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川行旅/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爱枝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家乡美

我的家乡叫嵩口,是永泰县一个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

有朋友说我:你的名字很土、很乡下。

是啊,你看看,我扛着三根木头从山里来,就应该土嘛!

如今,嵩口镇已身价百倍,成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翻开历史,原来它也有不凡的来历:元朝置镇,明朝设巡检司。古镇地处三府六县交界处,是大樟溪最深入内地的航运码头,为闽中水陆交通中心,是重要的客流、物流的集散地。商贸发达。自南宋起,每月初一、十五就有赶墟习俗,延续至今,成为“赶墟节”。

嵩口地灵人杰,从山沟沟里曾走出来一批进士、状元、尚书,文人墨客,高僧大德,能工巧匠,富商大贾……

小时候在我眼里,嵩口是天下最大的地方,一个镇竟然有3条街:直街、横街、米粉街,形成工字形。每条街都有200多米长。米粉街斜伸到关帝庙,又加上一条关帝庙街。街两旁商店林立,一间挨一间,店名都很大气,很有气魄,如隆盛、华兴、裕源等等。街面是条石、鹅卵石交织铺就。每月初一、十五,镇里举办物资交流会,周围四里八乡农民挑着自家的农副产品到镇上,卖了,再买些日用生活品。只记得满街拥挤不堪、人头攒动;讨价还价,无限喧闹。走亲戚回娘家的更是招呼声、欢笑声不断……镇上人家像过年一般。在我眼里、心里,那是永不消退的繁华情景。

笔者当时只是小学生,但也忙得很,打腰鼓,舞钱串,跟着老师上街宣传,如《婚姻法》、过渡时期总路线、扫盲、征兵等等许多事,兴高采烈,乐而忘归!

直街末尾有一门楼,额书“群贤毕集”四个大字,为民国时期的一任县长、当代著名书法家赵玉林手迹。门外,便是大樟溪石砌码头,木帆船或运货或载客,可直达福州城。只记得当满帆的小船快靠码头时,岸上人声鼎沸,欢呼声、叫喊声此起彼伏。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船家们衣着打扮,香芸纱衣袂,白衬衫,腰间还扎一条宽带子,走过直街,敞开的衣襟飘飘忽忽,引来羡慕的眼光。我母亲溪边洗衣回家也常感叹:人家一篮子衣服,白是白,黑是黑,红是红,不像自家,一篮子灰暗。因为我家当时有能力穿着的,一是自家种、织的芋麻衣服,二是买的土布。

大樟溪是永泰的母亲河。到了嵩口,它绕镇而过,像玉带束在腰间。它溪面很宽,平日里,静默无语,款款而去,阳光下,只见金色波光,闪耀跳跃。如遇大雨,其他小溪流裹挟着泥土冲进大樟溪,它负重太沉,开始咆哮,浑浊的水流翻滚而去,甚是惊心动魄。

镇上很多人家的田园在溪对岸,雨一停就要过溪去看受灾状况,好及时补救。那时,过溪有两个渡口:上过渡、下过渡。雨后只用上过渡,船上坐满了人,让人担心它随时翻沉。岸上有十几个人,拉着粗大的缆绳,逆流拉了上千米,到一个叫后溪濑的突出处,然后把缆绳抛给船上。那船便离弦之箭一般往下游冲去,一叶小舟在翻滚奔腾的水面上沉浮,那惊险令人窒息,岸上黑压压一片人群,鸦雀无声。盯着飘飘忽忽的小船远去,待看到船在对面山拐角处靠岸、停止,对岸的人接到缆绳、迅速缠绕在石桩上时,才吁了一口气,人们不由自主地掌声炸响!

此后,我只要看到洪水,甚至只要听到下大雨,山洪暴发,眼前就会出现这一幕。直到1991年在福州市工作时,当年18号台风来袭,市里安排金能筹副书记和我带队去永泰指导救灾。到了嵩口后溪濑,溪岸一直崩塌,土石不断滚落,包括民居墙土。后来市里下拨30万元,建了三条防洪钉坝,才解决了问题。过不久,我找了时任省计委主任的郑立中,说了情况,他满口答应,说:“应该,应该!”我又找了分管的副主任,他说:“家乡有人在外工作,又当了领导,回去为家乡办事,应该支持,应该支持!”我又找了福州市计委主任杨碧英,她也满口答应,还带人下去实地踏勘。后来听说,省市两级共拨了七八十万元,具体多少,我没去打听,也不必打听。那款自有自己的路数往下走。桥修起来了!在桥栅栏上镶一块水泥平板,写着:“省计委扶贫工程”。两岸往来者不必再冒惊险了!

