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女书(当女权遇见艺术)
分类
作者 张晓静主编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创作背景

不管是国骂还是方言中的骂人话,无不以辱骂女性(特别是母亲,这与尊母的中国文化传统伦理形成鲜明的反差)为主要特征。但凡普遍现象,且人们都习以为常,不以为怪,就值得人深思了。人,每天都在使用语言,特别是口语,而口语中的骂人话使用频率很高,人们用来发泄情绪、表达愤怒、挑战对手,甚至表示亲昵。所以,骂人话成为很多人特别是男性的口头禅。铺天盖地的骂人话,形成了一个令女性难堪甚至恐惧的语言环境、生存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女性和男性都产生着深远影响。出口,就是粗口,就是出口成“脏”。

作品阐述

出口成“脏”的语言分析

一、骂人的话,以与被骂者的母亲发生性关系为核心内容。北大某著名教授骂《南方周末》某记者的话,一时间传为丑闻或佳话:“去你妈的!滚你妈的!操你妈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把某教授气干云霄的声势渲染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三句骂人话代表了国骂的最高水平。所以,某人得了个“三妈”的“雅号”。北方方言骂人的话大都与母亲有关,核心内容就是要跟对方的妈妈发生性关系,言下之意就是你是我的“种”,借此在对骂中占领生理、心理乃至想象伦理中的制高点。儒家讲求伦理秩序,长幼尊卑,既然我与你妈妈发生过性关系了,自然我就是你的长辈,你就不能对我无礼。如此,不战而胜。

我们都知道,儒家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孝”,尊重祖先、尊重父母、尊重师长是最基本的。人人都尊重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感情深厚。可是,却可以对别人的母亲恶言相向,极尽侮辱、贬低、意淫之能事。每个人都这么做,实际上,所有中国人的母亲都被侮辱了。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父权制下“尊母”的虚伪性和虚幻性。

看似温文尔雅的广东人也会叫嚣“丢你老母!”可以说是粤语中很脏的一句话了,也是最“给力”的。粗俗的广东男人“丢”字不离口,整天“丢”来“丢”去的,散发着燥热的硫磺气。

二、将对方贬为妓女或者妓女的儿女。“你这个臭婊子!”直接将被骂者贬为最为国人不耻的妓女,杀伤力增强三倍。“你个婊子养的!”这句骂人话更加阴险:既然你妈妈是婊子,那就人人可嫖,我也可以是其中一员。那么,你这个连父亲是谁都不知道的野种有什么可神气的?中国的父权制山高水长,没有父亲,自然如丧家之犬,连传宗接代都不知如何处置了。所以,你是个可怜的野种,我大人大量,不跟你计较,胜之也不武。自然,也不战而胜了。

三、女性也使用辱骂女性的词语或句型骂人。现实生活中,女人爆粗口的并不罕见。有的被称为泼妇的女人,嘴里的骂人话花样翻新,不带重样的,也能令人叹为观止。一般人认为,男人不带脏字就不是男人了,女人骂粗口与女人身份不符。言外之意就是骂粗口是男人的特权,这个特权虽然不那么高尚,但是是带着鲜明的性别特征的。女人被骂比骂人更合适。

四、骂母亲转变为骂妹妹,反映了新时期男性的幼女偏好。现在的大街小巷、论坛聊天室,人民不再骂“你妈”,而是换成了“你妹”。这是不是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呢?联系最近几年频频曝光的幼女强奸案(嫖宿幼女案),说明骂人话的与时俱进,与时代风潮的结合紧密。总而言之,粗口,特别是针对女性的粗口,是社会大众心理的直接反映,与性别歧视、民族劣根性、人性恶相联系。现实生活环境中的每个人,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要对此保持警惕并尽力改变之。

P10-13

后记

我想我最须感谢的应该是书中对艺术拥有强烈兴趣的各位学者们,她们的跨界参与让我们探讨的话题更为深刻,因为每个人都是置身其中的田野调查专家,她们直面当下的社会问题,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用视觉艺术的形式展示给大众,并让这些作品进入社区、走进职工讲堂、带到留守儿童身边等等,呈现给她们所关注的对象群,让生活中的普通百姓都可以零距离观看、触摸和感知,进而产生共鸣。我想这会比圈在美术馆里的作品更有意义。

有时候我会自嘲我们策划的每个展览都是那么草根那么底层,因为我们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宏伟的空间,相比之下我们资金少人力少,甚至大家的每次展览都由我和陈洲两个策展人亲力亲为去布展。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苦中作乐的滋味却拥有那么大的社会意义,才会明白这些作品的价值所在,精神上立刻感觉赚大了,满足感油然而生。

最后感谢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广东子网络、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广州新媒体女性网络、广州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以及所有对我们的展览和该书提供帮助的人!

