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
我的家乡叫嵩口,是永泰县一个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
有朋友说我:你的名字很土、很乡下。
是啊,你看看,我扛着三根木头从山里来,就应该土嘛!
如今,嵩口镇已身价百倍,成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翻开历史,原来它也有不凡的来历:元朝置镇,明朝设巡检司。古镇地处三府六县交界处,是大樟溪最深入内地的航运码头,为闽中水陆交通中心,是重要的客流、物流的集散地。商贸发达。自南宋起,每月初一、十五就有赶墟习俗,延续至今,成为“赶墟节”。
嵩口地灵人杰,从山沟沟里曾走出来一批进士、状元、尚书,文人墨客,高僧大德,能工巧匠,富商大贾……
一
小时候在我眼里,嵩口是天下最大的地方,一个镇竟然有3条街:直街、横街、米粉街,形成工字形。每条街都有200多米长。米粉街斜伸到关帝庙,又加上一条关帝庙街。街两旁商店林立,一间挨一间,店名都很大气,很有气魄,如隆盛、华兴、裕源等等。街面是条石、鹅卵石交织铺就。每月初一、十五,镇里举办物资交流会,周围四里八乡农民挑着自家的农副产品到镇上,卖了,再买些日用生活品。只记得满街拥挤不堪、人头攒动;讨价还价,无限喧闹。走亲戚回娘家的更是招呼声、欢笑声不断……镇上人家像过年一般。在我眼里、心里,那是永不消退的繁华情景。
笔者当时只是小学生,但也忙得很,打腰鼓,舞钱串,跟着老师上街宣传,如《婚姻法》、过渡时期总路线、扫盲、征兵等等许多事,兴高采烈,乐而忘归!
直街末尾有一门楼,额书“群贤毕集”四个大字,为民国时期的一任县长、当代著名书法家赵玉林手迹。门外,便是大樟溪石砌码头,木帆船或运货或载客,可直达福州城。只记得当满帆的小船快靠码头时,岸上人声鼎沸,欢呼声、叫喊声此起彼伏。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船家们衣着打扮,香芸纱衣袂,白衬衫,腰间还扎一条宽带子,走过直街,敞开的衣襟飘飘忽忽,引来羡慕的眼光。我母亲溪边洗衣回家也常感叹:人家一篮子衣服,白是白,黑是黑,红是红,不像自家,一篮子灰暗。因为我家当时有能力穿着的,一是自家种、织的芋麻衣服,二是买的土布。
大樟溪是永泰的母亲河。到了嵩口,它绕镇而过,像玉带束在腰间。它溪面很宽,平日里,静默无语,款款而去,阳光下,只见金色波光,闪耀跳跃。如遇大雨,其他小溪流裹挟着泥土冲进大樟溪,它负重太沉,开始咆哮,浑浊的水流翻滚而去,甚是惊心动魄。
镇上很多人家的田园在溪对岸,雨一停就要过溪去看受灾状况,好及时补救。那时,过溪有两个渡口:上过渡、下过渡。雨后只用上过渡,船上坐满了人,让人担心它随时翻沉。岸上有十几个人,拉着粗大的缆绳,逆流拉了上千米,到一个叫后溪濑的突出处,然后把缆绳抛给船上。那船便离弦之箭一般往下游冲去,一叶小舟在翻滚奔腾的水面上沉浮,那惊险令人窒息,岸上黑压压一片人群,鸦雀无声。盯着飘飘忽忽的小船远去,待看到船在对面山拐角处靠岸、停止,对岸的人接到缆绳、迅速缠绕在石桩上时,才吁了一口气,人们不由自主地掌声炸响!
此后,我只要看到洪水,甚至只要听到下大雨,山洪暴发,眼前就会出现这一幕。直到1991年在福州市工作时,当年18号台风来袭,市里安排金能筹副书记和我带队去永泰指导救灾。到了嵩口后溪濑,溪岸一直崩塌,土石不断滚落,包括民居墙土。后来市里下拨30万元,建了三条防洪钉坝,才解决了问题。过不久,我找了时任省计委主任的郑立中,说了情况,他满口答应,说:“应该,应该!”我又找了分管的副主任,他说:“家乡有人在外工作,又当了领导,回去为家乡办事,应该支持,应该支持!”我又找了福州市计委主任杨碧英,她也满口答应,还带人下去实地踏勘。后来听说,省市两级共拨了七八十万元,具体多少,我没去打听,也不必打听。那款自有自己的路数往下走。桥修起来了!在桥栅栏上镶一块水泥平板,写着:“省计委扶贫工程”。两岸往来者不必再冒惊险了!
溪岸上一列摆开16棵榕树,威武雄壮,俨然古镇的卫士。特别是大樟溪发大水时,它们屹立在浑黄、奔流的溪中,坚决保卫自己的古镇!
榕树是很平民、很大众的,很贫瘠的土地,都能生长得枝繁叶茂。树冠庞大,实是遮阴纳凉的好去处。
“榕树下小溪旁,有一群快活的洗衣娘”,这两句歌词我太难忘了,因为我就是那快活的洗衣小姑娘。那时,星期天、寒暑假都要上山砍柴,下地干活,特别夏天,干完活,洗过澡,就提一篮子衣服到溪边,在榕树的浓阴下,尽情玩水,摊开毛巾,两个女孩在两端牵着四角,去捞小鱼,看到它们被局限在一方小小水域里,也一样自由快活地游动,我们也和它们一起快乐。放了再捞,捞了再放。几件衣服洗了半天,直到家人叫吃晚饭,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溪边。
我家门口那棵榕树是排头兵,处于大樟溪和长庆溪交汇处,可能甚得地利吧,长得出奇地茂盛。这次,跟随“走进海西”采风团去永泰采风,从一旁的桥上回望,硕大的榕冠,覆盖着一段很长的溪岸,我家的房屋几乎全被掩映。正好当午,阳光灿烂,被照射得绿油油、光闪闪。我心中一阵惊喜,小时候看到的没这么阔大呀!同行的采风团人也交口称赞。看来,这榕树、溪流交相辉映的景致会引人注目的。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任市委书记时,对我家乡的赞美。那是1993年的一次市委常委会,他笑着对我说:“我这次是经过你的家乡嵩口回到福州的(他去闽清调研)。你家风水好啊,真是风水宝地!”我说:“感谢书记的厚爱!”常委们也都愉快地笑了!
嵩口评上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后,镇党委书记张培奋激我回去,看看如何保护建设。嵩口虽是我的故乡,但自我上中学开始,基本生活在城关,后又去了北京求学,对嵩口反倒只留下童年的记忆。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