溪岸上一列摆开16棵榕树,威武雄壮,俨然古镇的卫士。特别是大樟溪发大水时,它们屹立在浑黄、奔流的溪中,坚决保卫自己的古镇!

榕树是很平民、很大众的,很贫瘠的土地,都能生长得枝繁叶茂。树冠庞大,实是遮阴纳凉的好去处。

“榕树下小溪旁,有一群快活的洗衣娘”,这两句歌词我太难忘了,因为我就是那快活的洗衣小姑娘。那时,星期天、寒暑假都要上山砍柴,下地干活,特别夏天,干完活,洗过澡,就提一篮子衣服到溪边,在榕树的浓阴下,尽情玩水,摊开毛巾,两个女孩在两端牵着四角,去捞小鱼,看到它们被局限在一方小小水域里,也一样自由快活地游动,我们也和它们一起快乐。放了再捞,捞了再放。几件衣服洗了半天,直到家人叫吃晚饭,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溪边。

我家门口那棵榕树是排头兵,处于大樟溪和长庆溪交汇处,可能甚得地利吧,长得出奇地茂盛。这次,跟随“走进海西”采风团去永泰采风,从一旁的桥上回望,硕大的榕冠,覆盖着一段很长的溪岸,我家的房屋几乎全被掩映。正好当午,阳光灿烂,被照射得绿油油、光闪闪。我心中一阵惊喜,小时候看到的没这么阔大呀!同行的采风团人也交口称赞。看来,这榕树、溪流交相辉映的景致会引人注目的。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任市委书记时,对我家乡的赞美。那是1993年的一次市委常委会,他笑着对我说:“我这次是经过你的家乡嵩口回到福州的(他去闽清调研)。你家风水好啊,真是风水宝地!”我说:“感谢书记的厚爱!”常委们也都愉快地笑了!

嵩口评上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后,镇党委书记张培奋激我回去,看看如何保护建设。嵩口虽是我的故乡,但自我上中学开始,基本生活在城关,后又去了北京求学,对嵩口反倒只留下童年的记忆。

P3-5

后记

几乎一生从事文字工作,却从未有过自己的文字结集出版。

感谢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作家协会联合组织了“走进海西”采风活动,才有了愉快的经历、愉快的工作,才有了成果。

组织这样的采风活动,从工作角度讲,意在反映、宣传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成就;从文学创作角度讲,完全符合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学艺术工作原则。不论以散文,还是报告文学形式,都会令读者感到鲜活和朝气,增强可读性与感染力。

原省委书记卢展工作了总序,又分别为两片茶叶(大红袍、铁观音)、一朵花(漳州花卉)作序。原福建省省长黄小晶为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作序。

卢展工在总序中说:中国有句古语:“郡县治,则天下安”。他认为“一个县(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全省发展的基石”“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对于实现小康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说明了采风团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主题的采风创作的重要意义。

这是一项庞大的文化建设工程,能参与其中,是令人欣喜的。参加采风的这支队伍,由何少川、许怀中两位作家领队,成员基本上由福建省文学界、新闻界知名人士组成,走进一个县(区),出版一本书,每人都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每本集子也都很有质量。

我是2010年参与采风活动的,自省是认真负责的。

参加采风活动,每年有数次同老朋友、老熟人相聚,交谈聊天,互通信息,友情不断,岂不畅怀!

参加采风活动,可以了解八闽大地建设情况,看到各县(区)的进步和变化,很是快意!有些县乃第一次光顾,看到它们美丽的状貌、有跨越式的进步,有富足快乐的生活,令人愉悦!

