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着急焦躁迷茫困惑的年轻人
1
朋友聚会,见了个同学,女孩,1991年的,也从事互联网工作,有两年工作经验。她说现在的工作虽然井然有序但收入平平,每天都觉得很紧张。她感叹说,好担心自己30岁前没法在上海买房子啊,如果不买房子,她就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了。
我愣了一下,很诧异地看着她,说:“我觉得吧,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你30岁前肯定不可能在上海买得起房子。”
为什么一个才工作了两年的“90后”会忽然去考虑这么沉重的话题?我想不通,觉得纯属吃饱了撑的。正巧当晚我又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大意是22岁大学肄业,无背景,无人脉,无专业技能,无行业经验,给自己制定了26岁之前赚取400万元的目标,问大家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我抱着看众人耍猴的心态,翻完了已有的159个答案,忽然陷入了沉思……
时光回到几年前,刚出校门的我对未来完全没有规划,因为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未知且新鲜有趣的,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每月一发只有2000块的工资,我都会心满意足地到路边摊喝酒撸串挥霍一空,想着如果能再有一个姑娘陪着我一起到路边摊喝酒撸串挥霍,似乎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事情了。
一年以后,工作越来越轻车熟路,反而忽然开始迷茫起来,看着花花世界一下子不知所措了——
跟着客户见识了档次极高的餐厅和五星级酒店,看见别人家电齐全精装修的两室一厅羡慕得两眼放光,住够了六环外跟陌生人合租的只有一张床的隔断间;蹭坐在同事的奥迪车里再也不好意思骑自己的廉价自行车上下班;带着姑娘参加同龄人的豪华婚礼,新娘漂亮的拖地婚纱和根本数不过来价格的名贵珠宝,西装革履的社会名流们夹着根本听不懂的外文词汇高谈阔论,穿着动物园买的牛仔裤和网上淘的包邮印花短袖的我们端着根本品不出味儿的红酒,毫无存在感地在最角落吹着冷风望着高高的华丽屋顶……天花板上的水晶灯亮得像满天繁星,闪得人满眼都是委屈的泪。
当我忽然认识了这个世界之后,就变得不认识我的世界了,我想不通为什么人跟人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我没有心思工作,更没心思生活,每天计算月薪2000块的我什么时候才能过上那样的生活。算了两天之后,我狠狠地给了自己一耳光:“你个笨蛋,那根本就不可能。”于是我就在网上搜“怎样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并花光所有的钱去买彩票,然后在开奖后毫无素质地将彩票扔到马路上,随地吐口痰说:“凭什么就不能让我发个财?”
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而且愈演愈烈,什么事都不能让我高兴。我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好无趣,似乎别人都好快乐、好幸福、好发达、好辉煌、好成功、好有钱,而全宇宙就我自己一个货真价实的屌丝,并且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一想到这些,我就更加急功近利,希冀祖坟冒青烟,让我一夜间飞黄腾达。在一个不顺的点上持续发展的后果直接体现在身体上——嘴唇干裂,口腔溃疡,甚至大便干燥,拉的屎砸到马桶里跟石头块一样掷地有声。
我记不清那样糟糕的状态究竟持续了多久,三个月,半年,一年还是两年;我也不知道自己最后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想想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我当时并没有想不开自杀……
P2-4
2009年,我跟朋友一同来北京。
我因为没有大学文凭,求职屡屡碰壁。而朋友的运气比我好得多,很快就找到了一份朝九晚五、不加班、旱涝保收、有双休的好工作:某国营超市的库管员。
现在想来,他那时真是悠闲到不可思议,早上9点上班,开始盯着监控器,玩手机;中午吃顿工作餐,下午继续盯着监控器,玩手机;下午6点下班,回到员工宿舍里躺着,继续玩手机。
在北京的这些年,他玩的手机由诺基亚换到摩托罗拉,再由摩托罗拉换到三星,再由三星换到小米、华为,但面前的那块监控屏幕和屁股下的椅子依然如旧。
这期间,他就涨过一次工资——500块。
后来,那家国营超市倒闭了,仓库搬进了一家电商公司。这家公司的监控全国联网,不需要人整天坐在那儿傻傻地盯着,于是,朋友失业了。
没有多余技能的他,再难找到如此悠闲的工作,晃荡了小半年后,无奈地离开了北京。
走的时候,朋友抱怨说,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了,房价高不可攀,雾霾严重,活着太累。
他站在西客站的自助取票机前,摆弄着那台机器,搞了半天愣没明白怎么用。
最终,他感慨了一句:“北京不欢迎我了。”
不只是北京,我的同学有的毕业后去了省会城市,如今,依然有人留下,有人离开。
再往远了看,美剧里那些去纽约洛杉矶想成为大律师的年轻人、日剧里那些去东京大阪高喊着“我要做全国第一的漫画家”的年轻人、韩剧里那些去首尔釜山要当大明星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区别——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迁移史,一根萝卜一个坑。