张晓静

目录

第一章 非艺术家的作品介绍以及策展人评论

 《LES》(郑秀娟)

 《出口》(王琼)

 《请走完红地毯》(王琼)

 《润物细无声》(李昀)

 《链》(李昀)

 《起源》(李昀)

 《女人造字》(柯倩婷)

 《井》(柯倩婷)

 《爱的窒息/灵魂没有性别》(李小米)

 《在路上》(李小米)

 《问》(谢昕霓)

 《立场》(谢昕霓)

 《环》(郭艳)

 《杨青访谈录——女性系列》(杨青)

 《镜中我》(沈淳洁)

 《弓箭·关系》(李文芬)

 《博士与博士帽》(欧阳进潼)

 《Who killed the lesbian couple?》(周晓璇)

 《内衣演变历史-走向自由》(司徒洁莹)

 《跳蚤市场》(郑楚然)

 《做家务》(尹洁敖)

第二章 女性评论人的声音

 十位女性的声鸣(王丽萍文)

 当艺术家遇见女性主义者(吕频文)

第三章 《女性家谱》(陈洲 张晓静)

后记

序言

女性权利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开始,它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珠江三角洲有一批这样的先知先觉者,她们是女性问题的研究者和直接介入者,是观念的倡导者,其专业领域原本与艺术无关,但她们尽其所能声援社会中遭受各种暴力和不公的女性,以此来推动性别平等的观念。女权的发展自始就是和艺术相伴的,艺术自身也是女权主义者自我审视和批判的对象,女权主义者会拷问为什么要把女人的身体摆放在男人画框里,她们似乎无暇关注艺术这个小圈圈里女性的哀怨和挣扎,却把目光锁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社会急遽的漩涡和深陷的灾难,用她们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表达,并选择了持之以恒的工作方式。

她们不是艺术家,但是她们却勇敢地选择了艺术领域先锋的艺术形式,她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并勇敢地解析各类现象,比如,国骂会从每个人的嘴巴肆意流出,无论男性女性爆粗口都成为家常便饭,而这些粗口往往是针对对方的女长辈。她们从性别的角度剖析,为什么针对的都是女性而且乐此不疲地挂在嘴边?当她们遇到自由使用艺术形式的策展人时,一切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没有被艺术传统的形式禁锢过的她们无需对艺术自身的小圈圈有任何的顾虑,大有一切都是为我所用气魄,其实这也暗合了当代艺术的精神,当西方人把艺术引向了社会和生活之后,哪里还有什么规矩可谈呢?女权就是要打破很多禁忌,当她们遇到艺术时,艺术就成为她们手中有力的武器。

在她们的手里艺术是自由的,这种自由表现在她们对艺术形式自由的选择。她们尝试用视觉艺术的形式为遭受各种暴力的女性发声,尝试用艺术的形式关注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2011年“10位女性的声?鸣”展让她们把多年来自己的研究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用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非艺术家,她们发现了展现女性问题的另一种有力表达方式。她们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直接为女性发声,这种难能可贵的行动是需要被看见的。这便是该书的初衷,也希望通过她们的发声来让我们反思身边的问题,本书将通过一个艺术家的视角来解读非艺术家的作品。

张晓静

内容推荐

女性权利在中国的发展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一批先知先觉者,她们是女性问题的研究者和直接介入者,是观念的倡导者,其专业领域原本与艺术无关,但她们以艺术的形式声援社会中遭受各种暴力和不公的女性,以此来推动性别平等的观念。张晓静主编的《新女书(当女权遇见艺术)》辑录这些女权主义者的艺术作品,并从女权与艺术的角度剖析它们。

编辑推荐

女性主义者以现代艺术的创意形式,反映本土女性社会问题,作品接地气而不乏灵气,甚至富有冲击力,体现创作者批判社会问题的勇气,和为遭遇不公的女性呼吁的大无畏精神。张晓静主编的《新女书(当女权遇见艺术)》是一部辑录、分析十几位非艺术的艺术作品的文化著作,这些作品都与女性主义相关,用女性的方式表现出当代中国女性的生存、生活状态,试图引起更多人对当下女性生活的关注,改变社会的偏见,推动两性平权的发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