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文集收录中山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伦理学等方向在职教师的代表性作品,内容包括现象学视角下的方证知识显现、试论海德格尔“Metontologie”概念的出现及其意义、价值与“心”、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批判失效了吗、论书法笔画中空间的时间性、作为亚里士多德注疏者的波爱修、黑格尔静态“超感官世界”的逻辑生成、感受质与表征性之争、胡塞尔“部分”范畴的形成、奥古斯丁论原罪的必然性、人的自我救赎何以可能、哲学的内在精神、人性的启蒙、论胡塞尔现象学中自身意识的反思模式、虚拟现实的现象学本质及其身心问题等等。 目录 Husserlian Phenomenology as a Kind of Introspection 试论海德格尔“Metontologie”概念的出现及其意义 价值与“心” ——布伦塔诺对价值哲学的“内转”及其意义 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批判失效了吗 ——当代哲学背景下的再思考 论书法笔画中空间的时间性 作为亚里士多德注疏者的波爱修 ——其对《解释篇》第九章的注疏和发展 Knowing the Change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uddhism and Chinese pre-Qin Philosophy 黑格尔静态“超感官世界”的逻辑生成 心情与世界:《存在与时间》的情感论 九鬼周造与海德格尔的情绪论 感受质与表征性之争 ——笛卡尔感觉表征的疑难 胡塞尔“部分”范畴的形成:一段概念史的考察 The Return of Ricci's Letters to China 奥古斯丁论原罪的必然性 人的自我救赎何以可能 ——叔本华和尼采的救赎思想研究 哲学的内在精神 ——2003年世界哲学目演讲 人性的启蒙 ——何谓康德的纯粹理性的建筑术? 论胡塞尔现象学中自身意识的反思模式 德里达能否走出逻各斯中心主义? 作为情绪概念发展过渡的《形而上学是什么?》中的畏 虚拟现实的现象学本质及其身心问题 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现象学中的双重开端与双重还原 ——兼论交互主体性的原初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