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百年大家评传,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
由张镜源主编的《李辅仁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为《中华中医昆仑》主要采用评传体裁,医文结合,详细记载了李辅仁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从而使诸位中医药学家的医学成就和宝贵经验得以发扬光大。该书的出版对青年一代中医师坚定中医信念,培养医风医德,提高中医技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辅仁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盲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阅览百年大家评传,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 由张镜源主编的《李辅仁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为《中华中医昆仑》主要采用评传体裁,医文结合,详细记载了李辅仁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从而使诸位中医药学家的医学成就和宝贵经验得以发扬光大。该书的出版对青年一代中医师坚定中医信念,培养医风医德,提高中医技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由张镜源主编的《李辅仁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记载了李辅仁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目录 师承施今墨 德业誉京城 专职保健医 主攻老年病 研究养生学 倡导治未病 胸有青囊术 不畏疑难症 课徒不泥古 新法育人才 从医有心得 第一是学习 试读章节 李辅仁父亲李实之继承祖业,悬壶济世,精于内、妇、儿科,尤以治疗老年病闻名于京城。李实之治学勤勉,涉猎广博,为人忠厚笃实,行医布爱施仁。因年轻时曾考中过秀才,是读书人,有一身书卷之气,所以被时人称为儒医。 李实之有两个儿子。长子取名术仁,寄托着家族以医术施仁、以仁术济世的希望。次子取名辅仁,其寓意之深远,希望之殷切,更是溢于言表。兄弟俩是在医药氛围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并且实现了家族以及自己的“以仁术济世、以医道辅仁”的理想。李术仁聪明颖悟,成年后,就读于华北国医学院,是实验班第一班学员,直接受教于学院院长施今墨先生,毕业后,在天津市设“李术仁诊所”行医。 李辅仁6岁入私塾,学的是《幼学琼林》、《弟子规》等启蒙读物和《论语》、《孟子》等“子日,,、“诗云”的文章。他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孔孟的教导牢牢铭记于心。李辅仁曾说,孔子的教导教会他谦逊好学,在做人治学方面要勤勉求真;孟子的思想则让他爱己及人,以仁心仁术对待病人和所有人。 在李辅仁年幼时,父母常常给他讲述“岳母刺字”、“苏武牧羊”、“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和《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儿时接受的这些忠于国、孝于亲的教育和家学医风的熏染,对李辅仁日后立身立德立业,起着无法估量的积极作用。这种教育几乎影响了他一生的行为规范。中学时代的李辅仁酷爱读书,不但爱读《古文观止》和唐诗宋词这样的文学作品,还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阅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医学著作。李辅仁读书爱做笔记,诸如“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等讲述医理医术的句段,他都在本子上记录备忘。 谈到读书体会时,李辅仁语重心长地说:“读书应该是人格、人性建设的头等大事。在文明时代,每一个健全的人几乎都是在健康书籍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在书籍面前我们是不应该懒惰的。”受到家庭的熏陶,李辅仁在青少年时期就对医生看病产生了兴趣,经常去诊室里看父亲把脉诊病。从静坐听父亲说病,代父亲写病历,抄处方,到迎送病人,李辅仁事事都做得认真主动。李实之是严父,又是严师,在习医和读书问题上要求很高,学医必先读书,此为每日功课,不可怠惰。李辅仁说:“我所有的处方都做到用字工整清晰,从不潦草。不仅是由于家父的要求和训练,同时也是我从开始行医起就为自己定下的行医准则。”在父亲的指导下,李辅仁在学习把脉诊病的同时,对中草药的药名、药形、药性、药用也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并亲自进行尝试。如此下工夫,为日后的行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深造,1938年,李辅仁带着父亲的希望拜师于施今墨门下,开始了为期3年的学徒生活。 施今墨是一位宽厚仁慈、认真务实的长者。他惜才、爱才、更善于育才。从收徒之日起,就破例安排自己的长子施稚墨与李辅仁同舍食宿,以期互相砥砺,研习共进,时谓“人室弟子”。施今墨对儿子和徒弟的要求有四条:一是认真读书,博采古今各家精华,熔铸自家之学。二是精研医术,善待病人,不慕功利虚名。树立“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的仁爱思想。三是不畏难,不喜功,不骄纵,自励自省,严己宽人,自尊自爱,切勿自毁名节。四是人无志不立,既要学医就要立定脚跟,打好基础,坚定理想,不可见异思迁。 P7-11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夺目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民族体魄康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科技文明的结晶,是勤劳聪慧的中华儿女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体系。它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哲学内涵。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传人、一辈又一辈名医大家的实践探索、薪火传承、总结完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丰富的医学内容、实用的制药技术。具有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应诊灵活、普适简廉和预防保健作用显著的巨大优势,在世界医学之林独树一帜,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医疗保健事业,已经并正在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彰显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精诚合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为中华近现代百年来贡献卓著、深受敬仰的150位中医药学家,编撰出版了这部大型传记丛书。丛书采用评传体裁,记载他们的生平事迹、医术专长、学术思想、传承教育、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使这些宝贵的医学成就和精神财富发扬光大,千古流芳。 丛书取名《中华中医昆仑》。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祖”,柱西北而瞰东南,立中国而凭世界,凌驾乾坤,巍然屹立。以其高峻豪迈、绵延起伏的磅礴气势,寓意中华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和永不衰竭;以其挺拔雄伟、高耸入云的恢弘气魄,彪炳一代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杰出贡献和不朽勋业。 丛书入选传主,从全国范围推荐遴选,遍及中医药界各个领域。有临床家、理论家、药学家、教育家、医史文献学家;有名师亲授、世医家教、学派传人、院校毕业和自学成才者;有师徒并驾、父子齐名和伉俪联袂者。他们学术造诣深厚、诊疗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学科地位崇高、科研成果丰硕、医风医德高尚、国内外影响较大,从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近现代百年来中华中医药界的杰出代表。 丛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造就中医药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填补了我国为著名中医药学家大规模撰写传记的空白;也是一项抢救性工作,因入选传主已仙逝过半,许多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日见散逸,将之收集整理、编撰成书,功垂后世、利国利民;更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工作,总结传主经验,传承中医药伟业,继往开来,光耀世界医学之林。这部医文结合,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的鸿篇巨制,对医疗、卫生、科研、教育及全球关注中华中医药文化的各界人士,都有重要的参考和阅读价值。 丛书的编撰出版,是一项巨大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工程,在策划、撰写、编辑、出版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并组织专家对全书进行终审;数百名专家、学者亲临指导,参与规划;有关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中医局(处)给予大力帮助;传主及其亲属、弟子热情支持、密切配合;撰稿人深情满怀、辛勤笔耕;编审专家尽心竭力、精工细琢;关爱中医药事业的企业家热心公益、慷慨资助;全体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无私奉献,这一切使丛书得以顺利出版。对此,我们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紧迫和资料搜集困难,加之水平有限,难免有疏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华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发端于远古,奔向于未来。百年对于历史,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百人对于万众,不过是沧海一粟。然本丛书所记载的百年百人,则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中医药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和光芒闪烁的璀璨星辰。 张镜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