每个人都是一根萝卜,生下来就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坑。
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著名的悬疑小说家蔡骏老师曾讲过一个故事:他十八岁那年为了找工作,把2000个民用电码背得滚瓜烂熟,终于学会了如何使用电传打字机。结果,他刚从学校毕业,BP机普及了,民用电报这个行业连带着教他技能的那所电报学校,一夜间彻底消失了。
春节期间的热播电影《乘风破浪》里,彭于晏为了能给妻儿老小留下笔财富,就囤了一屋子的BP机。结果,他刚入狱,移动电话普及了,BP机被淘汰了。
小学时候,我叔叔开过一家碟吧,他进了上千张碟片,分门别类地码放整齐,又租了间500平的大房子,隔成了数个小单间,来店的顾客只要花上2块钱,就可以惬意地躺在沙发上看完一部片子。
结果,他的碟吧开了不到一年,网吧普及了,再也没有人去他店里看莫名其妙的影碟。他破产了。
我刚到北那年,还在用诺基亚,它不能上网,更连部上WIFI,只能打贪吃蛇;订饭时,我要一手拿着它,一手拿着外卖单给饭店服务员打电话,念拗口的菜名;它也不能看新闻,我每天获得的资讯来源于在地铁里领的公交早报;如果加班到很晚,想打车,我只能冲到东三环主路上拦车,没有一款神奇的应用告诉我,接我回家的车离我还有多少米。
短短几年,地覆天翻。
诺基亚躲在富士康的代工厂里苟延残喘,地铁里的免费报纸消失不见,饭店再也不印发丑陋的外卖菜单,当年嚣张的出租车司机现在怨声载道,痛骂滴滴抢走了订单。
如今,我的吃喝拉撒睡,全都能通过一部手机解决。
去年年底,沃尔玛宣布裁员7000人,裁员的主要对象是各分店的会计以及审计人员,至于裁员的原因,沃尔玛管理层的解释是,这些传统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化完成能大幅提高效率,且更节省成本。
与此同时,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宣布,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当中。
一时间,人工智能威胁论甚嚣尘上。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大势所趋。
如今社会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音乐、电视、媒体、票据等均已按数字形式存储,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收集、处理、存储等工作完全没必要再由人类去完成,这些低端劳动力早晚要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还有更多的变革即将到来: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已能够彻底替代人类开车;亚马逊的无入送货机正在抢夺快递员的饭碗;甚至,连你家门口的面馆都开始使用机器人做饭了……
极端快节奏的高科技发展,正以摧枯拉朽的势头消灭那些坐吃等死的人。
而在看这本书的你,担不担心一觉醒来,就被机器人所取代?
而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有人适应不来,离开了。
也有人留在了这里。
前两天,我一哥们儿在顺义买了房。他没有创业,也没有暴富,只是兢兢业业地勤恳工作。他终日都在加班,甚至,有一年还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得了胃穿孔。就在我担忧他会不会忽然猝死时,他却成了我们几个北漂钉子户里,第一个成功买房的人。
注意,这不是心灵鸡汤。
我不想告诉你“只要玩命工作不吃不喝就一定走上人生巅峰”的“道理”。
我想说的是:这座城市再大再无情,也总有人买得起房开得起车;有比你混得差的人,就一定有比你混得好的人。
人生就是一场场物竞天择的大浪淘沙,它无关你所在的城市和你如今所处的位置。人们之所以总是把矛头指向北京,只因为它是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有着最好的人才教育科技等资源。
在如此优质的城市环境中,竞争当然不可避免的惨烈。
如果你整天只是上班刷刷微博,抽空玩玩手机,逢节假日躺在屋里睡大觉……如此混上几年后,你会忽然发现——你跟不上北京飞速发展的节奏了。于是,你只好蹲在原地感叹说:“北京不欢迎我了,不为我开天辟地了,我的梦想不能在这里变得了不起了……”
我都替北京喊冤。
北京在变,世界也在变。
世界变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思。
科技的迭代和大众的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关村每天都有新的创业公司在高喊着要改变世界;地球的另一边,美国西海岸的硅谷,层出不穷的黑科技让人眼花缭乱,整个地球已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躁动基因。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
它变化得太快。
快到你今天刚买的手机,明天就过时了;快到你今天刚淘的衣服,明天就不时髦了;快到你今天刚发的工资,明天就不够花了;甚至快到你今天刚想明白的道理,明天就不适用了。
别以为躲在温室里日复一目地得过且过就是成长——那只是变老。
现在,你睁大眼睛看一看,北上广是不是时刻都在进行着残忍的淘汰赛?