参加采风活动,深感获益匪浅,了解得更多,昨天的遗产,今天的兴盛,明天的展望。切实地看到了人们的积极努力,奋斗进取,成果喜人,是活生生的好形势,很受教育。

福建是山山水水的家园,有高低错落的山,就有五彩斑斓的美景,美不胜收!有纵横交错的水,就有悦耳动听的琴声,好不浸润!

《家乡美》是叙述我的故乡永泰县嵩口镇的,是一份童年的记忆,也是向故乡的献礼!我把它放在了卷首。

每个人都有故乡。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的礼敬,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每个人都想着的,做着的,只是形式不同,效果各异。

有山、有水,是山里的特色,甚至是独有的特色。有山,会铸就自己的子民伟岸、坚毅、果敢;有水,会滋润自己的子民柔情、智慧、进取,这些就是应对艰辛生活的本性。  人们从故乡出发,不论去向何方,从事什么工作,过上何种生活,他的心、他的情,都不会远离故乡。

故乡,生我养我,在我心中蕴蓄着厚厚的崇敬,心生念念,时常感怀!因为那是根之所在!

到县(区)采风,不仅得到当地领导的热情接待,更得到他们的积极帮助,不论是带到采访点,还是提供相关资料,都尽心尽责。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目录

名镇·名村

 家乡美

 丽山秀水名镇九锋

 游走畲村半月里

 美丽乡村行

 下屿村,新农村建设进行时

人物春秋

 朱熹在建州

 同安文庙

 尤溪:朱子生命的开篇

 奥学清节罗从彦

 枫亭三蔡

 布衣林扬上书洪武

 黄乃裳的璀璨人生

传统·传承

 圣地古田

 群众路线是法宝

 宁化,红军的后勤保障

建设篇

 馆之城:长乐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

 探访天芳悦潭

 圈舍·金银潭

 漳平:创建樟之都

 一个半世纪 三次大高潮

——马尾近、当代叙事

文化篇

 漫说莆仙戏

 普惠神祗行走两岸

 灵燕翻飞古厝里

 古琴·古琴

 建本曾经辉煌

 观土楼品耕读

 南音北管雅俗共赏

——说说泉港音乐“姐妹花”

旅游篇

 穿林度影踏歌来

 游东明寺

 湿地在城中

 国保廊桥百千万

 鼓楼·涵江两黄巷

后记

序言

何少川

这套“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反映的都是有关福建的题材,大部分篇章是作者从《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中选取编辑而成的。

《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是一套反映八闽大地县域(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的纪实文学集。自2007年春安溪有关方面邀请采风创作起,至今已应邀走进近50个县(市、区),连同其他几部专集,出版了50多册集子。这套丛书作品都是作者深入基层创作的,体例统一,布局合理,内容全面,特色突出,文化味浓,可读性强,得到普遍欢迎。丛书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福建省作家协会联合组织编写。写作和编撰过程中,得到各地党政部门的帮助和支持。

八年多来,在采风和编纂丛书过程中,共有1400多人次的作家和新闻工作者参加,是福建省史上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采风创作活动。作者老中青结合,有名老作家,也有初涉文坛的文学爱好者,有来自省里的,也有市、县的。到目前为止共创作了1100多万字作品,为福建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财富,为建设先进文化和培养文学新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展示福建风貌,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研究决定,拟选取撰写丛书作品数量较多的作者,分期分批出版个人专辑,汇编《“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专辑每册字数在20万字左右。收入专辑的文章主要选自“走进丛书”,以及撰写福建内容的纪实文学作品。第一辑出12册,第二辑出7册,以后视情况将继续出版。

内容推荐

林爱枝著的《山川行旅/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是“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都是作者深入基层创作的,体例统一,布局合理,内容全面,特色突出,文化味浓,可读性强,得到普遍欢迎,是反映八闽大地县域(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的纪实文学集。

编辑推荐

《山川行旅/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是林爱枝纪实文学作品。

有山、有水,是山里的特色,甚至是独有的特色。有山,会铸就自己的子民伟岸、坚毅、果敢,有水,会滋润自己的子民柔情、智慧、进取,这些就是应对艰辛生活的本性。

人们从故乡出发,不论去向何方,从事什么工作,过上何种生活,他的心、他的情,都不会远离故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