选择之一。
出于很多原因,很多时候企业家或创业者要么根本不提这件事(更恶劣的是,他们拒绝或回避这件事),要么用一个似是而非、冠冕堂皇的“宣言”来张冠李戴。不论哪种情况,都表明“建立客企关系”这一任务没有得到有效完成。“顾客价值蛋糕”的第一个部分没有做成,或者做成了“夹生饭”,这从基本上决定了商业模式的劣质性。
即使企业的决策者提出了一个明确的顾客价值主张,也并不意味着就完成了“建立客企关系”这项任务。企业有可能锁定的目标顾客规模较小,或者虽然潜在的目标顾客规模庞大,但企业定位的顾客痛点并不强烈,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总之,目标顾客如果没有像企业判断的那样开展前因活动,即便是已经明确的顾客价值主张,也无法支持完成“建立客企关系”这项任务。
从企业角度看,建立了强大的客企关系就意味着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确认的痛点矿藏。这不仅解决了“顾客价值蛋糕”的原料来源,更重要的是,为完成下一个板块任务——解决顾客问题或者说消除顾客痛点,奠定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基础。 2.解决顾客问题
“解决顾客问题”这一任务的目标就是消除或缓解企业服务对象的痛点。这项任务是商业模式的中心环节。
参与任务实施的有三类角色:
首先是作为工作者的顾客。该角色的行为就是人们传统上所说的“消费”,我们称之为“目的性消费”。
其次是企业。企业通过提供工作中的工具和服务,来配合顾客完成其工作。
最后是企业合作者。这些合作者通常是作为次要配角,帮助顾客解决其工作中的问题。
一切有意义的顾客问题总是存在于某项工作之中的。例如,睡眠就是一项人人都要从事的工作,而失眠就是这项工作中很多人都会遭遇的问题。
完成“解决顾客问题”这项任务就是要导入一个新的顾客工作情景。顾客工作情景包含三类要素:
第一类,作为配合者的企业和其合作者提供的帮助顾客完成相应工作的工具。这些工具通常以产品的形式出现,比如新推出的一种安眠药。
第二类,作为工作者的顾客的行动。这些行动一般是围绕着使用工具展开的,比如顾客打开药瓶、阅读服用药物说明、倒水、吞服等。
第三类,企业及其合作者提供的服务,如售后服务、在线咨询等。
“解决顾客问题”这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将决定着顾客工作情景受欢迎的状况:一个高度受欢迎的顾客工作情景会产生黏性,每当顾客想开展某项工作(如解决失眠问题)时,都会生出对该顾客工作情景的急切需要。
随着技术创新、环境变迁(如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制度革命等内外因素的发展变化,企业在构建新型顾客工作情景上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