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问题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关于谣言的概念界定
二关丧淫言的产生与传播
三关于新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
四关于谣言的社会意义
五关于谣言的治理
第三节 基本观点与逻辑结构
一基本观点
二逻辑结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非)参与式观察法
四深度访谈法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概念解析
第一节 新媒体概念界定
一新媒体概念的提出
二新媒体概念的拓展
三对新媒体概念的质疑
四本书沿用“新媒体”提法的原因
第二节 谣言概念界定
一中国古代谣言概念的界定
二谣言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三国外谣言概念的界定
四中西方谣言概念及其认识差异带来的启示
五本书谣言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概念界定
一抗议性的界定
二本书对抗议性谣言的界定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传播特点
第一节 近年来主要抗议性谣言传播概况
一当假设遇到现实
二抗议性谣言的主要类型
三抗议性谣言的首发渠道
四抗议性谣言的处理结果
五抗议性谣言的持续时间
第二节 “信息拼图”:大众智慧的博弈
一从“信息茧房”中走出来
二过于理想主义的“自清功能”
三“信息拼图”如何起作用
四新的集体记忆方式
第三节 抗议性谣言的参与者:非乌合之众
一大众的特点
二谣言参与者分类
第四节 抗议性谣言的流传:被复制与叠加的群情激昂
一群体思维在抗议性谣言传播中的作用
二中国“关系”文化与群体思维的叠加
三主动围观的人群与群情激昂
第五节 当大众遇上推手:被利用的拼图
一不确定性让“信息拼图”更加开放
二实名认证增加“信息拼图”可信度
三新媒体营销:被“设置”的大众
四利用“信息拼图”形成谣言的规律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传播的根源
第一节 抗议性谣言的传播动因
一谣言:与新闻互为补充的信息形式
二谣言公式的拓展
三作为临时新闻的谣言
四辟谣的滞后与难度
五重复与变异并存:作为谣言的都市传说
六媒体的误读、放大与被策划
第二节 抗议性谣言传播的心理动因
一既有观念
二以往经验
三群体心理
四个人心理与情绪
五记忆偏差
第三节 抗议性谣言传播的社会动因
一焦虑的时代与焦虑的个人
二政府公信力下降
三谣言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大联动现象
四民众与政府的矛盾
五“潜水谣言”随时出现
第四节 抗议性谣言传播的技术动因
一删帖容易,根源难查
二拷贝沉帖,死灰复燃
三情景拼接,以假乱真
四技术恶搞,娱乐先行
五植入广告,营销造势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抗议性谣言的正面社会影响
一弄清事实,建言献策
二舒缓焦虑,宣泄情绪
三避免被“谣”,官员自律
四回归理性,提高免疫
五营造氛围,收集民意
第二节 抗议性谣言的负面社会影响
一抗议性谣言多引发群体行为
二谣言影响正常经济运转
三谣言引发民众对政府的抵触和不信任
第六章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 信息稀释:阻断不实谣言的拼接
一对群体智慧的呼唤
二对谣言信息的稀释
三稀释后的信息填充
第二节 权威性的提升:信息确定性的回归
一增强政府公信力
二提升媒体权威性
三共同维护健康的信息传播环境
第三节 由抗议到协商:政府的善治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规
二警惕“寒蝉效应”
三导入善治理念
四探寻善治策略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2003—2013年主要抗议性谣言汇总表
后记