被清退出去的,就是那些高喊着“北京不欢迎我了”的人。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残酷,它每天都在遗忘不改变的人,那些故步自封、不求上进的人只能被淘汰,而如果你不能改变,就只能哭着离开。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不可阻挡的规律,而北京很无辜,它只是在改变,在进步。
你只是跟不上它进步的脚步罢了。
澈言是我认识的人里最能折腾的。
大学退学,自主创业,广告圈、传媒圈、出版圈自由切换,做过平面设计、前端开发、图书策划……
如今,要出书了。
活得淋漓尽致。
80后的人,90后的颜,00后的心。
永远鲜活,永远灿烂,永远锋芒毕露。
一身江湖气的澈言,笔下文字竟出尘赤子心。不见卖弄,不见炫耀。尽管熟悉他的我们都知道,如果他愿意,大把故事和酒,足以洋洋洒洒,天花乱坠,掺二两虚情假意,就能招摇过市,行骗江湖。
他不愿意。
在这个浮夸的时代,真诚,显得特别难能可贵。
澈言虽然脏话不离口,但不虚伪,不装,让近旁的人都不自觉卸了面具,坦诚相待。
他笔下的故事都真实,英雄是真,□也是。
澈言从不自恃清高,对过往向来缄默,不自鸣得意,亦不以过来人的口吻指点江山。
纯朴得,只关心街头那家小面能不能多加个鸡蛋。
但当朋友遭逢变故坎坷、陷在人生的僵局里进退两难时,他定会给予几句良言,柳暗花明。
我喜欢澈言这样将千山万水藏于腹中的人。
行过的桥、写过的诗、做过的梦、阅过的人,不必端上桌面,让非亲非故的无谓人一览无余,留下无关痛痒的咀嚼。
见过大山大水,经过大风大浪,尔后,平和安然。
所有苦难、苟且、挣扎,都在心底,梦里依然有田野和远方。
这种成熟,不张皇,不扎人,云淡风轻。
偶尔去公司,总能看见澈言忙前忙后,跑来跑去,从头到脚热气腾腾。
人生都是单程,长短天定。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无止境地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借以对抗薄情的世间,与不知所终的明天。
玩命折腾的澈言,北漂近十年,已是驻扎京城的资深钉子户。一口京片子可以假乱真。
下一个十年,我不知他会身处何方,是继续扑腾,还是安营扎寨?
正如我亦不知自己,何日停止飘零。
不祝友谊长青,不祝扬名立万,唯愿此生长安。
不畏人言,不慕显赫,不惧落魄。
幸会,澈言。
(李梦霁,背包客、自媒体人,已出版《一生欠安》。)
这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它变化得太快,快到你今天刚买的手机,明天就过时了;
快到你今天刚淘的衣服,明天就不时髦了;
快到你今天刚发的工资,明天就不够花了;
甚至快到你今天刚想明白的道理,明天就不适用了。
不要以为躲在温室里日复一日地得过且过就是成长——那只是变老。
这个世界时刻进行着残忍的大淘沙,那些故步自封、不改变的人必将受到惩罚。
如果你不能改变,就只能被无情淘汰。
这是本迷茫世界的不完全求生攻略,这里没有诗和远方,也不编心灵鸡汤,但它能让你坚强地直视残忍的现实。
要么有种改变世界,要么乖乖改变自己。
看完这本由澈言著的《这世界正在遗忘不改变的人》,去改变。
澈言著的《这世界正在遗忘不改变的人》中的文章,作者亲历亲闻的故事,致每一个焦躁不安分的年轻人、每一个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迷茫困惑的人,希望他们从这本书中得到慰籍,在最难熬的时期调整心态,单枪匹马与世界对饮,历经磨难亦不忘初心。
作者为简书平台的热门推荐作者,文章不谈励志,不写鸡汤,不自欺欺人,风格辛辣,句句珠玑。教你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